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数据治理范例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数据治理范例篇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据治理;治理体系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数据治理得到了广泛关注。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要应重视数据治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是以数据为基本表现形式,数据构成了高校图书馆信息系统运行的血液,数据质量关系到信息系统的价值体现。数据治理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提高数据服务质量;有助于高校图书馆用活数据资源,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

  二、数据治理相关研究

  (一)数据治理的概念。数据治理(DataGovernance)并不是一个新生名词,关于数据治理的定义不尽相同,本文采用国家标准GB/T34960.5-2018[1]《信息技术服务治理第5部分:在数据治理规范中,绩效、管控业务和风险管理的数据资源以及应用的集合被叫作数据治理。总的来说,数据治理是为了提高数据质量而开展相关管控活动。顶层设计、数据治理过程和区域以及保障这几个方面是全面开展数据治理工作的基础。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在各行各业的规划指导下进行实施的,包括战略规划、组织构建、架构设计等。数据治理的对象是数据治理域,要开展数据管理体系和数据价值体系的治理就要保证它的内容在可行范围内包括围绕着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主数据以及数据目录等方面。数据治理过程:组织在顶层设计的规划指导下运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来实现,数据治理的过程是构建数据和数据运行、数据统筹和规划、数据改进和优化,数据治理是一个可循环的过程。数据治理保障:数据治理保障是数据治理工作实施的保障,通过法律法规、行业监管、业务战略、数据战略等内外部环境改善和促成因素,保障数据治理得以落实。(二)高校图书馆数据治理现状。在数据正在引领全行业的决策革命的这一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加入“大数据”这辆高速列车,充分挖掘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例如国外,康奈尔大学于2009年开始实施嵌入式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为图书馆馆员解决在用户科研数据需求、调研数据服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当然,我国图书馆界对数据治理研究虽起步较晚,但也逐渐从理论解析转向实践探索阶段。顾立平[2]指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机遇是数据治理,而且他还提出数据共享,重用、获取、加值治理这几个方面及图书馆和信息中心在这几方面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包冬梅[3]提出从实施评估、促成因素、范围这三方面构建高校图书馆数据的治理基本框架。此外,郑建明[4]从相关理论的各个要素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它们的一些重要的构成要素,从而系统的阐述了我们国家数字类图书馆的治理理论。

  三、高校图书馆数据治理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倾向于数字资源,高校图书馆是否能有效利用数字资源亦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关键,数据治理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手段之一。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可对现有的图书馆数据资源进行分析,要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和价值创造,在一定条件和程度上要求要形成包括数据过程、数据治理域、顶层设计以及数据保障这几个方面的数据治理体系。(一)加强高校图书馆数据治理顶层设计。数据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宝贵资产,各馆虽然都在结合现有资源探索发展方向,但并未认识到图书馆数据治理的重要性。目前,系统开发人员认为数据治理是表面工程,只是简单的整理数据,大多数在系统开发后提取数据形成文档,开发先行,治理在后,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应让管理部门参与到数据治理的设计,以业务需求为牵引,完成整个治理过程。(二)统筹管控数据治理域。高校图书馆应在系统建设前统筹管控数据治理域,为了避免信息孤岛,我们可将组成数据标准研制组部门和各系统保证并要求他们使用相同的数据统一标准,提高数据共享能力,标准研制组部门和各系统负责建立数据标准体系,他们的工作也包括技术标准、数据和管理标准的制定、维护数据的保密性、宣传和解释等工作。(三)落实数据治理过程。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内部应用系统没有数据标准参考,出现了不同的应用系统使用不同的数据库和数据标准是因为生活中高校图书馆大多数缺乏所谓的整体数据架构,从而导致高校图书馆一系列数据共享困难、交换困难和数据冗余的一些问题。高校图书馆可从以下几方面落实数据治理过程:在信息化初期阶段,数据的标准、数据库系列、主和元数据、数据质量和安全以及数据仓库才能被称为一套完整的数据架构,是规划整体数据架构的基本。信息化建设阶段:生成数据的源系统是产生数据问题的首要环节,提高数据质量对于解决在数据源头解决数据问题是十分有效的措施。高校图书馆内部不同应用系统要求共享数据的现象非常普遍,建立主数据中心不仅可以保证对外提供准确一致的数据,而且可避免因各应用系统相互共享数据而形成网状结构。根据实际需求将图书馆范围内的一些统一的、完整的以及准确的核心业务数据共享交换的数据纳入到主数据范围,由主数据中心对外提供一些数据。信息化运行阶段:高校图书馆缺乏明确的数据质量监控平台,各阶段缺乏专门的数据质量管理人员。搭建数据质量监管平台,将数据质量报告第一时间推送给数据治理业务人员,有助于及时纠正一些有问题的数据。从数据的监控、数据标准、数据治理的流程等相关的一些制度等方面去提升系统信息的管理能力,优先去解决一些面临的数据质量和服务问题。(四)保障数据治理。开展数据治理工作的有力保障是数据治理组织的有力保障,数据治理组织还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决策层:由图书馆馆长、业务部门负责人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部门目标、部门制度、标准以及标准等,对数据治理工作给予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支持与保障;管理层:对数据治理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符合数据标准、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的要求;执行层:执行数据标准,实施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释放数据价值。

