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七月十四鬼节范例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七月十四鬼节范例篇1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中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习俗

  我们称呼的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的一些祭祀仪式。

  中元节是什么意思

七月十四鬼节范例篇2

  2、七月十五中元节,防鬼妙招:电影就看《捉鬼大师》;小说就读《鬼吹灯》;唱歌就唱《思情鬼歌》;画画就画钟馗头像,以毒攻毒,就不信制不住恶鬼。

  3、中元节马上到了,想如何保护你才是,最终我决定拜孙悟空为师,有了他的本领,中元节你就不必担心妖魔与鬼怪了。

  4、不想装鬼吓到你,让手机替我问候你。愿所有的妖魔鬼怪远离你,吉祥幸福伴随你。夜里怕黑有我保护你,我会永远守护你。鬼节快乐,不怕不怕拉!

  5、农历七月是众鬼出没的时候,你是不是总感觉有人跟着你,无论你左看右看前看后看,但都看不到?告诉你吧,那是开心鬼、好运鬼、平安鬼集体祝你快乐啦~

  6、七月十五为中元,主要目的祭祖先,虽然民间称鬼节,切莫惊慌心胆怯。备点酒菜烧纸钱,长跪一刻思怀念,新人旧人赠祖先,多点少点没人嫌。

  7、西方有万圣,戴个南瓜称小鬼;中国有中元,鬼门一开鬼齐出。中西文化有差别,人文修养各不同。中元碰上开心鬼,愿你能够乐一回。

  8、今天中元鬼节,多把鬼神拜谢;感谢鬼神诸仙,来向神灵许愿:一愿工作顺利多赚钱;二愿家庭和睦真美满;三愿没病没灾体康健;四愿朋友生活比蜜甜。

  9、三个闹鬼节,就属今天“闹鬼”最严重,这天夜里,不管是妖魔还是鬼怪,他们将纷纷出动,寻找那些不发不收短信的人,为了不被抓,短信赶紧发。

  10、瞧瞧你身后,黑影传动;看看你床头,午夜幽魂;听听你门外,鬼哭狼嚎;想想你梦中,骷髅遍野;过过中元节,胆子大一节。

  11、中元到,小鬼闹,横七竖八来回跑。用信息,我提醒,到时不能乱阵脚。左手朱砂右边逃,右手桃木左边跳。如若遇见开心鬼,扔掉朱砂乐一回。

  12、中元节到来之时,就是你注意安全之刻,如想避开妖魔鬼怪,方法是有的,届时你只要遇到任何可疑人物,便可大声念出辟邪令:我爱你!

  13、中元夜晚,坟前磷光,阴魂四散,八方游走,鬼哭狼嚎,惊天动地,阴影靠近,干枯的手,恐怖的头,苍白的脸,轻轻地说:中元节快乐!

  14、七月十五中元节,家家户户祭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鞭炮响,摆上盛宴共庆祝,年复一年留祭奠,纪念缅怀逝去亲!

  15、这是条非常恐怖的短信,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收到就更加恐怖了,别怪我没提醒你,胆小的话还是不看为妙,不听劝还看是吧?那就不客气了!吓着你了吧?其实我只想对你说:鬼节快乐!

  16、恭喜你!鬼节收到我的消息您将同时获得三件礼物,第一件:吉祥护身符!第二件:降妖除魔镜!第三件:除鬼斩怪剑!如果今天走夜路以上三宝不奏效的时候,你大可惊声尖叫,大家一起哈罗。

  17、中元节,送个开心鬼给你,教你走上成功之路:不论你是否显“鬼”,工作也没有“鬼”贱之分,只要你“鬼”在坚持,“鬼”在努力,一定会成为达官“鬼”人,大富大“鬼”。

  18、中元节,小鬼教你来成功:不论你是否显“鬼”,工作也没有“鬼”贱之分,只要你“鬼”在坚持,“鬼”在努力,一定会成为达官“鬼”人,夫“鬼”妻荣。

  19、过节如过关,鬼节要过鬼门关。先饮一杯忘忧水,世间烦恼全忘掉。再喝一碗迷魂汤,所有郁闷都泡汤。再赶一趟城隍庙,欢欢喜喜领红包。鬼节快乐!

