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人民币升值概述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人民币升值概述篇1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

  1前言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加工国和出口国,纺织行业是我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行业。由于其竞争优势主要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之上,人民币升值将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少了出口额及利润空间,加剧国内纺织企业的竞争。

  那么面对人民币升值趋势给我国纺织业带来的压力,企业如何去应对? 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改变现有经营方式,并以此为契机,加速提高生产科技水平,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树立品牌观念,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正是通过调查研究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规模和结构,了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现状及国际态势,分析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趋势,深入挖掘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因素,探索未来我国纺织品企业发展的措施,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2人民币升值下我国纺织业的发展

  2.1 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及升值趋势

  温家宝总理指出:人民币汇率改革要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主动性,就是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发展大的波动。渐进性,就是根据市场变化,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2.2 我国纺织行业分类状况调研

  (1)棉纺织业。棉纺织行业中原料占成本的65%,根据对行业相关指标统计,设定棉纺织的平均毛利率为10%。棉纺织行业以棉纱、坯布等初级产品为主,因与国际价格连动的原料占比较高,附加值较低,议价能力较弱,90%的人民币升值压力由自己承担,出口相对受损程度较高。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棉纺织出口依存度为20%,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业的全面受损程度表现为行业利润率下降3.19%。

  (2)毛纺织业。毛纺织业中原料占成本的60%,根据对行业相关指标统计,设定棉纺织的平均毛利率为12%。毛纺织行业虽然羊毛原料主要靠进口,但因产业链较长,附加值较高,产品的议价能力强于棉纺织而弱于服装,出口相对受损程度较低。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毛纺织出口依存度为27%,人民币每升值1%,毛纺织业的全面受损程度表现为行业利润率下降2.27%。

  (3)服装业。服装业中原料占成本的55%,根据对行业相关指标统计,棉纺织的平均毛利率为14%。服装行业等深加工产品因包含的劳动力价值较多,比较优势明显,其价格比国际同类产品低15%以上,因此议价能力较强。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服装业出口依存度为60%,服装业因出口依存度最高,受损最大,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业的全面受损程度表现为行业利润率下降6.18%。

  2.3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业影响综述

  根据纺织工业协会的测算,人民币升值2%,作为我国出口大户的纺织业出口将减少25亿美元,工业总产值增速下降近3.5个百分点。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2%~6%。其中,因棉纺织、毛纺织为服装的上游,服装的出口受损会向上游传递,棉纺织、毛纺织业的全面受损程度表现为行业利润率下降略高于3.19%和2.27%;而对于服装业来说,由于服装的出口受损会向上游传递,其行业受的受损程度略低于6.18%。相对而言,在该行业中,化纤行业因原材料进口成本相对下降而出口比重较小,负面冲击不会很大,而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的受损则较大。在外销产品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很多产品将由外销转为内销,这在客观上又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

  据研究,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值5%-10%,行业利润率下降10%-60%。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损较大。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辅料加工老板赵传从表示: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纺织品出口利润就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棉纺织业约下降百分之十二,毛纺织业下降百分之八,服装业下降约百分之十三。红豆集团的负责人也表示:以前,出口的衬衣若卖10美元则利润大致为5%到6%。现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如果衬衣依然卖10美元则行业利润将被压制2%到3%。

  2.4 面对人民币升值我国纺织行业的对策

  中央制定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因此,纺织业加大自身结构调整,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已刻不容缓。如鼓励纺织企业与相关行业合作,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结合,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形成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都是纺织业创新发展的途径。在技术方面,着重突破纤维、纺纱等关键技术,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优势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彻底改变以低价优势占领国际低档市场的局面。

  面对我国纺织业目前的现状,我们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充分利用外资,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规模经济发展,降低生产成本,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竞争力。

  3.展望及结语

  基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人民币所面临的升值,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趋势,也是一个复杂的渐进发展过程,这已为人们普遍认同。从目前来看,不会对中美贸易摩擦产生实质性影响,只会稍有松动。因为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纺织品进口国家,仍会以纺织品为筹码施压让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中美、中欧纺织品谈判将是一个长期的持久战。因此,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业的影响将是长久的。不可回避,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给纺织业经营带来一些困难。但是企业面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压力,也没必要怨天尤人,而应以此为契机,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促进行业提高产品科技水平,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应该说,人民币升值趋势对我国纺织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现在关键是从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微观经营两个层面做好适应性调整,以便使我国的纺织业经营发展真正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化经营。

  目前我国的纺织行业在面对人民币的快速不断升值时虽然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但是可以说这些问题以前就存在只不过没有现在这样严重,目前通过人民币对美元的快速不断升值而突然显现出来。相信我国的纺织行业通过此次的人民币的升值进行一些改革、解决由此突显的问题则必将使我国的纺织行业更上一层楼,在运行、管理、生产更加完善与合理,在今后的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2]中国经营网 [3]中国贸易金融网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5]汇率形成机制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背景及其影响。国务院发展中心信息网 [6]人民银行披露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内情。国务院发展中心信息网 [7]中国纺织业:大规模洗牌在所难免。证券时报 [8]李石。人民币升值纺织行业冲击最大。证券时报

  [9]王水林,黄海州。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及相关政策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05,(9)。[10]纺织业应对人民币升值。中外经贸信息,2005,(21)[11]中国行业发展报告,纺织业。中国经济出版社:2-6 [12]中国金融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1-14 [13]中国经济前景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1-30 [14]蒋振中。国际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52-67 [15]薛荣久。世贸组织与中国大经贸发展[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32-49

