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浅谈《散步》的意境美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浅谈《散步》的意境美篇1

  初中语文《散步》教案作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初中语文《散步》教案怎么编写呢?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散步》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min)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min)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

  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

  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得很孤单。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生2:文中说,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说明母亲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出去走走。

  师引导:春天总算来了,“总算”说明了什么。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反映了什么。

  (朗读指导:“太迟、太迟了”、“挺不住”、“总算”、“熬”)

  师明确: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三)作者与创作背景。(2min)

  莫怀威:笔名 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于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14min)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4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五)。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

  初中语文《散步》教案的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

  在教学方法上,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读与写(读与说)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浅谈《散步》的意境美篇2

  《散步》教案

  福建省仙游县山立学校语文组 郑建亭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教学难点 :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由全班背诵孟郊的《游子吟》导入 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这些来到山立学校求学的“游子”该怎样“报春晖”、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检查学生语词积累情况。

  (1)听写词语。分歧 霎时 委屈

  (2)根据词语意思写词语。

  ① 形容水的明净。

  ②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感情。

  明确本文朗读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选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四、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以“《散步》这篇课文写了这么一件事:”开头写一段话。要求:①交待完整时间、地点、人物;②用上“分歧、霎时、委屈”三个词语。③字数在150字左右。

  2、学生交流、评价,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示例:《散步》这篇课文写了这么一件事:“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后来发生了母亲、儿子走大路和小路的分歧。霎时,我深感到责任重大。我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子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五、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要求用圈点法画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并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以“我喜欢第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示例:①我喜欢第(4)段“这南方……起着水泡。”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

  ②我喜欢第(5)段“我和母亲……走在后面。”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③我喜欢第(2)段“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样。”因为这个句子写出出了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一)写景的句子:还有第(7)段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二)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体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三)对称的句式: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和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轻。

  (它们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六、全班朗读、重点研读最后一段。

  全班朗读最后一段话,说说你对“我蹲下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段话的理解。

  提示:可分三步进行,先理解其字面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明确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弄清本体和喻体,最后自然引入对深层意义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更深一层看,“整个世界”有意夸大了身上背的重量,意思是说我们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老一代,又要扶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只要我们人人尽到这个责任,社会就能不断延续和发展。因此这段话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七、谈谈你读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想?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让我们一起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八、课堂练习。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谈谈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说的是孝顺第一,通过“我”的成功地处理散步过程中走哪条路的分歧,来表现中年人敬老爱幼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三代》说的是一位陌生的先生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的事。

  九、小结:

  (1)从本文内容上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么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同时要知道我们现阶段的责任那就是勤奋学习,这就是对“三春晖”——母爱的最好的报答。

  (2)从学习重点上小结。

  我们主要感知内容和品味语言两个方面来学习《散步》这篇课文。

  十一、作业 :

  1、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2、阅读课文,根据课文拟三道题目,并加以解答。

浅谈《散步》的意境美篇3

  散步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内容: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词。

  ②自由朗读课文。出示问题: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分歧”。

  三、精读课文

  ①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

  ②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

  ③“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④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⑤(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c。分别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孝顺,善良

  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⑥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四、质疑品味:

  A、划出自己最难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在课本的空白处写出。

  B、找出你感受最深,觉得最值得体味的句子,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可能出现的句子:

  “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明: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

  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小事情表现大主题——以小见大)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五、联系生活:

  不管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一个人物,总之,这个家庭,这三代人都是我们为之羡慕的,因为他们很和睦,很温馨,因为他们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彼此之间都有着一颗尊老爱幼的心,一颗相互理解的新。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假如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我们不妨来想一想:当你晚上吃完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爷爷奶奶要看戏剧,父亲要看新闻,母亲要看连续剧,而你要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手中,全家人都听你的,你该怎么办?