  20、今天是中元节,俗称鬼节,我代表十殿阎罗、黑白无常及一众大鬼、小鬼、冤鬼、死鬼、欠债鬼、还情鬼、影子鬼、上身鬼、讨厌鬼、机灵鬼祝你:鬼节快乐!

  21、中元节收到此短信的是开心鬼,保存此短信的是调皮鬼,删除此短信的是捣蛋鬼,转发此短信的是机灵鬼,回复此短信的是好心鬼,不回复短信的是死鬼。哈哈,小鬼祝您鬼节快乐!

  22、人人都说你是鬼,你就承认了吧!朋友叫你“开心鬼”,老板叫你“机灵鬼”,长辈叫你“小鬼”,回家开门,老婆迎出来喊“死鬼”!既然你是鬼,祝你鬼节快乐!

  23、中元节七月十五,挥手告别秋老虎,夜晚盖好别晾肚,健康生活在处处,短信送上平安符,吉祥如意又幸福,思念随风来倾诉,真心祝福短信赋,愿你安康不发怒,快快乐乐多耍酷!

  24、点一柱清香,缕缕相思飘;烧一堆纸钱,翩翩祝愿到;送一束秋菊,幽幽哀思绕。中元佳节到,莫忘前辈劳。中华传统要记牢,祝福亲人永欢笑!

  25、点一盏快乐灯,在欢乐的河流上向你渐渐飘去;点一把吉祥纸,幸福的青烟将你在紧紧地围绕。中元节来临,希望我的祝福你已收到,祝你做一个永远的开心鬼。

  26、最怕你劳累的倩影,最恐你疲倦的眼神,最担心你要放弃的哀叹,最感动你坚持到现在的一具灵魂,中元节,留给他人一份信心,留给自己一份信念!

  27、又是一年七月中,天气阴沉雾蒙蒙;一株黄菊表思念,袅袅纸烟诉深情;今日中元鬼节到,天人相隔心愈冷;生前有恩生当报,珍惜当前不要等;开心快乐常相伴,今生无悔你最能!

  28、菊花铺满天堂路,纸钱化作彩蝶飞,又是一度祭祖日,只愿长梦不愿醒,回忆萦绕影浮现,触景生情悲凉增,中元节勿忘故人,愿你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永远开心快乐!

七月十四鬼节范例篇3

  每一个节日都有它在这个世界之中存在的意义。那么应该从哪一些方面了解到这些节日为什么会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又产生了,什么样的一种影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4中元节是什么_中元节的忌讳,欢迎参阅。

  2024中元节是什么中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七月十四和十五,其名源起道教,又被称为七月半、鬼节,佛教中叫做盂兰盆节。在中元节人们会放河灯祭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也有在外的游子,画地烧纸,就好像自己回到了家乡。

  中元节的忌讳一、床头不可以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二、夜游。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三、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四、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五、晚上晒衣服。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还

  中元节的含义中元节在每年农历的7月15日,俗称“鬼节”,是中国重大节日也是道教节日,我们所熟知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上元节,十月十五日寒食节是下元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会在衣服上留下不好的气息。

七月十四鬼节范例篇4

  关键词:闽南;客家;中元节;仪式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160-02

  闽南和客家这两个民系都是在闽地形成的,目前传统的闽南人居住区中,大多是闽客杂处的,闽南客家民俗礼仪自然有这许多共同之处。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事象,其表现形式与仪式内容反映人民的生活、文化中具有传承性的意识形态和习俗惯例。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是我国各族人民传统的节日之一,它源于祖先崇拜,后来触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某些思想,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为我们今日的民俗活动――中元节。