  四、结语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数据治理体系建设的研究和探讨,本数据治理的研究使数据治理研究更好地为高校图书馆数据服务。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借鉴其他行业数据治理经验提出的体系,这些措施在高校图书馆落地应用会存在适应性的问题,未来可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本研究更偏重于理论研究,对于数据治理的具体方法、步骤及涉及的相关技术未作详细介绍,这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1]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信息技术服务治理第5部分:数据治理规范:GB/T34960.5-2018[S]。2018.

  [2]顾立平。数据治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机遇[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2(225):1-17.

  [3]包冬梅,范颖捷,李鸣。高校图书馆数据治理及其框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8):134-141.

数据治理范例篇2

  关键词:营配贯通;台区;数据治理;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24.14.253

  营配贯通通俗的来说就是通过电力人员对现场(包括配电变压器、开关、线路、电表以及电网设备等)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PMS和GIS系统对其进行建模和台账数据录入等,与此同时还要把数据与营销系统互通。它不但能够共享营配数据,而且还能够对业务流程化进行协同运作。只有对台区线损异常数据及时进行治理,才能够使营配贯通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然而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对台区线损异常数据进行收集是非常繁琐复杂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因此,探索出一套对台区线损异常数据治理的高效、可靠的方法对于发挥营配贯通的最大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1 造成配电变压器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

  在台区正常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营销、配电网络设备的维护以及计算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造成台区线损异常现象的发生[1]。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会对台区的正常运行造成损害:

  (1)对于用户共同使用的变压器,当其对应的关系不恰当以及与用户的关系不正确的时候就会造成台区线损异常。

  (2)当关口的考核表计量存在误差的时候,就会导致接线出现错误、变压器中的互感器变比相应的也会出现错误,与此同时还会使与之对应的逻辑地址出现错误。

  (3)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用户的表计与配电变压器的对应关系发生错误,比如说用户的表计和与之相关的台区公用变压器没有关联到一起。

  2 台区线损异常的处理措施以及存在的技术难点

  2.1 治理措施

  对于配电变压器台区的线损异常,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及措施来进行治理的。比如说对于关口考核表计量的不准确、与公用变压器所对应的关系不正确以及用户表计电量问题造成的台区的线损异常能够通过下面的几点措施来进行整改的:

  (1)对于关口考核表计量的准确性要定期的进行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首先要检查一下关口考核表所有的接线是否出现松动或掉落,同时还要对其终端、互感器等主要组成部分进行检查,看一下有没有出现故障;其次检测现场互感器与采集系统互感器的倍率有没有保持一致以及考核表的逻辑地址与所用系统的逻辑地址有没有一一对应。最后如果发现存在问题要及时的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整,使关口考核表计处在一个最佳的工作状态[2]。

  (2)当公用变压器与用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生错误进行调整维护的时候,要以配电变压器的信息为准则来进行调整维护。

