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致跳远运动员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致跳远运动员篇1

  中学生运动会跳远广播稿一

  离弦箭似的助跑, 刹车似的踏条,旋风般的腾空 ,

  飞机般的落地,一串连接性动作在瞬间结束。

  那片沙坑上留下了你忽大忽小、忽远忽近的脚印,而你给观众留下了一个个惊叹号。

  这一跳,其实不论深浅,不论远近 ,不论胜负,

  都是动人的旋律,都是青春的风采;

  都是你为目标而奋斗的成果;

  都是你为梦想而拼搏的荣耀;

  都体现了你积极向上、勇于展现的勇气;

  体现了你敢于奉献、为集体争光的团结精神。

  这份荣誉永远属于你。

  我们需要这样的你,需要这样的激情,需要这样的踊跃,需要这样的青春,

  需要创造不一样的奇迹。

  中学生运动会跳远广播稿二

  跳远,选择跳跃,选择汗水与泪水浇灌的沃野,生命的绿草丰茂浓密。跳得更远吧,跨过崭新的里程碑我在这里等你,用我嫩绿的诗句,装点你鲜艳的胜利!

  秋风飒爽,含载了多少人的期盼与等待。

  为着能与胜利经历一次美丽的邂逅;

  为着能与冠军经历一回动人的相遇;

  为着,心中的梦想那不熄的拼搏之焰:燃烧斗志,铸就辉煌!

  此刻的跳跃或许只是生命短暂的一瞬,却如昙花一般绚烂的开放,记忆走进青春,常驻!

  选择跳跃,选择呐喊与欢呼交织的舞台,运动的律动生生不息;

  选择跳跃,选择汗水与泪水浇灌的沃野,生命的绿草丰茂浓密。

  跳得更远吧,跨过崭新的里程碑我在这里等你,用我嫩绿的诗句,装点你鲜艳的胜利!

  中学生运动会跳远广播稿三

  致跳远运动员(一)

  脚下是坚实的跑道,眼中只有前方,像风一样奔跑,当你纵身一跃,青春的身影,便写下永恒的风景。

  致跳远运动员(二)

  你腾空跃起,似乳燕穿云,似鹰击长空,画出一道经天长虹,鲜花为你绽放,彩旗为你飘扬!

  这一刻,所有的光荣都镌刻着挥洒汗水的青春。

  致跳远运动员(三)

  青春的步伐,告别昨天的汗水 激情的跳跃,飞向明天的希冀 一次次坚持,执着着梦想 一次次腾空,超越的不仅是距离,还有自己。

  致跳远运动员(四)

  你的助跑,激起风;你的跳跃,惊起云!

  追求的目光,闪烁着青春的风采!

  拼搏的汗水,铸就青春的骄傲!

致跳远运动员篇2

  关键词:运动学;女子三级跳远;三跳技术;第11届全运会

  中图分类号:G8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2-0106-06

  Kinematic analysis of triple jump techniques of women triple jumpers in the 11th National Games

  LIU Sheng-jie,WANG Guo-xi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studied kinematic parameters relating to triple jump techniques of top 8 triple jumpers participating in women triple jump final in track and field competition in the 11th National Games,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omen triple jumpers in China had a poor absolute run-up speed and a poor take-off speed utilization rate,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8.96 m/s and 95.5%,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9.41 m/s and 98.2% achieved by world triple jumpers (P

  Key words: kinematics;women triple jump;three jump technique;11th National Games in China

  女子三级跳远是一个较新的运动项目,1990年国际田联才确定其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三级跳远曾是我国的优势项目,第一个女子三级跳远世界纪录就是由我国运动员李惠荣创造的14.54 m。然而,随着世界女子三级跳远运动的发展,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水平逐渐落后于世界水平。如何提高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是我们每个教练员和体育科技人员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参加2009年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就其三跳技术的相关运动学参数作为研究内容,试图找出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基本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为教练员提供一些科学的参考依据,以便寻求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的技术问题所在,实施科学的运动训练。

  在比赛现场采用一台星高钛高速摄像采集系统对女子三级跳远决赛12名运动员进行现场技术录像。摄像机置于助跑道的右侧,距主跑道垂直距离为8 m,摄像机高度为1.20 m,拍摄频率为200 Hz,分辨率为640×480,主光轴对准第2跳的位置,采用平面定点扫描拍摄,拍摄范围从助跑最后10 m到落地过程。为了在数据处理时便于对影片的缩放比例系数进行换算,在助跑道侧放置一个比例尺,比例尺每间隔1 m有一个标志(图1)。

  采用SIMI Motion 3D运动图像解析分析系统,对前8名运动员最好一次试跳成绩进行技术解析,获取必要的技术参数,并对所得数据采用数字滤波法进行平滑处理,截断频率Fc=8.