  归纳:说明一个家庭的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当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因为他们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了,不容易。毕竟“孝顺第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六、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七、作业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用周记得形式记录下来

浅谈《散步》的意境美篇4

  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贮满诗意。作家把家庭成员之间的欢愉、深沉的真挚感情传递给读者,使之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从而创造出一种让人流连忘返的意境美。其美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形象美 文学作品要获得长留于世的艺术生命,就必须有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散步》,不仅字里行间荡漾着一家三代人互敬互爱思想感情的涟漪,而且以清新精巧的比喻,状难描之形,难绘之景,难抒之情。作家以质实之美比“空灵”之物,从而托出“空灵”之物的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在结尾作家这样写道: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使命感,无形、无声、无色,是“空灵”之物。独获灵感的作者,慧眼捕捉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把使命感的美巧妙地附意于“我背上的”传统美,“她背上的”亲情美。让读者顿悟人生哲理: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作者使抽象的使命感变得有声、有色、有形、有神,喷射出诗意的光辉。作家写物附意,抒发了对中年人继往开来的使命感的由衷赞美之情,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索。

  二、绘画美 诗贵在透出神韵,画重在绘出影像。《散步》虽然是一篇叙事散文,但是有诗的韵味美,画的色彩美。在《散步》中有这样的描写: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大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绿了,田里的水也咕咕的起着水泡。

  读了这段文字,你好像置身于万物复生,生机盎然的春天之中,又好像在品味一幅清新明丽的水彩画,又好像在饱览江南初春的田园风光。这风光,让你乐不思蜀,更让你浮想联翩:“满园春色关不住”;“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新绿,这嫩芽,这春水,昭示着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作家把生命的美感融进绘画之中,因而几多春色,几许诗意,就从一幅立体的、鲜活的画图中溢了出来。

浅谈《散步》的意境美篇5

  练习1

  《散步》

  1、本文选自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作者是______。

  2、文章写了一家祖孙三代______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的故事,反映了______的主题思想。

  3、“母亲”开始想走大路,后来为什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了? [ ]

  a、因为小路有意思,好玩。

  b、因为她看见孙子要走小路。

  c、她怕儿子为难。

  d、因有儿子在身边,可随时背她。

  4、“母亲”改变主意,说明了这个家庭的关系是: [ ]

  a、老人总爱迁就孙子,原则性不强。

  b、老人本来没什么主见,总爱听别人的。

  c、表现了祖孙三代相互谦让、团结、和谐的关系。

  5、“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对“整个世界”的正确理解是: [ ]

  a、世界就是由“母亲”和“儿子”构成的。

  b、“我”上有老,下有小,因此责任极其重大。

  c、在家庭生活里,“母亲”和“儿子”是最重要的两代人。

  d、“母亲”是老一代,“儿子”是新一代,他们代表了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6、阅读填空:在( )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 )随意地铺着,有的( )有的( );树上的( )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 )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

  7、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

  速读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字/分钟

  理解率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字/分钟

  《金黄的大斗笠》

  1、文章的标题是《______》,选自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作者是______。

  2、本文是通过雨中小姐姐给小弟弟送斗笠的故事,勾画出一幅______的美丽的图画。

  3、文章在栩栩如生的风雨图中还有三幅小风雨图,请你根据语言提示,给这三幅小风雨图各起一个名字:(尽量用成语)

  第一幅:风小,雨稀( )

  第二幅:风疾,雨急( )

  第三幅:风更大雨更大( )

  4、请用书上原话写出这三幅风雨图的根据: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5、阅读填空:

  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了条______小辫;那边,露出一条______小山羊的滚圆的______。在用斗笠临时搭成的小房子里,姐弟俩坐着,______雨水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脚趾头还在______呢。

  6、请写“小姐姐”是怎样知道“风雨要来啦”的两句话: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小姐姐判断风雨来临的两句话,你认为小姐姐是个怎样的孩子? [ ]

  a、观察较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又细心的孩子。

  b、天真活泼,爱玩,喜欢风雨的孩子。

  c、关心小弟弟,能承担家庭重担的孩子。

  8、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a、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山这边,梯田里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

  c、金黄的大斗笠下还遮着笑,遮着小山羊偶尔发出的咩咩声,遮着姐姐和弟弟的笑语。( )

  9、认真朗读课文,用竖线画出下列文章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

  a、庄稼的叶子翻过背,闪现出一片片灰绿。

  b、山羊的毛被梳理好,又弄乱。小男孩脸上的汗珠被吹干,换上调皮的笑意。

  阅读速度:______字/分钟

  理解率: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参阅本课“难点、重点分析”的1~4题)