  (3)工作人员对用户表计的准确性定期的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地解决用户表计电量存在的问题。

  2.2 存在的技术难点

  要想保证台区线损可算率的准确性,必须要提高配电变压器和用户表计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准确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用户与配电网之间存在着专业性的障碍,如果配电变压器和用户表计之间的对应关系出现错误的时候,就必须要去配电变压器的现场进行检测整治。

  3 台区线损异常数据的治理

  在对台区线损超大的治理过程中,在多年实践的经验基础之上,总结治理过程中的步骤:

  (1)对用户与公用变压器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检查,如果对应关系不正确,要以公用变压器为准进行调整。

  (2)对用户以及台区的总电量等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并且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台区的线损进行计算。

  (3)检查台区对用户表计是否都全部采集了,如果存在部分户表没有被采集到的现象,可以在营销系统中对缺失的部分用户所用的电量进行采集,与此同时还要对台区线损进行估算,目前采用的最广泛的估算公式是:,其中就是估算线损:代表的是在一个计量周期内台区关口考核表的电量;则代表的是一个周期内台区所采集的用户的用电量;代表的是一个周期内对于台区没有采集到的用户的用电量。

  (4)对估算的线损进行检测,判断计算的结果是否正常。如果正常的话就可以基本上确定台区线损超大是由户表的采集所造成的,要及时的对采集设备进行维护。

  (5)当对户表采集因素排查之后,接下来就要去台区设备的现场进行核查。核查的主要对象包括逻辑地址、连接线、互感器的倍率以及关口考核表等。当连接线、逻辑地址等出现错误的时候就要及时的对系统以及考核表进行维护;当互感器的倍率与所用系统之间不能够对应起来的话就应该按照以下的式子对台区线损进行估算。

  (6)接下来再对对估算的线损进行检测,判断计算的结果是否正常。如果正常的话就可以基本上确定台区线损超大是由现场互感器的倍率与系统互感器的倍率不对应造成的,此时应该对系统互感器的倍率进行调整直到对应为止。

  (7)当对考核表计量因素排除之后就可以基本上确定台区线损超大是由于配电变压器与表记之间不能够正确的对应造成的。在对它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调整的时候依据的是台区周围负线损的情况以及台区系统缺失表资料来进行调整的,调整完之后要及时的把缺失表进行整治维护。

  4 结语

  营配贯通台区线损异常数据及时的进行治理对于整个配电网的正常运行时至关重要的。在整个治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切记不要进行盲目的治理。对于台区线损超大这一现象,采用排除的方法,把一切影响因素排除以后找到台区线损的根源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理。

  [1]张波,朱泽厅,卢鸣凯,金超。营配贯通台区线损异常数据治理方法探讨[J]。 浙江电力,2015(02):9-11+19.

  [2]郑盈。基于营配贯通深化应用的低压台区线损治理[J]。管理观察,2015(25):113-116.

数据治理范例篇3

  《纲要》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为我国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行动指南,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大数据提升全民数据意识、发展数据文化、释放数据红利、打造数据优势。相较以往,此次发展的目标更明确,内容更全面。《纲要》对大数据的定义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大数据不等同于海量数据的集合,而是可被利用的海量数据集合。同时,大数据应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大数据可以创造价值。根据已有的数据发现联系是大数据能够创造价值的基础。2012年达沃斯论坛的报告《大数据 大影响》宣称,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就像货币或黄金一样,叫数据资产,它的价值赛过黄金。当前,大数据已经在政府公共服务、医疗服务、零售制造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产业空间。

  第二,大数据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大数据时代政府需和各个社会组织、社会主体合理共享,在共享最新数据的基础之上,发挥各自的发展优势,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数据的共享开放可以让政府少管一些事情,节省很多的人力,同时也能解决大部分公共事务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三,大数据可以预测未来。大数据是以分析大量数据的相关性为基础进行预测,这是大数据不同于海量数据的最重要的特征。在掌握数据的情况下,才能做出科学的预测,才能做出正确的预判。当前,大数据可以对人们的需求、灾害、犯罪的发生等问题进行分析预测,有了大数据作为支撑,各类商业服务和社会服务将更为精准有效。

