范文大全

次贷危机的形成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次贷危机的形成篇1

  【关键词】次贷危机 成因 分析

  一、次级按揭贷款的含义与次贷危机的爆发过程

  美国次贷危机,是指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主要是指美国贷款机构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按揭贷款人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就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这种次级按揭贷款将客户的偿付保障建立在房屋价格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的还款能力基础上,其中所隐含的巨大风险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由于近几年美国楼价高涨,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使得贷款机构为了盲目地追求高利润率而不断增加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供给,以至忽略了次级抵押贷款隐藏的风险。

  次级按揭贷款因借款人信用等级不高,相对于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通常要被迫支付更高的利率,并且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由于美国过去的6、7年以来信贷宽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变成现实。在这过程中,美国有的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包和债券化规模,使得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次级按揭贷款违约事件规模的扩大,最终引发危机。

  2008年7月以来,先是美国著名房贷银行印地麦克银行因客户大量取款引发流动性危机而倒闭。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倒闭银行,仅次于1984年破产的美国大陆伊诺伊国民银行。紧接着,由美国政府支持的两大按揭信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股票遭到大量抛售,股价一周内曾跌去五成,一年之内市值损失了八成。7月25日,又有两家小银行——内华达州的第一国民银行和加州的第一传统银行宣布破产。而美国次贷危机向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的渗透,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为此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次贷危机已超出了次贷的领域,美国次贷危机是美国金融领域危机的“前奏”,次贷危机逐渐演化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并引发新一轮全球性金融动荡。

  二、次贷危机成因的分析

  过度自由却缺少监管的资产证券化,是造成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资产证券化今后还要继续发展的话,就要保证这些产品有严格的标准、严格的规范,避免出现过度风险。次贷危机是21世纪第一个复杂金融衍生市场的危机。

  学者广泛认为:次贷危机是全球流动性充裕环境下,市场约束力下降、金融机构风险意识弱化的结果。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在于美国本身的信贷扩张和金融创新。2001至2004年,为了刺激美国经济,美国政府采取了低利率和税收激励政策,使得美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实现了稳步增长。这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很快。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别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于是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放贷机构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从而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宽松的贷款资格审核成为房地产交易市场空前活跃的重要推动力,但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2001年以来,各大投资银行广泛参与到这场巨大风险的追逐中,由于忽略了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发行了大量低评级的住房抵押贷款,并将其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出售给机构投资者、对冲基金等。而惯于攫取丰厚利润和承担巨大风险的对冲基金投资商们,纷纷抢购次级抵押信贷证券。从2004年6月底至今,美联储不断收紧原本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利率逐渐回升的状态下,购房者的还贷负担不断加重,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坏账,资金链发生断裂,进而演变成一场金融风波。

  美国次贷危机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去一段时期由松变紧的变化有关;它与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过去一段时期持续积极、乐观情绪有关;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性,吸引了不仅来自美国、而且来自欧亚其他地区的投资者,从而使得需求更加兴旺。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许多房贷机构降低了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这在客观上埋下危机的隐患。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包括欧亚、乃至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均参与了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的投资,金额巨大,使得危机发生后影响波及全球金融系统。美国次贷危机与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有关。由于次优抵押贷款市场发展仅十余年,且此前该市场运作状况良好,因而此前次贷违约率并不高。次贷相关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较快,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造成了风险扩散。监管部门监管不严,未能遏制风险集聚。从美联储的职能看。美联储有三大任务:抑制通胀、增加就业和维持金融稳定。

  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首先应归因于2000年以来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2000年前后美国网络泡沫破灭,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这里要提到另一个资金的大循环,即以美国金融市场为中心的全球资金循环,这也是金融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些消费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别国储蓄。当大量美元流向这些国家时,为了避免本币大幅升值,这些国家的央行不得不买入美元,同时投放大量本币。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影响了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造成了通胀压力,另一方面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从安全和保值的角度考量,不得不又去购买美国国债。这样,资金又进入了美国,一方面降低了美国利率和美国人的消费信贷成本,另一方面推高了美国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进一步助长了美国人的消费,从而形成了一个全球资金的大循环。