  (三)精读导引。

  第1题:从突出中心和增强表现效果方面考虑。

  第2题: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第3题:结合全文,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第4题:理解人物对话的作用。

  (四)疑难讨论。

  (参阅本课“难点、重点分析”的1~4题分析)

  附:速读测试参考答案

  1、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莫怀成。(20分)

  2、四口人,散步,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幸福和谐的家庭关系。(15分)

  3、b(15分) 4、c(15分) 5、新绿,浓,淡,嫩芽,咕咕地,生命。(10分) 6、散步。(10分)

  1、《金黄的大斗笠》,1986年,6月1日,《南京日报》,高风。(10分)

  2、风雨中小姐姐给小弟弟送斗笠,姐弟俩活泼友爱,欢乐温馨的美丽图画。(10分)

  3、第一幅:微风细雨。第二幅:急风骤雨。第三幅:风雨交加。(其它成语也行)(10分)

  4、第一幅:“庄稼的叶子翻过背”,“小山羊的毛被梳理好,又弄乱”,“那又粗又亮的线线,似乎能数得清。”第二幅:“它抱住每一颗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哗哗响”,“小男……光着脚丫跑得噼哩啪啦的。”第三幅:“雨,只赶上洗洗斗笠,看看下面遮着什么。”(10分)

  5、翘起的,揽着,胳膊,任凭,得意地动。(10分)

  6、a、“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b、“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10分)

  7、a(10分)

  8、a、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夏天天气变化得快。

  b、比喻。具体形象地写出梯田里的庄稼长得茂盛、茁壮及在风推动下的形状。

  c、排比。生动地写出风雨中小姐姐和小弟弟愉快、欢乐的遮着雨,写出了他们纯真的童心和友爱。(20分)

  9、a、庄稼的叶子翻过背,闪现出/一片片/灰绿。

  b、小山羊的毛/被梳理好,又弄乱。小男孩脸上的汗珠/被吹干,换上调皮的/笑意。(10分)

  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一、“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是:

  a、气味或味道很重。  b、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

  c、这里指颜色深。   d、程度深。

  二、蓝色的“这”是指代:

  a、树上的嫩芽         b、大块小块的新绿

  c、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  d、以上三项都是

  三、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

  c、意思递进          d、意思转折

  四、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体现了初春的景物特征?

  五、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答案:

  一、1、c 二、2、d 三、3、a

  四、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的起着水泡。

  五、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

浅谈《散步》的意境美篇6

  爱,并快乐着

  ――——关于《散步》的教学故事

  2004年11月22日-26日是我校对兄弟学校开放教学周。本周七年级的所有学科都承担了开放教学任务。我的教学时间是22日上午第二节,内容是散文《散步》多媒体教学。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

  12年前,我刚踏上工作岗位,以品味《散步》优美朴实而内蕴丰富的语言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独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但12年后,已为人夫、为人父的我再读这篇文章时,我的心灵震颤了,我陷入了矛盾而又痛苦的爱的抉择中。我突然间明白对中年人复杂心境的理解,需要生活的积淀。涉世未深的孩子,能以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走进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生命质量吗?

  我一夜无眠,经过反复的思量,我决定启动学生,以“爱,并快乐着”为主题,要求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周围,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长它。所以,我想让自己、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一道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

  为了这堂课,我准备了很久,包括课件、集体备课、试讲等细节。此课我打算用中央电视台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让爱住我家》的FLASH来激情导入 ,注重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流程设计为“整体感知”、“局部理解”、“品读语言”、“拓展迁移”、“积累运用”、“课外练笔”六大板块。