人民币升值概述篇2

  首先,我觉得人民币是应该升值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顺差,一方面为中国积累了超巨量的外汇储备,从而增强了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一、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要么是民族企业辛辛苦苦出口赚来的收入,要么是外资进入中国的投资,这些资金要想在中国大陆流通,必须在中国人民银行转换成人民币,这叫做人民币占款。按照1美元兑换6.84元人民币的比率计算,2万亿美元就需要13.68万亿元人民币发行出来,投入货币流通领域。也就是说,我们每年的国际收支顺差,都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成我国的通货膨胀。或者说,这些外汇储备虽然在表面上由企业出口赚来的,或者外企投资进来的,但都通过货币发行的渠道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变成了中国政府的外汇储备了。

  二、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所积累起来的超巨量外汇储备,其保值升值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也就是说,我们自己很缺钱的情况下,却把这些钱放在外国去购买人家的股票、债券、国库券,为人家融资。我们的潜在损失是很大的。

  三、长期的外贸顺差,说明我们进口不够。我们都知道,钱是为人服务的,钱本身不能直接用来消费和投资。我们超巨量外汇储备只能说明我们牺牲了自己的享受和发展条件。

  四、人民币现在面临的升值压力,不仅仅会产生政治、外交方面的摩擦,一个直接的损失就是招致了大量的贸易报复。我们企业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最后被别国政府罚没了,成了外国政府的财政收入。

  五、我们的政府不断地进行出口退税。这些退税实际上就是对出口商品的财政补贴。那么是谁在享受这些补贴的商品呢?不是我们,是外国居民。也就是说,我们自己缴税,补贴给外国人来低价地享受我们的商品。

  其次,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对于美国人来说没有什么影响。

  按照克鲁格曼所说,中国从2003年以来,都在人为地在外汇市场上进行操控,大量地卖出人民币,买进美元。那么,在市场上购买中国政府卖出的人民币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或者说,为什么有人愿意购买中国政府抛售到市场上的人民币呢?

  答案可能是,由于大家预期到人民币被低估,会在将来的某一时间升值,于是,买进人民币来赌其升值,就会得到可观的投机性套利回报。

  但是,当这些投机分子们发现,长期地持有人民币,却看不到人民币的升值,他们是否还会继续买进人民币呢?如果市场上没有人愿意再购买人民币的话,中国政府在市场上抛售人民币,卖给谁呢?

  因此,单纯地从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买卖关系上来做文章,显然是说不通的。表面上似乎颇有道理,实际上却是在混淆视听、煽动人们的政治情绪。

  美国的根本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金融监控和金融体系出了问题,从而从次贷危机开始,导致金融危机、继而是经济危机,很多企业倒闭或重组,失业率增加,人们的收入下降。第二个问题是根本性的,也就是美国人自身的经济不平衡,他们购买了太多别国的廉价消费品,但却不能出口足够的商品和服务来平衡自己的国际收支,从而出现了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如果美元不是国际储备货币的话,美国的这种长期国际收支逆差是不可能得到维持的。所以,第三个原因就应该归罪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导致美国人肆无忌惮地过度消费和过度进口。

  显然,如果人民币升值并且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消费品不再具有竞争力,那么,美国人就不消费了吗?当然不!美国人就会转而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购买商品。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是不会得到多少改善的。

  因此,人民币是否升值的问题,不应该成为两国矛盾的焦点,也不应该拿出来做什么政治文章。当然了,中国的人民币确实是应该升值的。

  此外,中国的外汇管制和统一的结售汇制度,使得所有的外汇都集中于中国银行和外汇管理局,所有的外汇都必须转而换成人民币来进入货币流通领域,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使得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民币占款。如果企业自己可以保留手中的外汇(可以是某一个比例),情况将会是更好的结果了。

  taking on china

  by paul krugman

  published: march 14, 2010

  the new york times

  to give you a sense of the problem: widespread complaints that china was manipulating its currency — selling renminbi and buying foreign currencies, so as to keep the renminbi weak and china’s exports artificially competitive — began around that point china was adding about $10 billion a month to its reserves, and in 2003 it ran an overall surplus on its current account — a broad measure of the trade balance — of $46 , china is adding more than $30 billion a month to its $2.4 trillion hoard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expects china to have a 2010 current surplus of more than $450 billion — 10 times the 2003 is the most distortionary exchange rate policy any major nation has ever it’s a policy that seriously damages the rest of the of the world’s large economies are stuck in a liquidity trap — deeply depressed, but unable to generate a recovery by cutting interest rates because the relevant rates are already near , by engineering an unwarranted trade surplus, is in effect imposing an anti-stimulus on these economies, which they can’t how should we respond? first of all, the ry department must stop fudging and a year, by law, treasury must issue a report identifying nations that “manipulate the rate of exchange between their currency and the united states dollar for purposes of preventing effective balance of payments adjustments or gaining unfair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law’s intent is clear: the report should be a factual determination, not a policy practice, however, treasury has been both unwilling to take action on the renminbi and unwilling to do what the law requires, namely explain to congress why it isn’t taking d, it has spent the past six or seven years pretending not to see the the next report, due april 15, continue this tradition? stay treasury does find chinese currency manipulation, then what? here, we have to get past a common misunderstanding: the view that the chinese have us over a barrel, because we don’t dare provoke china into dumping its dollar you have to ask is, what would happen if china tried to sell a large share of its ? would interest rates soar? short-term st rates wouldn’t change: they’re being kept near zero by the fed, which won’t raise rates until the unemployment rate comes -term rates might rise slightly, but they’re mainly determined by market expectations of future short-term , the fed could offset any interest-rate impact of a chinese pullback by expanding its own purchases of long-term ’s true that if china dumped its the value of the dollar would fall against other major currencies, such as the that would be a good thing for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it would make our goods more competitive and reduce our trade the other hand, it would be a bad thing for china, which would suffer large losses on its dollar short, right now america has china over a barrel, not the other way we have no reason to fear what should we do?

