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税务筹划方案范例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税务筹划方案范例篇1

  关键词:营改增;安装企业;税收筹划方案

  中图分类号:F426.92;F406.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24)013-0-01

  引言

  建筑安装企业税筹筹划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直接影响企业发展情况,与企业经济收益直接挂钩,为了促进健康、稳定、持久发展,“营改增”的实施优化了我国的税制结构,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体现了税收公平的原则,同时也对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影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建筑安装业“营改增”的意义

  1.建筑安装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具有“营改增”的有利条件。因为在这个行业中资金是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状态,资金在供、产、销等过程中都有其一定的资金形态,但是不论在哪一个环节中处于何种状态,最终资金都会回归于货币资金的形态,所以,建筑安装业在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以及进项税额的时候很容易计算。

  2.建筑安装业是符合我国营改增的税收要求的一个行业。因为之前建筑安装业在缴纳营业税的时候,基本都是进行核定征收,这时候建筑安装业维持日常运营所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以及材料就会因为核定征税的原因,那以获得购买发票。

  3.建筑安装业的税收管理难度大,根据建筑安装业的特点,税务机关在进行征税的时候,无法确定其成本和收益,所以多数都是采取核定征收,这时候就会导致一些税款的流失,所以在建筑安装业实行营改增,能够完善其征收增值税的链条,加强对其的税务监督和管理。

  二、税务筹划背景及企业简介

  营改增是我国一项重大的税制改革项目,通过这个改革之后,一些企业的经营模式、预算编制等多个方面都会发生变化,这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面对营改增这一大的浪潮,通过结合建筑安装业在营改增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建筑安装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既可以承包总工程业务有可能承包工程的部分业务。所以建筑安装企业在承包不同的工程时,所签订的合同也是不同的。如果建筑安装企业签订的是承包合同,那么就是建筑安装企业是整个工程的承包人,如果是分别合同,那么建筑安装企业就只是负责建筑工程的一部分。在这里是针对建筑安装企业是承包人的时候,对其进行的税务筹划方案设计。

  三、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缴税现状及经营特点

  1.营业税缴税现状

  建筑安装企业在缴纳营业税的时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规定,将其收到的所有来自建设单位的工程款都算作是营业额,进而按照3%的税率进行缴纳I业税,对于购买的原材料的增值税不予抵扣。如果建筑安装企业将工程承包给他人,那么去除付给他人的款项,剩下的就为建筑安装企业的营业额。

  2.建筑安装企业经营特点

  因为建筑安装企业所承包的工程都是具有较长的工程期限,在一个自然年度基本都是不能够进行最终结算,针对这种情况,税务机关要求建筑安装企业安装工程的进度进行营业税的缴纳,对于一些能够在一个自然年度结束的工程,就要求其在工程结束之后缴纳营业税。

  四、营改增改革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对财务预算的影响

  营改增之后,建筑安装企业中的财务科目产生如下变化:首先,应该营改增之后,工程在结算时候人的收入都是不含税的收入,所以将之前比会有下降的趋势,所以企业应该将年的预算进行调整;其次,因为营改增之后,进项税额能够抵扣,所以应该单列出来,进而全年的预算成本就会降低;最后,营业税金及附加这一科目,只是反映企业中的附加税费,所以全能的税金预算也应该下调。

  2.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在营改增之后,建筑安装企业的工程收入以及成本和税金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在计算工程项目的毛利润的时候,毛利润率也就会发生变化,这时候财务人员在进行计算时,应该与业务部门取得一些合同中的财务信息,进而确定毛利润的计算方法。

  3.对企业资金流的影响

  因为建筑工程的工期都比较长,所以前期施工的过程中都会发生垫资的现象,进而在工程完工之后才会收到款项。增值税是根据增值税发票进行税款的缴纳和抵扣,所以,不论是什么时候只要开出增值税发票,建筑安装企业就需要缴纳增值税,所以企业就需要支出一定的资金。因为工程结束之后尾款还是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够收回,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遇到资金紧张的问题,这时候企业多数会要求分包方进行垫资,而这时候就不能够取得相应的进项发票来抵扣进项税额,最终导致企业的一些进项税额无法抵扣,使得企业进行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4.对账务核算的影响

  建筑安装企业在进行营改增之后,在财务核算科目中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这几个科目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应交税费中,就需要下设两个二级科目,分别是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这两个科目,如果企业需要还应该设立相应的三级科目。比如,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发生了计提项等明细内容时,就应该设置相应的计提项财务科目。

  5.对发票管理的影响

  企业的财务人员在取得发票的时候,要注意取得的发票是否符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要求,因为如果发票不合格,将会使得企业中一些进项税不能被抵扣,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

  6.对纳税申报的影响

  建筑安装企业在进项营改增之后,税收缴纳的地方会发生变化,变为国家税务局。增值税的计算以及缴纳工作也比较复杂,管理上也变得相对严格,并且惩处的力度也比较大。所以建筑安装企业在营改增过渡时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注意。

  7.涉税事项管控的影响

  建筑安装企业在营改增之后,有很多经济事项的支出都可以进行销项税的抵扣,所以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核算的时候要将思路进行开扩。比如,在一个工程施工中,水电费的支出也是一个不小的费用,之前这些费用支出都不会抵扣营业额,但是在营改增之后,只要企业能够取得正规的水电费的发票,就可以用于企业中的销项税的抵扣,财务人员在建筑安装企业的经营中所出现的费用支出应该多加注意。