  笔者来自福建省永安市的一个闽南移民村,我们村每年的七月半都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整个村子都在忙于招待客人,热闹非凡。笔者已经将这视为理所应当,认为每年鬼节请客是非常正常的事。但当我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提出时,他们都非常的好奇,怎么会有人在中元节这一天请客的呢?因此,笔者就产生了通过比较闽南与客家中元民俗仪式的念头,以期解决闽南地区中元节请客原由。

  一、闽南客家中元节的历史渊源

  同为中原移民后代的客家人与闽南人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同为中原移民的缘故,无论闽南人还是客家人,都传承着中原文化的最基本与最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念。①所以闽南客家中元节的历史渊源同为中华民族中元节的历史渊源。

  中国中元节的历史渊源。在古汉语中,“元”与“圆”相通,中元节,乃是基于“三元”之说,所谓“三元”指的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三个月圆之日。商代以“天干”计时,周代以“圭表”测影计时,并进一步明确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具体时间,还定出了“朔日”与二十四节气同时并行的节日。即以月的朔望圆缺为记,朔为“上日”、为月之初,又称“元日”,正月的朔日谓之“元旦”系一年之初第一个传统节日。望日月圆,为月之十五日,称之为“上元节”,系年之第一个望日,大庆大祭,后来发展成“元宵节”,盛夏的月圆望日为“中元节”(夏历七月十五),初冬月圆望日为“下元节”(夏历十月十五日)。中元节的萌芽期一直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夏代甚至到远古。远古时期,人们崇拜月亮,视月亮为时间、生命女神或男神,每逢月圆之夜都要载歌载舞举行庆典,也就是“跳月”,除了“三元”之外,我国八月中秋节也源于“跳月”。中元节还与我国上古时期迎四时之气、四时祭享先祖的礼俗有关。

  《礼记・月令》载:七月“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迎秋时、秋气,颁祭秋季主神――刑杀之神(死神),故郑玄注曰:“迎秋者,祭白帝(少)白招据于西郊之兆也。”立秋属于农历七月的节气,其时间与十五日相近。四时祭享又称四时常祭或时祭、时享,《管子・幼官图》云:“修春秋冬夏之常祭。”《春秋外传》云:“祖祢则日祭,高曾则月祀,三祧则时享。”《春秋繁露・四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时之生熟,而祭其祖先父母也。春曰祠,夏曰,秋曰尝,冬曰,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礼记・月令》云:孟秋“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即指的是“秋尝”。又《王制》云:“春曰,夏曰,秋曰尝,冬曰。”郑注云:“此夏殷之制,周则改之,春曰祠,夏曰,以为殷祭。”可见七月十五在古时为“秋尝”,四时之享中是唯一的夏商周三代不改之制,有着深厚的民俗基础和悠久的传承源头。②

  二、闽南客家中元节的仪式内容

  (一)闽南中元节的仪式内容

  中元节食品与仪式。闽南人在七月半多做粽子和油炸食品过节,有的地方也做各种米或糕仔。是日也有祭祀活动,人们通常会准备丰盛的菜肴,如三牲或五牲、菜碗、果品、茶酒等和大量的香楮等。中午时分,在厅堂中祭祀神灵、土地、地基主与列主列宗,并给祖先等烧大量的金银纸,有的地方还要分成一包一包的,上写明给某位祖先。到傍晚,还需要在本宅大门口再摆上一席,菜肴美酒俱全,以孝敬祖先之外的孤魂野鬼,然后少一些银纸、冥钞与经衣或服纸等给他们,让他们也不至于空手而回。

  放水灯。在河边的城镇与村落,有的还有在晚上放水灯的习俗。在大田县,城关下桥人在七月半的夜晚,会在均溪河边放水灯,其意为超度亡魂野鬼,以求乡里太平。此外,大田还有“七月半,插香钱”的习俗,即点着香从门口一直插到路口,俗称“迎香线龙”。

  在闽南,七月初一称“开鬼门”或“开地狱门”。这天几乎家家户户要在大门口设席祭祀无主的孤魂野鬼,主人焚香祝告,请诸位“好兄弟”来享用,并祈求他们勿骚扰家人,保佑合家平安,等等;然后烧冥钞、经衣等,以供“好兄弟”照路用,到月底关鬼门后才收起来。

