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忏悔录心得体会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忏悔录心得体会篇1

  虽然不少忏悔者告别了官场生涯,但成为标配的悔过书,已构成另一种的官场话语。那么,作为一种独特且自成一体的话语体系,用大数据的思维分析来看,落马官员的忏悔,到底有何规律?

  分析之一:高频词汇同质化

  浏览落马官员的忏悔书,你总能发现,他们坠入深渊,要么是“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要么是在“金钱(或者美色)的诱惑面前失去了抵抗”,或者是“脱离了组织生活”,“法律意识淡薄”。防线一松懈,自然而然,“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或“拜金主义”乘虚而入。

  此外,信仰、纪律、底线、廉洁、信念,这些词汇更是信手拈来。这些饱含德化色彩的词汇和概念,官员在位讲,落马也讲,在源头上,它发轫于党纪党规的思维模式。这可以看做一种呼应,有无反思效果姑且不谈,除去话语使用上的惯性,其中的一些功利因素不可忽视:官员的不少忏悔会写在期间,大谈德化话语,意在将问题限定在党内处分层面。

  2012年03月23日,湖北黄石的《东楚晚报》以头版整版篇幅,刊登了一份当地落马官员袁小安撰写的“悔过书”,一时成为网络热点。不过,该报电子版很快就删除了头版内容。

  官员忏悔在词汇使用上的同质,还不止于此。正如媒体盘点的,“我是农民的儿子”成为不少落马官员钟爱的开头,比如,原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曾忏悔道,“我家祖祖辈辈是农民,我是农民的儿子”。虽然“农民的儿子”后来“忘记了党的培养”,“走上了歧路”,不过,这个草根出身的身份抛出来时,博取同情、呼求宽大的动机,并不难看出。

  分析之二:八股体例套路化

  “忏悔体”的套路化,不仅体现在遣词造句上,还体现在悔过书的谋篇布局上。不妨看看官员的忏悔录,其结构,多数是三段论式的。

  第一部分,落马官员通常会“痛说革命家史”,从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讲起。如果不是“农民的儿子”,那也无碍,有一个凄苦的经历,也够了。比如前安徽省副省长,当庭忏悔时,就强调自己的孤儿经历。总之,尽量把自己步步爬升的曲折展现出来,将苦难的过去剖白给世人看,对接底层的怜悯和共鸣。

  道尽艰辛,忏悔往往进入第二层面。如何丢掉信仰,如何“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在各个位置上怎样堕落,吃拿卡要,收了谁的钱,竹筒倒豆子地讲出来。理论上,悔过书中有没有这些内容,事实都会被严查,写进判决,对外公开。不过,交代腐败史的环节却鲜有官员省略,哪怕是记流水账,也要交代清楚,聊表“诚意”。

  用媒体的话来讲,“痛说革命家史”之后,往往是“狠斗私字一闪念”。要忏悔就要道歉,向谁道歉,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对不起“党和人民”,辜负了“组织的培养”、“领导的信任”,欺骗了“群众的感情”。面向未来,在今后,一定要“痛改前非”、“洗心革面”。

  从过去讲到现在和未来,以时间为轴,官员忏悔完成了毫无保留的“交心”。当然,具体到各个落马官员而言,交代的过程可能有所打乱,甚至有所省略,但套路却如出一辙。

  分析之三:忏悔模板标准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文本格式:

  我出身××(可以是“农民的儿子”,可以出身贫寒……),从小××(吃苦耐劳的成长史一定要再现),经过××努力,成为公务员……

  担任××以后,我××(“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或者“没有抵挡住金钱的诱惑”,廉政词汇要活学活用,大谈信仰丢失准没错)……先后收了××(谁)的××(多少钱)……

