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白鹭》优秀教案范文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白鹭》优秀教案范文篇1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郭沫若先生的作品《白鹭》。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板书:一首精巧的诗)

  2、引读第二节:是啊,颜色的配合--,引读第五节:那雪白的蓑毛……正因为白鹭的外形那样和谐、素雅,所以我们说它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和谐素雅)

  二、引入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鹭这首精巧的诗中有着怎样的画面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把课文拿出来,自己读6-8节,看看能从这几节中找到几幅优美的画?请用简洁的词给它们起个名字。(板书:钓鱼、瞭望、低飞)

  2、鸟儿觅食、栖息、飞行是鸟儿的天性,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可是作者笔下的这些寻常事却别有一番情趣。默读6-8小节,你的头脑中浮现怎样的画面?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面?为什么?(出示:“读了第____节,我仿佛看到_________)

  三、学习课文6-8节

  (一)学习第6节

  1、(出示第六节)

  2、教师引导:

  (1)”钓鱼“,白鹭也成了悠闲自在的钓鱼先生了,请你读第一句好吗?(指导读好:清水田里,悠闲的白鹭伫立着,正在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呢,再读)

  (2)指导:普通的水田被白鹭一点缀,都成了一幅精妙的画了。谁还想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清水、白鹭、绿田,一幅多么雅致的画!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这幅画。

  (3)(第二句话)鸟与自然相处得如此融洽,这就叫--和谐,和谐就是美。相信你读这一句,一定能把它读好。指名再读。

  (4)是啊,正如白鹭的身形一样,是恰倒好处,增一点儿则。。。。。。(生背)而这里”田的大小好象是有心人专门为白鹭而设计的“,同样,这也是恰倒好处的。那么你是否也能照这样的句式来阐述这一”恰倒好处“呢?(出示句子训练)

  (5)我们来看一看这幅和谐的画吧。(图片)你能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吗?

  3、总结:这清水田里的钓鱼、碧水中的倩影,这一幅”白鹭钓鱼图“,充满了宁静而灵动、和谐而素雅的韵味。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节。

  (二)学习第7节

  1、回到刚才的话题(出示:“读了第____节,我仿佛看到_________)

  2、(出示第七节)这幅画也很美,喜欢吗?为什么喜欢?(生交流)

  2、引导:

  (1)白鹭独自站在小树的最高处,就是小树的绝顶。风儿吹来,小树轻摇,白鹭也随之轻荡,就像荡秋千一样轻悠自在,课文把这种感觉说出来了,你能把它读好吗?指读,再指读。

  (2)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它真的是在了瞭望吗?它或许在干什么?(图片)

  感人的想象、丰富的想象!或许还有很多或许,耐人寻味。想着白鹭黑亮的眼睛,读好这句话。

  3、总结:(播放课件)天刚放亮,白鹭就舒展开沉睡了一夜的翅膀,欣欣然飞向蓝天、碧野、树丛,洁白素雅的身影在天地间点缀出迷人的景致,就像这小树绝顶的瞭望,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女同学读,男同学读。(配乐)

  (三)学习第8节

  白鹭的美远远不只这些,(播放课件)斜阳中晚归的农人,村庄里袅袅上升的炊烟,再加上黄昏空中低飞的白鹭,这分明是一幅舒展、飘逸的白鹭归巢图,怎不让作者看得如痴如醉呢?让我们一起也来享受一下这乡村的一大乐事。齐读。

  此情此景,那么迷人,那么富有诗意。你能为这幅画配上相宜的诗句吗?

  (四)小结

  (图)这清水田里的钓鱼,这小树绝顶的瞭望,这黄昏空中的低飞,分明是一幅幅绝妙的图画,这图画因为有了白鹭而成了一首首素雅的诗,在碧水、在树梢、在蓝天缓缓镌刻,宁静、灵动、高雅、悠然,所以我们说,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板书)

  这三幅画面,包蕴着浓郁的诗意,是无声的画,是心灵的诗。其实,在白鹭的生活中,美丽的画面远不止这些,请展开你丰富的想象,白鹭的生活还会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你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诗来简单描述。(嬉戏翩翩起舞。。。。。。)

  四、学习第9节

  1、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因为白鹭不会唱歌。但白鹭的外形这样和谐素雅,行动这样高雅舒展,它本身不就是给人带来快乐的无声的歌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看着这一首无声的歌,想象着它每一幅动人的画面。看完了有什么感想,请你用笔把它写下来,写一句两句就可以了。

