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苏秦的故事范例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苏秦的故事范例篇1

  一、确立论点要见解独到。

  高中生立论的缺陷是什么?人云亦云。“立”的往往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公理、常理、大道理,鲜见“我认为”的己见、锐评、新视角。苏洵是如何来立论的呢?请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为什么会被秦国所灭?世人都认为“兵不利(军事实力差)”“战不善(作战不得法)”,而苏洵却“惟陈言之务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弊在赂秦”。它警示我们:众口一词,只会让人大倒胃口;见解独到,方能让人耳目一新。

  二、阐发论点要切割分解。

  高中生阐发中心论点的缺陷是什么?整吞整咽。不能横向联系、纵向开掘,将中心论点切割分解成2至3个分论点,使议论入里、入骨。苏洵是如何来阐发中心论点的呢?请看:

  ① (赂秦)破灭之道也。

  ② 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并没有都去“赂秦”,所以苏洵对中心论点“弊在赂秦”的论证没有整吞整咽,而是机智地将它切了一刀,把六国分成“赂者”和“不赂者”两大阵营,并分别提出了一个分论点。“同归”但“殊途”,这就将两条迥异的破灭路线图划向了纵深。它警示我们:整吞整咽,只会不明就里;只有切割分解,方能鞭辟入里。

  三、剖析事理要分步推进。

  高中生剖析事理的缺陷是什么?一步到位。直接从起点跨向终点,而不能“走两步”,将推进的过程分步展示出来。苏洵是如何来剖析事理的呢?请看: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点一)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分论点二)

  苏洵在剖析事理时,很擅长“走两步”,剖析“分论点一”的推进过程是“赂秦力亏破灭”,剖析“分论点二”的推进过程是“赂者丧(不赂者)失强援(不赂者)不能独完而丧”。正因为分步推进,事理才剖析得明了透彻。它警示我们:一步到位,让人只觉“不讲‘理’”;只有分步推进,方能让人感到“理之凿凿”。

  四、分析问题要放出眼光。

  高中生分析问题的缺陷是什么?缺少眼光。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叫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才叫眼光。仅靠视力,往往近视、短视;凭借眼光,方能透视、远视。苏洵是如何来分析问题的呢?请看:

  ①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苏洵在①句中放出的是联系的眼光,燕、赵为什么会陷于“智力孤危”的境地,“战败而亡”,是因为“秦革灭(韩、魏、楚)殆尽”,燕、赵失去了“强援”。在②句中放出的是发展的眼光,地有限,越“赂”越少;欲无限,越“赂”越大。以“赂”求和,只能苟安一时,久必“颠覆”。它警示我们:缺少眼光,就会囿于眼前,浮于表面;只有放出眼光,方能高瞻远瞩,入木三分。

  五、解决问题要亮出实招。

  高中生解决问题的缺陷是什么?空喊口号而无实招,诸如“我们一定要(应该、必须)……”等。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在议论文中解决问题时也应该挤干“吐沫”,拿出“干货”。苏洵是如何来为六国出谋划策的呢?请看:

  ①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②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 并力西向。

  苏洵为六国设的图存之道有三:一是重用谋臣,二是礼贤下士,三是六国联合。此三策,“可谓至论”(陶望龄《三苏文苑》)。它警示我们:空喊口号,只有虚张声势之嫌;只有亮出实招,方显试手补天之力。

  六、论证方法要随机应变。

  高中生运用论证方法的缺陷是什么?单打一,而且多半为例证法。他们往往不能根据论证的实际需要选用最给力的论证方法。苏洵除了例证法之外,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请看:

  ① 六国破灭,其根本原因在“战”还是“赂”?一比即知: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对比论证)

  ② “赂秦”能息战吗?一喻即明: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比喻论证)

  ③ 齐、燕、赵亡于用兵抗秦吗?把历史假设一下即晓: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假设论证)

  ④ 北宋朝廷以赂求和是明智之举吗?把古今类比一下即醒: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类比论证)