  民俗仪式。过去村落的庙宇在七月前要举行“收兵”仪式,即将村庙神灵派出镇守在村落四界阻挡孤魂野鬼入村作祟的五营神兵神将收回来,并封上庙门,让这些孤魂野鬼可以安心地进入村落,接受人们的祭祀与供奉。在七月初一还要在庙前竖起高高的灯篙或招魂幡,此俗称“起灯脚”或“竖旗”,以此向四面八方的孤魂野鬼昭告,在七月这个月里,阳间将逐日有人供奉食品与用品,并祝愿鬼魂早日脱离苦海或轮回转世。这以后,则轮流在村落与城镇的每个角落或街道做一场正式的“普施”仪式。轮到某个村落或角落普度时,其他地方的亲戚朋友都会来凑热闹,由于每家都可能由许多客人,所以家家几乎都要杀一头猪,才有足够的肉来招待客人,也因此,普度日祭祀时,人们常常会把刚杀好的生猪先拿去当祭品,以至于在有的村庄的普度场上,可以看到用几十头或上百头生猪和丰盛的供品祭祀普度公(亦称“大士爷”,纸扎的、头顶上有一尊观音大士神像的青面獠牙的神灵,据说是观音的化身之一)、村神和孤魂野鬼的壮观场面,以及歌仔戏、高甲戏(九甲戏)、梨园戏、打城戏、提线木偶戏、布袋木偶戏、铁枝木偶戏、竹马戏等拼戏的热闹场面。另外,傍晚时分各家在门口都要敬孤魂野鬼,供品丰盛,三牲,五果,六斋及各种熟菜全有,并且还有生米、面干、面线、清水,以及盥洗用品等,且每碗上插一支香,祭祀者要呼请孤魂野鬼来享用,待香燃得差不多时,还得烧银、烧经衣或服钱(在五色纸上印一些衣裤及日常用品的纸钱),让孤魂野鬼吃饱喝足,并带些回去,然后放鞭炮表示“祭拜”仪式结束。当然这种普度日,也需祭祀祖先,但一般在上午进行。中午、晚上则是各家宴请来客的时候。③

  (二)客家中元节的仪式内容

  中元节食物。客家的“”(ban)是把大米加工成粉面后做成的食物。主要以糯米为主,也会用籼米、大禾米,一般把浸软的大米磨成浆,压干水即为米薤(脆),它可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农历七月十五过七月节(中元节),吃是肯定的,晒干的金桃娘树烧成灰,滤汁浸米,磨成米浆,入油锅加热搅拌黏稠成,在簸箕内揣到韧性十足后,用印印出美丽的花纹,一个个小圆,金灿灿,香喷喷,蘸漏水糖,吃起来香味十足。

  “七月十四”过中元节的客家人。客家地区多以七月十五为“鬼节”。有些地方都要提早一天过节,谓“七月十四人过节,七月十五鬼过节”。一说是宋代末年人们正准备过节时,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普度,以避兵扰。从那以后,人们就习惯于七月十四这天过节。二说是因为客家人大多是外来的移民,本地人欺负外来移民,不允许移民和他们同在一天过节,在过节的那天也不卖东西给外来移民,移民没有办法也就只好提前一天过了。三说是因为客家人本为北方移民,因南北方之间路途遥远,要提前一天烧冥纸,那些冥钱才能按时到达先人手中。