  2、学生充满感情地交流自己的作品。

  3、老师看了这些画面,也很有感想,所以也写了一首诗,读给大家听。

  像画一样悠然

  似歌一样优美

  如诗一样精巧

  从遥远的时光里

  翩翩而来

  在青山绿水的背景上

  自由舒展

  悠然地

  把一方净土点缀成

  难以言喻的仙境

  4、小结:白鹭美吗?妙吗?我想现在我们一定能把所有的感受浓缩到这句话中。齐读: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5、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和谐、素雅。

  清水田里的钓鱼,

  小树绝顶的瞭望,

  黄昏空中的低飞。

  。。。。。。

  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五、拓展

  1、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一首美不胜收的诗。其实,从古到今,有许多文人墨客都把白鹭当作吟诵的对象。唐代诗人杜牧就写过一首《鹭鸶》:

  鹭鸶

  杜牧

  霜衣雪发青玉嘴,

  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

  一树梨花落晚风。

  齐读。

  点评:杜牧写的群鹭,是一种热烈的美,郭沫若写的是一只两只白鹭,是一种高雅脱俗的美。两文所构成的意境不同,也体现了两人不同的心境。

  2、总结:如果现在,有人问你自然界有什么动物能给你带来美的享受,我想你一定会想到它--像诗一样精巧的,韵味无穷的白鹭。

  六、作业:

  1、背诵文章的优美章节。

  2、用诗一般的语言赞一赞其它小动物。

  试试看,祝你成功!

  板书:16白鹭

  和谐素雅

  白鹭钓鱼图

  精巧的诗白鹭瞭望图韵味无穷的诗

  白鹭低飞图

《白鹭》优秀教案范文篇2

  【教材简析】:

  《白鹭》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凭借语言材料,感受、想象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白鹭》是郭沫若的散文,文章清新简约,读来韵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要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从白鹭的形美、意美、情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设计思路】: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总领全文的句子,指导学生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再带着“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悬念朗读课文,通过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导读、吟诵,领悟内涵,训练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要说明: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二、借助工具,读准课文。

  三、合作学习,读通课文。

  四、加强指导,正确书写。

《白鹭》优秀教案范文篇3

  一、导入

  1.同学们,看,这里有一首诗,自己读读

  2.知道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动物的吗?

  3.你还知道还有哪些诗歌是描写白鹭的呢?

  二、新授

  1.郭沫若曾经写过一文章来赞美白鹭,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1)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明白吗?

  (2)学生自读

  2.出示生字词

  (1)自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请两位)

  (3)讲究几个重点的字

  “蓑”你怎么来记呢?

  我国的哪些古诗也可以帮助你背诵这个词语呢?

  (这里的处理是好的,老师希望通过多元的方式来让学生感知这个比较难以认读的生字,但是这么大的“信息量”的一节课,学生是否真正能够记住这首诗,就要打问号了。)

  齐读生字词

  3.解决了生字词的问题,我们看看读书读得怎么样?

  (1)指名读

  (2)教师点评语言:读书读得真好,有了好的开头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了。

  (3)指名读

  (4)白鹭在郭沫若的心目中是什么?

  师生交流:是歌、是诗、是精巧的诗

  4.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文无穷的诗”

  (1)读了这两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有了问题怎样解决呢?

  (3)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哪些地方说明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然后同座位之间进行了交流。

  5.师生交流

  (1)学生说:老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那雪白的蓑毛……

  为什么?自读这一段文字――师生点评——指导朗读,——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吗?

  老师把这段文字进行了小小的修改,成了一首诗歌

  这么美的文字,这么漂亮的白鹭,想把它留在自己的头脑中呢?

  自己练习背诵――齐背课文。

  (2)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是首诗呢?

  老师觉得对比也是能够表现白鹭是一首诗的,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呢?

  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看看这只白鹭吗?想像一下,一阵风吹来,会有一种很什么感觉?

  大家说的真好,课文已经把这种感觉写出来了,你们能读出来吗?自己先读读――指名读――点评――齐读

  看看这一节的最后一节,它站在高高的树上,究竟在干什么呢?

  师生交流

  指导朗读

  (3)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呢?

  出示文字,读读,你钓过鱼吗?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再请一位学生读读――指导朗读

  (4)学生说:……白鹭本身不就一种歌吗?