  我对不起××(党和人民,或者领导,或者组织),我××后悔(形容词要用得浮夸,比如痛心疾首就比追悔莫及有力),今后,我一定××……

  这样的文本,可以套用到所有落马官员身上,贪官忏悔,等于在做填空题。所以,在这块土地上,忏悔是出奇地容易,且随时进行,尽管它是廉价的。

  分析之四:语言战术表功化

  真正给忏悔打上个人印记的,往往是各自夹带的私货。

  夹带私货的手法,不限于“农民的儿子”开头。比如,光在二审的忏悔中说道,“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上百个工厂,几千名工程师,几万名职工干了整整7年,形成了中国自己的高速铁路体系”。说完贪腐历史,不忘高调表功,潜台词呼之欲出。

  2014年10月17日,光及其辩护人表示,他为中国铁路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应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但这一请求并未被认定为立功。

  当然,并不是所有官员,都讲完问题直接讲成绩,裸表功,更多的忏悔,是将问题和成绩巧妙地糅杂在一起。比如,原铁道部部长就谈到,“本应该为中国铁道、为中国梦做更多的贡献,但是因为放松了自己的学习”。“更多的贡献”是无法兑现了,但“现有的贡献”却通过它的忏悔之口说出来。换了一种隐蔽的形式,功劳还是表了。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江西省副省长就表示,“我是书法家,求你们不要杀我,我就留在这里免费给你们写字,天天写,每天给你们写一幅。”姿态低入尘埃,软磨硬泡,只求保住性命。虽然拙劣,却也是战术的一种。

  将忏悔战术玩到极致的,上述这些人还不算。忏悔功利化,也是个官场战术的问题,官员落马后依旧将这套战术用得游刃有余者,当属。他在纪委环节忏悔道,“接受党和国家的一切处理,不需要辩护”,态度诚恳,不卑不亢,岂料庭审环节,之前的交代被他完全,强调自己的行为只能算是工作失误,为政治生命做最后一搏。

  无法真正忏悔的贪腐官员

  现在见诸网络的官员忏悔录,其实远不止上述媒体盘点的53篇。仅仅《检察日报》的贪官忏悔录栏目,从2006年连载至今,已有数百篇。忏悔的滥觞,以及格式化的写作模式,也说明忏悔的警示后人的功能,并没有如预期般起作用。

  这样的忏悔,毫无深刻可言,面向内心的追问,只能追溯到某种肤浅的东西上去。就好像刘铁男的儿子刘德成回忆的,“小的时候每次我爸骑车带我去奶奶家的时候,都不走大路,都串胡同,跟我说这样近,做人要学会走捷径”。在刘德成的忏悔中,“走上歧途”跟“从小走捷径”关联起来,看似有理有据,以小见大,实则毫无逻辑,忏悔到这个层面,徒有形式。

  专栏作者王书亚曾这样写道,当奥古斯丁说到忏悔时,包含着类似法庭审判的场景。这场景有三个因素,一是有审判者,他倾听、问责,并施恩赦免;二是场景的透明性。人可以审判人的行为,但人不知道人的心。第三是公开的见证。

忏悔录心得体会篇2

  对错都是理所当然,这是我们最大的陋习。杀了人的,说他打了我,打了人的,说他骂了我,骂了人的,说他惹了我。对自己的不轨,有一万个理由来开脱。上隐,输得家破人亡,这时就破口大骂:是谁发明了麻将啊,真该千刀万剐。喝酒喝的胃出血,肠胃心肝被酒精泡涨了,这时就愤恨埋怨,谁是杜康啊,拉出来枪毙!

  我们已经习惯了蔑视生活的次序,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好色之徒伸出邪恶之手,末了还振振有词,是她穿得太暴露,勾引了我,我有什么错啊。强盗抢劫偷盗,完了还煞有架式,我太穷了,不去抢不去偷,难道饿死不成?花季的践踏,或者毁了人家一生,财物的丢失,或者要了人家的命,我们想过了吗?没有。

  国人的嘴里,最能蹦出来的是三个字:没钱了。最难吐出来的也是三个字:我错了。踩了人家的脚,谁让你伸得那么长?随地吐痰,难道让我咽回去?总之,我没有错。有个剽窃案,那个“偶像作家”输了官司赔了钱,但就是不道歉。哈哈,笑话!道歉这活儿我还不会啊!