  二、大数据对社会治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政府面临的社会环境将会更加复杂,社会治理方法也会更加多样。社会治理环境的变化主要集中在:①政府所处的社会环境将更加开放,并且将更为深刻地遭遇到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影响和冲击;②社会治理的方法将更加统一高效,大数据将在治理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政府权力将会进一步收回,交由社会组织配置;③社会环境的变化将更加全面和系统,政府将在更加民主、法制、开放的社会环境下进行治理。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催生了大数据的生成。大数据对社会治理发展趋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治理环境和治理方法这两个方面,并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大数据使社会治理环境变得空前开放和自由,社会治理环境的改变要求政府必须树立开放的社会治理理念。首先,在大数据时代,人们查询数据的途径已经不再只依赖官方网站,这样就倒逼着政府必须实现真正的开放和透明。其次,在大数据时代,公民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非常简单且易于搜集,过去带有较强政治性的参与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普遍性的公民参与,这种参与会为政府的下一个决策进行引导。最后,大数据拓展了社会治理的范围,并使社会治理更为精准化。由于信息的双向交流,大众的广泛参与,社会管理模式从以往的方格化演变为网络化,从而使政策制定更为人性化。政府要掌握、整合和协同各种类型的基层数据,建立服务型政府。

  其二,大数据有助于形成统一高效多样的社会治理方法,使社会管理领域的公共政策实现精细化和科学化。首先,大数据时代对政府理念的影响是包容,大数据里的数据类型非常多,而且来自方方面面,政府需要将这些数据整合起来,去包容和协同。其次,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关注相关关系。换句话说,现在只需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再次,大数据时代似的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和高效。大数据促使社会治理更加及时,因为大数据有助于政府实时甚至预先了解发生的问题,做到预测社会需求,预判社会问题,防患于未然。同时,大数据会实现社会治理的高效和节约,可以极大地节约相关部门和公民本人的时间及精力。大数据还促使社会治理方式的多样化,比如让更多人群进行自我管理的自组织模式。最后,在大数据时代下,社会治理将面临着更大的约束,尤其是社会治理现代化问题。为确保社会治理现代化,既要构建一个真正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应用体系,又要应用社会治理的新模式――云治理。云治理只是一个手段,最终要走向全面治理和微治理。

  三、大数据时代下的社会治理风险对策

  在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模式、治理方法都在发生改变,社??治理的主体也更为多元化,大数据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数据安全挑战。在大数据里,人们的活动都能被看到和记录,人们已经没有隐私了,因此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非常重要。其次是大数据的技术性风险,这类风险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政府应尽快适应大数据带来的新的治理环境,转变角色定位,制定有助于大数据发展的制度规则,引导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产生积极影响。

  第一,建立统一的元数据标准体系。这是政府实现对大数据合理运用的基础。标准体系应包含大数据生成、发展及的数据标准格式,便于数据的无缝隙统筹整合,使原本散落在各部门的数据信息整合起来,打破“信息孤岛”状态。

  第二,建立防范风险的制度。这是政府实现对大数据合理规制的保障。大数据时代下,挖掘商业价值和保护个人隐私的矛盾日益凸显,技术性风险也不再是人为可控的。因此,建立数据资源的应用规则,界定数据资源的归属,限制数据资源的使用范围,用制度将技术风险约束在一定范围内,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第三,调整社会治理结构。这是政府适应大数据时代下社会治理环境的前提。大数据时代使社会治理主体更加多元化,各主体在共享最新数据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优势。政府可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众包、众筹等方式的自我管理的自组织模式,参与公共服务;鼓励社会组织承接城市公共服务;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社会服务方案进行设计与评估,凝聚大众智慧,形成内外结合、各主体协同治理的新格局,让政府的治理结构有效地嵌入到社会治理网格化结构中。

  四、大数据时代下社会治理研究的趋势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影响下,社会治理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治理方式提出挑战。这些变化对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社会治理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新的主题,构成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机遇。