  用Excel2003软件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1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

  研究表明,三级跳远运动员要想创造好的成绩,就必须将快速的助跑与有力的起跳很好地结合起来,以获得较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前苏联专家格•乌兹夫认为,三级跳远的成绩60%取决于助跑速度,40%取决于三跳速度[1];原世界男子世界纪录创造者美国的康利教练D•布斯曾说“要保持助跑速度进行起跳。”[2]因此,三级跳远助跑技术的核心是“速度”,三级跳远运动员能否保持高速助跑进行起跳,是助跑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也是运动员在三跳中速度利用之根本。

  由表1可知,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的最大速度平均值为8.96 m/s,世界选手的最大速度为9.41 m/s,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

  波兰著名三级跳远教练斯塔琴斯基曾指出:“三级跳远最重要的是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将其减少到最小程度,无论什么时候,助跑速度与每一次跳跃(水平)速度是决定成绩的关键因素。”[3]因此,助跑速度利用率与起跳速度利用率可作为评定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发挥与利用的重要指标。助跑速度的利用率是指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助跑起跳瞬间速度与助跑的最大速度之比。助跑速度的利用率反映了运动员利用助跑速度的情况。从表1中可知,我国与世界选手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分别为97.2%与99.1%,二者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说明我国与世界女子三级跳远优秀运动员都能较好地利用助跑速度,保持助跑速度的能力较强。

  但是,从起跳瞬间开始到起跳离地瞬间水平速度的损失量反映了运动员保持速度的能力,它是评判运动员起跳能力的重要标志。起跳速度利用率就是反映运动员在起跳离地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变化情况,它与三级跳远成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与世界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起跳速度利用率分别为95.5%、98.2%,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2运动员三跳距离及其比例

  研究表明,三级跳远三跳之间的比例关系与其最终的运动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4]。三级跳远的三跳距离及其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与专项运动技术结合的综合能力。因此,建立合理、科学的三跳距离比例显得尤为重要。

  从表2可知,陈玉飞、谢荔梅与刘亚男3名运动员的三跳距离比例分别为36%、28%、36%;36%、30%、34%和35%、28%、37%。与世界选手的三跳距离比例35%、29%、36%十分相似,属于“平跳型”技术特点。李艳梅与徐婷婷三跳距离比例分别为39%、28%、33%和39%、27%、34%,介于“平跳型”与“高跳型”之间。其他3名运动员胡倩、林女爱与邱惠晶的三跳距离比例分别为40%、27%、33%,40%、26%、34%和41%、26%、33%,属于“高跳型”技术特点。可见,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距离的表现特点是:单足跳比例较大,跨步跳比例较小,最后跳跃远度过小。产生这种原因可能是:第1,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绝对速度与速度能力比较差,不能形成“速度型”的技术类型;第2,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单足跳与跨步跳的技术衔接不完善,以致水平速度损失较大;第3,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下肢力量相对较弱,导致跨步跳的支撑能力和快速用力能力不足,以致不能准确、有效地完成跨步跳起跳技术。因此,对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应该适当减小单足跳的远度,增加跨步跳与最后跳跃的远度。当然,对于三级跳远运动员采用“平跳型”技术,还是“高跳型”技术,应该根据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特点来决定。

  3运动员身体重心在三跳阶段着地与离地瞬间的水平速度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平均值为8.71 m/s,世界选手为9.33 m/s,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说明单足跳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损失是必然的,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的腾起垂直速度与适宜的腾起角度;同时,由于支撑缓冲的作用,也必然会造成一定水平速度的损失。而如何把握好水平速度损失,以获得更适宜的腾起垂直速度与适宜的腾起角度,为快速连续的后续技术动作提供更好的条件。

  从跨步跳阶段来看,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平均值为7.46 m/s)与世界选手(8.66 m/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在跳跃阶段的起跳时,我国运动员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平均值为6.19 m/s,与世界选手(6.85 m/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4运动员三跳阶段离地瞬间垂直速度与腾起角度