  苏洵在综合运用上述论证方法时,既能因需而选,又能各尽其用。它警示我们:单打一,只会削足适履,法“钝”其力;只有随机应变,方能量身定制,法“尽”其用。

  七、论证思路要充分展开。

  高中生论证思路的缺陷是什么?原地绕圈。既不能深入进去,剥笋抽丝;又不能生发开来,拓展延伸。最典型的莫过于有些同学的“三段论”:“三段论”式论证思路论证层次1语言标志1苏洵“跟进”思路第一部分:提出论点1我们应该……1提出论点+切分说理第二部分:例证论点1某某人(事、物)就是……才……1例证论点+分层对接第三部分:得出结论1所以,我们一定要……1得出结论+提出主张苏洵是如何展开论证思路的呢?他在“三段论”的每一部分之后都追加上了“跟进”论证,请看上表。它警示我们:原地绕圈,只能抱住“理”,“知其然”;只有充分展开,方能摊开“理”,“‘揭’其所以然”。

  八、举例论证要以议带叙。

  高中生举例论证的缺陷是什么?讲故事。在议论文写作中,举例本身不是目的,论证观点才是目的。为此,举例论证不能追求例子的感染力,把故事讲得活灵活现,而应注重例子的说服力,以议带叙――用“观点”剪辑例子,能印证观点者,留而串之;与观点游离者,剪而弃之。苏洵是如何以议带叙的呢?请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苏洵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来修剪齐亡史实,以区区31字就将齐国结交秦国、不助五国的外交政策以及由此导致的灭亡结局论述得一清二楚。言虽洗练,但理已析透。它警示我们:讲故事,只能讲清事情;只有以议带叙,方能厘清事理。

苏秦的故事范例篇2

  可实际上,苏秦不只是纵横家那么简单,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主要内容就是苏秦等战国纵横家的书信,后经考古学家整理,被称为《战国纵横家书》,这批竹简向我们爆出了一个惊天谜案,苏秦的真实身份原来是燕国派往齐国的一名间谍,人们常说盖棺定论,苏秦盖棺几千年了,关于他的故事竟然还会有这么大逆转。苏秦真是间谍吗?他又是如何开始自己的间谍生涯的?让我们从历史上来看个究竟。

  《史记》记载的苏秦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东周洛阳人,司马迁在《史记·苏秦列传》中称他“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说明他曾经拜鬼谷子为师。鬼谷子可是纵横家之祖,著名的军事家,是孙膑和庞涓的老师,所谓名师出高徒,由此看来,此言确实不虚。据说,苏秦年少时读书十分刻苦,他“锥刺骨”的故事,如今几乎每个小学生都耳熟能详。

  饱读诗书之后便想一试身手,于是苏秦豪情万丈,开始出游列国,做了几年游说工作,结果无功而返,“大困而归”。走的时候踌躇满志,回来却狼狈不堪,结果家里人全都看不起他,他的哥哥、嫂子、兄弟、妹妹甚至连自己的妻子都在背后嘲笑他傻冒。亲属的嘲笑使苏秦深感惭愧,受到打击之后闭门不出,开始深入钻研姜太公所著的《太公阴符》,经过长年的揣摩,苏秦似乎已经心领神会,悟出了其中蕴含的真谛,并信心十足地声称:“现在我终于有能力说服各诸侯国元首了,哈哈!”

  话说苏秦在经历了又一轮的埋首苦读之后,重新踏上了游说列国的道路。先是游说周显王,周显王手下的大臣都知道苏秦以前的事迹,十分轻视他,因此,苏秦的游说工作以失败告终。接下来是秦国和赵国,但都吃了闭门羹。最后,苏秦来到了燕国,等到一年后才得到燕文侯的召见,苏秦凭借他巧舌如簧的本事,向燕文侯陈述了当时燕国局势的利弊,告诫燕王,虎狼之国秦国之所以不敢窥伺燕国,是因为有赵国作为屏障,因此,应该结交赵国。于是,燕文侯资助苏秦车马金帛出使赵国,苏秦在赵国得到重用后,又游说其他诸侯国,均得以重用,身挂六国相印。

  在苏秦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受到齐王重用,但由于齐国大夫中有人与他争宠,派刺客刺杀苏秦,苏秦当时没死,带着致命的伤逃跑了。齐王派人捉拿凶手,然而没有抓到。苏秦将要死去,便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请您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这样做,刺杀我的凶手一定可以抓到。”当时,齐王就按照他的话做了,那个刺杀苏秦的凶手果然自动出来了,齐王因而就把他杀了。

  由上可知,在《苏秦列传》里,司马迁并没有认为苏秦是间谍,苏秦的五马分尸之刑也是他自己主动要求的。

  纵横家的间谍真面目

  但是,随着《战国纵横家书》的出土,《苏秦列传》的可信性被打上了问号,按照《战国纵横家书》的记载,苏秦极有可能是为燕国奔忙的间谍,而不是合纵六国的纵横家!

