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防欺凌手抄报内容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防欺凌手抄报内容篇1

  1、吃穿用度低调点:日常穿着要保持低调,不要盲目攀比,防止成为校园欺凌的目标。

  2、按时回家不贪玩:对校园欺凌的易发时段(上学、放学,课间休息,室外活动课程时间等),易发地点(校园内的。厕所,树丛后,围墙边,校园周边废弃房屋等)要有所重视,规避偏僻路段,按时回家。

  3、无谓冲突要避免:平心静气,不惹事端。

  4、出行带上小伙伴:出门时,应邀上三五好友一起行动,不要落单。

防欺凌手抄报内容篇2

  在和谐的学校中,同学互相帮助,相互学习、探讨问题。操场边,远远地便听见琅琅书声,在刹那间构成一曲美妙和谐的乐曲,一切似乎是那么美好,温柔的阳光“似乎”洒落在每个人身上,快乐“似乎”无处不在。

  然而,在这美妙的乐曲中仍有一些烦人的噪音扰乱众人,影响众人的身心健康,使之畏惧,使之恐慌,在社会日益迅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欺凌却不再是偶尔划过天空的流星,它像一团可怕的火焰迅速燃烧着,悄悄地、可怕地蔓延着,愈来愈旺盛,难以制止。

  那么,本该宁静和谐的校园,为何屡次发生这些悲剧,本应该用美好、纯真等词来形容的花季少年少女,却越来越多地与暴力、喋血、行凶等联系在一起?校园暴力话题异常沉重,面对校园暴力,学生不知所措,家长教育者束手无策。

  诚然,校园暴力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对其遏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归根结底,只有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在浓浓的关爱中成长。极端宠爱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别人必须听从于我的错觉,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正是这种过于极端的个人中心思想,造就孩子惟我独尊的畸形心态,使得孩子遇事只注重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一旦他人不能满足自身利益,就立刻采取一些过分的行为进行报复,给予他人所谓的“惩罚”。其中就不乏通过伤害对方身体或者性命来发泄自身愤怒的残忍的“江湖仇杀行为”。

  再者,学校教育惩戒功能逐渐丧失,在当前不尽合理的义务教育法规的限制之下,绝大多数学校很难处分一个学生。惩戒功能的丧失,助长了极端心理的自由萌发,暴力者变得无知,无所畏惧。其次,学校的弱势也导致老师处理纷争的权威地位下降,对一些性情暴戾的孩子纯粹讲道理感化是无用的,但老师们所能做的往往只能如此。他们很为难。导致许多学生认为老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以及小团体的力量才能解除心头恨。

  值的`注意的是,当下愈来愈多的网络游戏出现在应用市场,这其中难免会有涉及暴力、道德等层面的问题。在虚拟世界特定形象当中,玩家感受到虚拟的暴力快感加以施用于现实,殊不知自身早已被影响甚至被左右,盲目跟从,最后酿成不可避免的惨剧。

  因此,青春年少的学生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秩序观,培养博大的胸襟,切勿因小事引发大祸端。学会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学会换位思考,改变极端思想,以礼待人,以情相知。

  校园需要阳光,让阳光为“苍白”的心灵注入生机、希望,谱写一首属于青春的和谐曲,让我们丢弃欺凌,在阳光下快乐前行。

防欺凌手抄报内容篇3

  1、遇到侵害会说“不”:遇到侵害时,要挺胸抬头,表情坚定,目视对方,清晰而明确地正告对方,起到震慑作用,令其知难而退。

  2、沉着冷静巧应付:对方人多势众,来势汹汹时,要沉着冷静,尽可能拖延时间。

  3、缓和气氛少动怒:遭遇众人包围时,应从双方共同认识的。人或知道的事情入手寻找话题,防止激怒对方。

  4、保证安全多求助:不贪恋随身财物,以保障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寻机向周边高年级的同学、老师、警察或路人求助,脱离险境。