  some still argue that we must reason gently with china, not confront we’ve been reasoning with china for years, as its surplus ballooned, and gotten nowhere: on sunday wen jiabao, the chinese prime minister, declared — absurdly — that his nation’s currency is not undervalued。(the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stimates that the renminbi is undervalued by between 20 and 40 percent。)and accused other nations of doing what china actually does, seeking to weaken their currencies “just for the purposes of increasing their own exports。”

  but if sweet reason won’t work, what’s the alternative? in 1971 the united states dealt with a similar but much less severe problem of foreign undervaluation by imposing a temporary 10 percent surcharge on imports, which was removed a few months later after germany, japan and other nations raised the dollar value of their this point, it’s hard to see china changing its policies unless faced with the threat of similar action — except that this time the surcharge would have to be much larger, say 25 percent。i don’t propose this turn to policy hardball chinese currency policy is adding materially to the world’s economic problems at a time when those problems are already very ’s time to take a stand。中国历年来的国际收支状况(单位:亿美元)

  2009上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经常项目

  134.46 425.11 371.83 253.27 160.82 68.66 45.87

  其中

  #货物

  118.98 360.68 315.38 217.75 134.19

  58.98 44.65

  #服务

  -16.66-11.81

  -7.90

  -8.83-9.39

  -9.70-8.57

  #收益

  16.94 31.44

  25.69 15.16 10.64

  -3.52-7.84

  #转移

  15.20 45.80

  38.67

  29.20 25.39

  22.90 17.63

  资本项目

  60.99 18.91

  73.51

  6.66 62.96

  110.66 52.73

  #资本

  1.35 3.05

  3.10

  4.02

  4.10

  -0.07-0.05

  #fdi

  15.56 94.32

  70.41

  56.93

  67.82

  53.13 47.23

  #证券

  20.18 42.66

  18.67-67.56

  -4.93

  19.70 11.43

  #其它

  23.90-121.07-69.68 13.26

  -4.03

  37.91-5.88

  资料来源:中国进出口管理局网站

人民币升值概述篇3

  一、我们走在升值的大道上

  我国经济正面临贸易条件恶化、通货膨胀、经济结构不合理、外汇储备不合理等根本性问题,如果人民币不升值,这些问题几乎无解。而且如果强制压制人民币汇率不升值,会使热钱赌人民币未来一定会大幅升值,大举进入中国,使中国的资产泡沫更加严重。还有如果人民币不升值,也会给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者打击中国留下口实。

  人民币兑越南盾:1人民币元=3270.3317越南盾

  (所以说为什么,越南人觉得中国人有钱,并不是我们的工资比他们多,而是因为汇率。所以也有玩笑话说,花2万块去越南讨老婆。当然事实上,越南的物价并不低。)

  二、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

  (一)为什么人民币对内升值,对外贬值?

  1、按照经济学的理论,人民币升值确实有助于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举个例子:

  但是为什么在我国,人民币兑美元一再升值的情况下,我国国内却造成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呢?

  那或许你会问,到底什么导致了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其背后的原因是政府的货币发放的太多了。在过去的几年里,不管政府对货币政策如何形容(从紧、适度从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起实质都是超发货币。

  人民币升值理论上来说,可以减少我国的对外出口,同时因为我国对外购买力的增强,可以购买国外的商品,从而使国内的商品价格下降,即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但是,我国国内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并非是因为商品的匮乏,而产生的供求矛盾,相反,我国制造业发达,生产力是很旺盛的,甚至可以说是过剩,而与此同时,我国人民消费水平低下(美国消费占gdp的比重是70%,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恰恰是美国的一半35%。我国的gdp靠得是投资拉动,就比如前几年的4万亿投资),这就导致了由过剩的生产力生产出的产品不得不出口至国外,获得的大量外汇储备。又因为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我国实行结售汇制度。这么多外汇通过结售汇制度,由央行兑换成人民币,再放入中国市场。这就直接导致了出口越多,我国国内货币就越多,即所谓的货币超发。那么多的货币对应那么少的商品,使得我们的人民币在国内越来越不值钱,即通货膨胀。

  这就是为什么,我国顺差越大、外汇储备越多,人民币越是不值钱。

  (结汇售汇制,是指企业获得外汇后,首先卖给央行,在需要外汇时,再到央行去买进;加上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企业也不愿意持有外汇资产,而愿意立即将其售给央行。因此,央行每年要发行大量的货币来收购这些外汇。)

  2、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一次又一次地提出“量化宽松政策”(这种货币政策听起来文绉绉的,其实质就是开动印钞机印钞票)。那些钞票可以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产品,增大了美国的市场供应,使美国处于低通胀时代。而中国获得这些美元之后,央行被动的发行人民币来购买这些外汇,是人民币处于超发状态,推动物价上涨。因此,中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外因来自于美国,甚至可以说:美国一量化宽松,中国就通货膨胀。

  那么你也许会问:“为什么美国滥发货币,结果是对外贬值,对内升值;中国超发货币,结果是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呢?