  在这个循环当中,大多数靠出口初级商品或原材料的发展中国家成为美国的债主,美国人不仅输出了美元,也输出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和华尔街的新奇产品。而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们坐着宽敞的波音飞机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推销他们的衍生产品。正如有的分析家形象地喻为:他们就这样将“坏猪肉放进绞肉机做成香肠卖给了全世界”。

  此次危机波及世界,是由于美国金融机构把次级贷款打包成了债券,大量出售给国际投资者,包括我国的一些金融机构。更为严重的是,次贷危机会对美国实体经济造成影响并促使美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而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必然会越过国境,传导到全世界,这必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演变成“美国次贷,全球买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杜厚文,初春莉。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根源、走势、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罗熹。美国次贷危机演变及对我国的警示。求是。

  [3]王东。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与影响。当代经济。

次贷危机的形成篇2

  一、次贷危机形成的阶段

  从次贷危机形成的过程来看,根本上讲是由于违背了经济学的供求规律。次贷危机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5月之前,美国利率较低,投资活跃,房地产市场繁荣,房价高企。大批的投资者对房地产有着很高的投资欲望,从房产供需上看,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造成了房价上涨(如图1所示)。

  图1中,在需求D下,满足需求的供给为S’,供求平衡的价格为P’,然而由于供给不足,实际供给S远远小于S’,从而使市场价格P>P’。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增加供给是缓解市场压力的根本途径。

  第二阶段:然而在美国市场上,并没有这样的举措。相反的,由于房地产市场繁荣,房价飞涨,贷款金融机构看到了房价上涨的巨大利益。于是,金融机构以房产抵押贷款的方式,向信用状况不佳,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负债较重的个人提供住房按揭贷款,收取更高的利率。在房价上涨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不必担心贷款者不能还款,因为将抵押的住房变现,金融机构不会有任何损失。这样的金融产品的推出,毫无疑问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从而使房价进一步上涨(如图2所示)。

  图2中,在原本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次贷的推出,进一步使需求扩大,需求曲线右移至D’,市场价格随之上升到P’’。为分散市场风险,贷款机构将贷款的打包,推出了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等金融产品,卖给了大批对冲基金,而对冲基金又将CDO抵押给贷款机构,用贷款资金继续购买CDO,继而投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又设计出许多以次贷为基础资产的金融工具,此时,债务性质的资金已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了。

  第三阶段:2006年6月开始,美国利率上调,造成了房地产市场降温,房价开始下跌。由于次贷利率采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相结合的方式,固定利率的优惠利率时限到期后,利率便随着市场利率的提高而提高了,大批的次贷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形成了大规模的贷款违约损失。贷款机构收回大量的抵押房产,为回收贷款,大量的房地产进入市场。对于冷淡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因为房地产市场的供给被扩大了,房价自然会进一步下跌(如图3所示)。

  图3中,抵押房产进入市场,使供给扩大至S’’’,从而使已经下降的P1进一步降至P2,次贷贷款出现了更大规模的损失。

  由于之前,市场上有大量以次贷为基础资产的金融产品,次贷的损失很快便传递到市场上其他的大量债务资金上,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的次贷危机的爆发。次贷危机的爆发,给美国的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随后欧洲、韩日等国的银行也大规模的投资了次贷,这样次贷便成了全球性的危机。

  二、启示

次贷危机的形成篇3

  关键词:次贷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债券 金融风险 透支消费

  次贷危机爆发后,特别是美国财政部宣布收购两大房贷机构,以及美林被收购,雷曼兄弟破产,导致市场信心极度受挫,各大股指暴跌,迫使美国政府推出了总价值达7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此次危机是美国自1929年以来的最大危机,其对世界的影响也超出了人们前期的预测。