  各地客家中元节特色。井冈山地区客家土籍居民出嫁之女不得回娘家,亲戚朋友不得登门拜访。旧时过七月半,以五色纸剪成衣裤,以金纸银纸做成金锭银锭,于那日晚上在门外焚烧,及在路旁、河边烧香烛、泼水饭,以赐“野鬼”。福建宁化客家中元节为两天,旧时十四日吃荤,十五日吃素。为何提前一天食荤过节?传说宋末有次中元节,风闻元兵将至,百姓便提前一天过节,于是沿袭下来。宁化地区的客家人,不但为祖先准备了丰富的祭品,而且也为自己的家人置办了美味佳肴。浆丸子(宁化方言直译而来),这是鬼节这天宁化客家人必须的而且是这个节日所特有的祭品。但是为什么只有“鬼节”这天才要做浆丸子呢?宁化地区的客家人大都是宋朝时期迁徙过来的,古时宁化客家人为了庆祝丰收和感谢长途迁徙的先祖,于是就把刚刚收获的稻谷做成丸子的形状,在七月鬼节这天祭祀祖先。宁化客家人认为七月半鬼门打开,鬼魂遍野,于是形成了中元节不出远门、小孩晚上不出门的习俗。赣州市崇义县乡村,中元节这天,家家杀公鸭,以公鸭血沾于纸钱袋上,一起烧给先人,据说是由于当地百姓认为先人来取纸钱时,要渡过多条河流,而以公鸭善于游泳,能尽快与先人灵魂沟通。当地人于当日吃饭前会安排儿童站在门两边,喊自己去世的长辈回来吃饭,家中长辈会将桌子上摆满碗筷,一边倒酒,一边唤家中亡故亲人的名字回来吃饭喝酒。

  三、闽南客家中元节的异同

  闽南人和客家人同为中原移民,只不过闽人为先期到达的中原移民,客家是后期到达的北方移民。同为中原移民后代的客家人与闽南人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同为中原移民的缘故,无论闽南人还是客家人,都传承着中原文化的最基本与最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念。④因此,中元节的民俗仪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

  由于闽南人与客家人同居闽地,在准备中元节节日食品时都以糯米为主。同为中原移民,闽南客家中元节都有祭祖、迎祖、送祖等活动,都存在灵魂信仰,对人死后的魂念念不忘,由于敬畏之心,定期对其祭拜。

  但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闽南与客家中元节在诸多方面还是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节日时间差异。闽南地区把整个夏历七月都当做鬼月,七月初一这天几乎家家户户要在大门口设席祭祀无主的孤魂野鬼,主人焚香祝告,请诸位“好兄弟”来享用,并祈求他们勿骚扰家人,保佑合家平安,等等;然后烧冥钞、经衣等,以供“好兄弟”照路用,到月底关鬼门后才收起来。客家地区为七月十五这天才为鬼节,甚至有的客家地区提前一天于七月十四过,谓“七月十四人过节,七月十五鬼过节”。

  在鬼节这天的习俗。客家地区在中元节这一天,亲戚朋友不得登门拜访。然而闽南地区却可在这天请亲戚朋友来家里吃饭,亲戚朋友们也带着自己的礼物上门。农历七月,闽南地区重要的民俗活动为“中元普度”。“普度”又称“普渡”,最早源自佛教“慈航普渡”的说法,即有普遍超度无祀孤魂之意。而“普度”成为一种民俗,既与佛教的盂兰盆会有密切关系,又与道教的中元节有着深厚的渊源。普度这天,每家每户都会请亲朋好友来家吃饭,闽南民间还戏称“普度”为“普肚”,可见普度己经成为联络感情的一种有效方式。

  普度之日,家家户户备花果酒撰,设厉坛,点冥灯,烧纸马,燃放爆竹与烟花,于傍晚时分祭祀阴公。入夜,大办酒席宴客,猜拳行令,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贫困人家借钱负债深受其苦。每逢普度日,大街小巷,人群拥挤,交通堵塞,滋事扰乱社会治安时有发生,有时候相邻村落之间争相攀比,酿成械斗等等。普度仪式结束后,每家每户就开始着手准备饭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有的地方还把请客人数的多少看成是今年生意或事业红火的程度,所以每每到普度的时候,闽南百姓都毫不客气地到亲朋好友家吃喝聊天,气氛很愉快。