  首先,在构建社会治理的新模式上,云治理应该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运用云治理的手段要弄清楚三个问题:一是要梳理云治理的概念体系,它的前提是什么、它成不成立;二是要分析云治理的价值选择,它是否真正符合人们的价值理念,是否符合现在社会发展、社会需要的方向;三是要研究云治理的现实应用,它能在哪些方面应用,怎么应用。

数据治理范例篇4

  【关键词】:政府治理;大数据;科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化,尤其是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覆盖,产生了大量分散异质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采集、存储和利用这些数据成为可能,大数据的概念应运而生。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大数据概念是:“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传统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1]大数据技术被视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新方法,它将世界的本质看成是数据的集合,通过发掘混杂数据间的关系来认识世界,并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挖掘需求、精准营销、个性化服务以及高效的决策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将加快建设绿色、智慧型城市纳入到国家建设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可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大数据在政府治理过程中的运用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机遇。从国家治理层面上来讲,大数据既是国家治理的对象,也是国家治理的大环境和必不可少的工具。从政府治理层面来讲,大数据则关系到政府信息资源的积累保存、整合集成和开发利用,政府利用大数据可以充分挖掘和分析数据资源的价值,提高政府的公共决策水平,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因此,大数据能否得到合理、科学开发利用将对于我国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起到关键性的战略性技术支持。

  一、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大数据的需求

  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政府管理水平改善提供了条件,促使各级政府在推进治理能力提升方面不断适应与调整,并采用创新性的措施与手段加以完善和熟练实施。当前,一方面,我国社会公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大幅度提高,为谋求高质量、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不断发声;另一方面,社会事务极度复杂而且变化迅速,政府在面对这些挑战的同时,如何能够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准确定位、下达决策精准有效、公共资源各部门可以协同共享处理、重大危机事件能够预警预判、社会公民良性互动,这都对大数据的开发与运用提出了刚性需求。[2]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系统完善的大数据服务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政府管理制度、完善政府组织结构与行为模式,提供政府选择行政管理工具的能力,通过数据聚合推动决策科学化,通过数据开放推动执政阳光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政府的管理决策和管理过程越来越取决于大数据和数据分析。当前,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家经济发展之中,如工商企业登记、税务缴纳、公民户籍、道路视频等信息、政府统计部门定期采集的宏观经济、社会、人口方面的数据以及国家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定期播报的气象、遥感、测绘、环境监测等数据。可以说,以信息数据为支撑进行分析预测,为政府对于社会事务和自身治理提供了一份行之有效的“晴雨表”,在获取、筛选、分类加工各种信息数据的基础上,科学管理,有效决策,精准实施,为推动国家治理模式创新以及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撑。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信息数据开发运用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价值,大数据的开发与应用成为当前信息时展的新宠儿,制定谋划大数据发展建设的政策并提供财力、人力、技术支撑将至关重要。一方面,应将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纳入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高度,优先考虑,通篇布局,合理规划,突出重点,构建国家、各级地方政府、企业相互衔接与联通的数据服务体系,并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大数据产业的扶持、做好体制机制、资金、法规标准等方面的保障,真正将促进大数据发展提升为一种国家行动,纳入到国家长期规划发展当中。另一方面,应合理学习和借鉴西方政府相关经验措施,加快建设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的完善政策体系,注重从战略技术能力储备和战略应用实施两个角度,落实相关部门职责,为大数据产业孵化、技术研发、推广应用营造完善的政策环境[3]。

  二、政府治理过程中运用大数据存在的潜在问题分析

  大数据在为政府治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因此,需要对其背后深层的风险进行挖掘分析。

  (一)数据管理变革与风险防范

  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化改革与发展,政府信息管理部门积累了业务、财务、人事等多种数据,但是对信息部门的内控管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数据泄露的风险不断增加。加之当前,数据管理基本上都是有本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集中管理,由他们决定数据开放的程度以及技术保密的级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数据泄露的风险,例如2013年轰动全世界的斯诺登事件,作为美国的情报部技术人员,泄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机密信息,引起了当时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这次事件的结果也引起世界各国对美国的信任危机,特别是盟友国的愤怒。可以说,斯诺登事件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数据应用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甚至在某些层面上来说,大数据运用与治理结果的好坏,关系的国家的核心机密与利益。