  次贷危机形成的内在逻辑

  在住房按揭市场上,存在着信用水平差、收入低甚至负债的购房人,以盈利为目的并具有高级金融衍生产品创新手段的住房按揭信贷机构以及利用投资人的资金进行投资行为的投资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购房人无法购买住房,也很难申请到足够的银行按揭贷款。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长期实行低利率的政策,刺激了美国人的购房需求,特别是那些低收入人群的购房需求。而这部分人群要想购房就必须通过按揭贷款的形式来融资,必须求助于住房抵押贷款银行等按揭信贷机构。而当时美国银行业也受到经济低迷的影响,盈利空间不断缩小,它们也需要寻找新的获利机会,因此,纷纷进入次级按揭贷款市场。对于住房按揭信贷机构来说,虽然面对的很多是次级客户,发生违约行为的风险较高,但当时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处于发展和不断繁荣期,房产价格在不断上升,即使这些购房客户发生违约,不能按期缴纳贷款以及利息,他们仍可从不断上升的房价中通过拍卖抵押的房产来转移风险并获利,所以他们并不担心自己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结果,次级房贷的门槛越来越低,而这又刺激了越来越多的购房人申请贷款,从而极大的增加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力量,进而推动房价不断上升,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循环冲动。

  而作为掌握更多专业知识的房贷机构的银行家们也认识到房地产也有自身的内在价值,房产价格不可能一直持续上涨,如果房地产市场景气下降,他们面临的风险是很高的,因此,这些放贷结构又通过各种复杂的金融创新发行各种衍生产品证券(如抵押支持证券,mbs),以出售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再经过重新包装,以提高证券的信用评级,然后以债务抵押担保债券(cdo)的形式出售给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而这些金融机构是通过吸收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来投资的,所以真正的风险最后由广大投资者来承担。如果房地产市场一直这样繁荣地发展下去,市场参与的各方都能各得所需,维持一种表面繁荣的景象。一旦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放贷机构要收回本息就只能靠购房人偿还按揭,但由于购房人很多都是那些信用水平较差、收入水平较低、负债较重的人群,因此,他们面临的风险非常高,而这种风险又会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传导给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通过这些金融机构会影响包括股市在内的整个金融市场,从而极大地放大风险,这就为次贷危机发生奠定了逻辑基础。而从2006年以来美国实体经济出现的情况导致美国的利率上调,后一种可能就成为了现实,所以次贷危机爆发了。

  次贷危机形成的现实路径

  次贷危机的爆发是美国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1980年《存款机构解除管制与货币控制法案》等解除了美联储q条例规定的利率上限,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宽松的法律环境。而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资产证券化的兴起等都刺激了次级房贷市场的繁荣,导致房价持续上涨。美国房价从1996年开始启动,在2001-2005年间,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个繁荣期,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被掩盖了。据统计,2001年美国次级债总规模占抵押贷款市场总规模的比率仅为5.6%,至2006年已上升到20%,这么大规模的次级债券成了随时可能爆发危机的隐忧。

  随着2003年美国经济的全面复苏,通货膨胀压力重新显现,美联储持续上调联邦基金利率,而同期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此时,借款者面临的还款压力骤增,对于很多次级债的借款者来说,他们很难再获得新的抵押贷款,而且即使出售房产也无法偿还本息,只能选择违约。而由于房价下跌,房地产金融机构也很难通过拍卖抵押房产等来变现转移风险,因此,作为首当其冲的次级贷款供应商只能承受违约成本,结果引发了大量的次级债供应商纷纷倒闭或申请破产。随着抵押贷款违约率的上升导致了中间级或股权级mbs/cdo的持有者不能按期获得本息偿付,造成这些产品的市场价值缩水,恶化了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对冲基金面对投资人赎回、商业银行提前回收贷款的压力,以及中介机构追加保证金的要求,被迫抛售优质资产,甚至破产解散。当较低级别的mbs、cdo发生违约,评级机构也会对优先级产品进行重新评估,调低其信用级别。尤其对商业银行而言,不仅所持优先级产品市场价值缩水,对冲基金用于申请贷款而作为抵押品的中间级和股权级mbs、cdo也发生更大程度的缩水,造成银行不良贷款比重上升。因此,次级贷款客户的违约行为引发了以次级债供应商为第一冲击波,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为第二冲击波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以及养老基金等为第三冲击波的一系列金融机构的危机,从而导致整个金融市场出现危机。