防欺凌手抄报内容篇4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2、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击受害者。

  3、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4、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5、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6、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7、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8、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9、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10、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11、画侮辱画。

防欺凌手抄报内容篇5

  校园欺凌不是中国的独有现象,而是一个在世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1983年,挪威的全国性调查显示,7~16岁的学生中,15%的人与欺凌行为有关。

  2011年,美国约瑟夫森青少年伦理品格研究所发表了一份关于美国高中校园欺凌行为的研究报告,结果显示,50%的学生承认在过去的`一年里欺负过别人,47%的学生在过去一年里被以非常令人难过的方式欺负、取笑或者嘲弄过,10%的学生在过去一年里至少一次带武器到学校。

  2015年6月5日,日本政府公布的《儿童和青少年白皮书》显示,日本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在为期6年的追踪调查中,近九成学生曾遭遇校园欺凌,形式包括集体孤立、无视、说人坏话等。调查显示,从2007年小学四年级到2013年度初中三年级的6年间,只有13%的学生表示从未遭受校园欺凌,从未欺负过他人的学生也只占12.7%。

  中国的校园欺凌整体现象情况如何?《中国新闻周刊》访问的近十位相关专业人士均表示,中国尚没有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全国性调查,现有调查多是学者或相关机构在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其目的多是为了针对一个项目和课题收集数据。

  一个范围相对较大的调查发生在2002年,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张文新等人针对山东省9205名城乡中小学生作了校园欺凌现象的专门调查。调查显示,近五分之一的被调查者有欺凌或被欺凌问题,1371(14.9%)名学生自认为受欺凌者,227(2.4%)名学生自认为是欺凌者。研究还发现,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直接言语欺负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直接身体欺负,间接欺负的发生率最低;小学和初中男生受直接身体欺负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直接言语欺负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欺凌行为会有所变化。年级越高,采取语言欺凌的人数越多。

防欺凌手抄报内容篇6

  在大多数人心中,校园应当栖居着冲融明媚的青春笑靥,让人终生眷恋。然而近年来愈渐严峻的校园欺凌事件却让校园成为了一些孩子毕生不愿提及的地方。由此看来,校园欺凌不仅仅是成年人眼中孩童之间的小打小闹那么简单,校园欺凌带来的阴影,往往会笼罩当事人的精神一生。

  校园欺凌的残酷,有时让成年人也触目惊心。这些恶劣事件无疑直接伤害了受害者的身体,更给其幼小的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甚至引起部分受害者产生自杀心理。然而校园欺凌的“受害方”不仅是直接受伤者,也包括了“施暴者”和冷眼默视的“旁观者”。施暴者在长期施暴中心理发生了极大扭曲,极有可能养成冷漠、自我中心甚至暴力狂躁的恶性人格;而旁观者常年旁观暴力事件,可能会对欺凌行为产生麻木心理,或者对同学关系产生不安与恐惧。校园欺凌就这样散射性地对一代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足见其大害矣!那么为什么这种恶劣的社会现象,会在本纯洁美好的校园发生?

  一是施暴者家庭教育的缺失。荀况曾言“人之性恶”,所以必须“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施暴者童年没有接受良好的品德教育甚至本身就是暴力的受害者,导致形成了缺乏同情心和善意的个性,直接引起暴力。二是受害者法律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校园欺凌的恶劣性质,往往使其不了了之。三是社会风气的扭曲。成人方即家长、学校往往“好面子”,不愿将事情闹大毁了自家脸面,却忽视了孩子的需要。三者互相影响,只会让校园欺凌愈演愈烈。

  然而我们不缺乏极具保护意识的家庭,但校园欺凌仍在发生,只因在我国相关法律尚不完善甚至存在部分空白,法律往往迟到或者缺席。但依我之见,法律不应迟到,更不应缺席——且对于某些事件,迟到即意味着缺席!