  (二)权益分配和保护问题

  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技术性工程,需要不同政府、企业、专家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协作努力,因此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主体之间的权责分担与利益分配问题,不能合理解决利益分配与资源保护问题,就难以实现各主体之间有效开发与共享数据资源。此外,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包括搜集、分类整理、加工、储存、分析、发掘的高度紧密衔接的过程,需要不同职能部分之间相互协作,投入相应的时间、人力、物力与财力。众所周知,数据权利涉及所有权、控制权、使用权,还包括交易权、查询权和收益分享等权利。但是,数据拥有部门和数据使用部门之间的成本分摊、收益分配以及权责归属却是难以清晰界定的问题。例如国家统计局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相应的时间来对国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核算、归类汇总分析,而这部分数据不仅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众多政府部门、企业、个人所盼望掌握的,而这些关键数据特别是涉及国家核心科技和关键经济信息一旦流入某些企业或者不法个人手中,将会增加国家经济正常建设与运营的风险。因此,合理非配各级政府之间在大数据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权责分配,并以量化的形式加以记录,同时应加强对关键数据的监管与保密工作。

  (三)价值取向的争议

  针对政府治理过程中政府所掌握的信息数据应不应该向公众公开透明的问题,不同的专家学者持不同的态度。有些专家学者认为政府应该公开数据资源,一方面不仅能够增加政府透明度,实现社会公众和公民之间良好的互动,提升政府执政的威信力;另一方面,数据资源的公开分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企业和公众可以根据最新的资源信息做出理性判断,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而有些专家学者则认为数据资源涉及到国家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企业商业机密,数据的共享与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侵犯了相关主体的权益,而且也一旦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商业机密的数据信息落入不法分子之手,所造成的损失与危害将不可估量。[4]从深层次角度来看,造成上述两种态度的关键原因就是所持价值取向的不同。而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来讲应加强对大数据的制度化管理,细化对大数据的分类,加快推进国家信息安全和互联网监管的相关立法工作,使得大数据的利用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坚决打击不法分子窃取国家核心数据信息,危害国家、企业安全的行为,促进大数据开发、利用合理有效规范开展,需要公开的信息应及时公开,涉及个人、企业、政府、国家利益的数据应加以区别的有偿使用或者坚决保密。

  三、政府治理过程中运用大数据的问题对策

  政府治理过程中,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从根本上来讲应符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在遵从市场规律作用的前提下,按照科学、法治、民主的原则积极推进国家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战略的开展,为政府治理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一)加强数据的风险评估工作,成立监督部门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工作

  在政府治理当中,考虑到某些数据信息涉及到国家安全、企业机密、个人隐私等内容,数据的开发利用以及开放共享工作应谨慎、科学实施。对于各种数据资源应在科学严格评估的基础上,准确预测风险、分级分类处理数据资源,并制定相关法律制度,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规范数据开放与共享工作,保证数据资源的科学安全使用。

  (二)合理科学开发、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

  一方面,运用市场化的方法对成本与收益进行合理分配。没有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价,政府数据开放和利用就难以有政策依据和稳疋的财政保障。[5]另一方面,众多周知,数据都是在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的得出,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科学、有效的规律,但是规律也是有相应的适应范围,也有相对应的存在条件,此外,统计数据是否真实、统计与分析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对于大数据的利用不能完全的依赖,而是应该作为决策的依据但并不是决策的唯一参照,如果对大数据结果的完全偏信和轻率接受,那么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应结合正确的理论和其它科学分析方法,实现科学管理与利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三)加快推进数据相关制度建设,采用民主协商解决方式解决价值取向和利益分配问题