  根据该书的记载,苏秦的事迹并不是发生在燕文侯时期,而是发生在晚了好几十年的燕昭王时期,司马迁把苏秦活动的年代搞错了。当然,苏秦更没有被燕国冷落一年多,他第一次来到燕国时,燕国刚刚遭受齐国的毁灭性打击,几乎亡国。燕昭王即位后,面临国仇家恨,励精图治,一心想着报仇雪恨,而苏秦胸怀鸿鹄之志,跃跃欲试,亟待施展自己的抱负,于是,两人相见恨晚,一连畅谈了几天几夜,苏秦的卓越口才和杰出才华最终得到了燕昭王的赏识。苏秦向燕昭王献策,由他作为燕的特使派到齐国,以助齐攻宋为名,做间谍工作而达到破齐的目的。苏秦向燕昭王保证自己按密约行事,守信到死。

  燕昭王为苏秦准备停当之后,就命苏秦开赴齐国去当间谍,其公开使命是代表燕国向齐国表示臣服,许诺以燕助齐伐宋,实际则完成“促齐伐宋、弱齐强燕”的间谍任务。

  苏秦来到齐国之后,先是献上了50辆战车作为见面礼,以拉拢结交齐王,通过与齐王的谈话,苏秦表达了自己试图帮助齐国走向强盛的设想,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赢得了齐王的信任。此时,西方强国秦正想拉拢齐国一起称帝,由秦称“西帝”,而齐称“东帝”。秦国的建议遭到了苏秦的反对,最后齐国拒绝了秦国的请求,秦国与齐国之间就此结下了梁子。

  与此同时,苏秦却凭借自己的上佳口才,博得了齐王越来越多的信任,不久就坐到了齐国宰相的位置。他向齐王提出了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伐秦的策略,得到了齐王的认可,于是,苏秦游说列国合纵伐秦,得到了各国的积极响应,此时苏秦身挂六国相印,声名达到人生的巅峰。

  既然合纵已经达成,作为苏秦潜伏齐国的幕后指使者燕昭王认为报仇的时机终于到了,于是厉兵秣马,趁虚而入,进攻齐国空虚的后方。但苏秦认为齐国正与五国联手,内外气势正盛,此时伐齐,不但没有胜算,反而会引火烧身。他想阻拦燕昭王伐齐,又担心国内群臣对他的流言蜚语,于是给燕王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袒露了自己的心迹,把自己身在异国从事间谍工作的苦楚和两难境地向燕昭王倾诉了一番。最后,燕昭王听从苏秦的劝告,放弃攻齐,五个诸侯国连手大败秦国,致使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

  间谍生涯的生死考验

  由于合纵的成功,齐王对苏秦更加信用了,实施最终战略的时机成熟了。苏秦趁机建议齐国攻宋。宋国跟后来的南宋、北宋政权十分相似,经济富庶,但是军事力量却特别薄弱,齐国原本就对宋国虎视眈眈,苏秦的建议正中齐王下怀。齐王此后连续三次发兵攻宋,终于占领了宋国。但齐国因连年用兵,国力损耗过大,而且加剧了与其他国家的矛盾,陷入了外交上的孤立。

  这正是燕国等待多年的复仇良机!蓄谋已久的燕昭王按照苏秦之前的战略设想,联合秦、赵、韩、魏四国向齐国发起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五国联军”的最高统帅是燕国名将乐毅,苏秦作为潜伏在齐国内部的战略间谍里通外合,协助“五国联军”的军事进攻。经过常年战争的齐国已经疲惫不堪,元气大伤,根本没有力量与来势凶猛的“五国联军”相抗衡。在济水之战中,乐毅统帅“五国联军”歼灭齐国主力,并独率燕军连克齐国七十余城,燕军直逼齐国首都临淄城下,齐国几乎亡国。