  为什么它不会唱歌,为什么又说他的歌吗?

  (个人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在一种对比的情境下,让学生自己想,说为什么白鹭不会鸣叫,但是,作者却把它说成是一首歌?这个问题有点“哈”的感觉,非常好的问题。)

  我想到今年春节晚会上的一个节目——《千手观音》

  老师相信大家到了这儿,一定能够把这两句话读好。

  学生齐读最后两句

  三、课外拓展

  1.是啊,正是因为白鹭是这样美,美得像一首诗,所以很多古人用了很多诗来赞美白鹭。

  出示:

  《绝句》、《渔歌子》

  齐读古诗

  (这两首诗歌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能够说出来了,可见课前学生做了的准备,但是老师在上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又把这两首拿出来,不知道是没有想到学生已经查找到了这两首诗呢?还是在课前已经让学生查找了,这时在把这诗拿出来又有什么意义了,学生知道的,懂得的,还是不要讲了吧,避免浪费课堂上的宝贵的时间了。)

  2.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首诗,在你们的眼里白鹭是什么呢?

  (1)师生交流

  (2)教师点评,鼓励

《白鹭》优秀教案范文篇4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 等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素、宜” 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白鹭的图片

  设计意图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新课教学

  X分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白鹭》优秀教案范文篇5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4.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教学难点: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白鹭鸶这种动物吗?(课件出示图片)

  2.白鹭鸶是一种喜欢群居的水鸟,全身雪白,体态优雅,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白鹭鸶有关。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一起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为什么是最后一只白鹭鸶?它的同伴呢)

  二、整体感知

  1.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文本。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125页,先自己把课文读一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同时要注意读准生字词。

  2.谁来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讨。

  11.(课件出示坪林山美景图)

  2.这样的美景不仅吸引了我们,更吸引来了一群建筑开发商的到来。

  A。议论纷纷,心里很担心。联系课文说说你认为它们会担心什么呢?(有感情的朗读)

  B。有着美好的愿望。(谁有什么愿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有感情的朗读)

  3.是啊,一只白鹭鸶有着美好的愿望——这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愿望。这不仅是白鹭鸶的,也是我们人类最初的美好愿望啊。(出示广告词,先指名读,再联系前文师生接读。)

  4.这么宁静优美的环境怎么不让人心生向往呢?可往往事与愿违。仔细读一读4-7段勾画出环境变化的句子,看看发生了些什么事?

  (1)工程车来来往往,整天轰轰隆隆的,尘土飞扬。

  A。噪音和尘土让鹭鸶们不习惯。他们习惯的是什么?联系前文想一想,说一说。

  B。(失去了平静,安静。)指导读:一些不习惯的鹭鸶都先搬走了。

  是啊,听着机器的轰鸣,原本宁静的家园被一只只“怪手”给毁了!

  (2)那巨大的看板,挡住了鹭鸶回家的路线。加上工人抽取潭里的水,不到半月功夫,山猪潭变小了。(失去了碧水蓝天)

  (3)水田不见了,潭边筑起堤防,大叫:“你看!白鹭鸶,真的有白鹭鸶呢!”

  A。抓住词语体会环境的变化。想象一下,山猪潭会小到什么程度?

  B。出示句子:白鹭鸶吓坏了,觉得这里实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他决定立刻就搬家。

  什么让它觉得可怕?(没有了水田,没有了食物,没有了相思树,也就没有了它们栖息的家啊!)

  5.所以,鹭鸶们都飞走了。看看鹭鸶行动的句子,比较这三处写法,你发现了什么?

  6.白鹭鸶一批比一批走的急切,是因为这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恶劣)。就连最后一只白鹭鸶也不堪忍受,仓皇离开。你能理解这些鹭鸶们的感受吗?带着这样的感受来分角色读读重点句子。(男生读环境变化,女生读白鹭鸶的不同反应。)

  7.如果你是一只白鹭鸶,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8.学习“遗失启事”,强化环境意识。

  (1)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一群环保工作者听到了白鹭鸶的诉说,他们举起了一块牌子:(课件出示遗失启事,以读代讲)

  (2)这一再的遗失!遗失!遗失!让我们感到痛心疾首。但如果我们继续这样下去,我们遗失的仅仅是这些吗?