  次贷危机带来的反思

  (一)金融创新的系统性风险及其监管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而金融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获利机会,规避风险。资本以追逐利润为本性,作为人格化资本代表的各种金融资本家从个人理性出发,把资本增值的关注点放在资本的流通领域中,希望通过流通领域中的技术创新来实现单个资本的逐利目的并把风险转嫁给他人,在个体看来是一种既能实现资本增值又能规避化解风险的选择,因为他避免了产业资本家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市场以及企业生产管理。但风险总要有主体来承担,金融创新在转嫁个体风险的同时会积累起巨大的系统风险,很多的金融衍生产品是转嫁而不是化解风险,追求转嫁风险的个体往往并不考虑个体行为对系统风险的影响。

  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指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作为整体社会福利代表的政府应该认识到金融的发展以及虚拟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实体经济领域。政府对于金融创新的监管应该以不损害实体经济发展为目的,要认识到对于单个金融机构能够获取盈利并能规避风险的个人理性可能导致损害整体社会福利的集体非理性,因此,政府监管部门要做监管到位,而且要有前瞻性,正确估计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坚持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的原则,避免实体经济过度的虚拟化,避免出现经济的泡沫化,这样才能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减少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破坏作用。

  (二)我国房地产业面临风险的判断

  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住房货币化改革,个人出资购房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满足居住要求的基本形式。而当前高企的房价相对于大部分普通民众来说只能通过银行按揭贷款来买房。目前,我国房地产业也开始从前几年的繁荣期进入到稳步发展甚至是调整期,住宅的开工率、住宅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同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很多人担心我国会不会也发生金融危机。这种担心反映了我国长期以来的高房价对于普通民众生活所带来的压力以及面临宏观调控压力的一种普遍心态。许多大城市把房地产业作为城市经营的主要产业,结果导致普通民众对过高房价难以承受,这背后是人们对收入预期的担心,而这也是未来系统风险积聚的一种反映。因此,对于我国会不会发生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的普通民众也主要是通过银行按揭贷款来满足购房需求,但是在当前能够贷款购房的人群在我国社会收入阶层中还主要集中在中上阶层,他们一般具有稳定的收入,信用水平也比较好,他们的收入与整体经济的相关性比较强,一般都属于优质客户,这是避免类似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另外我国发放住房按揭贷款的银行主要是一些国有商业银行,人们还把他们与国家信用联系在一起,而且我国金融体系中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水平比较低,交易量比较小,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主营业务与银行按揭贷款的关联性还比较低,发生系统风险的可能性比较小。

  我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是健康的,社会民众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期是好的,而这会增加民众和社会的信心。因此,虽然我国面临一些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但并不会大规模地爆发类似的金融危机。

  (三)透支消费的引导和干预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多种因素合成的结果,但始作俑者是美国民众的透支消费行为。透支消费作为一种消费理念本是消费者个体的行为,根据生命周期假说,作为理性的消费者,他们会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来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与储蓄。因此 ,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可以通过透支消费来实现效用水平的最大化,这也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但生命周期假说依赖严格的限制条件,它至少要求其生命和工作年限以及未来收入都具有确定性,而且不考虑储蓄的利息因素(也可以把透支作为负储蓄),而人的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经济景气也有周期性,个人很难准确预测未来的情况,比如按揭贷款人突然去世或提前失业而没有还完贷款,就会增加银行的坏账,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因此作为消费者个体,发生违约行为的风险也很高,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个体的违约行为会通过经济系统不断得到放大。而且如果透支消费成为一种主流消费理念时,经济系统受到某些外部冲击,则发生系统违约行为的几率会很高,整个经济系统承受的系统风险也会变得很大,美国次贷危机便是实例。