  看到“弱齐强燕”的复仇大计终于实现,苏秦赶紧收拾秘密文件准备逃跑。看到燕国对齐国持续不断的军事进攻,齐王终于清醒过来,下令捉拿苏秦,将其处以五马分尸之刑。

  正是苏秦的一系列促齐攻宋,疲耗齐国,促五国攻齐等等间谍行动,使得燕国最终有机会战败了齐国,苏秦可谓扭转燕国国运的救星。但由于长期在齐高官厚禄,苏秦得到的回报却是燕国群臣骂他“不忠不信,不义不仁”,这其实就是间谍宿命——孤单深入敌后,却背着不被理解的骂名。只可惜燕昭王也没能抵住谗言,加上长期分离带来的猜忌,他最终弃掉了苏秦。如果燕昭王在燕军攻齐行动发起之前,能提前调苏秦离开齐国,或者哪怕打起来的时候能积极掩护苏秦离开齐国,苏秦的下场就不会这么惨。

苏秦的故事范例篇3

  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们读《漫画史记》,因为家里有一本《史记故事精华》,所以妈妈找出来,让我好好读读它。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这本书中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像大家都很熟悉的《鸿门宴》,《背水一战》,《勾践灭吴》等等。但我最爱读的还是《苏秦佩六国相印记》。

  在战国的时期,各国互相争斗,苏秦就去游说各国,让各国联合抗秦。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曾到齐国求学,是当时著名纵横家鬼谷先生的学生,他学成以后就去各国进行游说,但是都没有得到国君的赏识。几年后,盘缠用完,潦倒而归。家里兄弟嫂妹妻妾看到他回来拿狼狈的样子,都暗中笑话他,说:我们周地人的习俗都是经营家产你想 凭一张嘴去猎取高官厚禄,最后这样的下场不也活该吗?苏秦听了,觉得自己太没用了,太不争气了,于是他把书都拿出来仔细读,读完一遍后,颇有感慨的说:“我已经拜师而接受了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但是,不能以此得到名誉地位,读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他改变了学习方法,只把《阴符》这部书仔细钻研,他有时眼睛睁不开 了,就用锥子刺大腿,有时候血都流到了脚后跟还不知觉。他学成之后,就到各国去游说,最后终于佩戴六国的相印,好不威风。因而后人用苏秦刺股这个成语来说那些学习刻苦的人。

  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人只要努力,不怕吃苦,做事情要有恒心和头脑,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苏秦的故事范例篇4

  前倨后恭

  苏秦曾游说秦王采取连横的外交政策,无奈秦王不以为然,对苏秦的游说政策毫无兴趣,以致苏秦回国时,“黑貂之裘弊,黄金白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跷,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饪,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这样的遭遇使苏秦承受更大的苦楚,喟叹之余决定发奋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上演了著名的“锥刺股”这一堪称典范的刻苦故事。

  终于当苏秦揣摩自己可以游说当世之君时,来到弱小的燕国。觐见燕文侯,于华屋之下,他陈述了燕国与别国结盟的必要性,诸如燕能安乐无事不受强秦的侵犯,是因为南面有赵国作屏障。秦要攻燕,须经赵而跋涉千里,赵要攻燕,不需百里即抵燕都。赵不打燕,只因强秦在后牵制,等等。说服燕王与赵国结盟,共同抗秦。这是苏秦“合纵”主张成功的第一步。

  于是,燕文侯拿出车马金帛资助苏秦去赵国游说。

  苏秦来到赵国之后,又是一番形势分析,利害阐述,成功说服赵国出面倡议六国合纵抗秦,并被拜为相国。

  如此这般,在赵王重金资助下,苏秦又去其余各国游说,欲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促成前所未有的六国合纵同盟,赢得六国安宁的空前盛况。在赵国的高度认可之后,苏秦已经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名闻各国,权倾一时。

  当苏秦将要出使楚国进行游说,路过洛邑时,“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看到如此情景,问道:“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其嫂说道:“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面对如此冷暖人情的煎熬,也不得不叹道:“嗟呼,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所以,这前倨后恭的姿态,这道破世间人情的话语,不得不让我们思考,纵横家的进取心为何如此强烈啊。

  (二)名言

  1. 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鬼谷子》)

  2. 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鬼谷子》)

  3.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鬼谷子》)