  对于校园欺凌,法律不能宽容更不能纵容。校园欺凌不得停止,往往是因为社会对事件性质不够重视,而法律的严苛恰恰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度。法律惩戒可以使失足少年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助其避免再犯,更让受害者得到应有的人身保护,也使旁观者自觉远离暴力事件。

  对于校园欺凌,法律不能片面更不能偏袒。校园欺凌有关法律一般集中解决肢体冲突方面的“硬暴力”,忽视了对受害者心理伤害更大的‘“软暴力”、“冷暴力”,法律的保护范围应该有所改变,才能提前阻止“硬暴力“的发生与恶化。

  对于校园欺凌,法律不能迟到,更不能缺席!受害者可能在迟到的法律前已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施暴者也许在缺席的法律下成长为更恶劣的人……让法律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还人们记忆中纯真美好的校园!

防欺凌手抄报内容篇7

  校园暴力常见情形:

  1、是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

  2、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4、是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

  5、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归纳有关校园暴力常见的情形,然后,让学生讨论后为事件里的主人翁出主意,教主人公几招预防暴力的办法。对于学生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可参考:

  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暴力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暴力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第二、要及时报告。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暴力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暴力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第四、要慎重择友。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防欺凌手抄报内容篇8

  校园应该是和谐的,安宁的。在和谐、安宁的校园里,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常常可以感觉到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互相谅解的浓厚氛围。

  然而,我们也会时不时听到,或从电视、网络上看到在学校里也存在一种不好的现象——校园欺凌。有的同学总是出口成脏、恶语伤人,把脏话都变成了口头禅,殊不知这些表现都显得很没有素质、很没有教养。有些同学总是横行霸道,以大欺小,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校园欺凌事件的起因都是一点小事,有的甚至没有直接原因,通常是无意碰撞、出言不逊等等。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学生个人修养差;比如,有的学生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校园欺凌不仅造成同学身体的伤害,而且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伤害,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那么,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每个同学应该怎样做才能远离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呢?我们应该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控能力,做一个文明的学生,说话不盛气凌人,不讲脏话、粗话,不给同学取“外号”。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管住自己的手脚,凡事要考虑后果。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尽量与同学集体外出,不要单独外出,身上也不要携带太多的钱或贵重物品。尤其是,当我们看到即将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时,要及时报告家长老师、必要时报警,去阻止事件的继续发生。

  让我们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拒绝校园欺凌,共同创立一个和谐的校园。

防欺凌手抄报内容篇9

  尊敬的家长:

  您好!校园欺凌事件严重损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强化安全管理,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学校向您提出如下建议,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配合。

  1、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要尊重、关心、理解子女,教育子女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切忌对子女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要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孩子一旦拉帮结派,出于朋友义气,脑子一热可能会不管后果。

  2、重视与老师、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多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

  3、以预防为主。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在预防教育中,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事情的对与错,曲与直,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不受欺负而以暴制暴。当然,也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孩子平时有心理准备,遇事能从容处理。

  4、加强法制意识教育。广大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和监管,增强孩子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以免受到不法侵害。

  5、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时,一定要及时收集相关人证和物证等关键证据,根据已有的’现实情况,在与打人孩子沟通、通过班主任、学校协调解决,也可以通过法律等途径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6、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日常家庭教育中避免粗暴解决问题的方式。孩子暴力伤害他人,并不是单一现象,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密切联系。提醒部分家长,如果你的孩子有欺负别的同学现象,一定要认真反思,家里是否存在家庭暴力现象?以暴制暴,如果引导不好,可能会让孩子从被打中沉淀积怨,反过来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转而去伤害其他无辜同学。

  各位家长,我们共有一个关心与爱护的对象——您的孩子、劳卫的孩子。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不忘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为了这一共同的目标,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最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走向灿烂的明天!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102660.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最感人的情书
下一篇:最新实施意见的公文格式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