  五、结语

  本文从四个部分对建筑安装企业营改增背景下税务筹划方案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发现,企业发展与企业税收筹划不可分割,相关管理者与财务工作人员应该明确营改增的内容,并积极进行税筹方案筹划,为企业提供更加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税务筹划方案范例篇2

  【关键词】 跨国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纳税评估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浪潮的蔓延,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走出国门,成为跨国纳税人。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税收环境,跨国企业要想在极其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谋求税后利润最大化和国际税负最小化。一方面纳税筹划可以使跨国企业获得税收收益,但另一方面纳税筹划的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为了保证纳税筹划方案的执行效果,有必要对纳税筹划所涉及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以促使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跨国纳税筹划的风险成因

  跨国纳税筹划是指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在合法的前提下,利用各国或地区税法的差异以及国际税收协定的留存空间,通过对跨国经营活动进行事先规划与安排,从而降低全球税负,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技术环境的错综复杂和变化多端,各国税收政策的变动频繁,以及企业自身活动的不断发展变化,使得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带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具体如下:

  (一)各国法律政策的变动

  与跨国纳税筹划相关的法律政策包括各国税收法律法规、非关税贸易壁垒、外汇管理法规以及贸易政策等。各国的法律政策总是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地推陈出新,一国政府的税收政策总是具有不定期性或时效性,某一个纳税筹划方案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达到节税目的,一旦政策发生变化,结果就可能完全相反,当前经营行为可能会面临未来法规的调整,企业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和预测目标国最新的税法政策,则很可能会面临筹划方案失败的风险。

  (二)各国反避税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各国政府一直都致力于寻求反避税的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和完善反避税立法,以及签订国际反避税协定。随着反避税立法的不断推出与完善,纳税筹划方案的时效性越来越短,筹划效果越来越难以控制,一个颇为完美的纳税筹划方案可能会因为某一反避税法规的出台而功亏一篑。同时,随着各国政府税收征管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加严格的税务稽查、更加规范的申报条件以及更为繁琐的程序,使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

  (三)企业自身的因素

  1.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

  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是以特定的前提条件或假定为基础的。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可能因内外部的影响而改变预期的经营活动,使得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条件或假定不复存在。如果执行时一味地强调执行原有方案而不顾改变了的现实环境,方案的执行结果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2.企业理解的偏差

  企业在选择、实施纳税筹划方案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筹划者的主观判断,一旦筹划者作出错误的选择,就容易引起企业和税务机关双方认定的差异,导致纳税筹划失败。

  3.企业执行不到位

  有些纳税筹划需要具备一定的要素、达到一定的条件才能够生效,企业可能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达不到这些条件,无法享受特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导致纳税筹划的失败;或者在方案执行中,执行者出于主观的好恶或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拒绝执行筹划方案,从而使筹划方案目标不能实现。

  二、跨国纳税筹划的风险类型

  跨国纳税筹划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理财活动,涉及多国税法、会计、金融、贸易等相关知识,企业在筹划过程中只要一方面出了偏差就会导致失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认真考虑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

  (一)跨国纳税筹划的法律风险

  跨国纳税筹划的法律风险是跨国纳税人在制定和实施纳税筹划方案时,面临其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可能承担补缴税款的法律义务和偷逃税的法律责任。纳税筹划的制定和执行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有时企业为享受目标国的税收优惠政策,而采用一些“变通”的手段,使其在形式上符合优惠的条件。如果一旦不被税务机关认可,则可能既要承担筹划成本费用的损失,又要受到该国法律的制裁。比如,很多国家对于转让定价都规定了罚则,以打击不合理利用转让定价的逃税行为,如果纳税人筹划不当,则要受到处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未申报的税款处以10%~200%的罚款;美国则根据偷漏税的额度处以20%~40%的罚款。

  (二)跨国纳税筹划的行政执法风险

  跨国纳税筹划的行政执法风险是跨国纳税人在制定和实施纳税筹划方案时,所面临其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可能承担因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导致税务筹划失败的风险。纳税筹划方案最终是否符合立法者的意图,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税务行政部门的认可。各国税法对具体的税收事项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弹性空间,税务执法机关拥有不同程度的“自由裁量权”,加上各税务执行人员执法过程中的主观把握不同以及自身素质的差异,都可能导致税收政策的执行偏差。即使是合法的税务筹划行为,也可能因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在实务中根本行不通,或者被视为偷税或恶意避税而加以查处。此时不但得不到节税的收益,反而会加重税收成本,导致纳税筹划失败。

  (三)跨国纳税筹划的经济风险

  跨国纳税筹划的经济风险是跨国纳税人在制定和实施纳税筹划方案时,面临其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发生的纳税筹划成本付之东流,承担法律责任导致现金流出等损失。如果纳税筹划方案失败或者目标落空,则聘请专业人员的费,企业内部筹划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公关协调费用支出,为满足税收优惠规定而增加的支出和其他费用支出等筹划成本将无法收回,为此还要承担追缴税款、滞纳金和罚金的支出。