  身体重心腾起角是指起跳脚蹬离地面瞬间,身体重心的腾起方向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腾起角的大小与腾起时的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有关[4]。在三级跳远技术中,单足跳的腾起角非常重要,损失适当的水平速度以换取必要的垂直速度和腾起角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能过多地加大腾起角,否则会损失更多的水平速度,不利于后续技术动作的完成。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身体重心腾起角为16°~18°[5]。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的身体重心腾起角度在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范围之内。说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单足跳时比较注重垂直速度的获得。但是,由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较低以及单足跳时起跳脚着地时所承受负荷能力差等原因,从而导致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垂直速度的获得是以牺牲更多的水平速度为代价。

  研究表明,跨步跳的腾起角理想值在13°~15°范围[5]。从表4可知,陈玉飞的腾起角为12.71°,比理想的范围还要小,说明陈玉飞的向前的水平速度保持得好;谢荔梅与刘亚男的腾起角分别为13.85°与14.56°,均在理想的范围之内,其他5名运动员的腾起角都偏大。世界运动员的腾起角平均值为13.30°明显小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说明世界选手能够很好利用的蹬伸效果,合理把握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分配。研究表明,腾起角的大小与运动员的起跳腿蹬伸力量和对蹬伸时机的把握有较大的关系[6]。因此,应该对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跨步跳中的腾起角度严格控制,保证以最理想的腾起角进入腾空跳跃阶段。

  在最后跳跃阶段,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腾起角都偏大,都超过了世界选手的适宜范围16°~20°[5]。最后跳跃起跳瞬间身体重心腾起角过大,可能会增加运动员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使运动员的身体重心出现“见高不见远”的现象。同时,最后的跳跃身体重心腾起角过大,可能是由于起跳时身体重心前移速度较慢,造成腾起瞬间的水平速度慢的缘故。

  5运动员三跳起跳时间

  研究表明,起跳时间与三级跳远距离之间存在密切的负相关关系[7]。从运动生物力学来讲,运动员的起跳脚在着地瞬间会受到地面巨大的支撑反作用力冲击,反作用力又会使运动员受到水平方向的制动冲量,以减小水平速度。如果运动员的着地缓冲时间过长,就会加大水平速度的损失,延误蹬伸的时机。同时,三级跳远中“三跳的起跳时间是依次增加的,其中第一跳起跳时间相对要短,最后的腾空跳跃起跳时间相对较长,说明二者在起跳过程中的缓冲与蹬伸方面存在着差异。一般来讲,水平速度越高,则踏跳的时间就短;反之,越长”[7]。

  从表5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在单足跳和跨步跳阶段的缓冲时间分别为0.060 5与0.061 6 s,世界选手分别为0.051 0与0.053 1 s,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在单足跳阶段,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与世界选手的蹬伸时间相差不大(0.061、0.059 s),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蹬伸阶段所产生的蹬伸效果比较好。但是,在跨步跳和跳跃阶段,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蹬伸时间平均值分别为0.079 8、0.093 s,世界选手的蹬伸时间平均值分别为0.069、0.089 s,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

  从三跳的支撑总时间看,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与世界选手均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缓冲时间较长,起跳蹬伸效果不理想。

  6结论

  1)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和起跳速度利用率与世界选手有较大的差距。尽快提高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下肢肌群的退让工作能力。

  2)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多数属于“高跳型”技术,已不适应世界三级跳远运动技术的发展需要。因此,对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应该小幅度减小单足跳的远度,中幅度增加跨步跳的远度,大幅度增长最后跳跃的远度,以形成“平跳型”技术特点。

  3)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脚着地与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与世界选手均有差异。因此,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下肢退让离心收缩与蹬伸向心收缩能力的练习。

  4)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单足跳与跨步跳时的身体重心腾起角度在世界选手的范围之内;而最后跳跃时的身体重心腾起角过大。因此,对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跨步跳与最后跳跃中的腾起角度严格控制,保证以最理想的腾起角进入腾空跳跃阶段。

  5)从三跳阶段的支撑总时间看,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与世界选手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加强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下肢的快速力量训练,以提高支撑腿的蹬伸速度和摆动腿的摆动速度与幅度,以提高起跳的蹬伸效果。

  参考文献:

  [1] 余丁友。 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水平速度损失原因的运动学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3,39(6):28-31.

  [2] 许滨,许晶。 对影响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成绩主要因素的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0):52-56.

  [3] 卓建南。 影响男子三级跳远成绩的几个关键因素[J]。 体育学刊,2007,14(6):107-109.

  [4] 李老民。 田径运动教程[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257.

  [5] 刘生杰,刘虎平。 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技术的比较[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1):114-116.