  从“整体感知”进入“局部理解”课文时,我对学生说:“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边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散步》中的那位父亲或其中的一位,面对分歧,你是怎样作出抉择的?”一瞬间,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纷纷作出了抉择。陈昕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会想到母亲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培育之恩,我会选择走大路。”比作者想得更远、更好。许崇文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觉得选择很困难,但我会选择走小路。因为‘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也很听她的话一样’。我想母亲是明理的,她会理解我的;她又那么疼孙子,自己改变主意要顺从孙子走小路,所以她应该是不会怪我。我选择走小路,我的小儿子会很高兴,他会给全家人带来欢乐的。”肖哲同学却反对:“虽然母亲对我的选择会理解,难道母亲就没有想法吗?她是否会想:‘我老了不中用吗?自己的话连孙子都不如,我真是白疼儿子一场。’课文说,‘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想他不至于会哭闹。”俞欣妍同学说:“我如果是文中的那位妻子,我会听从丈夫,因为我不想让丈夫左右为难,也不想在母亲心中留下坏印象,因为媳妇难当。所以文中的妻子很伟大。”全班同学都笑开了。其他同学们也纷纷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文本,作出自己的表述。

  我对他们的选择表示了理解和赞赏,因为从学生的抉择中,我感受到他们正在正确抉择自己未来可能的生活:有责任的生活,有爱心的生活,富有创意的生活。

  学生很配合我,加上我精心设计了各个板块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的教学用语,以及声音和色彩都很精美的课件,我禁不住有点暗喜:大功即将告成矣!

  临近7分钟下课,我的教学环节是“看图片说标题”。大屏幕显示的画面是:两个花甲老人安祥地坐在草地上,远处一抹淡淡的夕阳,老太给老头按摩,老太付出而满足,老头幸福而快乐。围绕“爱并快乐着”的课堂主题,同学们说得很好。有的说“夕阳红”,有的补充说“最美不过夕阳红”,有的说“黄昏美”,有的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也有的用县老干活动中心大门的对联“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来形容……

  真的好极了――多聪慧的学生啊!

  然而,正当我准备结束时,一个小小的插曲悄然而起。

  林菲同学举手示意说:“邓老师,可以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诗来形容吗?”同学、教师都笑了。我想:糟了!这可是有悖图意的。怎么办?就那么几秒钟,我决定顺势把学生引到品味课文的语言上来:让他们用改变语序或者改动某字的方法来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效果。结果出乎意料的好,从“只求近黄昏”到“只是阔黄昏”到“只为近黄昏”到“只因近黄昏”――我松了口气,因为同学、教师又笑了。

  课在FLASH《让爱住我家》的歌声和笑声中结束了,我想此时此刻,在孩子们心中,爱应该开始快乐了吧!

  评课时,好极了!

  说真的,当时我好欣慰,因为我几个月来对学生的实验、对课改新理念的钻研已经初见成效了!

  如今,一年过去了,我常常会想起这堂课,常常被自己感动,也常常被学生感动。以前我像一个“救世主”,给学生知识,给学生力量,给学生关爱,在学生面前我永远是正义的、强大的、乐观而豁达的,我因学生的崇拜和尊敬而满足。但我也深感失落和孤独,因为这份骄傲是不真实的。现在,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想办法,一起渡难关,真正去关注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虽然有时我也很“无知”,难免脸红尴尬,但我却倍感真实而轻松,因为我在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觉得生活是多么美好,生命是多么可贵。我感谢新课程,感谢《散步》,感谢学生,感谢一切因爱而变得快乐而美好的事物。

  真的。

浅谈《散步》的意境美篇7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其中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承担责任的情感。

  (教材分析:《散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感悟亲情美。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法: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扩大教学的容量,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学法: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圈点勾画,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情境导入(约3分钟)

  幻灯片出示一组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述: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板书课题)散步

  二、检查预习情况:(约3分钟)

  (幻灯片)1、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熬nèn芽咕咕叫

  分歧shà时水波línlín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初春的田野充满生机和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三、整体感知(约10分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听读课文,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3、让我们把自己融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想象一家散步的过程,然后抢答下面的问题。多媒体显示抢答题

  a、散步的时间?(初春)

  b、散步的地点?(田野)

  c、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

  (我妻子母亲儿子;我)

  d、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散步分歧产生分歧解决

  4、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内容

  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发生了分歧,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

  四研读入境(约10分钟)

  1、分歧是怎么产生的?怎么解决的?在解决分歧中,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让爱作主)(教师提醒边看书边划书,并做旁批)

  老师: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权利是没有大小的,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现出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的浓浓亲情,推而广之,人类的延续,社会的推进何尝不是这种爱的传递呢?

