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固定资产管理措施篇1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名目繁多、占用资金较大,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管理混乱、闲置浪费、物随人走等现象,从制度建设、购置使用、清查盘点、会计记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管理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固定资产;清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12401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转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总额不断扩大,因此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意义非常重大。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仍较滞后,还存在使用效率低、处置不规范、固定资产严重流失等问题。这样不仅对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也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制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1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1.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分明

  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管理制度不健全,单位对设置资产管理部门的责权不分明,管理资产未做到彻底落实。保管固定资产的负责人,责任意识薄弱,对管理固定资产工作不重视,不能够积极的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1.2固定资产大量闲置浪费、重复购置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监管制度,存在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违规购置现象严重,采购成本增加。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主要靠财政拨款,而很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论证,无计划购置、重复购置的现象普遍,配置、布局不尽合理,许多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浪费现象严重。

  1.3固定资产流失严重、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去向不明,常常被随意变卖,低价处理,资产大量流失。有的单位虽然能够将固定资产入帐,但长期不盘点,多数账实不符。有的单位在资产使用、报废处理等手续办理上不严,疏于管理,致使有账无物。有些单位对已到报废期或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到处乱扔乱放,无人管理,也不报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报废,造成固定资产价值虚增,账实不符。

  1.4固定资产账目管理混乱、清查盘点无序

  有的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按财务制度规定,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核算体系。只设总账,不设明细账,或明细账形同虚设,只记录大宗物品的增加减少,账账不符。或增加固定资产只作经费支出,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形成账外资产,导致资产无法管理。有的单位虽然账目记录完整,但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资产领用、保管制度不健全,不定期清查盘点,很多物品账存实虚,价值虚增,账实严重不符。

  2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到人

  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实行竞聘上岗。资产管理员必须有责任心,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办理各项业务,建立健全各级固定资产管理账目,完备实物信息资料,按月对入账登记资产进行核对确认。明确责任到人,制定明确的资产管理奖惩措施。

  2.2加强对固定资产购置、使用、清查、报废的管理

  固定资产购置时,应经单位领导层层审核、严格论证,按照从简、从低、从少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认为确有购买必要的才能购买。购入固定资产应由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共同验收。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目录和编号,并填制固定资产卡片,凭此掌握固定资产的详细资料,以便加以控制。固定资产的领用要填制领用申请,详细说明领用物品的类别、名称、编号、用途、领用人等,明确责任到人,经领导审批后才能领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做好跟踪记录,以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要建立完备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尽其效。通过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准确的掌握固定资产实存及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改进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管,要尽可能的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防止单位和个人随意处置固定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3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必然是一项内容繁琐、管理复杂的工作。为了及时管理和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合理调配资源,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是现时所需。很多单位在应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过程中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固定资产软件也渐渐被重视和使用,它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单位更加系统有效的管理固定资产提供了帮助。

固定资产管理措施篇2

  关键词 煤矿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核心,是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其价值是逐渐转化到企业的产品成本中去的,所以其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固定资产是企业竞争力的储备。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是为了企业的生产,更是为了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的需要。市场竞争瞬息万变,也要求我们义无返顾地去创新实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1 固定资产管理的概念、特点

  目前,在学术界并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做一个具体明确的定义。有些只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进行了定义,也有从固定资产的对象出发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定义,例如郝净、高卉在《固定资产管理资产标识码系统及其开发》中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就是以固定资产为对象,面向资产增加、变动、减少全寿命周期,以保证既有资产安全、完整。笔者认为,固定资产管理更主要的是一种过程,因此在本文中周定资产管理指的是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活动以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资产的无谓损失,最终使固定资产的效用达到最大化的一种活动。

  其具有以下特点:长期性。固定资产管理活动贯穿于在企业生产活动的始终,从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到报废等环节;广泛性。固定资产管理的对象包括企业房产、地产、设备等多种内容,牵涉到的管理部门也较为广泛,包括生产、经营、会计等部门;多样性。固定资产管理活动的方法较多,如日常监督、定期维护、评估等。

  2 煤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技改后出现的问题。开采时间较长的矿井存在不止一次的技术改造及生活设施改造问题,在这些改造中有些房屋建筑及安全生产设施得到了及时的处理和重新利用,也有些没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利用,没能发挥其资产应有的赢利功能,被闲置甚至任其老旧损坏,成为沉淀资产乃至不良资产。在技改过程中,在计划和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可能出现沉淀资产和不良资产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对已经变为不良资产的要及时处理掉。

  2.2改扩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是整个改扩建的建筑设施系统提前时间较多,不能及时投入使用;二是配套设施完成的时间相差太多,致使先完成的长时间闲置。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求在制定改扩建计划时及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配套设施的步调一致性,避免建成后长时间闲置不用。