  (3)现在的山猪潭不在祥和。白鹭鸶们无家可归,你愿意为白鹭鸶在武汉找个家吗?快快模仿广告语或遗失启事,写下邀请吧!(课件出示邀请函)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最后一只白鹭鸶》是个童话故事,以“建设开发,也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从一只渴望和人类和谐相处的白鹭鸶的视角,叙述了坪林村的山猪潭因为兴建高级山庄,环境遭到破坏,白鹭鸶也被迫陆续搬走,环抱人士大声疾呼:还给大自然原来的面貌的故事。本篇课文教育意义很强,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时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极易激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思想产生共鸣。但作为一篇阅读课文,我明白学科定位要准,不能把本课上成了单纯的环保课,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应该体现出语文味,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受到课堂上有很多欣喜的成功之处。

  1.抓住文章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比较式”阅读教学。此文表达方法上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对比强烈而巧妙,即环境对比,一群白鹭鸶与一只白鹭鸶的态度对比,广告词与遗失启示内容、情感、意图的对比。于是用“比较阅读”组织教学,增加学习的趣味及可读性。如让学生品评广告词与遗失启示的好与坏,真与假,虚与实,喜与忧。明白环境遭到破坏的罪魁祸首是人类自己。

  2.创设意境,以情激情。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开课时我就以课件出示坪林村的一组美图,让学生在这优美的景色中陶醉,然而开发商却打破了这种美好。接着我让学生通过品读句子感受环境的变化。学生在思想上也由惋惜到愤怒,为白鹭鸶而鸣不平,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这样在欣赏、想象、品读中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也完成了本课的育人目标。

  3.巧妙地设计文章的补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就课文的“空白处”启发学生对比想象开发建设前后,白鹭鸶自由翱翔、“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好画面和“树木倒塌,机器轰鸣,尘土飞扬,白鹭盘旋流连”的离开场景,同时相机指导朗读,了解山猪潭的变化,体验白鹭鸶的内心世界。在课堂的结课处安排了“向白鹭鸶发邀请函”的写话训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环保意识,从而突破几个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训练。

  当然,教学本课也有一些遗憾,本篇课文较长,课堂容量大,可抓的点很多。在课堂上,我很想让学生将课文挖掘得更深入些,理解得更多、更透彻一些。然而,这也就同时出现了另一个弊端:抓的点多,但重点不够突出,环节还未完全落入实处。“如何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内容,实现目‘长文短教’的阅读教学思想?”将是我今后进一步学习研讨的方向。

《白鹭》优秀教案范文篇6

  教学过程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感受白鹭的美。

  一、揭示课题

  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白鹭,同学们见过吗?(出示挂图)让同学观察,然后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⒉郭沫若先生也曾为白鹭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第十六课《白鹭》。(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课文。

  ⑴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句子。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③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鹭的。

  ⑵同学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分节朗读课文,协助纠正字音及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⑵看图理解“蓑毛”、“喙”、“流线型”。

  ⑶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鹭的?

  ⒊默读课文,根据总分总的结构特点给课文简单的划分段落。(不作过高要求)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⒋分段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⒈同学仔细观察田字格的生字后,板演。

  ⒉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⒊同学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誊写生字。

  第二课时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同学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复习

  ⒈听写词语。

  蓑毛 配合 嗜好 美中缺乏 长喙 孤独 平稳 韵味无穷

  ⒉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

  二、精讲课文

  a、学习第1~5节

  1、(出示画面)瞧,这就是白鹭。

  2、课文诗怎样描绘白鹭外形的?自读1~5节。

  3、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b 、学习6~8节

  1、自读6~8节,在你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假如给你一张白纸,你会画些什么?

  2、交流第一幅画面。

  (生描述——出示画面——配音——取名,区别“钓鱼”与“捕鱼”——齐读)

  3、交流第二幅画面。

  (生描述——出示画面,师范读——想象或许还在干什么——朗读)

  4、交流第三幅画面。

  (出示画面——朗读——取名)

  5、刚才同学们用心描绘出了三幅韵味无穷的画面(出示画面)。齐读6~8节,能背的试着背一背

  c、学习第9~10节

  1、引读第9~10节

  2、为什么说白鹭的自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呢?欣赏一组画面。

  3、小结

  4、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全文

  1、赞美白鹭

  2、(出示一组画面)欣赏白鹭独特的美。

  板书:

  16 白鹭

  颜色的配合

  精巧的诗 身段的大小

  美

  韵味无穷的诗 觅食 栖息 飞行

《白鹭》优秀教案范文篇7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白鹭的美――如诗如画如歌。

  2、品味好词佳句,鼓励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1、同学们见过白鹭吗?