  一方面,政府大数据开发利用面临复杂的利益和风险问题,需要通过民主协商方式细致协调各方利益,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一些有争议的仗饨行深人分析,准确定位,制定具体明确的解决方案,兼顾数据开发利用的公平与效率。另一方面,加快立法进程和相关制度建设,在立法、规划、管理机构调整等多方面展开布置,明确数据公开和使用的范围,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在数据收集、存储、利用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依法对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开放与利用。

  结语

  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需要理论工作者与从事行政实践的工作者以及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之间密切配合并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更需要国家与社会大量的资源投入。推进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将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大数据既是国家、政府治理的环境和工具,也是国家、政府治理的对象。因此,对于大数据的开发、建设与利用应科学、依法、民主、制度化开展,这将为处于新常态视野下推进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技术与工具保障。

  作者简介:黄旭,男,工作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The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Big Data :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Productivi-iy。http:///insights/business technology/big __ data _ the _ next __frontier__innovation,2011.

  [2] 吴冬琪。论财产权视野下当代数据权利的保护[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 王芳。国家治理进程中的政府大数据开放利用研究[D]。中国行政管理,2015.11

数据治理范例篇5

  关键词:大数据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网格化服务 信息技术 互联网

  大数据是继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之后,又一新的技术革命,它标志着人类社会正从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向智能时代迈进。大数据时代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时代,如何把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是一个需要各级政府认真思索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最近,我们对抚顺市高山社区利用大数据来创新社区治理的实践进行了多次调研,了解到该社区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尤其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大数据思维,使用了大数据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种做法值得参考和借鉴。

  一、高山社区以大数据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做法

  高山社区位于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北部高尔山脚下的城乡交界处,是2006年底棚户区改造后回迁的。2012年,高山社区在抚顺市率先垂范实行网格化管理。利用大数据思维以及使用大数据技术,将高山社区划分成5个网格,形成“人到格中去,事到格中办”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将环境整治、维稳综治、安全生产、民生保障和便民服务等工作下沉到网格,构建以大数据为依托的全方位社区服务框架。社区管理和服务形成崭新氛围,获得全省远程教育示范站点、全省就业示范社区、全省学习郭明义先进社区、全省打击传销示范社区、全市文明社区和全市和谐创建先进社区等荣誉称号百余项。

  (一)完善基础信息采集,建立社区服务信息库

  拥有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是大数据应用的前提和基础。高山社区结合网格化管理,借助“一图两表四册”入户采集信息。采集整理的数据分为基础数据、政务管理和公共服务三大类,把房屋数据、人口数据和社会组织等划分为基础数据,把走访数据、党建数据和舆情数据等划分为政务管理数据,把服务数据、政策公告、医疗数据和活动数据等划分为公共服务数据。构建“问需于网格、分解整合、零距离服务”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平台,从而为居民提供精细化的服务。

  (二)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

  大数据的价值性表现在只有合理地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才具有意义。一方面借助大数据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高山社区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来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学习。依靠组织收看《当前和谐社区建设的几个问题》等节目,来解决社区工作人员无从入手社区工作以及不知如何与居民沟通的情况,从而有效提高了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居民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组织观看《局长潘玉良》等节目,来解决社区上访事件频发和社会问题复杂的状况,从而及时地提升社区工作人员安抚居民情绪以及维稳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利用QQ、微博和微信等构建社区党支部党员的沟通平台。每月5日社区党总支召集所有党员集中开展党性学习,针对流动党员和外出党员无法到社区参加理论学习的情况,借助E-mail、短信、QQ、微博和微信等现代信息手段传达会议精神并且传送学习资料。最终实现党员教育全方位无死角覆盖。