  (四)跨国纳税筹划的诚信风险

  跨国纳税筹划的诚信风险是跨国纳税人制定和实施纳税筹划方案时,所面临其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可能承担的信用危机和名誉损失。跨国纳税人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要立足于国际市场而长盛不衰,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同时也需要获得各国政府管理部门的友好态度和支持协助。当公司有偷税漏税的丑闻时,必定会影响其市场形象,还会连带影响公司在其他国家分公司的税务形象,严重的还会影响其生产经营活动及市场份额。一些公司的“避税”行为被查处曝光后,发生了诚信危机,其产品的销售额急剧下降。安然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转让定价筹划造成避税丑闻而倒闭的公司。有些国家甚至以纳税人是否发生过偷逃税行为为标准,采用不同的纳税申报单颜色,实行黄色申报和蓝色申报。

  三、跨国纳税筹划的风险管理

  为了保证纳税筹划方案的执行效果,跨国企业在追求税务筹划利益的同时,有必要对纳税筹划所涉及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并针对风险成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充分研究所在国的税收法律政策,降低法律风险

  当前世界各国税收政策千差万别,税种、税率、计税方法各种各样,跨国纳税筹划的个案总是在特定环境下完成的,而且这些环境很少是长期稳定的。企业应充分研究所在国税收法规政策,并且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策中与自身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内容,细心琢磨,选择既符合企业利益又遵循当地税法规定的筹划方案。同时,保持筹划方案的灵活性也是必要的。企业应关注所在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当环境变化时,要能随时对被选方案进行修改,以保证筹划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与所在国税务机关的沟通协调,降低行政执法风险

  在纳税筹划前和实施过程中,积极地与所在国税务机关联系可以有效地避免纳税筹划的违规成本。纳税筹划活动很多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企业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与税务机关交流、沟通,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认定上的差异。纳税筹划方案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能否得到所在国税务机关的认可。因此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处理好与税务机关的关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在进行新筹划方案设计时,争取税务机关的指导和认同,以达成意见上的一致,是规避和防范行政执法风险的必要手段之一。一些国际知名公司,如IBM、惠普、诺基亚、壳牌等都设有专门的税务部门,并且与所在国的税务咨询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以防止企业纳税筹划失败,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另外,纳税筹划是否合法,首先要通过纳税检查,而检查的依据就是企业的会计凭证及有关记录。因此,企业应依法取得和保全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为提高税务筹划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利用税务的专业化服务,降低经济风险

  经济的发展促使市场不断细分,市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市场风险随之加大。面对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全球化,各国税制越来越复杂和严密,企业的税务部门可能限于专业知识、办税能力、纳税成本等因素,在纳税活动中不能全面掌握企业的涉税信息。特别是跨国企业在发生特种业务时,所在国税收政策可能规定的不明确,企业又不愿意或不方便和当地税务机关沟通,所以寻找一个专注于税收政策研究与咨询的中介组织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中介组织还可以成为企业税收风险的外部监控人,更好、更专业地监督、发现企业的税收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因此,对于那些自身不能胜任的项目,企业应该聘请税务筹划专家(如注册税务师)来进行,以提高纳税筹划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完成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从而进一步降低筹划的经济风险。

  (四)利用纳税评估系统,降低涉税风险

  纳税评估是许多国家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跨国企业应当正视风险的客观存在,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涉税事务中始终保持警惕性。对此,纳税人可以利用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指标,对自身的涉税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减少纳税失误,降低涉税风险。纳税评估对于跨国企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熟悉纳税评估的相关指标及分析方法,建立纳税评估风险预警机制,对筹划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风险,立即向筹划者或经营者示警;二是可以运用纳税评估这一稽核行为,使企业纳税能防患于未然。在内部开展纳税评估的过程中,要站在税务征管当局的角度,对各类评估指标进行分析检测,对出现异常的指标采取一定的对策以降低筹划风险。

  【参考文献】

  [1] 贾圣武,金浩中。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及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0(5)。

  [2] 康娜。论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及其防范[J]。会计之友,2010(10)。

税务筹划方案范例篇3

  关键词 纳税筹划;风险;防范

  一、纳税筹划风险分类

  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包括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政策选择风险是指政策选择正确与否的不确定性。这种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筹划企业对政策精神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所致。政策变化风险是指政策时效的不确定性。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税收立法层次较低,法律还不健全,现有的税收规定中法律法规少,规章以及其他税收规范性文件多,从而造成税收法令政策的规范性、刚性和透明度明显偏低,政策的变化,从而导致原先所选择的节税策略失去原有的效用,使纳税筹划失败,甚至面临被税务机关查处的风险。如:某企业预计年应纳税所得额为6万元,如果设立为个人独资企业,应纳个人所得税1.425万元;如果设立为有限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1.62万元(微利企业税率为27%)。因此,该企业选择个人独资企业形式,可以节税0.195万元。由于从2008年1月1日起,新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为25%,微利企业为20%,这时,如果设立为个人独资企业税负不变,又如选择为有限公司,则税负降低为1.2万元。由于政策调整,有限公司的税负反而比个人独资企业税负低0.225万元。