  2、我们来看有关白鹭的录像,(播放白鹭的生活资料篇)。

  3、白鹭看似平常,可在郭沫若的笔下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精巧的诗)

  4、仔细看看图,试着再读§1-5,试着自己描述白鹭的样子。(生答)

  5、刚才同学们都描绘了白鹭高贵、典雅的气质,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试着自己练读。

  6、谁先来试一下?

  哪一小节感受最深就读哪一节?

  7、看来,白鹭的外型已经吸引了你的关注。

  让我们再读§1-5. ( 读完后师述: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

  8、郭沫若先生对白鹭情有独钟,这让他关注白鹭的一举一动。

  请你读读§6-8,注意白鹭的生活习性,注意自己的感受

  9、自读完后交流:

  一生§6:先读给大家听,谈谈自己读书的感受 (因为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一生§7:认为这一段写得比较好。读给大家听,最后一句写得非常深刻。(人们说它是在t望,可它真的是在t望吗?)

  一生§8:读给大家听,然后说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到白鹭在低低地飞,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10、§7:出示白鹭图,(同时音乐起) 师范读§7

  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白鹭站在那儿,它想干什么? (有个学生说白鹭在为远方的朋友祈祷,有个学生说白鹭在欣赏太阳出来时美景,有个学生说白鹭在为朝阳添上一抹美丽的色彩……)这个孩子读, 齐读§7

  11、这么美的一幅情景,谁愿意为它取个名字?

  晨光下的天使(说理由)

  蓝天下的精灵(灵动的小鸟)

  把这种天使、精灵、灵动的小鸟的感觉读出来。

  12、还有什么画面给你感受深,让你心驰神往。

  §6:一生说,出示又一幅画。(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图)

  13、这么美的画,可惜缺少画外音。用你们的朗读配上画外音, 试着读读看。( 指名读)你的朗读让我沉醉,同学们满意吗?试着一起读。

  14、这么美的画,想不想为它取个名字?

  15、§8图画非常美丽,惊鸿一瞥。出示图:师读,拉得近些,多么具有诗意的画面,希望通过你们的朗读把这种诗意读出来。

  你为什么读是时候带着甜甜的微笑?

  生答:我想起了王勃的诗一句,落霞与孤婺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觉得人与自然、白鹭融为一体。

  师:不妨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读)

  16、让我们再次回眸,再去读§6――8(电脑出示刚才的三幅图)

  17、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

  再看白鹭各种图(生活习性)

  18、师:我听到了一声声惊叹,你们在惊叹什么?

  生:白鹭是一首歌,一首拨动我们心弦的歌

  生: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19、师:自然界的什么动物曾经带给你神往,你们一定会说出很多,但一定会有它――白鹭(出示白鹭图与题目,读课题)

《白鹭》优秀教案范文篇8

  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教学

  X分钟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9)

《白鹭》优秀教案范文篇9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一、复习提问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过渡: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二、赏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3、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5、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精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了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回读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五、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白鹭》优秀教案范文篇10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白鹭》

  4、仔细看看图,试着再读师1-5,试着自己描述白鹭的样子。(生答)

  让我们再读师1-5. ( 读完后师述: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

  请你读读师6-8,注意白鹭的生活习性,注意自己的感受

  一生师6:先读给大家听,谈谈自己读书的感受 (因为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一生师7:认为这一段写得比较好。读给大家听,最后一句写得非常深刻。(人们说它是在t望,可它真的是在t望吗?)

  一生师8:读给大家听,然后说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到白鹭在低低地飞,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10、师7:出示白鹭图,(同时音乐起) 师范读师7

  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白鹭站在那儿,它想干什么? (有个学生说白鹭在为远方的朋友祈祷,有个学生说白鹭在欣赏太阳出来时美景,有个学生说白鹭在为朝阳添上一抹美丽的色彩……)这个孩子读, 齐读师7

  师6:一生说,出示又一幅画。(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图)

  15、师8图画非常美丽,惊鸿一瞥。出示图:师读,拉得近些,多么具有诗意的画面,希望通过你们的朗读把这种诗意读出来。

  16、让我们再次回眸,再去读师6――8(电脑出示刚才的三幅图)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3803.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优秀演讲稿范文800字
下一篇:大学生自我介绍500字左右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