  因此,作为消费者个体的透支行为应是一种在有限信息下的理,但是政府和社会应该对于这样的消费理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干预。

  参考文献:

  1.张茂荣,王力。美国次债危机:引发全球骨牌效应[j]。中国发展观察,2007(9)

  2.钟伟。美国次级债市场的现状及其深远影响[j]。中国发展观察,2007(10)

  3.俞斌,沈毅俊。次级债危机对外国的影响和启示[j]。北方经济,2008(1)

次贷危机的形成篇4

  关键词:次贷危机 中小企业 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188-02

  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美欧日中央银行积极行动……一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起的风暴正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又一次信用危机,而从金融信用和信任角度来看,它被有的经济学者视为“美国可能面临过去76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冲击”。消除这场危机,需要足够的时间。美国次贷危机暴露了当代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根本性缺陷,暴露了美国主导的金融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一面,对世界经济乃至中国经济的影响绝不可低估。事实上,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当中一些问题和矛盾的凸显,就与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冲击大有关联。虽然次贷危机对山西省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较小。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可能会逐步影响到全省经济金融的发展。对此,我们以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受到的影响为入手点,研究次贷危机对山西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次贷危机对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影响

  1、中小外向型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一个百分点,我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个百分点。在次贷危机影响下,广大外向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形势。(1)外部需求减弱导致新订单减少,出口企业经营困难。受次贷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减少。山西省的出口增速回落,特别是一些出口企业可能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经营困难。据忻州中支反映,美国、日本、欧盟区是忻州法兰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受美国次贷危机和汇率波动加剧影响,定襄法兰对这些地区的出口增速下滑。据晋中中支反映,由于国际市场对焦炭需求量下降,当地最大的焦炭出口企业安泰集团出口配额总量将大幅下降,后续订单大量减少,生产前景不容乐观。(2)次贷危机加重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企业汇兑损失增大,竞争优势减弱。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看,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增强,中国金融市场业务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次贷危机使美元疲软态势加剧,美元持续贬值,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导致企业汇兑风险敞口暴露,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利润不断受到侵蚀。(3)国外进口商货款拖欠多,企业难以收回货款。由于国外进口商在本国银行很难贷到款,往往提出赊账:有些进口商甚至拿了大量货物后就宣布破产,企业很难收回货款,坏账增多。次贷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成为了海外商账的重灾区,大量拖欠国际货款也成为美国企业在次贷危机下转嫁损失的一种办法。

  2、部分行业中小企业资金链趋势,经营受到严峻挑战。受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经济景气度出现下行风险,山西省的煤焦、钢材、房地产等行业均受到次贷危机一定影响。(1)钢材价格下跌、钢铁企业亏损加大。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国际钢材需求下滑,钢材行业一改近年来持续高价上涨形势,价格开始下降,钢材企业利润下滑,亏损面加大。(2)国内外焦炭价格纷纷下挫,煤焦企业亏损。世界经济增长衰退,国际市场对能源需求明显下降,对以能源为主要产品的山西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倒闭。(3)市场观望气氛浓厚,中小房地产企业面临资金断裂风险。次贷危机影响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居民对房价下跌的预期强烈,推迟购房,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可能性加大。