  “中元普度”期间邀亲唤友来“吃普渡”是闽南地区特有的风俗。通常是在“普度日”祭祀仪式结束后,邀请亲戚朋友来吃饭喝酒,常常是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也常常是刚吃完这家,又赶到那家去吃。不拘城乡,热闹的“吃普度”成为闽南地区普度全过程的一个高峰。有人说,各家各户请很多客人是为了吓跑那些鬼魂,但事实上“吃普度”表现出今日的普度活动兼有很大的社交功能。由于轮流做普度,使人们有更多互访机会以及参加“吃普度”的自由度高,普度时节的社交圈大于春节,这也是闽南“中元普度”的一大特色。⑤

  由此可知,闽南地区中元节请客吃饭主要包含了一下几个功能:首先,在这一天请客吃饭有着人丁旺盛、家业兴旺之意;其次,由于闽南人好客经常宴请宾客,这有助于加强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扩大社交圈子。再次,由于七月十五为鬼节地官赦罪之时,阴间的鬼魂都会到阳间来,宴请亲戚朋友可使家里多点人气以抵御阴气。

  注释:

  ①汤漳平,许晶。闽南人与客家人。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②张君。神秘的节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第156、157页。

  ③陈支平,徐泓,石奕龙,余光弘。闽南乡土民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④汤漳平,许晶。闽南人与客家人。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⑤郑晓君。闽南“中元普渡”民俗浅析。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年6月。

  参考文献:

  [1]汤漳平,许晶。闽南人与客家人。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2]李明华。中日中元民俗仪式比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3]杨思民。论中元节的形成、发展及文化价值。贵州文史丛刊。

  [4]张君。神秘的节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5]陈支平,徐泓,石奕龙,余光弘。闽南乡土民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6]林贤明。闽南普度民俗信仰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七月十四鬼节范例篇5

  明天又是七月半鬼节了。我不相信有鬼。但是老人们,是相信或者说惟愿鬼是会来的,回来享受给他们的祭品,烧给他们的纸钱。当然,老人们只迎送自己家祖先的鬼魂。

  七月半,或者提前一天,黄昏,很多人家就会在院外、路边、河边送鬼。一些老奶奶,蹒跚着缠过或者没缠过的小脚,提着或大或小一提箩东西,酒肉、水果、麦芽等祭品,领着个半大孙儿,或者小媳妇,到路边去送鬼。

  忽明忽暗的火,照得他们的表情十分可怕。其实,跟在老奶奶身后的半大孩子,或者年轻小媳妇,往往也现出害怕的样子。

  一袋袋大大的包封里,包满金银定,金黄金黄的金银定,纸折的金子样子,现出一锭锭银子的模样,十分好看。不过活人千万不能喜爱和眼红。

  我高中政治老师的老伴,一位迷信的老奶奶,常年四季就是折这种金银定卖。平时,买的人不多,清明节和七月半鬼节前买的人很多。她家住在古老的街道米市街,折好了金银定,和打好花印的纸钱,新式的冥币一起,一摞摞,一筛筛,摆在街边,和其他古老小店的锄头犁钯、炉子木桶、铲子火钳、锅碗瓢盆、草烟烟筒、篾帽草帽、竹箩筛子一起,作为商品卖。

  其实送鬼,是要先迎鬼的。

  小时候,常住外婆家,我记得每年七月初,就要把祖宗的鬼魂接回家来,叫做接祖。外婆做得很认真。六月底,就买好各种纸,折金银定的金黄纸,打印冥币的土黄草纸,包封金银定的包封袋。接祖时只摆酒饭水果等祭品,在门外插上香,在祭祀的供桌前,也要插上几把或者几柱香。贫穷农家,没有香炉,外婆一般都是把香插进一个矮点的酒瓶口,或者在一个大碗里盛满灶坑里的火灰,把香插在碗里,有时也把香插在一个大萝卜上。