  2、财务风险。根据税法规定:企业负债的利息可在税前扣除,即享有所得税收益;而股息则只能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不享有所得税收益。所以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应考虑利用债务资本。一般而言,企业筹资的债务资本额越大,则税务筹划的空间越大,获取可能的纳税筹划收益也就越多。然而,过多的债务负担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一方面是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另一方面也会减少股东的财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借贷资金比例越大,财务杠杆的收益较高,获取税收收益也较多,但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也相应增大。因此,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除了要考虑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收益及税收收益外,还要考虑其中的财务风险。企业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安排好企业的资本结构,防止企业出现过度负债。

  3、经营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主体,企业的纳税筹划是对企业未来行为的一种预先安排,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前瞻性。企业自身经营活动发生变化,或对预期经济活动的判断失误,就很有可能失去纳税筹划的必要特征和条件,不仅无法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还有可能加重税收负担。因此,经营活动的变化时时影响着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企业面临由此产生的风险。

  4、法律风险。由于涉税事项不是纳税人单方面的问题,税务筹划提供的纳税方案能否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可,特别是筹划中税法的适用具体事项认定能否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同,纳税人的理解和税务机关的认定很有可能会产生冲突。如果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发生对法律理解的偏差,那么税务筹划就可能蜕变成偷税行为。目前,我国税法对具体的税收事项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税务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再加上税务执法人员又参差不齐,税务筹划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比如:同一筹划方案,税收任务宽松的地方或税收任务宽松的时期很容易获得通过,但是在税收任务重的情况下就很难认同,纳税筹划方案就成为一纸空文,或被视为偷税或被视为恶意避税而加以否定,因而产生风险。

  5、信誉风险。市场经济是信誉经济,强调品牌意识。企业的税务筹划一旦被认定为违法行为,企业所建立起来的信誉和品牌形象将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增加企业未来经营的难度。比如,虽然纳税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通过税务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来获得解决,但如果纳税人的大部分筹划方案都与税务机关有争议,都需要通过复议诉讼才能够解决,虽然企业最终获得了节省税收的经济利益,但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在未来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那么纳税筹划的成本和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影响纳税筹划风险相关因素分析

  (一)内部风险因素

  1、筹划人员的素质。纳税筹划是一项具有高度科学性、综合性的经济活动,有效进行纳税筹划要求筹划人员要全面掌握和综合运用相关知识。不仅包括财务、税收、相关法律知识,也包括与投资项目、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和专业知识。因为纳税人能够拟出什么样的纳税筹划方案,选择什么样的纳税筹划方案,又如何实施纳税筹划方案,几乎完全取决于筹划人员的主观判断。一般说来,纳税筹划成功的几率与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成正比关系。如果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较高,对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政策及相关业务比较熟悉,甚至是相当的熟悉,那么其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相反,其失败的可能性也越高。如:某公司系商品流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兼营融资业务(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2004年6月份,该公司按照某公司所要求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条件,购入一台大型设备,并取得税控收款机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上面注明的价款是500万元,增值税额85万元,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3%)。该公司制定了两套租赁方案:方案1:租期十年,租赁期满后,设备的所有权归某公司,租金总额1000万元,某公司于每年年初支付租金100万元。

  方案2:租期八年,租金总额800万元,某公司于每年年初支付租金100万元。租赁期满,另一公司将设备残值收回。设备残值200万元。通过计算,方案1公司获利=1000÷(1+17%)-500-6.03-0.3=348.37(万元);方案2公司获利=415-20.75-2.08=392.17(万元)。通过上述筹划分析,该公司的财务部门最终决定选取方案2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然而,根据税法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所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应按《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征收营业税。因此,某公司在计算应纳营业税税额时,不应采用按照融资租赁业务确定的营业额,而应采用服务业的确定标准,即营业额为收入全额,不应减除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故,某公司获利应=800-44-(营业税及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0.8(印花税)585+200=370.2(万元)。税务机关判定该公司偷逃营业税税款及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并按天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由于公司财务人员对相应税收法规的错用,导致该融资租赁业务税收筹划的失败,反而为此承担了不应该的税费损失。

  2、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首先,税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任何纳税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以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载体而制定的。企业纳税筹划的过程实际上是依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对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的过程,因而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其次,企业要获得某项税收利益,其经济活动必须符合所选税收政策要求的一定特殊性,否则就会面临风险。并且,这些特殊性在给企业的纳税筹划提供可能性的同时,也约束着企业某些方面的经营范围、经营地点等等,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如果项目投资后经济活动本身发生变化,或对项目预期经济活动的判断失误,就很可能失去享受税收优惠的必要特征或条件,不仅无法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还可能加重税负。

  3、操作执行。科学的纳税筹划方案必须通过有效的实施来实现。即使有了科学的纳税筹划方案,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实施程序和措施,或者没有得力的实施人才,或者没有完善的实施手段,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纳税筹划的失败。影响操作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没有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另一方面没有明确的筹划实施程序,没有把方案中的涉税事项下达到具体的相关部门。企业的纳税环节多种多样,贯穿到企业的采购、生产、营销等部门,筹划方案设计妥当后,如果没有具体部门和人员去落实和协调,一方面会使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人浮于事,另方面,各个相关的关键部门不知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哪些环节发生了哪些税种的纳税义务,更不知道如何在具体的业务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节税,使得纳税筹划方案难以有效实施。