  2.3计划方面出现的问题。煤矿的设备使用都是提前制定计划的。设备计划是依据矿井的设计及安全生产计划制定的。而煤矿的设计和安全生产计划又是根据矿井的煤层赋存状态、地质条件及其他相关的自然条件完成的。煤矿的这些初始条件在设计和制定计划时并非都百分之百地符合现场实际,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生产现场的变化要求设备计划也要跟着变化。这除了要提前分析生产现场的变化,及时修改设计和安全生产计划外,对设备计划也要及时予以修改,以免按计划进来的设备现场不能用而闲置或频繁更换。既造成安全生产方面的损失,也造成设备的闲置浪费。

  2.4设备使用管理方面的问题。设备管理方面主要应注意到的问题:备用设备的数量不宜太多。以免造成闲置浪费。集中管理全公司的机电设备,避免出现各矿井自行管理,设备型号互不通用。对损坏老化而不能在原安全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要及时修理或改作他用,没有修理价值或再使用价值的,应作为不良资产及时处理掉。

  2.5土地方面的问题。矿井建设需要征用大面积的土地,而一些老矿井则拥有大量的土地。对这些土地的使用和管理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对老矿井的闲置土地,要积极开发寻找新用途,使其赢利。对衰老关破矿井的土地,因其所处位置的房屋建筑、交通道路、水电等设施往往齐全完善。因此其价值往往高于未经开发的土地。为此,对衰老关破矿井的土地。要结合所处位置的各种设施状况来考虑其开发利用,避免其变为沉淀资产。

  3 煤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管理者对各经营层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没有细化的绩效考核约束。煤炭企业管理者大多着重强化控制煤炭安全、产量、可控成本费用、经营利润等考核指标,而且相当部分煤炭企业较以前取得了卓著的成效,较好地降低了吨煤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但鉴于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各经营者固定资产管理具体绩效未纳入考核的范围,出于功利性,经营者不屑对固定资产的强化管理与控制,导致煤矿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力度不够,出现固定资产修旧利废挖掘不充分及年底清查“年年清年年不清”的弊端等。

  3.2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派不明晰。煤炭企业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职责不明确或管理缺位,导致资产管理责任覆盖有遗漏;要么是部分职能部门权力重叠,使该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互相推诿;有关设备采购部门权力不明确,或采购、验收实质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实物资产日常具体验收、台账登记、部门调拔等业务部门管理职责不清楚,尤其是年底资产实物清查更是不了了之。

  3.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拔、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空白或不兑现。

  3.4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一般企业都设有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其有效的监督检查,可以帮助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完善内部政策或执行政策的程序,促进企业内部各项政策、程序更为有效地得到遵循,从而促进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没得到足够重视,其主要表现为:审计机构独立性依法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审计人员未能配齐配强,所以其固定资产审计监督力度无从保证。

  4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应措施

  4.1统一思想,提高对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管理的任何疏漏都会导致管理链条的松动,需要各部门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4.2要在建章立制上狠下功夫,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按照钱物分管的原则,也是符合内控管理需要,固定资产要有专门的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调配、报损,一切资产的进出都要通过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需有实物管理部门出据的手续才能付款和登记台账。二者的分工是: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账和卡片账。而实物保管部门根据”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领导人和责任人。

  4.3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员培训。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率先推进了信息化,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核算。会计的电算化核算也推行了财务集中一体化的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财务数据实现了共享,整个单位的财务人员都可以在一套账套中做账,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得到很大的体现。同样,固定资产的管理也需要推进信息化管理。原先的固定资产纸质卡片可以用固定资产的电子卡片,也就是固定资产的“电子身份证”来取代。把固定资产的信息输入电脑,对其信息实现计算机来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全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在同一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操作,固定资产的管理数据也实现整个企业的共享,数据的统计汇总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中自动生成。建议财务上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到资产管理部门。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固定资产的采购、报废等增减变化信息直接可以在电脑中反映出来,然后通过网络及时传输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可在接到数据信息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如此的业务操作流程,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减少了原来人为沟通传递信息过程中出错的概率,防止了由于原始凭证的不完整和传递不及时而影响固定资产财务账面的增减变化。

  4.4统一固定资产编码。对一个单位而言,每项固定资产需要这样一个统一标准的编号。当一项固定资产购进时,就需要根据它的基本信息给它编号,这个编号要包含一定的信息,如原值、结构、购进时间、型号等。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管理措施篇3