  (三)以服务居民为宗旨,实施社区网格化服务

  利用大数据可以全面了解、分析预测每个居民的基本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一是借助大数据促进社区居民就业。依托“三走进”活动,党组织进企业,创建了空岗公示制度。依托“顺城微机员QQ群”,使用微博、微信,架起社区与居民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针对高山社区下岗失业人口较多的情况,采取“就业直通车”、“手机短信”、“就业连心袋”和“岗位银行”等多项措施,有效解决了居民就业问题。二是问需于民,依托大数据手段解决居民的现实利益诉求。受到远程教育节目《当前和谐社区建设的几个问题》等的启发,高山社区在抚顺市率先成立了 “民生热议大舞台”。利用“两代表一委员”工作QQ群、社区微博来收集居民的利益诉求和建设性意见。通过整理归纳,梳理出9个方面,包括公共卫生、独生子女、矛盾调处、公共设施、环境美化、困难救助、就业安置、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征求到的意见建议中,社区入住7年无煤气问题、 33路公交车无站点问题、小区凉亭少和小区硬化路面破损问题等是百姓呼声最高的,目前已经圆满解决。

  二、高山社区以大数据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显著效果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提高治理水平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措施,高山社区以大数据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效显著。

  (一)提高了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应用大数据的终极目的也是利用数据信息的价值性为人类社会服务。如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如何依法保障居民的各种权益,如何使居民得到更多实惠,是高山社区为奋斗目标。一方面,实施惠民工程,强化社区公共服务效能。为了使居民可以自由参与、主动发声,高山社区创建了社区论坛。利用这个互联互通的对话空间以及发声渠道,各利益主体实现了线上对话和线下协商。社区居委会可以及时地发现居民的利益诉求,通过“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组织线下的协商协调,圆满地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另一方面,强化志愿服务,加大社会组织的培育。高山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立了社区、居民、政府和企业的共赢机制,这也是社区治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高山社区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向政府寻求帮助,吸引辖区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二)增强了社区居民自治能力

  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终极目标。高山社区一方面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公益性社会组织,服务居民的渠道不断拓宽。通过建构“共驻共建、多方参与、管理有序、利益协调”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优化了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使居民更加主动全面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形成多方参与的工作氛围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目前,高山社区建立了居民议事制度,设立了党代表工作室、民情议事厅。不断地提高社会组织、辖区单位、志愿者队伍和居民主动参与社区自治的热情,不断地强化社会组织的作用,有效地加强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从高山社区以大数据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得到的启示与思考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各行各业已经广泛应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我们要积极利用大数据来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从高山社区的实践来看,我们得到的启示与思考如下。

  (一)培养大数据思维是大数据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大展身手,智慧城市落地生根,过去的信息化概念已经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脚步。因此,传统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必须通过改革实现创新与突破,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需要。从高山社区的实践探索不难发现,转变观念、培养大数据思维,把大数据理念为我所用,有助于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有助于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有助于基层社会治理管理个性化化、服务智能化和决策智慧化。

  (二)掌握基础数据是大数据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

  大数据时代,掌握基础数据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各项公共服务的提供以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否则就不能准确了解居民的各项基本需求和个性化需求,也很难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高山社区为了及时掌握精准数据采取了以下做法:第一,科学划分社区基础网格。第二,开发社区采集综合信息系统终端软件。主动学习和探索社区基础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整合和控制的方法,使基础信息采集规范化、标准化。第三,整合规范网格管理人员队伍。网格员实行定岗定责制,统一规范采集本网格流动人口、常住人口、辖区企业等信息,提供给街道公共信息资源库。

  (三)确保数据安全是大数据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保障

  第一要在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投入方面做技术上的安全保障。第二在制度建设方面要重视数据的采集和应用。如何把握好个人隐私和数据开放之间的度,如何把握好数据需求与国家信息安全之间的度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高山社区的实践表明:第一要理清社区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权限。每个网格的网格长和网格员应该只有录入、修改和访问本网格居民信息的权限,而不具备登录访问其他网格居民信息的权限。这有利于避免人员流动等原因造成的信息泄露。第二要保证数据应用者使用的数据信息是非隐私的。这既能促进数据的共享和开放,又有利于保障公众的个人隐私,避免商业企业秘密的泄漏。

  参考文献:

  [1] 李拔萃。以信息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1):69- 73.

  [2] 赵汝周, 岳凤兰。大数据时代城市社区治理新探索――成都市成华区的实践探索与启示[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5(3):32- 35.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0279.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辩论赛规则
下一篇:手拉手活动方案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