  因为美国超发货币后这些货币直接流进了我国中央银行作为外汇储备;人民币是不能自由兑换的。我国的外汇买不到想买的东西,比如外国的高科技,他们不愿意把核心技术卖给我们,即便我们再有钱。那么多外汇花不掉。而且,又因为人民币升值,我们手里面的外汇储备一直在亏损。

  还有一个重要前提,是美国国内长期处于低通胀和低通胀预期的状态,所以敢肆无忌惮的一再量化宽松。如果,中国把通胀的“皮球”踢回去,提高美国国内的通胀预期,反通胀的公众会约束政府进一步量化宽松。

  怎么改变呢?改变汇率体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一旦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人民银行立刻能够实施“对外独立”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拥有更多政策工具控制国内流动性、热钱就不再是问题。

  3政府该如何应对?(1)在短期内,肯定会采取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来调控物价,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要解决物价问题,最重要的是调整经济结构,变外向型经济为内需型经济。【截止至2011年,央行进行了5轮25次调高利率、11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历史峰值。2011年第三次加息,同时减少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调整收入分配。】

  (2)中期调整结构

  ①处理好第一个矛盾:出口部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所奉行的政策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出口导向型的巨大惯性、国内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平,使中国在进行战略性转型方面举步维艰。

  ②甩开另一个包袱: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我们国庆期间,美国国内举行了华尔街示威。

  三、保卫资产、理性投资

  在泡沫面前,巴菲特采取消极的防御措施,只是错过了一次赚钱的机会;而在cpi很高、实际通胀率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老板姓面对的确是财富的不断缩水。

  (一)、假定我国gdp为40万亿,而每年货币大概能够流转1.2次,那么,市场仅需要33.3万亿元的人民币;而由于央行历年的超额货币注入,市场可以自由流通的资金达到70万亿,那么,剩下的36.7万亿就是多余资金,构成了流动性。这些流动性资金注入股市和楼市等交易性资产市场。如果这些市场根本不需要这么多资金来进行交易,则会导致流动性过剩。

  (二)、泡沫持续的时间比你想象的更长

  (1)何谓“泡沫”?——资产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

  (2)1630年,一朵荷兰郁金香花的售价是今天的76000美元,比一部宝马还贵。这意味着郁金香花已有超级严重的泡沫存在。但是,直到1637年,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的售价可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旁边的一幢豪宅,郁金香泡沫才开始破灭。这场郁金香泡沫至少延续了17年之久。

  反观中国股市不过20年历史,期间还经历了本世纪的两次大幅度调整,楼市也只有12年历史。

  未来1—2年,泡沫化生存将是我们经济生活的常态。

  (三)、房地产的最后机会

  买股票吧,一方面监管不力,导致市场上投机行为盛行,市场波动非常大。另一方面,股票市场的规模也不大。

  【就比如2008年最牛散户刘芳,在st金泰连续42个涨停板以后,刘芳就与“史上最牛散户”画上了等号。可事实上,刘芳不是女的,央视调查说是一个小司机。但我们知道,私募基金会同时使用很多个人的账户来炒作股票,刘芳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 买国债吧,其收益率还不一定能跑赢物价。投资实业吧,传统制造业到处生产过剩,资源性行业被国家垄断,新兴行业缺乏具有职业精神的经理人管理。

  由于房地产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政府不会主动捅破泡沫,政策导向性有误(在中国的房地产调控中,基本政策都是抑制需求为导向,这个原则大家都很熟悉,典型的计划经济思路。这样,就产生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特有的现象:一方面是需求方的极度市场化,一方面是供应方的极度垄断化。

  北京的房价已超纽约,而其人均gdp还不到纽约的1/8,就知道问题有多严重。

  1、房价已快达到国民收入承受的极限

  2、说明热钱开始撤退

  3、政府承受着经济过热的压力

  4、央行为了买进外汇而超发的货币数量开始减少。

  5、大部分刚性需求已由政府来满足,买房子不再是“全民运动” 当然我指的是大范围的房价走势,并非所有,局部地区还有上涨可能。

  四、就业冲击波

  企业是员工的立身之处,企业的经营好坏,直接关乎员工的饭碗。人民币升值影响企业利润,自然通过其内在的传导机制,波及员工的饭碗,增加或减少就业。

  那么,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如果made in china 的nike鞋在外国的售价就变高,国内企业不就又有的赚了吗?如此一来,就在同类产品中缺乏了价格优势,而此类附加值低的产品主要拼的就是价格。

  一、1、就如前面提到的制鞋厂老板,这种出口依存度高、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品牌影响力、附加值低的企业必然会想办法节省成本,其中包括人工成本。降低人工成本的方法有二:减少员工数量或降低员工工资。而政府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降低工资成本的空间不大,这就导致了出口型企业员工的失业困境。

  2、人民币升值,国内企业在国外投资的成本下降,自然愿意出国投资,国外企业在中国投资成本上升,也会考虑把在中国的投资转移出去。势必减少国内的就业岗位。

  3、人民币升值,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流动性压力不断增强。为了减轻这种压力,人民银行需要进行冲销,就会发行央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这些手段促使企业借贷成本增加,融资困难,不得不大量裁员。

  二、通胀猛于虎

  中国有着无数的光环,比如“中国世纪”、“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但对于老百姓而言,我们的日子却越来越难。

  工薪阶层永远是物价上涨的受伤者。工资是劳动的价格,但它不会像普通的市场价格那样时时随行就市,而是由合约确定,不会轻易地升或降。看似保护劳动者的合约却帮了老板大忙。因为产品价格顺势而上工资成本相对固定,老板们坐地生财。

  教科书说,通胀是由于旺盛的购买力所推动的;而前面讲过,中国严重的通胀背后,却是购买力的不振。我国硕大的经济体全靠投资来拉动。即便是前几年的家电下乡等政策,也是杯水车薪。

  我认为,人民消费不振的背后是

  1、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医疗保障倾斜制度、养老保险、)

  2、各种税费太多(馒头税、个税起征点太低)

  3、薪资相对较低

  4、保障房建设只是一句口号(公务员买保障房)

人民币升值概述篇4

  人民币升值利弊

  利者:有利于进口;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弊者:出口受到干扰;市场投机盛行;新增海外投资减少;国内就业压力加大;通货紧缩加剧;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受冲击;“暴富效应”陡增