  3、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增加。为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改善其融资环境,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随着央行陆续调增银行信贷规模,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但全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许多中小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而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1)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跌幅巨大,导致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困难。全省企业IPO融资或通过配股进行融资基本停滞。(2)金融机构审慎贷款,企业融资严格审批,难度增加。在未来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情况下,金融机构紧缩流动性,减少市场风险。为有效控制信贷规模,各银行把控制、限制的重点放在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上。(3)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一是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高。据对100户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显示,银行贷款利率有69.23%集中在7.47%―15%,民间融资利率有58.95%集中在15%―30%。二是企业抵押贷款成本较高。从抵押上看,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较高。另一方面是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高昂。企业资产评估登记涉及土地、房产、工商行政及税务等众多管理部门,而且各个部门都要收费、收税,如果再加上正常贷款利息,所需费用几乎与民间借贷利率相近,普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4)市场机制作用发挥欠佳。目前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梗阻。反映了市场调节作用发挥不够,特别是民间资金的供给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没有形成有效对接。一方面,大量民间资金因缺乏有效的引导和适宜的投资渠道而盲目流动,据测算,目前山西省民间融资规模大约在1300亿元左右,而从被调查企业融资渠道看,民间融资仅占其全部融资额的0.7%;另一方面,与浙江、上海、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市)相比,山西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发展还不够充分,难以吸纳大量的民间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积极应对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使得山西省经济“池鱼之殃”,形势紧迫,不容回避。能否把各种风险和负面效应降至最低,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及时应对,主动解危,化弊为利。

  1、加强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研究,增强应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适应能力。继续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加强研究分析。对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对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影响做出尽可能准确的估计,强化对国内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海外市场投资的风险提示及监管机制,努力减少国际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一方面。要密切观察和深入分析宏观调控过程中山西省经济金融运行出现的新情况,加强对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投资、物价、主要行业和产品运行动态、存贷款变动趋势和信贷资产风险状况的调查分析,及时发现和反映苗头性、倾向

  性、典型性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确保国家各项货币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货币政策在全省实施效果的监测、分析和评价,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对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要进行跟踪研究,重点加强对贷款增长、银行流动性、民间借贷、中小企业资金状况等新情况、新变化的跟踪分析,为实施金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决策提供有价值、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2、外向型中小企业积极改善自身经营状况,缓解由于市场需求萎缩带来的资金压力。面对汇率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新劳动法实施、从紧信贷政策、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国际市场需求减缓等六方面压力,涉外企业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一是调整产品结构,走高附加值路子。更重视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走品牌化经营道路,以高端产品开拓国外市场,加快贸易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的转变。二是转变营销方向,更加重视内贸。开拓国内市场,走内外贸共同发展的路子。加大产品内销比重,扩大非美元客户的比重。三是要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各项成本控制,通过压缩成本来缓解因汇率变化、原料上涨等因素的不利影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借助电子商务采实现采购及交易成本的降低。

  3、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既靠银行更要靠市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确实是一大社会难题,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中小企业自身、银行、市场和政府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其中银行和市场是两个最关键的因素。因此,要走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基础在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提升和银行信贷的进一步支持,核心在于市场机制的有效调节和政府的合理引导。在依靠银行信贷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变银行“一轮支撑”为银行和市场“双轮驱动”、协调推进。(1)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应在政策上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增强业务发展的协调性,注重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完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机制。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授信审批机制,积极建立对资信良好中小企业信贷审批的绿色通道,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营销力度,开发适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创新产品。(2)大力推广新型金融组织,培育更富竞争和效率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适度放松金融市场管制,鼓励竞争,打破垄断,使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非主流金融组织得到规范与发展,给予民间资本、外资等社会资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形成更有效率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利用参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参与中小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并以此引导和支持民间融资,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便利。(3)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应大力推动创业板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的发展,对具有发展潜力和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进一步降低上市的门槛。给予更多的上市融资机会;积极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进行融资;对中小企业的票据融资予以适当倾斜。鼓励创办中小企业投资公司,鼓励风险投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提供融资支持。(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地方政府应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制定和实施财税支持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加快培育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市场,继续推进各类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发展。中小企业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健全财务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诚信意识,进而提升融资能力。

  1.山西省金融统计报表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调统处

  2.辛乔利,孙兆东。次贷危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比特纳。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中信出版社。2008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102298.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队伍建设总结
下一篇:产品代理授权委托书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