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范例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范例篇1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社会各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报告作为展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概况的直接载体,已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公司特征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及行业性质等方面展开。国外学者Cowen(1987)的研究发现,公司盈利能力、规模、所属行业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正相关关系。Gary(2001)的研究发现也表明,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受公司规模、业绩以及行业影响显著。不过在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时,结果并不稳定。此外, Jenkins Heledd 与Yakovleva Natalia(2006)在对采矿行业进行研究时发现,采矿行业中,公司规模越大,更愿意披露安全、道德及环境绩效等社会责任信息。Brammer&Pavelin(2004)也发先在那些环境敏感型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更高,并且信息披露质量也与公司规模正相关。我国学者李正(2006)发现,公司资产规模越大、重污染行业、负债率越高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越好。而盈利能力(ROE)却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呈负相关关系。不过学者沈洪涛(2007)在对石化塑胶行业进行研究时,发现公司资产负债水平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不显著。而公司盈利越好、规模越大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状况越好。张正勇(2011)就针对我国上市公司786份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进行研究时发现,产权性质、上市公司规模、行业性质、财务杠杆都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信息质量。

  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国外学者Roberts罗伯特(1992)研究发现,董事会比例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Gibson和Donovan(2007)根据1983年到2003年澳大利亚国家中41家公司的数据,也发现,公司治理越好其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但是,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时,影响并不显著(马连福(2007),赵颖(2007))。而后学者刘新东(2010)、刘敏(2012)亦得出相同结果。

  从上述研究可以发现,由于国家地区不同,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的因素和程度也各不相同。因而在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研究时,需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制度环境等影响因素。

  (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研究

  市场反应效果方面:国外学者Anderson & Frankle(1980)的研究表明,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能影响股票价格,并传递市场信号,从而具有信息含量。Alan etal(2006)的研究支持了Anderson & Frankle的结论。Guidry和Patten(2010)发现那些了较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公司会为其带来正面的市场反应,相反,了低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公司市场反应却是负面的。除了上述研究整个资本市场反应的,国外学者Dhaliwal et al。 (2011;2012)还研究了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后的反应,研究发现,投资者更愿意选择那些披露了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司作为投资对象,并且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能够提高分析师的预测准确性。但在对我国资本市场进行研究时的结论有所不同,我国学者陈玉清、马丽丽(2005)宋献中(2007)的研究都表明,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并没有增加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反应不明显,江炎骏等(2011)运用的事件研究法中得出相同结论。不过朱松(2011)的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对那些履行更多社会责任和披露更多社会责任信息(包括公司社会责任战略及实施策略等)的上市公司评价更高,同时资本市场还会提高对上市公司本身的盈余信息含量的认可度。

  公司价值相关性方面:我国有研究发现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当期价值负相关(李正;2007),王艳婷和罗永泰(2013)研究结果正好相反,他们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会提高公司价值,研究结果显示那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其员工认同感更高,公司价值也更高。而刘冬荣等(2009)的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并没有相关性。

  总体上,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产生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国外研究基本趋于一致,众多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具有信息含量,并且资本市场反应明显。但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结论不一致。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发展还处于初期,加上资本市场并不像发达国家那么成熟,因此仍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二、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范例篇2

  关键词:社会责任 财务绩效

  中图分类号:F234.4

  一、 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最早出现在美国的20世纪初,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也一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也在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的不断发展而更加具体化、全面化和完善化。现如今,有好多企业不惜生产对人体有害的产品,置自身企业的社会责任于不顾,只为追求较高的企业财务目标。是否这样做,企业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盈利?从长远看来,这样只图眼前利益的企业不可能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将会走到尽头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获取经济利益其实并不是相冲突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的社会认知度,从而获得更大的盈利。

  二、 国外文献综述

  社会责任概念是1924年Sheldon在他的著作《管理的哲学》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与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相联系,还要考虑到道德的成分。1953年,被誉为“社会责任之父”的Bowen出版的《商人的社会责任》,首次明确了社会责任的概念,标志着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构建的开始。1967年Davis在Bowen的基础上对社会责任做了进一步的定义,他将社会责任扩大到了机构和企业。1979年,Archie Carroll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应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自愿( 慈善) 责任四部分,并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开创了企业社会责任规范研究的先河。1980年,Steiner将社会责任分为了两种:企业内在责任和企业外在责任。2007年,Jamali则Carroll在的四层次金字塔模型以及Lantos的三分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3+2模型,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强制性的社会责任和自愿性的社会责任。综上所述,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和机构虽然有不同的理解,但在这些不同的概念中,大多数学者及机构却普遍统一的观点是: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润的时候,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且也要考虑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不断明确化、具体化和完善化,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关系问题也一直是国外学者研究的关注点。本世纪初,库珀提出,企业社会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是一对形影相随的概念,企业在追求财务绩效时要对影响到他人、社会和环境的所有行为负起责任。目前,国外理论界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测度评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声誉指数法、内容分析法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方法。1965年Ansoff最早在管理学界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方法,指出企业必须权衡企业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主要涉及管理人员、个人、股东、供应商及顾客等利益相关者。20世纪70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理念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接受,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具体研究实例如下:

  1972年,Moskovitz选出了14家自认为社会责任绩效较好的企业,并根据自己评定的标准建立了一套声誉指标体系,把企业分成了“优异的”、“值得鼓励的”和“最差的”三类,定性的分析了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1980年,MargaritaTsoutsoura在《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中运用了S&P500公司5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并采用了总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以及销售净利率衡量财务绩效,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呈正向的显著相关关系。