  4、纳税筹划成本。纳税筹划与其他经济业务活动一样,不仅要受到法规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也需要付出一定量的必要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纳税筹划成本。纳税筹划成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直接成本。指纳税人为节约税款而发生的人财物的耗费,它包括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成本和实施成本两部分。设计成本包括支付给税务等中介机构的咨询费以及内部相关人员的工资或奖金。实施成本则是筹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所需额外支付的相关成本或费用。包括对自己的纳税人身份、组织形式、注册地点、所从事的产业、经济活动以及会计处理等作出相应的处理或改变等事宜的成本。(2)机会成本。指采纳该项纳税筹划方案而放弃的其它方案的最大收益。纳税筹划过程本身是一个决策过程,即在众多方案中选择某个可行且整体税负较低的方案,但选定一个方案必然要舍弃其他方案。这样,在选择某一税务优势方案的同时,可能会牺牲另一方案的非税优势。这种由于选择而牺牲的非税优势就是此项筹划的非税成本,即机会成本。(3)风险成本。企业因筹划方案设计失误或实施不当而造成筹划目标落空的经济损失。例如,筹划中使用的偷税手段被税务机关识破而补缴的税款甚至罚款等。因而,任何一项有效的纳税筹划是在权衡成本与收益之比的基础上,选择收益最大化的结果。

  (二)外部风险因素

  1、法律政策因素。根据纳税筹划的概念,纳税筹划必须有严格的政策法律作依托,必须在税法或法令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采用税法赋予的税收优惠或选择机会来进行,因此法律政策因素是引起纳税筹划风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首先在法律政策选择方面。如果纳税筹划人对法律政策精神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纳税筹划就很可能成为偷税和恶意避税的代名词。现阶段我国税收法律内容复杂层级很多,并且多数法律税收制度一般只对有关税收的基本面作出相应规定,具体的税收条款设置不完善,无法涵盖所有的税收事项,如果与相应的法律精神理解有偏差,就会使纳税筹划失败。其次在法律政策变化方面。纳税筹划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因为一国的税收政策总是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地推陈出新,因此,一国政府的政策总是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实效性。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税收法律、法规不断发生变化,税收政策的稳定性更差,一些税收细则会出现频繁的变化,增加了纳税筹划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地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税法政策,不能及时合理地变更方案,仍然照搬过时的方案,就会面临筹划方案失败的风险。

  2、执法因素。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由于许多活动都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纳税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况且,我国国情比较复杂,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又高低不齐,这些都客观上为税收政策执行偏差提供了可能性。也就是说,即使是合法的纳税筹划行为,结果也可能因税务行政执法偏差遭遇一些税务执法机关的观念冲突与行为障碍,从而导致纳税筹划方案或者在实务中根本行不通,企业纳税筹划成为一纸空文。

  3、外部经济环境因素。企业纳税筹划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也是导致纳税筹划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在某些行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但投资环境不完善,需求状况不确定,经营风险可能较高。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争取税收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这些外部因素在纳税筹划时也不得不进行考虑。

  三、纳税筹划风险的管理对策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纳税筹划的风险是无时不在的,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仅仅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是远远不够的,各相关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设备,建立一套科学、快捷、方便的纳税筹划预警系统,对纳税筹划存在的潜在风险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及时遏制风险的发生。

  2、明确纳税筹划责任,规范纳税筹划程序。企业应明确纳税筹划的责任部门,由其统一协调纳税筹划事宜。同时,规范纳税筹划的流程,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较结果——修正方案”程序规范操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人。企业必须树立依法纳税的理念,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会计账薄,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基本依据。

税务筹划方案范例篇4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风险会降低企业的价值。纳税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应与财务目标具有协同性,而不应仅仅以降低税负作为企业纳税筹划的目标。只有当纳税筹划取得收益而不会引发更大的财务风险时,方案才是可行的。

  案例一、某企业与某国外大公司联合出资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假设其投资总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注册资金为人民币3000万元,在注册资金中中方占40%投入资金1200万元,外方占60%投入资金1800万元。中方企业打算以自己使用过的机器设备(评估价值1200万元)和房屋建筑(评估价值1200万元)投入。在选择投入方式上该企业做了如下两个方案:一是以机器设备作价1200万元作为权益资本投入,房屋建筑作价1200万元作为实物债权投入;二是以房屋建筑作价1200万元作为权益资本投入,机器设备作价1200万元作为实物债权投入。

  (一)两个方案的税负分析

  方案一:企业以设备作为权益资本,参与合资企业利润分配,同时承担投资风险,不缴纳增值税和相关税款及附加。房屋建筑作为新企业的实物负债,不参与利润分配,不承担风险,此种行为应视同房产转让,依照相关税法规定应缴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契税,其各种税种具体数额为:

  营业税为1200×5%=60(万元);

  城建税为60×7%=4.2(万元);

  教育费附加为60×3%=1.8(万元);

  契税为1200×3%=36(万元)由受让方承担。

  方案二:房屋建筑作为权益资本投资,参与利润分配,承担投资风险,按相关税法规定,可以不缴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但需缴纳契税。另外,税法规定企业出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其售价不超过原值的,不缴纳增值税。在方案二中企业把自己使用过的机器设备作为实物债权投资给另一企业,视同转让固定资产。由于其售价一般达不到设备原值。因此可以不缴纳增值税。其最后的税负负担为:

  契税1200×3%=36(万元)由受让方缴纳。

  对照上述两方案可以看出,方案二与方案一相比,税负减轻66万元,扣除所得税影响,实际税负减轻66×(1-33%)=44.22(万元)。

  (二)对纳税筹划方案的财务风险分析

  1.经济内涵分析:(1)商品内在经济价值:机器设备价值最终取决于特定的生产经营,并随着经济和技术折旧转移、损耗其价值。由于缺少活跃的交易市场,其变现价值往往不等同于评估价值,且变现将承担较多的交易费用;而房屋建筑可以脱离生产经营体现其价值,并且只承担经济折旧,通常增值超过折旧。(2)投资方式经济价值:方案一,房屋建筑以实物债权投资方式投入企业,资产价值得以保全。方案二,房屋建筑作为权益资本投入,取得合资企业份额的同时,资产价值作为新合资企业价值的一部分而被虚拟化。

  2.财务风险分析:(1)资产贬值风险:作为新成立的合资企业,一般来说,经营风险较大。而在宏观经济环境较好的情况下,房屋建筑作为区别于在生产运营中体现价值的机器设备而具有独立市场价值的商品,有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和稳定的资产升值率(只承担系统风险)。在方案一中,房屋建筑作为实物债权投资参照市场增值率约定投入资产报酬的情况下,当房地产市场增值率超过合资企业资本报酬率时,很显然,方案二面临更大的资产贬值风险(同时承担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2)价值变现风险:新成立的合资企业作为非上市公司,缺乏资本转让的畅通渠道。通过企业经营收回房屋建筑投资在创业初期具有较长过程,使其承担较大的机会成本。而作为负债,企业则具有刚性的偿债义务。因此,方案二比方案一具有更大的价值变现风险。(3)资产保障风险: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实物债权对企业剩余财产有比普通债权更优先的受偿权而比所有者权益更有保障。因此,方案二比方案一承受更大的资产保障风险。

  结论:一方面,如果仅从税收负担来看,方案二优于方案一。但从财务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则应视情况而定:如果新合资企业所从事的是低风险或成熟行业,同行业平均资本报酬率高于房地产增值率,则无疑选用方案一。但如果新合资企业所从事的是高风险行业,则以多纳税44.22万元的代价换取1200万元房屋建筑资产的保全,并且将机器设备连同所承担的风险一并转移给新合资企业以获取股份,是完全可行的;另一方面,如果案例一的实物债权投资改为普通债权投资,无疑应采用方案二。因为在此情况下,债权投资的实物风险已提前被“货币资金固态化”,选择税负轻的方案是必然。但如果把这看作独立纳税筹划方案(即方案三)的话,仍要考虑方案一与方案二的财务风险比较。

  案例二、甲公司欲将一幢房产出售给乙公司,双方约定的售价1200万元。

  方案一:甲公司按出售方式交纳营业税:

  1200×5%=60(万元)

  方案二:甲公司前期以该房产对乙企业投资,后期再将其股份按比例全部转让给乙企业股东。

  根据税法规定,以房产对企业投资,并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在投资后六个月内将投出房产过户至乙公司的情况下,不需缴纳营业税。

  方案三:甲公司以该房产对乙企业投资,投资时私下签订合同,在约定时间内将其股份按固定价格全部转让给乙企业股东。表面上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同样不需缴纳营业税。

  对纳税筹划方案的财务风险分析:

  前两种方案比较:从税收负担来看,方案二少纳税60×(1-33%)=40.2万元。从财务风险角度看,如果被投资企业近三年平均资本报酬率较高,资本结构适宜,企业产品市场反应较好,在可预见的将来无亏损的风险,则作为投资的房产无较大幅度贬值的风险,应采取方案二。如果被投资企业近三年平均资本报酬率不佳,而且企业正处于成长期,则可预见企业风险较大,最好采用方案一,以保证房产资产的安全性。

  至于第三个方案,因投资时签订了某个时点的固定转让价格的合同,投资企业并不实质承担被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属于对税收政策的恶意规避,极易遭致国家税收权力严厉的反避税制裁,导致企业财务资源加倍流出,是纳税筹划的高风险区域。纳税筹划的财务风险高于纳税筹划的收益,违背了风险控制的财务目标。

  结语:以上两起案例给我们的启示为:

  (一)正确理解税收内涵

  作为利益博弈的强势一方,国家作为税收主体之一,对企业的纳税行为始终处于导向地位。企业应善意利用税收政策,降低纳税筹划风险。

  (二)正确实施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要求行为人在经营中寻求企业行为与政府政策意图的最佳结合点。成功的纳税筹划既能使经营者承担的税收负担最轻,又使政府赋予税收法规中的政策意图得以实现,对政府、对企业都有利。

  (三)纳税筹划应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

税务筹划方案范例篇5

  关键词:企业纳税筹划;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2

  征税与纳税是一种永恒的、充满智慧的动态博弈对局。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可以降低税务成本,提高企业纳税意识,改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科学、合理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做好纳税筹划方案设计有助于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