  好在有忏悔一词。忏悔,佛教名词,忏是梵文KSMA(忏摩)音译之略。悔是它的意译,合称忏悔。原为对人发露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佛教制度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以后叙成为专以脱罪祈福的一宗教仪式。但是,很多人不认识不记得这个词,更不要付诸行动了。电影里看见人家双手合十,潜心忏悔,便要窃笑:那些个洋鬼子,好瓜啊。我们也忏悔,但忏的少,悔的多。悔的是那次心太软,没有弄凶,悔的是那次手太短,没有拿够。哪里会想到给别人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了?我们点燃香火,面对佛也很虔诚,甚至痛哭流涕,但都是企求自己如何升官,如何发财,如何钵溢盆满,如何美梦成真。有谁在佛面前说,我真该死,佛啊,饶恕我吧?

  说到底,我们还是少了善良,多了罪恶。私欲的无限膨胀,物质的无限诱惑,使我们良心珉灭,欲火中烧。为了三五分钱杀人,为了鸡毛蒜皮放火,我们会。但是忏悔,我们不会。

  很多人看重后悔,谓之世上有后悔药就好了。但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后悔是药,但不是良药。只有忏悔,才是良药。虽然苦口,但疗效甚佳。

  忏悔还有一个敌人,就是面子。中国人的脸,不管是美是丑,不管是净是脏,都很重要。骂人最狠的话莫过于不要脸,劝人最有力的话,莫过于给个面子。行为准则最具体的,是面子上要过得去。至于认错,那多丢脸啊。至于忏悔,那多没面子啊。真是成亦脸败亦脸,喜亦面子悲亦面子了。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心。对自己的心态行为常思量常反省,有百利无一害。我们不怕犯错,但犯了错不知道,知道了不吸取教训,吸取教训了依然故我,那就是可怕的了。

  卢梭有本书,叫《忏悔录》,是世界名著。我想,除了故事,情感以外,那种善于忏悔的心态,是受人尊重的重要原因。巴金也写了一本书,专门对文革中迫于压力所做的错事进行了反思,受到人们的爱戴。这些说明了人性的善良。人类的美德,忏悔是其中之一。

忏悔录心得体会篇3

  廉政党课——学习忏悔录后的心得体会

  近日,支部组织大家学习了“忏悔录”,看到那么多曾经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贡献的领导干部,突破法律的底线,走上严重违法犯罪、腐败堕落的道路,最终身陷囹圄,我感触颇深。通过以案为鉴,自警自省,我深深地体会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下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教训深刻,引以为戒。通过部分领导干部的“东窗事发”不难看出,这些人之所以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究其原因,根源在于理想信念动摇。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是一辈子的事。党的领导干部若是背离党的宗旨,放松党性修养,面对市场经济大潮时不能保持冷静和操守,不甘清贫,崇尚拜金,立场不坚定,思想被腐蚀,必将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要深刻吸取教训,慎小、慎独、慎初,防微杜渐,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

  二、洁身自好,清白做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正确行使,就能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反之就会变成以权谋私的魔杖。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党员干部若是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在危害党的事业的同时,也必将使自己身陷囹圄,危害到自己的家庭。领导干部与企业打交道要处理好“亲”、“净”的关系,守好廉政关。一方面,要牢记宗旨,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多服务、多帮助,不能吃拿卡要;另一方面,要明辨是非,坚守底线,公私分明,求真务实,清白做事。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必然沦为“围猎”的对象。

  三、敢于担当,从我做起。廉政建设无小事,关系到每一名党员干部,存在于方方面面。在廉政建设问题上,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有健康的心态、正确的追求、实在的寄托、关键还要有过硬的作风。我们要尽心尽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廉政底线,建立起过硬的工作作风,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要加强自警自省,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对身边的违规违纪、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要敢于说“不”。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同事之间也要经常提醒和告诫,警钟长鸣,防微杜渐,绝不能心存侥幸。

忏悔录心得体会篇4

  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家经历过“文革”浩劫,我们的民族有许多劣行,但是,为什么在我们的文学中看不到一部足以警醒世人的忏悔录?