  2活动探究:

  (1)请用一句话或词语概括一家四口的性格特点。

  我:(孝顺有责任心强)我的母亲:(宽容体谅)

  我的妻子:(贤良孝顺)儿子;(活泼可爱)

  (2)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分组讨论进行)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写人物的言行和心里活动的句子,说说你鲜花给他(她)的理由。

  五、重点研读(约6分钟)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提示: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合作,最终挖掘文章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启发,尽可能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总结: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希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最后一句话表现出作为中年人的重大责任感,他们既要好好承担老人的幸福,赡养老人,还要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抚养下一代,绝不能有什么闪失,这正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何尝不是如此呢?)

  六、亲情行动(约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有没有和父母发生过分歧?当时是如何做的?学习这篇课文之后应该怎么做呢?(让学生们自己发表观点)

  2、出示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后应该怎样做?(图片中显示小时候父母为我们穿衣喂饭,长大后我们牵着父母的手慢慢走)

  七、课堂小结(约2分钟)

  亲情不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领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就让我们的小家永远亲情洋溢,让我们的“大家”永远爱意无限,让我们的心灵之舟在“家”这片海域里有所归依。

  八、作业布置(约1分钟)

  课下在笔记本里写一写你为父母分担过的事(300字)

  板书设计:

  总起:初春、一家四口

  散原因:母亲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分歧“我”的态度:委屈儿子

  母亲态度:依从孙子

  步

  热爱生活,尊老爱幼,承担责任。

浅谈《散步》的意境美篇8

  [教学目标 及重点]

  1、学习散文诉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

  2、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人物的形象美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大家有散步的习惯吗?其实写文章不一定就是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在作家的笔下,小事也能写出大意境来!关键是看你的悟性如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书课题--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 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明确:①通过散布,些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母亲老了”--“他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②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的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③“我”是一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渗透这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有: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此处作者用了一个类比,在严重关头,民族领袖往往决定这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家庭中也是这样。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4.三步前文章还有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用。

  提示: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三、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散步”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三代之间深沉的爱”这一主题。

  四、拓展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篇文章,共同欣赏此文。

  又是一天阳光中

  4月20日 星期一 晴

  5点30分,家中--

  朦胧中感到有人轻轻走近我的床。虽然我还没睁开眼,但知道那一定是妈妈。耳边又响起那熟悉的声音:“快起床吧。”同时一双温暖的手扶摸着我的额头,撩开上面覆盖的几绺头发。我拥着暖和的被子坐起来,睁开眼后第一眼看到的又是妈妈微笑的脸。她疼爱地望着我,提醒我时间不早了。我蹦下床去洗脸刷牙,吃爸爸为我准备的可口的早餐,然后背起书包,向爸爸妈妈说声“再见”走出家门。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春天的太阳格外温暖。一阵风儿吹到脸上,使我想到妈妈那双温柔的手。尽管天气这么好,但我没有放慢脚步,因为我已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阳光洒在我身上。

  6点,教室中--

  我已经开始早晨的学习了。这时邻座的女同学刚到。她冲我一笑,长睫毛的大眼睛忽闪

  忽闪地眨着,露出了洁白的牙齿,那样子是说“早上好”。我也向她报以一笑。我很喜欢她

  这样纯真笑着的样子,当我向她借东西时,她总这样笑着把东西递给我。这不,我低头看书

  时不小心把笔碰掉在她桌旁,她连忙俯身起,放在我的桌上。我道谢时,她又抿嘴一笔,那

  是说“不用谢”。其实把这样随处可见的小事写在日记里没什么价值,但总觉得每一次笑都

  很美,不该轻易放走它们。望着太阳,望着身边的同学,突然觉得这些笑容如甘泉一般,静

  静地在心底流淌,突然觉得同学之间这种暖暖的感觉真好!窗外的阳光照在身上,也暖暖的,真好!