  近一段时期各种针对中国的贸易争端表明,西方国家对于人民币升值的欲望正在变成实际行动,而针对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讨论也越来越深入。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科普出版社教授宋宜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陈先奎、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辛向阳、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处长徐克恩四位学者,研究了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战略问题。他们新近完成的报告认为,人民币升值但利弊权衡的结果是“弊大利小”。

  人民币升值之利

  有关人民币“升值之利”,概括起来有以下9个方面。

  1.国外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增加国外的消费品和生产设备进口,提高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产业水平。

  2.使用进口原材料比率较高的厂商的生产成本会下降。在某些对外开放地区(如上海),其出口商品成本中有50%使用进口原料,他们并不喜欢人民币贬值。

  3.企业的国外投资能力将增强。中国企业为开拓销售渠道,将扩大海外投资。

  4.人民币升值,使已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利润增加,这将促使外商追加投资或进行再投资。随着逐渐开放,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外资进入中国的证券市场,间接投资比重可望上升。

  5.在非制造业方面,如科、教、文、卫等将有重要意义。例如,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将有更多的家庭能将子女送到海外自费留学;有利于扩大国际旅游,而旅游签证达到一定标准后就是商务签证,可以促进中国的国外投资。

  6.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一定程度上可减缓债务负担。

  7.合理估值中国资产。中国的劳动和资产的低廉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也必然在一定历史阶段得以调整。中国在调整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同时,必须调整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

  8.有利于中国gdp在国际经济中地位。中国gdp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按美元计算)1980年为2.5%,1990年降到l。8%,1998年为3.4%——其原因在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1980~1994年间贬值到1/5.只要人民币升值,中国的gdp就会超过德、法,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9.增加国家税收收入。低汇率的实质是全民通过出口退税来补贴出口商的利益。这对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中国来说,并不十分合乎逻辑。

  人民币升值之弊

  1.对出口存在干扰,但不是决定性的。在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情况下,中国的出口每年增长速度在23%~27%之间,进口在19%~24%之间。人民币升值后,出口增长率可能在6%左右,不可能是零。

  2.可能导致投机盛行。由于以美元表示的国民财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产达到高潮,“泡沫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可能给经济发展造成打击。

  3.可能使国内投资环境恶化,新增的海外投资则会减少,因为这种投资变得相对昂贵。另一方面,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可能增加。

  4.中国目前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必然会增加就业压力。

  5.通货紧缩局面压力。人民币升值后,中国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国内生产企业遭到进一步打击。

  6.许多尚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将直接受到冲击。例如在农业领域,许多基础作物的内外价格差距很大,即使在现有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市场开放已经让国人惴惴不安。而国有企业占多数的钢铁、化学等原材料产业同样缺乏竞争力。

  7.产生一种“暴富效应”。日本就是一个例子。日元与美元的比率战后最早是350∶1,后来变成250∶1,最高到70∶1,日本人由此富得不会花钱,没有变成继续积累资本的能力

  人民币升值论”无理、无据、无益

  在美国国会面临中期选举之际,部分议员试图迫使美国政府将中国界定为所谓的“汇率操纵国”,一些西方国家也趁势炒作人民币汇率问题。

  他们指责人民币被“严重低估”,进而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拥有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吧)”,造成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

  一些西方国家经济出问题便拿人民币说事,似乎成了一些人的思维定式。英国《星期日电讯报》14日刊文指出,面对金融危机,西方国家应当从自身找原因,而不应一味归咎于其他国家,简单地将贸易赤字归咎于中国的汇率政策,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人民币真的被低估了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人民币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并且近5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也使得人民币“严重低估”的观点缺乏说服力。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7月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开始以来,人民币汇率始终处于稳步升值通道,5年来人民币的币值对美元升值21%,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6%。特别是在2008年7月到2009年2月世界经济极为困难的时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4.5%。

  人民币短期内大幅升值能明显改善对华贸易赤字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首先,一些发达国家对华贸易逆差原因更多的是结构性和政策性因素,而非汇率问题,逼迫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以中美贸易为例,中国出口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出口中国的则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这符合优势互补和自由贸易原则。然而,美国采取歧视性政策,单方面限制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扩大了两国间贸易差额。这种不对等地位不消除,贸易失衡状况难以改变。

  此外,对华贸易逆差是否真如某些人士所宣称的那样巨大,也是令人生疑的。据统计,从1995年至2005年间,中国出口增长的62%来自在华外资企业进行的贸易转移,而非中国自身出口贸易的增长。西方政客所宣扬的“巨额”对华贸易逆差中,相当一部分是在华跨国企业对其国内市场的出口额,这算在中国出口的账上显然是不合理的。

  人民币汇率并非改善贸易赤字的灵丹妙药,这是学界和业界的基本共识。据牛津经济研究中心的报告,即使人民币升值25%,两年后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仅减少200亿美元,这对缓解美国每年数千亿美元的贸易赤字无足轻重。正因如此,美中贸易全球委员会的会员企业一般不把汇率视为影响其中国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相反,更多公司关切的是,将汇率问题政治化可能对这些公司对华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压人民币升值非但无助于解决发达国家贸易赤字问题,只会给刚刚走出衰退的世界经济造成更大波动。例如,外资企业在中国出口企业中占很大比重,美国等国的跨国公司在华生产的产品供应本国和全球市场,人民币升值意味着这些企业的商品、服务价格增长,跨国企业出口不仅将因此大幅缩减,消费者也将为此承担更高成本,这将打击全球贸易流动,对亟须消费拉动的世界经济是不利的。

  压人民币升值还将增强对亚洲区域货币整体升值的预期,进而激发短期流动资本的投机冲动,“热钱”大进大出势必影响亚洲乃至全球金融秩序的稳定。《福布斯》总裁兼主编史蒂夫•福布斯认为,货币间汇率从长期角度来看需要保持稳定,短期内的改变只会造成混乱,压人民币短期内大幅升值是一个错误。