  我总觉得,我们这个民族太虚伪了,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我们的作家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

  俄罗斯为什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我自己读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作品中有一种深邃而博大的宗教精神,具体来说,就是一种赎罪意识和忏悔意识。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鲁迅和巴金应该说是最有赎罪意识和忏悔意识的作家吧。可是,在当代的中国作家中,我们已经看不到像鲁迅、巴金、郁达夫那样直面人生、直面我们内在心灵世界的作家了。我们的很多作家,敢于批判社会、反对建制,却没有勇气面对我们真实的灵魂,不敢说真话,更不敢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怕将自己卑劣的另一面暴露在人前。这就是我们的创作失去价值的根本缘由所在。作为一个作家,有赎罪和忏悔的宗教情怀,证明他有一种求真、求善的人格力量,敢于解剖自己的灵魂,乃至民族的灵魂,自我反省、自我否定,自我救赎,最终走上自新之路。

  这些年,我对我们的文学愈来愈不看好,最感到痛心的是虚假与浮躁。从上而下的虚假和浮躁,已经令我们的写作人沉不住气,既没有勇气去审视我们的灵魂,又没有耐性去进行一种纯粹的心灵写作。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面前,大家都迷失了方向,将“票房”价值看成理所当然的追求,将“炒作”当作成名成家的必然手段;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作家“富豪榜”,而没有多少入关心作品的“含金量”,人们一窝风地往自己脸上贴金,谁还会“忏悔”、“赎罪”,这么“憨居”?

  这些年,我时有机会回内地,接触一些作家和学者,我愈来愈感到别扭,感到不适应。我觉得,他们不是在搞文学,而是在搞“文学关系学”,互相抬轿,互相吹拍、互相贴金。更为可怕的是,我们的文学也深受“官本位”之害,不少作家关心的是政治地位、官职,关心的是座次怎么排,千方百计向建制靠拢,龟缩在体制之内,完全失去了作家应有的独立人格。中国作家骨子里的这种侏儒基因,决定了他们成不了文学的巨人。也正是这样的原由,我们的文学缺少一种精神,缺少一种骨气,缺少一根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脊柱。

  综观几十年来的中国文学,我们能想起几部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巨作?大家都来屈指算一算吧。

  早一阵子,德国的汉学家顾彬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在学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我觉得顾彬说的话是有他的道理的,我们还是先不要动气,一听到不中听的话,便先举起拳头,怒目相向,来一次大批判。

  我倒是认为,如果我们中国多一些像顾彬这样的学者,我们的文学就更有希望。说到这里,让我说说我和顾彬的一面之缘吧。我挺喜欢这个德国学者,一则我以前读过他的书,二则他的举止让人感到可亲。那是多年前的事了,我的一个朋友出版一本诗集,在中环的一问书店举行新书会,那天来听诗歌朗诵的大都是洋人,我的朋友则用四川话朗诵诗歌,他们居然听得拍手掌。我敢说,那些洋人都没听懂,但我又相信,他们都是真正的艺术爱好者。他们未必懂我们的语言,但是他们懂艺术的语言,他们听到那抑扬顿挫的声调,已能神会一种诗的曼妙韵律。那一天,顾彬也站在人群中,像一个普通的读者一样伫立一旁。当时,我不知道他就是顾彬,后来散场了,我们走在一起,朋友向我介绍这胡须佬,我才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顾彬。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86185.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工作述职报告
下一篇:读海底两万里心得体会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