  6点50分,操场上--

  今天是周一,有升旗仪式。我们穿着整洁的校服,站在蓝天和太阳下。望着那鲜红的五

  星红旗缓缓升起,顿时有种亲切而严肃的感觉,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静静地站在国旗下,

  感受“崇高”这个词的境界。耳边仍响着那雄浑激昂的旋律:“前进,前进,前进进……”

  此刻,我们握紧拳头,举起手臂在国旗下宣誓,一种深沉的声音从胸腔中迸发出:“报

  效祖国,为祖国服务!”太阳依旧暖暖的,照着国旗也照着我们。此刻的阳光照在国旗上,国旗又增添了几分美丽、神圣和庄严;此刻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我们又多了几分豪情、信

  心和力量。

  7点20分,英语课上--

  这是周一的第一节课,美丽的英语老师轻盈地走进来。“Good morning,class。(早上好,同学们。)” “Good morning teacher。(早上好,老师。)”

  在明亮的教室里,老师亲切流利的讲解声和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铃--”下课了。我是英语课代表,上前帮老师拿作业 本。老师边走边对我说:“这一次月考怎么没考好?”我抱歉地笑笑:“这次没准备好,下次我一定考好。”老师信任地点点头。从办公室出来,看看挂在天边的太阳,阳光暖融融的。阳光中我似乎又看到老师和蔼的面庞,又听见鼓励的声音在耳边轻轻地回响:“下一次一定要考好啊!”

  黄昏5点,家中--

  放学后,在阳台上远眺,见那火红的太阳焉镶嵌在青山与蓝天之间,把薄云映得通红。

  在落日的余辉下,我赶紧开始学习,不知不觉夜已深了。妈妈过来劝我早睡,直到亲眼看着

  我躺在床上,替我盖好被子才离去。我躺着静静地想:“明天一觉醒来,保准又是一个艳阳天。”

  每天我都重复着相似的故事。故事中的我尽情地享爱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温暖,就

  像我每天享爱着太阳给予我的温暖一样。我也同样爱着我的父母、同学、老师和我的祖国,

  就像我热爱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温暖的太阳一样。

  我生活在阳光中。

  我爱生活的第一天。

  赏析:

  本文立意新颖。作者笔下所写的,无非是同龄人每天都曾发生的“重复着相似的生活故

  事”,这些事由于司空见惯,而被视为平常了。但是,作者却独具慧眼,正是通过对这些看

  来似乎是平凡的生活故事进行了深刻的理性化思考,抒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新鲜感悟,揭

  示了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所蕴含的极不平凡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确实可贵。

  构思巧,选材精当,表现手法别致。作者巧用“日记”体裁形式,并按照一天生活的时

  空顺序,运用细腻、质朴、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洋溢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祖国情

  的生活画卷,真实而具体地揭示了花季少年生长在阳光季节的无比幸福与快乐,同时也表现

  了一代少年热爱生活,为报效祖国而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的时代风貌。

  本文所拟题目含蓄,寓意深刻。在文中,作者善于紧扣“阳光”,处处用“阳光”的温

  暖来烘托或比喻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文末运用抒情和议论点

  明全文主旨,水到渠成,都写得很有章法。显示了作者不薄的写作基本功。

  『布置作业 』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板书设计 』

浅谈《散步》的意境美篇9

  《散 步》 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22课---《散步》

  计划学时

  一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亦不繁杂的文章,但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中,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着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

  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水平,通过阅读能读懂课文,通过老师的点拨,将文章的重大主题理解出来。

  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重点语句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圈点阅读法,画出重点语句,讨论句式结构,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以这些语句为脉络联系全文及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爱他人,感受亲情的温暖。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小事中感受亲情的珍贵。

  2.揣摩语句的含义,品味对称的句子,学习语言。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1.课文结尾有何深刻的含义?