  4.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鬼谷子》)

  5.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鬼谷子》)

  6. 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鬼谷子》)

  7. 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事,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战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鬼谷子》)

苏秦的故事范例篇5

  苏小桥当年是全校有名的花痴,宿舍里的姐妹都笑她,说她是生猛无比的小兽,不碰得头破血流不回头。说她太色了,看到有点姿色的男生就生出一颗色心,不剜到筐里不罢休。

  种种流言,种种传说,苏小桥听了也不恼,笑笑说,人生难得遇到一个对心思的,爱上了,谁还顾得了那么多?每次说这话的时候,唐豆豆都会站出来说,我支持你,你就是我的楷模,喜欢就是喜欢了,有什么了不起啊?掖着藏着不是现代女性的风格。

  两个人会心地笑,苏小桥请唐豆豆去学校附近的小馆子里吃东西,两个人喝了啤酒,喝得有点大的苏小桥拍着唐豆豆的肩膀说,知己啊!有个知己真好,觉得心里暖和多了,只是这堡垒,我攻不下,就算我是一盆火,怎奈他是一块冰啊!怎么捂都捂不热,长着一颗石头一样的心,我花了很多心思,设计与他巧遇,故意与他邂逅,和他一起去旅行,给他过生日,什么都想过做过,像短路了似的,我愈疯狂,他愈淡泊。最要命的是,他不是梁山伯,不解风情,他是什么都知道,故意不给我机会。我像一只飞蛾,隔着玻璃去扑火,虽然没有被焚,却已是身心俱伤。佛说,得放手时且放手。就算我再勇敢,走到尽头没有路,我是不是该放手了?

  说到后来,苏小桥的语音中有了水音,有了心灰意冷意的意思。

  二

  当年,苏小桥去T大找旧同学,偶然遇到秦一凡。

  秦一凡虽然很出众,但还不足以达到倾倒众生的地步,可是偏偏苏小桥就像着了迷一样,一下子喜欢上这个神情有些忧郁的男生。

  有人说,爱情来时没有道理,两个人不管隔着多远,中间就像有气场一样,会闻着那种味道自己寻来。这是苏小桥喜欢秦一凡,自己对自己唯一的解释。

  那天,苏小桥去T大找旧同学,没有找到,逢人便问,问了几个人都不知道,后来就问到秦一凡。她说,我明明给他打过电话的,他还到处疯跑,这位同学,你见过他没?秦一凡说,我刚才好像在图书馆看到他,我带你去?

  于是苏小桥跟在这个叫秦一凡的男生身后,穿过小树林,穿过花丛,穿过校内的人工湖,一路寻到图书馆。可是到了图书馆,苏小桥居然忘记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秦一凡努努嘴说,那个就是你要找的人。

  苏小桥的思维还处在短路的状态,半天,一回头发现那个叫秦一凡的男生不见了,她折回身追过去,说,同学,你等下,我还有事。

  秦一凡停下来,苏小桥气喘吁吁地说,那个什么,这位同学,你帮了我这么大一个忙,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还有你的手机号码,回头我请你吃饭谢你。

  以为有什么大事,结果只是听到苏小桥这些不着边际、摸不着头脑的话,秦一凡就笑了,说,吃饭就不必了,举手之劳,何言谢字?

  苏小桥不管三七二十一,拖过秦一凡的手,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上去,然后一扭头跑了,一边跑一边笑,说,给我打电话,别忘了。最后三个字,尾音拖得长长的,很好听。

  三

  还有什么比这样公然地示好更让人激动的事?可是秦一凡半点不心动。

  他是从小地方考出来的,性格比较复杂,既有些小小的自卑,同时却又踌躇满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混合在他身上,没有矛盾与冲突,相反却起了微妙的化学反应,很吸引人。

  秦一凡想要在大地方干一番事业,出人头地,可是又怕被人瞧不起,这种矛盾的性格造成他的闷骚和抑郁,安然沉稳的同时,眼睛里又有一些小火花,那些小火花瞬间点燃了苏小桥,那些心浮气躁的男生怎么能跟他比?简直太没有深度了。