  [6] 杨爱华。 三级跳远中速度与三跳比例关系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112-114.

  [7] 卢刚,王宗平。 爱德华滋三级跳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2(2):41-43.

  [8] 王亚军。 我国部分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苏州:苏州大学,2006.

  [9] BYU。 Effeets of placation the performance in the triple jump[J]。 Journal of Biomechanics,2006(39):184-191.

致跳远运动员篇3

  在操场的一角,有那么几个人反复地跳动,原来是在练习跳远。

  也许你们不曾被人注意,但你们跳远的风姿,实在令人难以忘怀。迅速地起跳,缓柔地落地,在这之间,能有多少时间呢?但我们却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腿用力一蹬,一蹲、一起,然后有力地蹦出,在此之间你们的表情多么严肃,你们的眼神多么坚定啊!

  你们为了自己的目标默默地练习着,只有在此时,你们才可以一展自己的风采。

  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祝你们取得好成绩,加油!

  淄博外国语实验中学初二:刘雪莹

致跳远运动员篇4

  关键词:跳远助跑 影响因素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40-02

  据统计,世界高水平跳远比赛中运动员的助跑成功率为

  77%左右,而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在国内外一些重大比赛中的助跑成功率大大低于这个比例[1,2,3]。由此看来,助跑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的发挥和比赛的胜负。同时现代跳远运动正朝着助跑快、上板快、起跳快和腾起高的技术方向发展,这必然导致了跳远助跑准确性难度的增大。通过分析影响助跑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并寻求有效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运动员助跑的准确性,比赛中发挥正常水平,推动跳远运动的发展。

  1 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1.1 起动方式

  助跑起动有两种方式,即行进间起动和站立式起动。行进间起动助跑的特点是加速自然,助跑的节奏感较强,动作放松且有弹性,而且自我感觉轻松自然。站立式起动助跑的特点是加速有力,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快的速度,且步长变化不大,比较稳定,踏板的准确性高,而且站立式起动技术容易控制身体的姿势,从而使起跳的蹬地力量、速度及步长呈规律性的增加。再者起动姿势相对固定,第一步用力较固定,起动后疾跑的节奏固定,有利于助跑全程节奏的稳定性,踏跳的准确性好。然而站立式起动时肌肉比较紧张,容易造成助跑的技术动作变形,从而影响速度的发挥。行进间起动发挥速度快,在助跑前程就获得较高的速度,有利于在后程获得较大的加速度。因此,行进间起动虽然不如站立式那样容易控制身体姿势,但配合运动员自身特点,将较易发挥速度[4]。运动员无论采用何种起动方式,应当始终如一,在运动前几步控制好步长、速度、蹬地力量都应保持一致,严格控制起动时的身体姿势。

  1.2 助跑的步幅和节奏不稳定

  跳远的助跑不仅要求运动员跑得快,而且放松自然,有节奏,并且还要准确。有些队员最后几步出现拉大步或倒小步的现象,主要是步点不准或节奏较差;而另外一些运动员最后几步减速,不是因为助跑距离长了,也不是助跑节奏乱了,主要是队员的意识在起跳上怕多跑了或少跑了步数。这些都打乱了助跑的速度和节奏,从而影响助跑和起跳的准确性。

  1.3 助跑距离

  跳远助跑距离的长短,应以保证助跑任务完成为依据。在平时训练或正规比赛中跳远运动员经常会出现助跑距离过长或过短的情况。如果助跑距离过长,运动员往往在起跳前就达到了最高速度,而在助跑的最后几步速度受到损失;如果助跑距离过短,运动员在起跳时就发挥不出自己的最大速度。因此助跑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助跑速度的发挥与利用,影响起跳的效果。 助跑距离的长短,与运动员跑的能力有关。运动员跑的能力强,其助跑距离较长,因为他们的最高速度出现较晚。一般来说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和加速方式是决定助跑距离长短的主要因素。跳远的助跑距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比赛时外界条件的变化及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1.4 加速方法

  助跑加速的方法有两种,即平稳加速和积极加速。平稳加速方式:平稳加速的跑法与加速跑基本相同,特点是开始阶段步频较慢,然后再逐渐加大步长或保持步长的基础上提高步频,或助跑最后几步保持步长,提高步频。平稳加速方式的加速时间较长,加速过程是逐渐、均匀而平稳的进行。因此,跑得动作轻松,加速自然,需控制好最后几步的稳定性,要强调保持较高的身体重心,而不强调起跳前的重心下降。因为起跳前出现身体重心下降是由跑转入跳的一种自然形式,是“无意识”的[5]。积极加速方式:即全程加速,积极加速助跑的特点是步频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能够较早的摆脱静止状态并获得较高的助跑速度。积极加速的跑法是助跑开始几步的步长较短,上体前倾也较大,最后几步以及攻板是靠惯性向前跑进的,这种方法较适合加速能力极强,绝对速度高,步长步频增长稳定的高训练水平运动员。