  2.“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设计思路

  在《散步》教学中,我将学生自己的“悟”贯穿始终。在课堂上既有老师的点拨,又有同伴们之间思想感情的碰撞;既有个性表达,又有探讨论辩;既有对原著的揣摩诵读,又有独局匠心的品评、分析,理解文中的深刻含义,联系全文及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依据的理论

  重视朗读,注重感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语

  5分钟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学生讲述事例,谈感受。

  激发同学带者问题进入阅读状态。

  二

  整体感悟。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2.朗读课文。3.整体感受。

  20分钟

  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各自练读。

  (2)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1)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学生读写以下字词: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积累字词,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理请文章脉络,训练概括能力

  三

  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0分钟

  1. 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2. 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3. 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4. 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学生四人一

  组对文章进

  行多角度品

  味探究

  激发学生思维

  感悟体验,语文能力得到落实与提高

  四

  拓展延伸

  8分钟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阅读《散步》与《三代》,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

  布置作业

  2分钟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教

  学

  反

  思

  通过朗读、讨论、点拨,让学生自已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再运用规律,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浅谈《散步》的意境美篇10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你的家庭和睦幸福吗?(意见不求统一)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也就是说,幸福的家庭是有共性的,那么在我们中国,幸福家庭的共性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散步》,从中去寻找幸福家庭的共性,解读幸福家庭的密码。 (板书课题)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学生轻声跟着朗读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③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大屏幕投影出示抢答问题,学生抢答。

  a。 散步的地点?散步的季节?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关键人物是谁?

  b。 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c。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做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教师引导]a。你认为文章中“我”、“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怎样一个人?找出相关的段落和语句。

  b。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四、语言赏析:找出你感受最深,觉得最值得体味的句子,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提示:可以从写景的句子和文章的主旨句入手。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来说。

  示例:1、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小路远景写出了春天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 在召唤,生活是多么值得我们去热爱呀!)

  (文中这两处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作用。)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体会文章语言特点和写作特色

  1、投影出示文中的句子,让学生探究本文的句子特点。

  教师小结:本文用了很多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2、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

  六、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找到幸福家庭的密码了吗?[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尊老爱幼,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谦让,互相体贴)

  七、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八、作业:写一篇本文的读后感,300-500字。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浅谈《散步》的意境美篇1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从生活小事和细节表现的亲情;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和睦尽一份力;

  3、学会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珍惜亲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

  2、学生请家长阅读课文,谈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欣赏音乐《让爱住我家》

  2、过渡:同学们,听着这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大家一定会想到我们温暖的家。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家里有哪些人?大家在一起时会干些什么呢?

  3、是啊,一家人在一起,无论干什么都是其乐融融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作家莫怀戚的家,和他们一起去散散步。

  4、揭题、作者

  二、 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散步的有哪些人?我们为什么要去散步?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又是如何解决的?

  三、 深入研讨

  1、跳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选择在春天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又是怎么解决的?

  2、交流:(1)谁来说说我出去散步的原因(为了母亲,体会“熬”字)

  (2)初春的景色很美,空气很清新,我最希望母亲能出去走走,她却不愿意,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劝说母亲?(学生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劝说母亲)

  (3)教师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单纯是为了写景而写景,也包含了我对生命的礼赞,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4)齐读句子: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5)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家人是如何选择的?为什么?体现了怎样的情感?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家子?

  四、体验反思:

  1、同学们,我们在阅读课文时应走进作品,与里边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个人物,面对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为什么?

  (学生用“如果我是……我会……”的句式练习说话)

  我们选择的只是一条路吗?我们还选择了什么?

  2、人生要面临的选择很多,不只是走大路、走小路的问题。有时,无论怎样的选择,都是痛苦的,但我觉得这又是幸福的。文中作者想到母亲,母亲想到孙子,“我”委屈了儿子,母亲却决定放弃了平坦的大路,有了小小的痛苦,但正因如此,才有了那温馨感人的一幕——

  出示句子:到了一处,我蹲下来……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 自由读读这个句子,你能读懂些什么?

  (2) 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3) 为什么说他们背上背得就是整个世界?

  3、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老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在一个家庭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又何尝不是这样?作者有一双慧眼,从散步这件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这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一首欢快的亲情曲,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五、 指导实践

  1、引导实践:其实,亲情它也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只是时光如流水把许多记忆冲淡了,只要我们用真心去体会,肯定是能感受到那浓浓的亲情的。能否讲一段你看到的、听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亲情故事。(老师曾经在电视中看到一段短片,至今记忆犹新。我们一起来看看。)

  2、你觉得你们家里谁最辛苦?作为家中的年幼一辈,你该做些什么?