  一、纳税筹划的定义及原则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遵守税务法律法规和其他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在既定的税制框架内,为达到降低税负和防止税收风险,运用自身的权利对企业的战略模式、经营活动、投融资行为、理财涉税事项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规划,以达到节税、递延纳税或降低风险为目的的一系列税务规划活动。

  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一部分,必须按照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依法合规原则。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依法合规是区别逃税、偷税的根本性标志,税务筹划的概念已被大众接受。企业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展纳税筹划,必须按照法律规定选择各种纳税方案,而不能违反制度规定,逃避税收负担。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纳税筹划从某个角度上看是“钻了法律的空子”, 但依法办事是硬道理,务必以法律法规制度为准绳,在规章的制约下从事税务筹划活动,没有法律依据的税务筹划必将以失败告终。

  第二,总体利益最大化原则。企业在制定筹划方案时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税务筹划是通过滞延纳税时间以及降低税务负担来取得税务利益,追求公司效益最大化。企业不能将眼光放在降低个别税种上,要通过测算分析综合各个税种的税负影响, 选择能使公司整体负担最低的最优纳税方案。

  第三,成本效益优先原则。纳税筹划的根本目标就为了公司利益最大化。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为了获取额外的税务利益,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开展支付相应的费用,以及因为选择该筹划方案而需要负担其他方案的机会成本。企业的纳税筹划不是税率税金的单一比较筛选,务必参考财务思维模式计算资金时间价值。

  第四,事前规划原则。税务工作一般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部分,纳税筹划要在事前借助多项手段开展设计安排、统筹规划提高事前管理行为能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纳税义务通常滞后于应税行为,为了节省资金成本提高资金效率延迟缴纳税金,客观上提供了在应税行为前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有利于开展各项税务筹划工作。

  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目标

  纳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知识交叉领域,融财务会计、税收、法律和管理为一体。纳税筹划方案设计,是一种融战略规划、经营模式、商业模型及管理模式于一体的,以税收规划设计为核心要素的智慧。

  纳税筹划方案设计,是企业税务管理的创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管理目标是:

  1.规避企业税收风险

  规避风险是纳税筹划方案的目的之一。虽然纳税筹划在概念上不等同于偷逃税款、漏缴税金,但在实际生活中两者之间经常出现混淆。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要吃透法律精髓,领悟税法内涵。纳税筹划方案设计过程中,企业不定期进行税务工作自查自检活动,过滤、清理、消灭隐患;谋划即将开展的纳税工作,设计规避未来税收风险的方针战略。

  2.探索规律性的税务模式

  由于企业经营活动和运作管理有规律性,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有的放矢地制定纳税筹划最优方案。研究设计方案过程无疑就是去挖掘最为有效、最为合适的纳税模式,将其固化于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长期对企业的特定业务发挥作用。虽然每个企业都有其特点,但在税务管理上却有共同共通的部分。在税务策划方面,出色的纳税模式是可以复制、嫁接和移植的。成功解决企业税收问题的纳税筹划方案,可以成为一种优秀的创新模式,规律性地推演到其他相邻行业企业中。

  3.实现企业合法权益

  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推动税务工作在重大涉税业务的事前参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在重大涉税事项的决策流程中,挖掘了税收操作的最佳模式,加入税务咨询环节,探寻了合理纳税的最优方法。提前开展税务尽职调查和税务筹划,节约纳税成本,确保应当获得的合法权益,规避纳税风险,在合法基础之上的节税效应是没有法律风险存在。纳税筹划方案要实现企业效益增值,需在设计过程中评价方案的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并从法律角度维护纳税操作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三、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切入点

  纳税筹划方案设计必须依法合规,不是所有的经济行为都可以进行合法地税务筹划,税务管理有其特定的客观空间。课税范围、对象、税率、应纳税额有选择性的开展筹划,并不是所有税种都具有筹划空间,进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要选择合适合规地切入点:

  1.确定节税幅度大的税目切入

  从根本上看,所有税种都可以进行税务方案研究设计,但由于不同税种的性质不同,税务筹划的办法、渠道及其效益也不同。在判断节税事宜上,重点关注两个因素:

  (1) 税务与经济活动的相互影响。在经营管理中某些税种对企业的效益影响深远,在经济活动中地位特殊比重较大作用明显。这些特别税种通常就是税务筹划的重中之重,因此,企业在进行方案研究设计之前要排查确定哪些税种具有筹划价值。

  企业作为市场活动主体,在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时,即要自觉地使本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规定保持同步,也要考虑个体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显著的产业倾向时,税收作为有效的经济手段直接作用于市场,鼓励并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强势竞争力的行业、市场和产品。因此企业在重大涉税经营事项决策时,就应当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放弃限制发展的行业,以此来增加营利能力,减少财务风险。

  (2)潜力大的税负弹性。税负弹性具有很强的引导性,税负弹性越大,税务筹划的潜力也越大。按照以往的规律,税种的税源充足,税负的弹性伸缩也大,重点税种是纳税筹划的主要关注对象。税制要素构成也是影响税负弹性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包括税率、税基、扣除额和税收优惠。税收扣除额越大,税收优惠越多,税负就越轻。税基越宽,税率越高,税负就越重。