  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之一,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联合国贸发会议16日发布政策简报认为,让人民币汇率完全受不可预测的市场力量支配,显然会严重影响中国国内市场的稳定,从而使地区和全球市场的稳定受到威胁。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压人民币短期内大幅升值无理无据更无益。一些西方政客乐此不疲地炒作“人民币升值论”,其背后动机令人生疑。金融危机已让人们看到,当前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主因在于一些发达国家消费者的过度消费和实体经济萎缩,压人民币升值对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不大,倒是一些发达国家应该作出积极的政策调整,改革自身经济结构,以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

  中国为什么不希望人民币升值,因为苏宁的论点是主流看法。而且还认为人民币大幅升值,会扼杀中国的经济发展。前车之鉴就是日本经验。日圆在1985年广场协议后3年时间内,由约240日圆兑1美元,升值到125日圆兑1美元。导致当时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急剧放缓,政府被迫增加支出并降低利率。此后更造成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和持续多年的经济萧条。而广场协议打算解决的问题:日本的巨额贸易顺差,直到今天都依然存在。另外,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直接而且明确地的代价是:出口产品的外币计价突然间变得昂贵,于是订单将大幅流失,出口工厂将会关门,导致大量劳工失业。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型态将被全面打乱,无法延续高成长 的轨迹。

  然而人民币升值,并不是全然没有好处。货币升值,购买力就增加。进口的机器设备、原料、石油、矿砂,乃至于各式的舶来品都变得便宜,人民的幸福指数会大幅上升。国民出国求学、旅游,在海外的所有花费都可以更省钱,相对的更有尊严。

  中国现在面临的资产泡沫化,乃至于通货膨胀的压力,都可以大大舒缓。因为,目前过多的货币,只能追逐少数的国产品。当更多的进口品输入,追求保值、增值,乃至于多元的投资,都可将泡沫予以消除。而引起通膨的物品会面临供给大量增加,及输入产品的廉价竞争,人民的选择会更加多样化。

  促成产业升级与转型

  另外由台湾在1986至1992年间的经验,新台币由40元兑1美元升值成25元,虽然因此丧失廉价劳工优势,但促使台湾的产业升级和服务业进一步的发展。由此推论,人民币升值后,中国虽然也会丧失廉价劳工的优势,但劳动密集产业将由沿海往内地移动,促成大西部的开发。中国也将进一步达到产业的升级与转型,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达到提振消费的效果。这对和谐社会的目标达成有具体帮助。

  对外而言,中国现在面临的外汇储备增加,就可以大幅减缓。也自然地改善对外贸易带来的纠纷及来自欧美的贸易压力。

  中国在金融海啸肆虐下,2009年已经成功的将经济增长的引擎由出口导向扭转成部分的内需导向。中国可以延续这个趋势,藉由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减少对于欧美的倚赖,二方面带动东亚地区的发展成一个具有东方特色的经济体。这恐怕是更令人期待 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面对着多国提出的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压力,我国政府一直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尽力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而人民币升值,利与弊孰轻孰重?究竟人民币升值,带给我国的利害关系究竟怎样?

  很多人认为,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的地位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而且有利于中国的人均gdp靠前挪一挪,人民币的购买力加强或者有利于进口。但是,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人民币升值潜伏着怎样的利害关系,必须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多国的舆论态度看待人民币升值问题。

  对于我国经济来说,“出口、投资、内需”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出口。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最直接的弊端便是:会直接打击我国的出口行业。我国的出口行业大部分都是集中于加工行业的低利润的出口企业,企业的竞争力大部分来自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低物价对消费者的吸引。人民币一旦升值,便会缩小价格的优势,对出口行业造成直接的打击。同时,人民币升值对一些正在成长中的中国品牌的企业也将会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归根究底,人民币升值问题就是贸易问题。美国几度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就是想借此机会扭转顺差局面,组织大规模的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而其实顺差这一局面并不是单纯的人民币汇率所引起的,就算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也对顺差无济于事。背后的真正目的,也许就是美国想借此贬值的大好机会逃避外债,让中国的外汇大量缩水进而为美国的危机买单。

  面对着如此大的压力,虽然国务院一再发表言论不会升值,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升值问题不可避免。而最近政府也答应控制一定量的出口来缓冲人民币升值问题。在现在全球经济还未完全走出经济低估时,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有利于全球经济走向复苏。

  人民币升值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而现实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审时度势,把握好利弊,才能有理有力有节地从容应对。人民币适度升值的正面效应在于:

  ■有利于继续推进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更具灵活性,与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

  ■有利于解决对外贸易的不平衡问题。由于实行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使中国产品始终保持着“廉价”的优势。在多数国内企业可以承受的幅度内,人民币适度、小幅升值,表明中国不惜牺牲自身利益为贸易伙伴着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也可以降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升值可以降低部分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惠及国内消费者。同时,由于很多出口企业实际是“两头在外”企业,出口产品的原材料多来自国外,人民币升值后,企业进口同样美元单位的货物可以少支付人民币,实际上是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有利于降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成本,促使更多的国民走出国门。近年来,走出国门看世界的同胞越来越多。国人出国有一个习惯,就是把商品价格折算成人民币看看值不值,结果是太不值。而人民币适度升值,则意味着我们手里的钱将更值钱。

  ■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我们的企业长期以低价格占领国际市场的做法,实际是自相杀价竞争的结果,减少了自己的收益,让外国进口商渔翁得利。升值后如提价,可能失去市场;不提价,可能增加亏损。因此,只能提高生产率和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