  外婆对祖宗很虔诚,怎样贫穷,七月接祖回来,都要给祖宗鬼魂吃肉喝酒,准备丰盛的饭菜。每天吃饭前,必定要恭恭敬敬地站在供桌前,擎着点燃的香,虔诚祭拜,有时她会让我跟她一起上香,祭拜。我听见她很虔诚地呼唤着一个个我根本不认识的祖先的名字,叫他们回家来,来享用祭品。她还向有的祖先鬼魂道歉,表达感情,说是常去看他们的住房坟墓的,不过由于贫穷和忙碌,没有经常维修他们的住房坟墓,可能致使他们的坟墓阴宅漏雨漏风,并且给他们许愿说,一定会在什么时候帮他们培土、修缮一下。然后外婆还会趁机委婉地埋怨他们,已经烧给他们足够的纸钱了,每个节气都祭拜他们,为什么还要来纠缠家里的活人,为什么不保佑家人无病无灾。我在一旁或者后面,听着外婆跟我根本看不见的鬼魂说话,她含糊阴森的声音,叫我心惊胆战,我以为她看见了一个个作古已久的鬼魂飘飘而来。看着缭绕飘渺的青烟,乌黑低矮、阴暗阴森的农家瓦房,我经常全身毛骨悚然,甚至心惊胆战。

  祖先鬼魂,当然不会真的来把祭品吃掉。我观察过无数次,不敢问外婆。有一次,终于憋不住了,问外婆,祖先为什么没有把祭品吃掉。外婆说不清楚。不过,祭祀完之后,她就会很快把水果拿一个给我。外婆疼我,知道我想什么。那时贫穷得很,乡村里很少能吃到水果,祭祀的水果,一般是很好的红梨,有时还会有苹果和香蕉,乡村里更难见。

  接祖前,要焐麦芽,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麦芽长在一个个大碗里,或者小盆子里,长得很高,撑住了碗边,甚至可以提着高高的嫩绿麦芽,把碗也提起来。麦芽放在供桌上,不知道是不是象征子孙兴旺,酝酿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还是因为知道祖宗都是农民,忘记不了庄稼,因此摆几碗旺盛的麦芽在供桌上,让祖先鬼魂看了欢喜。

  送祖,就是送自己家祖宗的鬼魂。一般就叫送鬼,说自己家祖宗,当然不能这么说,得叫送祖。

  不会填包封袋,外婆就请前面邻居家的一个老人填,他有文化,旧知识分子,熟悉民间文化习俗,毛笔字也写得很好。他们家也是外婆的本家,我也叫他外公。

  我曾经几次在他们家,看老人戴着黑黑的老花镜,为村里许多人家填包封袋。外婆和我请请他填,他很高兴。他曾经教过我填包封,给这些作古的人写这种特殊的信封,当然得讲究古礼,得竖着写,由右向左,由上到下地写,还得讲究“先妣”“先考”等独特称谓。

  这位很独特的,会给先人、已故祖先写信封的外公,死于我远在省城昆明上大学期间,我来不及在他面前改正自己犯下的一个知识错误,至今很遗憾。

  记得在我读初中的时候,住在离学校很近的外婆家,也经常帮外婆做家务,牧牛,拔牛草,有时也会串门子,大多是到临近的这位会写包封袋的外公家去。我很敬佩他,他戴着乡村里少见的眼镜,我那时觉得戴眼镜的老人肯定饱含学识,而且他还会写毛笔字,能给死人、祖先的鬼魂写竖排的信封。

  一天,回到家,外婆家没人,我进不去,就到老人家去做作业。老人就随手翻了翻我的书包,看了看我的书,翻阅到《中国古代史》“隋文帝惩子”一节时,他问我“隋”这个字怎么读。当时,刚刚开学,发下新书不久,老师还没教到这一章节,我书包里又没有字典。我被问住了,憋得脸红红的,羞惭得很。我几乎要流泪,不想在这位慈祥的老人面前丢脸。在这位饱含学识的外公面前不认识字,我觉得很丢脸,比在大字不识的亲外公外婆面前丢脸。我很想在老人面前表现一下,让他看得起我。但是,犹疑再三,我却告诉老人,读“惰”,并且告诉他,就是“懒惰”的“惰”。不记得老人是否笑我了。