  1.5 心理因素

  心理素质是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特征在运动活动中的表现。不同级别的运动员有着不同的心理反映。对于一般的运动员来说心理素质不高会造成的主要表现为:①技术不稳定。在平时训练中助跑的速度、节奏掌握不好,踏跳技术不稳固、不定型,准确踏跳的成功率不高,比赛中没有太大把握以致临场过分紧张;②应变能力差。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其视觉、感觉、触觉导致一系列的心理过程,赛场气氛不适产生种种精神负担,对比赛场上出现的变化和困难(场地、试跳顺序、气候发生变化、比赛中身体不适应或轻度受伤等)缺乏应变能力,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影响技术的发挥。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他们的跳远技术比较完美,比赛经验也比较丰富,但是在比赛中也常常出现犯规现象,分析其原因: ①过于看重比赛结果,求胜心切,思想压力太大,影响技术的发挥; ②争夺激烈,情绪波动。比赛中运动员的成绩交替上升,气氛激烈、紧张,这时运动员会产生偏激现象,即不顾一切与对手比试,这样往往会使运动员兴奋过度,情绪不稳定,控制不住自己或者怀疑自己的能力,情绪低落,信心不足,从而出现助跑踏跳不准等犯规现象。由此看来心理因素对跳远助跑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1.6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跑道情况、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天气状况、风速、风向等不同,都会引起助跑动作、速度、节奏的变化。其中主要因素有场地、气候、风向等。就场地而言,塑胶跑道与炭碴跑道、松软跑道与坚硬跑道就有着明显的差异。就风向来讲,顺风与逆风也有很大的差异。

  2 提高助跑准确性的训练方法

  2.1技术方面

  2.1.1稳定的起动方式

  跳远的起动方式一般分为站立式和行进间起动两种。站立式起动技术容易控制身体的姿势,使得起动时双足站立距离、双膝关节弯屈角度、上体前倾角度等容易保持一致,从而使起动的蹬地力量、速度及步长增长的规律等保持稳定。行进间起动,虽然不如站立式起动容易控制身体姿势,但容易发挥出速度,动作放松且有弹性。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运动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助跑速度、步长变化大,助跑步点不稳定的运动员应选择站立式起动,而助跑节奏感抢,动作平稳协调的运动员可选择行进间起动。但在练习中不论采用何种起动技术,首先必须严格控制起动时身体的姿势,每次起动身体姿势保持一致,不能有变化;其次在起动前几步应控制好步长、速度和蹬地力量。在训练中可用下列方法进行练习:①选择并严格控制好起动姿势,并经多次重复训练至熟练掌握。②先测定运动员实际起动步长,采用画线、打点等方法控制好起动后4―6步的落地点,让运动员固定起动姿势后按一定速度、力量反复练习。③在每次训练的准备部分中都应进行加速跑练习,使运动员体会和掌握加速的方法。

  2.1.2助跑节奏和速度

  助跑速度忽快忽慢,主要在于掌握快速助跑技术不够稳定,同时反映了助跑的节奏、速度不均匀,出现步幅忽大、忽小,“拉大步”、“拼小步”现象,从而造成试跳失误,影响了技术的发挥。培养运动员助跑速度节奏稳定性有以下有效训练方法:

  (1)下坡跑及顺风跑。在不同质量的跑道(或在3度~4度的斜坡上),进行约35-45m,即长于全程距离的助跑;利用助跑标志,培养运动员大胆助跑,积极攻板,建立良好的助跑节奏;提高速度的利用率,利用向前的惯性或借助顺风的推动力练习,以稳定最后6-8步的步长。

  (2)检查开始助跑时的预备姿势、助跑开始阶段的步长和加速情况,促使最初几步助跑步长的稳定。

  (3)按预定的时间跑完一定的距离,培养速度感。通过基础阶段的训练,改善助跑技术,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通过掌握扎实的跳远技术和提高踏跳的实效性,减少运动员助跑速度的损失,注意针对个人特长和薄弱环节,抓好提高助跑节奏水平的训练,使助跑得到很好的巩固,为提高专项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听节拍跑。原地下坡跑或行进间中速高抬腿跑,听到教练发出信号后,突然加快频率跑6-8步,按教练击掌的节拍控制和调整自己助跑的节奏,从而提高踏板的准确性;同时,进行变换节奏的加速跑练习,以培养对跑速和动作的控制能力。