  ■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升值抬高了外资在中国大陆的购房成本。如果外来的需求减少,无疑会缓解所谓供不应求的局面,给虚火发烧的国内房地产市场降温,对降低房价产生正面效应。人民币过快升值的不利影响在于:

  ■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减少。虽然目前我国的外贸顺差又创了新高,表明出口未受到实质影响,但来自企业方面的呼声也日渐强烈;

  ■将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一些出口产品的生产厂家会加入国内市场竞争的行列,使本已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惨烈。在优胜劣汰的原则下,某些企业就可能倒闭;

  ■将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生产相对过剩。如果食品、服装、文化用品、日用百货等出口商品有40%~60%转移到国内市场,必然造成某些商品一定时期内的供过于求;

  ■将加剧就业压力,特别是会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而美国等国的进口商减少进口,当地百姓可能转而使用本国产品,从而会增加他们本国的就业;

  ■将增加外商在华投资的成本,利用外资可能会呈现逐渐下降局面。特别是非出口创汇型的外资企业,不能享受升值给进口原材料带来的益处,却净增加了投资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减少了盈利的空间;

  ■将导致海外游客在大陆旅游的花费增加,使来华旅游者及旅游创汇减少。旅游者或者要多支出,或者要降低旅游期间的消费标准,这都可能使他们转往其他国家或地区旅游。

  人民币过快升值并非只对中国带来负面影响。在国际间经济往来及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有利和不利的影响都是双向的,一方的动荡也会引发另一方的不稳定,特别是当贸易的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一定程度依赖时。所以,如果国内企业、行业的出口因升值而减少,很难保证我们的贸易伙伴会毫发无损。升值压力过大的直接后果就是,欧美很多国家的许多百姓难以享用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无论是转而使用本国产品,还是使用其他国家的替代品,都可能导致本国物价水平上升,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升值有利有弊,关键看对进度和程度的把握。面对继续升值的压力,我们应该从容、冷静、沉着应对,兼顾现实和未来。

  首先,应该遵循温家宝总理在两年前提出的“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考虑外界的态度,但不屈从外部的压力。一是坚持原则,明确我方的主体和主导地位;二是善于沟通和斗争,有理有利有节,让对方明白一损俱损的道理;三是坚持小幅、稳步地推进,把幅度控制在多数国内企业短期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其次,不要急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不能一方面升值,另一方面减少退税,双管齐下,企业难以承受。升值是面对外部压力适当妥协的结果,而退税政策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掌控。

  第三,以应对升值压力为契机,调整我们的出口结构乃至产业结构。那些低附加值的特别是以严重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出口商品,我们可以逐步放弃。比如,我们放养山羊、出口羊毛,但山羊把草原的草连根吞噬,使草原荒漠化。这样的山羊发达国家是不养的。我们也应该逐步调整直至放弃。比如,那些大量消耗木材的家具,我们不仅自己少生产少使用,更不要用于出口。在实现草场和林木的集约型养护的同时,要为农牧民的生活找到新的出路。要以此为契机,加快调整出口结构,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竞争力。

  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必将改变我国现有进出口状况,进而影响对进出口依存度大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业绩,尤其是以美元结算的商品影响较为突出;对于出口型企业也有一些负面影响。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但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居主导,主要是以价格取胜,一旦人民币升值,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从而出口将受到严重影响,目前1 300多家上市公司中与进出口直接相关的个股主要集中纺织、机电、从事外贸进出口的企业。同时,由于进口的增加,人民币升值意味进口产品成本的降低,一些原料依靠进口的上市公司也会因成本降低受益,如:石化板块、航空板块的上市公司,因为飞机、汽油等进口物品成本的大幅度降低,盈利上升,总体表现为利多。高科技产业也将受益人民币升值,这些行业的关键设备或配件往往依靠进口,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些公司的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明显下降,公司盈利将上升。下面对不同的行业做具体得分析。

  2.1 房地产行业

  人民币升值一般意味着国内经济整体向好,投资机会多而且收益水平相对可观,因此,将有大量的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房地产等市场由于流通性较好将成为这些资金集中的场所,最终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扬,这在日本和台湾市场表现得比较明显。2.2 银行业

  汇率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汇兑损益、资本金充足率、实体经济的影响等等。汇兑损益、资本金充足率主要影响的是净外币头寸比较大的银行,根据去年的统计,在目前上市的银行中,民生银行的外币净头寸在几家银行中最多,汇率调整会使其产生大量的汇兑损益,对其净利润影响较大,浦发银行所受到的影响最小。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是对银行业影响最大的问题,一旦实体经济不能经受汇率调整所带来的冲击,银行在短期之内坏账就会上升,金融体系可能受到影响。

  2.3 航空业

  人民币升值将使外币负债水平高的行业公司,以支付较少的人民币完成原先等额的外币债务支出,其中交通行业以航空股的外币负债最为集中,航空公司有大量的航空器材融资租赁负债,每年需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费用和本金。以南航为例,其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70%左右,经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航空公司毛利率将提高0.5%百分点。上海航空、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人民币每升值1%,产生的汇兑收益折合每股收益约0.035元、0.026元和0.021元。2.4 钢铁业

  人民币升值对钢铁行业的最大利益在于降低钢铁行业的采购成本:目前40%左右的铁矿石依赖进口,而以铁矿石为主的原料占钢材成本的30%~40%;受益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宝钢、武钢、马钢、济钢、南钢等以进口铁矿石为主要原料的公司,这些公司的铁矿石国外进口和国内采购的比例基本是7:3,其他如鞍钢、新钢钒这类公司以自有矿山为主的公司,则影响较小。2.5 石化行业