  2.依据税收差别待遇切入

  税收优惠既税收差别待遇是税制设计的基本要素,用足用好用活税收优惠政策本身就是纳税筹划的过程。国家为了充分发挥税收杠杆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体现产业政策,通常在税种设计时,制定了不同经济行为的税种差别、优惠政策差别和税率差别。税收差别待遇为企业税收筹划开拓了空间。纳税人应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政策,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申请,避免因程序不当而失去应有的税收权益。税收政策还存在种种不成熟与不规范的规定,有许多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企业不得滥用税收优惠条款,曲解税收优惠政策,杜绝以欺诈手段骗得税收优惠

  目前,我国经济体系尚不健全,税制不完善,市场波动性教大,法规法制力度较差,企业在财务税务方面与政府机关有很大协调沟通空间。因此,企业应主动与各财税机关建立保持长期稳定的政企关系,了解国家财政、税务统计动态,多沟通多交流掌握国家在财税上有何特殊优惠政策及要求,积极争取政策扶持照顾,获得最大税收利益。

  3.从纳税主体构成切入

  根据法律规定,每一税种都明确规定出各自的纳税人,凡不属于某一税种的纳税人,则无须缴纳该项税收。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特殊性,在某些特定范围上税法未给予准确的界定。做纳税筹划调研时企业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利弊分析,全面综合的考虑争取选择避开成为某一税种的纳税人,尽量从根本上减轻税收负担问题。

  4.从应纳税额的动因切入

  影响应纳税额的动因主要有两个,即计税依据和税率。计税依据越小,税率越低,应纳税额就越小。反之,计税依据越大,税率越高,应纳税额就越大。所以纳税筹划的操作方法就是要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找到合法的手段控制应纳税额,实现降低税负的目的。

  四、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结合点

  纳税筹划方案设计需要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的结合,即:

  纳税筹划=业务流程+税收政策+筹划方法+会计处理

  因此,抓住三个关键结合点是做好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必要条件,即将现行的有关税收政策和业务流程结合起来;将税收政策与其相适应的纳税筹划方法结合起来;将恰当的纳税筹划方法与相应的会计处理结合起来。下面就对这三个关键结合点进行具体阐释:

  1.业务流程与税收政策的结合

  所谓的业务流程是指企业开展某项工程业务的全过程,如企业开展大型投融资行为、扩大某类产品的市场份额等。在发生业务的全过程中,纳税人必须要了解自身从事的业务与之相关的税收政策、税率各是多少,自始至终涉及哪些税,采取何种征收方式,过程中有无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有效运用,法律和法规是怎样规定的,有无可以利用的规章制度漏洞来获得额外的税收利益。在深刻分析以上情况后,企业应高效、有针对性地利用这些动因来开展纳税筹划节税增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2.筹划方法与税务政策的结合

  纳税人在准确掌握与自身经营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合理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法对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安排,选择与自身经营活动相适应的纳税筹划切入点。

  3.财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结合

  纳税筹划的终点是降低税收负担,减轻企业税收成本。其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实现该目标只有税收政策和筹划方法还不够。税收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企业的所有经营业务的结果最终都要在会计核算中体现,在确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企业还要利用好会计处理方法,不能一味地仅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把纳税筹划结果恰当地体现在会计处理中,以期达到降低企业税负的最终目的。

  五、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关键期

  1.企业建立、调整组织架构时

  企业建立环节是进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关键时期,税收政策中有许多法规尤其是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都是针对新成立的企业制定的。企业的组织架构调整会给财务管理带来很多影响,包括税务和经营方面,调整组织架构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时期,所以要走在组织架构调整之前进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

  2.企业开展重组整合时

  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进行分立合并,在并购重组中寻找纳税筹划的节税空间极为重要,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来规范企业的合并分立活动。在资产整合及分立合并之际对现行的税收政策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不仅可以降低并购成本,获得较大的纳税筹划空间,而且对企业并购的后续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3.签订合同契约时

  在对外签订契约时,企业要综合考虑合同条款对纳税活动的影响,否则会给企业的后期经营带来隐患。因此,对于合同条款的仔细斟酌甚为必要,为了达到纳税筹划节税目标必须调整或改变合同条款。

  4.开展特殊重大业务时

  企业发生重大特殊业务时,也是进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关键时期。因为业务特殊影响重大,会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上。企业准确掌握充分了解相关税务规章制度,设计最优纳税筹划方案,可以利用该特殊业务一举筹划成功。

  5. 调整税务政策时

  国家出于调节经济结构的目的,不定期会对税收政策作出改变调整,重大税收政策变化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研究税务方案的关键时期。许多企业往往忽视或看不到税收政策变化带给企业的影响,而只有那些关注税收政策变化的企业才能够找到纳税筹划的空间。比如, “营改增”企业利用该税制调整时机,把一些设备购置时间适当推迟到“营改增”之后就可以享受进项税额抵扣的好处。

  企业的纳税筹划必须符合国家的法规政策要求,在减轻纳税人负担的同时,要牢记税收筹划不是万能的,谨防税务筹划的风险。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即要实现税收成本最小、企业财务利益最大化,又要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内在价值。因此,我国企业应充分认识纳税筹划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依法合规地进行税务管理工作。

  [1]袁园。浅谈企业税收筹划的四个契入点[J]。江西财税与会计, 2001(8)。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5097.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实习生个人总结
下一篇:见字如面范例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