  关键词:固定资产;事业单位;管理;措施

  事业单位是为大众提供多项服务的组织,做好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能够提高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整体管理水平。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保持生存和进行各项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影响到了事业单位进行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进程,需要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将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优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措施的不断改革,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资金,对于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能够优化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优化配置,增强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健全国有资产的使用形式。但就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来看,由于事业单位内部自身管理方式不够先进全面,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措施,使得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并没有达到,管理工作还存在众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增强事业单位内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进行得不够到位,事业单位内部还缺乏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多年来,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一直没有引起有关负责人员的足够重视,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工作人员也没有牢固树立明确的管理意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内部对固定资产购置工作的重视程度要远远超过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由此导致了众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当中缺乏相关完备的管理制度,适用的管理模式也相对落后,在事业单位没有形成一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氛围。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了定期的核算工作,但是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工作并没有切实展开。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管理意识的薄弱直接导致了单位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增大了固定资产损毁、流失、闲置、浪费等现象的概率,对于国有资产的有效使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1]。

  2、增强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有利于开展工作

  想要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全体工作人员中间都形成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明确意识,需要事业单位相关的负责人和领导起到充分的带头意识。领导阶层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各项事业的开展以及事业单位整体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将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于公共服务工作起到保障和推动作用的有利作用明确传达到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具体负责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影响到了事业单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服务职能和作用,关系到了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事业单位的领导阶层要将这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从思想上提高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认识,从行动上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工作的各项制度,在日常工作范围内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管理规定,通过单位内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寻求适宜本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3]。

  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

  1、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账目易出现问题

  事业单位内部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并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没有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固定资产的管理体系,这也是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因为没有明确的管理意识,对于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没有及时进行解决,尤其是在一些事业单位内部甚至没有专业人员具体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从固定资产的购置、入库、领取、使用、维修到报废处理等这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中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导致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进行当中,存在着众多环节中断甚至无法正常发挥效用的问题。事业单位内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形成完备的奖惩制度,导致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积极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目管理中存在账目混乱的问题,针对固定资产的各项使用情况没有在账目中明确地反映出来,固定资产的明细核算工作没有到位[4]。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有利于科学化管理

  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健全一套完备且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事业单位需要在国家管理固定资产的相关法规政策之下,结合本单位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内部管理制度,保证该项制度具有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特点,能够整体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5]。针对固定资产的计划、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维护、转让等事项都需要将其包含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中。对于事业单位进行大型机器设备的购置工作、先进仪器的购买、土地房屋建筑的改建维护等工作,可以采取事业单位内部集体决策、聘请专家进行论证的方法,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同时对于固定资产的各项报废、折旧处理也需要经过诸如此类的步骤。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个人负责制,针对每个工作人员使用固定资产的情况都做好记录工作,在其使用期间,固定资产出现故障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解释说明,以免造成众多固定资产由于使用人员的不负责任而损毁的现象发生[6]。

  三、做好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1、固定资产监管力度不够

  在众多的事业单位内部,对于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合理。没有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人员进行该项工作,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具体负责监督管理,是众多事业单位都会出现的问题,容易在事业单位内部出现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不明确的问题。由于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做好,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在报批、使用固定资产时容易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健全引起审计工作的不规范,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工作,没有形成合理规范的招标行为,监察力度没有达到保证固定资产清楚明确的目标[7]。

  2、对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监督管理有利于规范工作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监察和审计的监督力度,形成完整的监督系统,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行为。合理严密的监督机制能够制约监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减少固定资产出现损毁、浪费现象的可能性。针对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完善规范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和监察工作,实时观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实地盘点和清查,规范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行为,减少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固定资产的应有价值和效用。同时还需要引起事业单位领导重视的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并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单位内部全体上下都能够予以配合和支持。实行事业单位内部各个级别之间、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措施,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8]。

  四、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了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当前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并不能够满足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想要逐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建立专门的建议收集站,或者定期召开一些关于如何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大会,在通过充分发挥工作人员聪明才智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和综合素质。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丰富固定资产的管理经验,逐步提高专业技能,对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单位进行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为开展各项服务活动都提供了重要资金准备条件。想要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通力合作,为固定资产的管理贡献一份力量。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建立起一套完备有效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对于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其他各项事务的开展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公共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 财经界(学术版),2013(4):54-56.

  [2] 张玉凤,梁丹。刍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J]。中国总会计师,2013(6):120-121.

  [3] 李艳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措施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4):181-182.

  [4] 江勇。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 时代金融,2013(3):75-76.

  [5] 梁月。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28):51-52.

  [6] 张俊宏。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157-158.