  我不明白,老人是真的不知道这个字,还是要考考我。要是考考我呢,他最后却没告诉我正确读音。后来,我猜测,他是确实不知道这个“隋”字。

  不久,课堂上就听老师读这个字。我很羞愧,不过,却一直不愿意,也没有机会当面跟老人改错,告诉他这个字的正确读音。如果他真的是不知道这个字,那么我的错误就被老人带进了棺材,成为我终生的遗憾了。

  不知道,老人死后,是村里什么人给他写包封袋。这种给死人写的信封,估计会写的人越来越少了。虽然,他曾经多次手把手教过我,不过我现在早已经忘记,毛笔字也没有学好。

  到了七月半,接回家的祖先,也孝敬得差不多了,就都要在这一天,把他们送回阴间去。我总有疑问,死去的人,鬼魂不是很快就要托生人间吗,那么他们的鬼魂就不存在了,几年甚至几十百年之后,怎么还可以把他们的鬼魂接回来和送出去呢。

  不过,大家即便都有这种想法,也不会深究,反正,接祖,送祖或者说送鬼,大家都心知肚明,都是表达对祖先的一种缅怀,一种思念而已。

  到了送祖那一天,家家户户就都把写好收信祖先地址姓名的包封,或者说给鬼魂的信封,装满金银定,封起来,拿出郊外、僻静处,丢进火中,和面值亿万的纸钱,一起烧给祖先,把他们送回去。酒肉、纸马,甚至纸彩电、纸别墅、纸汽车,都要送进火中。只有焚烧化了,他们才能带到阴间去。

  酒也可以泼在烧的纸钱、金银定附近。有的人家,也把一碗碗的麦芽、肉菜,一个个的水果放在纸钱堆附近。

  七月半或者七月十四日,黄昏送鬼,所以这两天,大家都忌讳傍晚外出,或者晚归,害怕回魂缠身,烧完纸钱金银定,送完鬼的人,也会匆匆而归。这时,到处只见纸钱纸灰飞扬,纸火幽微昏暗,明灭闪烁,路人稀少,郊外路边,僻静之处,到处显得阴风惨惨的。想想,那么多被各家接回来的鬼魂,一下子都被送到昏暗的路边,也真是可怕。

  老家乡村人迷信,慢性病久治不愈,总认为是鬼魂缠身,就要请端公来端筛盘,送祸鬼。这个鬼,就是缠身的病魔,不是七月半送鬼时送的鬼,七月半送的鬼,是自家祖先的鬼魂,是自家的鬼,不害自家人。

  缠身的病魔,往往是恶鬼,孤魂野鬼,叫祸鬼。

  儿时,往往可以见到村外路边,田间地头,有一筛子送祸鬼的礼品,照样有一碗碗酒肉,和许多烧过的纸钱、金银定灰。惹不了他们,战胜不了他们,就用祭品贿赂讨好他们,让这些祸鬼滚蛋。我佩服家乡人的聪明,理解他们的无奈。

  此时,已经是七月十四日黄昏,想必已经有部分人家在路边僻静处送鬼了。我想起一首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是一个上坟和怀念祖先的节日,此时又是另一个缅怀祖先的节日。

  现在,许多人家已经嫌麻烦,能简单则简单,就在七月半这一天,既接祖,又送祖,接鬼迎鬼送鬼都在这一天。有的干脆不接祖接鬼,直接在七月半黄昏,到大门外或者僻静的路边,把包封的金银定和纸钱烧给祖先,在那里喊叫他们的名字,让他们来拿金银定和纸钱,享受酒肉供果等祭品,意思是叫他们享受完祭品后,拿着烧给他们的金银定和纸钱冥币,就回阴间去。当然,大家都怕鬼,既然表达了对祖先的缅怀和关怀了,家门都不让他们进一下,也可以。何况没有多少人信任真有鬼神?何况三辈以上,亲情就淡了嘛?今天的人,还能记得祖先,简单、草草地缅怀一下祖先,已经不错了。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103963.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幸福家庭心得体会
下一篇:入党群众评议范文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