  3、小结:亲情不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也不单是深夜里母亲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也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是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感悟。它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再过几天,就是11月24日,就是感恩节了,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六、 总结作业:

  1、学生总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从思想、能力、写作等方面均可)

  2、家的温馨和睦靠大家,愿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让爱住进我们的家!(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浅谈《散步》的意境美篇12

  时下,语文教学改革正推崇探究式教学。它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 中更多的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积极的人文价值观。这种导向性给予学生的学习更为自由的空间,同时对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去探究呢?现拟结合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散步》的最后一段中有这么一句话:“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笔者认为这就是一处很好的探究点。这句话编者将其编入课后练习,实际教学过程 中学生也多有提问。对此处疑问的解释通常为:1.世界上所有家庭都是由这种承继性的三代组成的,这一家三代仿佛就是整个世界的缩影;2.作品中“我”的全部责任在于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儿女,整个世界就在这种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美德中延续下去。这种解释虽也很合理,却没有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讲得通透彻底。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应首先认识到文章中“我”的行为与观点表明“ 我”的行为与追求是传统儒家文化式的,它代表了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及其所追求的生活目标。何谓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及其所追求的目标呢?儒家认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之人应努力成为有崇高道德修养的、受人敬仰的君子。具体标准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独处能“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相交要“仁、义、礼、智、信”,理想的社会生活为“天下大同”。在大同社会里的生活状态虽因人而异,但儒家创始人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所谈的理想生活状态却最具代表性。他认为自己的理想生活是:暮春天气,着上春装,约上五、六个朋友,带着六、七个随身童子,去沂水中洗洗,上舞雩台临风披凉,然后边咏边唱踏上归途。其原文为:“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尔也。’(曾析)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而叹曰:‘吾与点也!’”简言之,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这些有益的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探究过程。在学生提出“整个世界”的疑问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并得出文章前面提到的两种解释。在学生认同这种解释后,教师通过介绍提出孔子理想式的郊游与文中散步的比较,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并达成一个共识:文中的“散步”与古圣人孔子的郊游形式虽不是完全一样的,本质上却是相通的,都是儒家文化范畴、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它表明文中的“我”所追求的是个人生活的淡泊宁静,家庭生活的和睦融洽,社会生活的安定繁荣;他个人是一个知足常乐、心态健康、尊老爱幼、行事明智、深受东方文化影响的君子形象。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有这种文化价值取向的人是不会成为社会上那些追求无限财富的物欲者的。

  探究进行到这里,我们并不能因此满足,应该趁热打铁将学生被打开的思想与当前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任务相连接,让他们将这种有益的文化价值观与物欲者的价值观作一比较并达成一个新的共识:儒家文化所推崇的这种价值观既有具体的景象: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又有可实现性。上述景象虽然作为社会整体难以一时实现,但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却容易做到,随着个体行为的逐渐增多,社会整体也就实现了,它让人感到自己的追求不是大而难求、遥不可及的,而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很容易实现的。相反,物欲者所追求的却是大而难求、永远也无法满足的物质财富。为此,他们常怀戚戚之心,无穷的攀比,不断的敛财,不思奉献,专为索取,不惜为财铤而走险。他们可以为财忘其德,甚至忘其身。这类人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养成有益的东方文化价值观。

  笔者认为这样的研讨,不仅使学生在辨析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历史源流,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推广应用的。也只有培养出大量有这种文化价值取向的人,社会上那些追求无限财富的物欲者才能大量减少。因此,为百年计,我们不仅要推广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更要以此为手段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湖北化肥厂初级中学:张晓平

  2004.4.7

  地址:湖北省湖北化肥厂初级中学 张晓平

  邮政编码:443200

  联系电话:

浅谈《散步》的意境美篇13

  案例

  重庆市第二十四中学 许俊霞

  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一、 导入 :5

  1、 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 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1、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 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 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 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引导: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 “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8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2

  3、 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86400.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写给老师的贺卡
下一篇:小学工会工作计划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