  我国石化行业进出口模式是资源换技术和资金,就进出口结构而言石化行业出口主要集中在基础化工加工原料,产品附加值比较低,例如:尿素、纯碱、烧碱、磷肥、硫酸镁、碳酸钠等基本化工产品;进口主要集中在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品。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国际市场高附加值产品增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会削弱资源类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受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比较小的主要是依靠非关税壁垒保护的化工产品,配额外的高关税能够减缓价格下降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作用。而对于中国石化这种具备完整产业链的公司来看,整体受益于人民币升值。2.6 纺织行业

  据研究,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值5%~10%,行业利润率下降10%~60%。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损较大。上市公司中的先进企业,因利润率较高,导致成本中可贸易品占比下降,每百元受损的绝对额较大,但利润率下降的幅度较小,但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其升值的边际负效应会扩大。我们对升值后内销产品利润率变化的判断是:理论上计算,因成本中可贸易品的存在,内销产品的利润率应上升。如果动态分析,外销产品利润率的下降必然导致销售的“外转内”,内销的“升值优势”很快消失。

  2.7 旅游业

  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使境内居民出境旅游变得更加便宜,而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变得相对昂贵,这对国内的旅游景点类公司显然是不利的,但对旅行社类上市公司有利。

  2.8 造纸业

  由于我国优质纸浆大量依靠进口,人民币升值能降低造纸成本,对造纸和纸包装类上市公司是利好。3 从资金的角度来看,升值以及升值预期为股票市场带来了增量资金从总体上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1)全球视野下,人民币升值可以提高国内证券市场的估值水平,因此将吸引国际投机资本,以正规和非正规渠道进入中国证券市场进行套汇,人民币升值将提升以人民币计价的a股的国际估值,随着全球对中国经济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机会感兴趣。而qfii则打通了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通道,2005年6月我国将qfii额度从40亿美元提升到100亿美元,随着未来市场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进入国内证券市场,并提升整个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估值。

  (2)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远未达到热钱的预期,投机性热钱进入市场的可能性在进一步加大。对于人民币升值幅度的预期普遍在5%~10%左右,因此在人民币升值幅度远未达到热钱预期之前,投机性热钱进入市场的可能性在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在是否升值的不确定性因素消失后,投机性的热钱可能会迅速放大,进入市场。所以从“热钱”预期效应来看,人民币升值对近期证券市场构成正面影响,冲淡长期的负面因素,因此“热钱”很可能会继续进入房地产、债券和股票等人民币资产。

  (3)基于升值通缩效应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处于回落阶段,促使国内维持低利率水平的预期得到加强,各行业预期回报率下降将凸显a股市场的资金洼地效应。由于国内宏观经济已经处于回落阶段并且政府也担心通缩压力加大,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的利率仍将维持较低水平并且各行业回报率水平仍在下降。除了股票市场,当前我们已经难以发现另外一个可以替代股市的长期下跌的处于历史低位的市场。多数实业投资的暴利让位于宏观调控;多数大宗商品价格处于历史高点;黄金价格随着美元走强开始疲弱;房地产价格受到国家严厉监控;债券市场收益率已经下降至2003年底水平,国债收益率已经与当前银行存款的税后收益率相当;货币市场收益率也持续下降。我们发现,在市场游动资金在房地产、大宗商品、债券及货币市场的游走过程中,从吸引力角度来看,随着其它投机机会的逐步消退,股票市场无疑越来越具备投机吸引力。3.2 人民币升值将对a股、b股、h股市场形成结构性的冲击

  (1)a股市场。实质利好,但潜藏一定风险且会产生新的分化。汇率升值,会带来资本市场效应,使大量外来资金投到股票市场上去,有利于市场资金的扩容,活跃a股市场,增强市场信心,从中长期的技术面上看,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实质性利好。同时,通过带动直接投资直接进入各行业,形成资本投入、购并和重组的热潮,成为促进a股上涨的另一条途径。尤其是不断升值的预期对不断上扬的股市起到进一步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同时,人民币升值有可能成为影响股票市场的不稳定因素。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一个谨慎的逐步开放过程中,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动关系将更为明显。预期人民币升值会对国际资本,尤其是投机资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金融资本的流入短期内无疑会增加国内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刺激市场行情上涨,但基于投机资本“快进快出”的特点,一旦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弱,会造成资金的抽离,对证券市场构成很大的冲击,增加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也将使监管当局面临巨大压力。

  (2)h股市场。h股是以港币标价的人民币资产,人民币升值意味着h股升值,而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潜在收益将成为刺激行情上涨的重要力量。目前h股公司资产优良,经营稳定,业绩增长较快,优势突出,加上与对应a股股价水平相比偏低,h股行情依然可期,而升值预期的影响也将为其行情演绎推波助澜。

  (3)深、沪b股市场。人民币升值后,b股上市公司的资产将增值,有利于其开展业务和增强盈利能力。人民币升值对沪深b股的影响略有差异。由于深市b股和沪市b股分别以港币和美元计价,美元的走弱会使沪市b股市值缩水,投资者面临着系统性汇率风险造成的投资损失,对沪市b股投资者产生极大的心理不安。从2001年2月b股对境内居民个人开放以后,国内投资者逐渐成为b股市场的重要投资主体,人民币潜在的升值预期导致多数投资者目前不愿以现在价格兑换美元投资b股市场,以避免人民币升值给自己的外汇资产带来损失。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沪市b股整

  体走弱将难以避免。但从另一个层次来看,如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启动b股市场,人民币升值的长期性与b股投资的高收益将成为投资者未来博弈b股市场的两种选择。深市b股市场由于毗邻海外短期资本活动频繁的香港,因而资金供给将比沪市相对宽裕,虽然目前港币采用紧盯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在人民币升值下,香港汇率制度和港币币值走向实际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而持有港币非像持有美元那样必定受损。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8668.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季度工作总结
下一篇:简历兴趣爱好怎么写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