固定资产管理措施篇4

  (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医院固定资产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确,大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属于设备科和总务科,设备科管理医疗设备,总务科管理房屋、家具,财务科管理总账和金额,各部门管理没有建立明细账或者明细账不完整,使用部门没有设立台账、无专人管理资产,管理科室没有建立设备收、发、维修记录,设备在科室之间转移没有手续,报废毁损不及时通知财务,固定资产多年不盘点,管理科室不与财务对账,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脱节,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二)固定资产购置存在盲目性。部分科室紧追潮流添置新设备,不调查研究,不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设备盲目购入后,由于病人少,无法开展工作,导致设备闲置;有的设备即使使用了,由于没有加强维修保养,坏了就买新的,即使可以局部维修再使用,也不维修,根本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益,“不计成本”的投入加大了医院医疗成本开支,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导致医院固定资产利用率低。

  (三)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不规范,资产流失严重。各科室负责人调动、离职时,没有执行严格的移交手续(又加上由于原使用科室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台账,移交没有确实的依据),对于科室公共财物的转移使用缺乏专人监督和管理制度,往往“物随人走”,资产流失;医院在应对突发疫情时,增设临时应急科室,待疫情缓解后,调配的科主任、护士长都回到原科室,资产管理科室在接收应急科室资产时没有与原应急科室管理人员办理资产移交,可能导致资产流失。

  (四)固定资产重采购轻管理,利用率低下。近年来,医院为了发展的需要,购置了大量的医疗设备,改变了设备陈旧的状况,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设备采购中,医院管理层重视资产的采购,轻视管理,只要是临床提出的,在不充分考虑利用的基础上购买,没有对整体医院资产进行全盘管理,申请购买设备是否属重复购买,能否各科室之间调剂使用,没有进行完整的分析研究,导致购置资产占用大量资金,设备利用率低下,同时资产损耗不能从收入中补偿,形成恶性循环……。

  (五)会计核算方法不完善,报表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失真。医院会计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为固定资产初始建造或购置价值,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固定资产的磨损在加大,资产的实际价值在减少,由于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资产的损耗无法从收入中得到补偿。旧会计制度下,医院是按照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由于结余少,往往无法按照规定比例提足),提取修购基金计入净资产反映,不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所以医院固定资产直到资产完全报废前,会计报表中资产价值一直保持不变,无法准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导致会计报表固定资产反映失真,医院管理层和主管局无法对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以适应新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效:

  (一)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固定资产购入的控制。医院应成立专门的资产领导管理小组和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从论证、决策、构建、安装、交付使用、清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财务科负责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一级明细账,资产使用部门建立二级明细账,资产管理小组负责固定资产购进的审批,资产管理部门掌管全院的资产分布和使用情况,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全院所有固定资产购置及入账均需先通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购置论证制度,特别是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购进,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地医疗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写出可行性报告,报资产管理部门审核,资产管理部门报请资产领导小组审批,资产管理小组组织相关专家人员对报告进行评价,充分考虑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防止盲目购置;进行公开招标,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实行公开集中招标制度,任何部门不能私自购买,采购部门要和使用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一起严把质量关、价格关,保证固定资产采购过程开支的公开透明。

  (二)转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医院属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年财政拨款只占人员经费开支的4%,医院大部分开支属自挣自吃,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是临床医技开展诊疗服务的物质基础,医院管理层要转变过去“重采购、轻管理”、“重货币资金、轻实物资产”的错误观点,管好用好实物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能够节约资金、减少设备购置支出,同样会给医院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回报,因此医院管理层要转变观念,把固定资产管理和临床诊疗服务看得同等重要。

  1、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流程中不相容岗位的设置,即同一部门和岗位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审批与执行;固定资产购进、验收与付款;资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2、建立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设备技术档案、维修报告制度,设立专门技术人员负责资产的日常维修和维护工作。对于固定资产的大修和技术升级,要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按程序申报给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论证和经济效益分析后,报请资产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进行;固定资产处置应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专业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共同审核鉴定后,提出处置申请报告,报告医院管理层审批,同时报同级财政部门和主管局批准后才能办理处置手续,对于大型设备要进行招标处置;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大型设备的全过程监管制度,定期进行收支效益评价,并把评价报告汇报给医院管理层,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以提高设备的营运收益。

  3、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清查是资产管理的常规工作(过去医院虽有制度,由于是多头管理,责任不清,没有认真确实的执行盘点制度),医院应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审计部门共同参与进行清查工作(资产盘点以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为主,审计和财务部门参与监盘),对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报请医院管理层或主管单位批准及时做账务处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会计报表反映的真实性、完整性。

  4、建立资产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医院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将固定资产管理内容列入对资产使用部门的考核范围,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资产使用部门将资产管理落实到人,资产管理科定期对各科室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情况上报财务科,财务科将资产占用、毁损、维修开支情况量化成数据,列入科室绩效体系考核,设立设备管理奖励基金,奖励设备管理成效显着、经济效益突出的人员,并将结果定期公布,提高全院职工资产管理意识、增收节支意识。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102391.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交通安全常识有哪些
下一篇:愚公移山的故事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