  所以苏小桥一看到他就短路了,变得生猛起来,勇敢起来,花痴起来。

  她在学校里等了很多天都不见秦一凡给他打电话,最初的那些小激动,小温情,小希望渐渐寡淡下来。她想方设法从旧同学那里套来一些关于他的信息,他是大一新生,家住在小城镇,喜欢打篮球,喜欢泡图书馆,喜欢旅行,没有女朋友。

  得此信息,苏小桥欣喜若狂,幸好这棵草还没主,看来自己的希望还是大大的。

  那年,苏小桥已经上大三了,过去的几年间,她对男生从未如此上过心,可是却忽然对外校的一个不起眼的男生生出狂热,那种小喜欢,在心底酝酿,壮大,到后来自己也无法控制。

  她设计了很多种与他偶然相遇的方式,比如在他常去的图书馆偶然相遇,当然很多时候,她都会穿城而过,花上两个小时的时间去T大的图书馆,在那里,她可以看到秦一凡。她会在安静的午后时光里,在寂静的图书馆里,充满耐心地给秦一凡传小纸条:你第一次和女生拖手是什么时候?你是什么血型?什么星座?你喜欢什么样的女生?你将来会出国留学吗?

  秦一凡的侧影很漂亮,头发稍微卷曲,眼神清澈,鼻梁挺直,他专心地看书做笔记,至于苏小桥的小纸条,多数时候,他不会回,偶尔,也会回两个字:无聊。

  苏小桥并不大介意,嘻嘻地看着他笑,他的拘谨甚至不屑,更加让苏小桥斗志昂扬,看着秦一凡的时候,她的心中就生出幸福,浅浅的幸福。

  四

  大学里的最后一个假期,苏小桥的旧同学为了给她和秦一凡创造机会,组织了一次小规模的旅行,唐豆豆也去了。

  一路上,苏小桥对秦一凡照顾得周到、妥帖,充满耐心。晚餐的时候,菜里有辣椒,苏小桥连忙把辣椒端到一边。她说,秦一凡不吃辣椒,他的胃会疼的。

  秦一凡却翻了脸,他问苏小桥,你什么意思?你到底想做什么啊?你是想以我女朋友的身份为我做这做那吗?告诉你,我不会领情,别说你还比我大三岁,就算你比我小三岁,我也不会考虑的。

  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苏小桥傻了,自己的喜欢,喜欢了那么久,居然就换回这几句话,她的心忽然就凉了,她看着秦一凡说,我很贱,我不叫苏小桥,我叫苏小贱,以后我不会再犯贱了,你放心。

  苏小桥没有落眼泪,一滴都没有,因为她的眼泪都流进了心里,所以别人看不到,她看着秦一凡说,以后,你的世界里再也没有苏小桥了,你放心。

  秦一凡嚷嚷,没有苏小桥会有李小桥,有什么了不起?他又狠狠地吃了几口辣椒,分不清是心疼还是胃疼,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苏小桥推门出去的时候,大家都去拽她,可是怎么都拽不住,她倔将地昂着头离去。

  旅行不欢而散。

  五

  果然,从那以后,秦一凡再也没有见过苏小桥,听人说她出国留学了。等秦一凡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听人说苏小桥回国了,在一家跨国大公司里做一份职位很高的工作。可是这些都是道听途说,谁也没有见过苏小桥。

  秦一凡发了疯似的,到处找苏小桥,去那些传说中的大公司,去找苏小桥的旧识,发寻人启事,甚至在QQ群里,论坛上,怎奈,一丁点关于苏小桥的消息都没有。

  当他发现自己真的喜欢苏小桥时,苏小桥已经出国了。

  他睡不着觉,整晚整晚,心疼成伤。

  苏小桥怎么会知道,秦一凡的疏离与冷淡,只是因为苏小桥有一个资产过亿的家世和父亲,而他不过是小镇上一个手艺人的儿子,他怎么敢伸手触摸这不属于他的幸福?

  多年之后,秦一凡在机场大厅里遇到唐豆豆,他把她拉到一边,问她有没有苏小桥的消息,唐豆豆看着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秦一凡,动了恻隐之心,可仅仅也只是一个刹那,最终她还是摇了摇头,说NO。因为她看到出口处,苏小桥挽着一个男人的手臂,仪态万方地走出来,还有一个三四岁的稚童,在身前身后跑来跑去。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102675.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长城的故事
下一篇:员工自我评价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