  (5)利用附设物跑。训练一开始可适当多放几个标志物,待助跑节奏熟练巩固之后可逐渐减少。

  2.1.3掌握助跑最后几步节奏与速度

  合理助跑节奏应表现为助跑是加速跑,在最后几步达到助跑的最高速度,即在保持步长(略有缩短) 的情况下,通过加快步频获得,使最后一步节奏达到最快,从而完成正确的起跳动作。在最后几步助跑中,既要保持高速度,又要做好起跳准备。即助跑最后3步步长趋于中―长―短的变化规律,也就是说倒数第二步比倒数第三步大,最后一步则比倒数第三步小[6]。这是因为在最后几步稳定提高速率有助于起跳达到最高速度,保证了助跑的连贯性,使助跑与起跳衔接更加紧密,有利于获得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掌握并控制好最后几步助跑的节奏和速度,将大大提高助跑的准确性,为准确起跳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助于提高跳远成绩。

  2.2 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跳远比赛时,出现赛前紧张,不敢跑、不敢跳、怕犯规、怕踏板的现象,这样就会出现不准确的踏板,远离起跳板起跳或踏过起跳板而犯规。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时,教练员可采用自我放松训练法、表象法、心理暗示法等来提高助跑的准确性,具体的训练方法如下:

  (1)进行模拟训练,使平时训练接近于比赛,这样能使运动员排除比赛时的不良心理状态,把练习场当比赛场,从而形成有适应比赛需要的能力。

  (2)注意力集中训练,应把跳远的踏跳准确性确定为一个目标,并且全神贯注地对待它,不为其他念头所分散。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视物法:把踏跳的准确性视为一个目的物,闭上眼睛努力回忆被观察物体的形象,直到头脑中清晰地回忆出被观察物体的形象为止;②干扰法:采用噪音、色彩等方式进行干扰,使运动员在注意力很难集中的情况下去完成动作,以提高心理承受力和改善集中注意力;③自我暗示法:起动前,闭上眼睛,先将优秀的完整技术动作呈图像在脑里默想一遍,并进行自我鼓励,我行,我一定会成功,做完后再起动助跑。

  (3)意志训练。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在行动上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意志具体表现为自觉性、主动性、勇敢性、顽强怀、果断性、自制力等。意志训练是在运动训练中有目的地使运动员克服各种困难,完成意志行动,它的途径主要有:①努力克服困难;②迅速采取和执行决定;③掌握心理自我调节;④学会自我培养意志能力。

  (4)念动训练:它是在思想上完成动作的过程。如跳远运动员想象在跳远练习,或想象自己完成踏跳准确这一动作的最佳方式。念动训练可在每次跳远训练课时中进行3-5分钟。

  (5)呼吸调节法。利用呼吸调节,这是运动员临场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即通过深呼吸可以使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短促,这时采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则可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

  2.3提高助跑准确性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跑道情况、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天气状况、风速、风向等不同,都会引起助跑动作、速度、节奏的变化。其中主要因素有场地、气候、风向等。因此运动员应从平时训练着手,在不同的天气、跑道上进行训练,以适应不同环境,适当调整不同的助跑距离,从而提高助跑的准确性。

  3 结语

  跳远运动是由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技术环节组成,而助跑是跳远技术的基础,起跳是关键,跑跳结合是跳远技术的核心。但助跑是跳远完整动作的开始,对整个跳远技术动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助跑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跳远的最终成绩。由此可见,提高助跑准确性的训练在跳远训练中尤为重要,深入分析影响助跑准确性的相关因素,重视起动方式、助跑节奏、助跑速度、加速方式、助跑距离、心理环境因素对助跑准确性的影响,并在训练中针对运动员自身特点寻找最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助跑准确性,为起跳作充分的准备,保证跳远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跳远成绩。

  [1]陈青。对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助跑准确性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8 (3):50-52.

  [2]于学清,李凤雷,毛永,等。提高跳远运动员助跑踏跳准确性的理论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3,25(3):3-4.

  [3]许德顺。提高跳远助跑准确性的探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 (4):78-80.

  [4]夏华。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13-26.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104373.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教科研课题工作计划
下一篇:聚餐邀请函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