  1997年,Waddock和Graves通过对符合S&PSOO指数的469家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衡量社会责任,并采用了总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和销售利润率衡量财务绩效,其最终结果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是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2008年,Chin-Huang Lin and Ho-Li Yang et al选取 2002 至 2005 年 1000 例台湾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采用理论相关者理论对社会责任进行衡量,总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以及销售利润率作为财务绩效的衡量指标,证实了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能为企业带来更为长远的经济利益。

  三、 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在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起初,与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衡量有些关联的研究有:沈占波、杜鹏根据我国国情进行了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的构建,将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从员工责任、股东责任、环境责任等七方面做了阐述;周旭卉通过对社会责任绩效指标的构建,为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绩效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严复海、赵麟在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将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化无形为有形。

  国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也只仅限于近几年国内学者的依据国外利益相关者理论做出的论证研究,具有代表性主要有:

  2010年,张雪南、郑璐以2009年最新公布的年报为基础,从沪市上市公司中随机抽取80家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实证影响研究,证实了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既降低公司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

  2010年,隋静, 蔚遥辉利用山西省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利用截止到2008年底的 22家非ST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分析了这一地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绩的影响,得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但不会损害企业的效益,还会为企业带来更长远的经济利益。

  2011年,安国祥,张佳选择我国2007—2009年沪深国有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为研究对象,针对企业财务业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得出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于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012年,孔龙、张鲜花以2007—2011年之间披露的独立社会责任绩效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得出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成正相关关系,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提高企业自己的盈利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正影响,企业应该站在长远的角度制定相关的经营决策,不贪图眼前利益,主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还缺乏企业应具体怎样承担社会责任的措施方法,各国学者应该更进一步研究,以便能够实践的指导生产经营管理。笔者认为,我国学者应更多的应致力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实证研究的结论,促进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我国企业高效可持续的发展。

  [1] 安国祥, 张佳。 企业业绩与企业社会责任任关系研究[J]。 新会计, 2011.11: 20 -23.

  [2] 郭红玲。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06(4)。

  [3] 任力, 赵洁。 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2009,9(2): 60 -65.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范例篇3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 sa8000国际标准

  一、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概念受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外延非常广泛,内涵也越来越丰富,理论界争论了数十年,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要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的利益。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兴起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推广,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是世界范围的共同趋向。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背景

  1、国际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及理论研究的推动

  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西方企业已逐渐认识到自身发展和社会的关系,开始了以捐赠的方式回馈社会,并逐步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使得企业传统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更加关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劳动者权益和商业伦理,更多地承担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责任。国际范围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也开始突破企业各自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形成了履行社会责任的全球契约。第一个用于第三方认证的全球社会责任标准——sa8000也于2001年正式在全球范围实施,虽然这只是一个自愿选择而非强制执行的社会责任标准,但它已经对全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是社会各个阶层和睦相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的社会。其中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尤其重要。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部分,它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着上至政府、下至员工、消费者和社区的和谐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本质上是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强调在经营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注重企业活动中人的健康、安全和应该享有的权益,注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而这些正是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比尔·福特说过:“一个好企业与一个伟大的企业是有区别的:一个好的企业能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而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能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还竭尽全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3、建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的发展观不同于传统的发展观。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主张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简单地把经济主张等同于经济发展,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传统发展观使人类经济奇迹发展,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频频出现,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和弥补的损失。科学的发展观要求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兼顾与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新发展模式”或“新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经济的“绿色清洁增长”,这是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4、跨国公司对中国出口加工业的社会责任要求

  随着欧美等世界贸易大国越来越多地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增加进口,大量“血汗工厂”的事实被曝光。特别是1993年11月深圳致丽玩具厂火灾事故发生后,海外的劳工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对外资企业在中国违反劳工标准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评,并成立了“玩具安全生产联合会”,以促使劳工标准在这些企业实施。一些劳工组织和跨国公司还针对中国的劳工问题,制定了专门的“工厂守则”要求中国的出口加工企业遵守。跨国公司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中国出口企业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特别是对常年单纯靠“低成本制胜”的中国企业而言,社会责任及其量化标准,已成为我们得以进入西方市场的新门槛。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1、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国际研究

  (1)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当时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是通过企业主支配个人财富的方式来实现,而不以企业作为参与社会责任的主体。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持消极的态度,反映在法律层面上,就是对企业使用公司的资金参与社会责任的行为给予限制。

  (2)20世纪30至80年代,国际上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这一命题展开的。企业社会责任古典观的支持者,代表了传统的企业理论观点,认为企业管理者只是受股东委托,惟股东利益是从,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其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

  与古典观对立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经济观,他们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第二位目标, 而不是第一位目标。企业的第一位目标是保证自身的生存,支持“企业应当履行社会责任”之说。其代表人物包括安德鲁斯、罗宾斯、阿奇b。卡罗尔、格里芬等一大批经济与管理学家们。

  (3)产生于1960年代,发展于1980年代以后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由多个相关利益者所构成的“契约联合体”。认为企业的出资不仅仅来自于股东,而且也来自于企业的雇员、供应商和债权人等。企业已不再是简单的实物资本的“集合物”,而是一种“治理与管理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本质上是各种契约形式的集合。企业的风险不是由股东全部承担,其他的相关利益者也在承担着企业的风险。因此,企业的所有者不能仅仅局限于股东,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的所有人。

  (4)21世纪以来基于sa8000标准所做的研究。1997年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了适合于企业实施的sa8000标准,它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世界人权宣言》制定的,主要内容包括童工、强迫劳动、安全卫生、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等9个要素,其核心内容是针对劳工的保护标准,并配套有完善的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国际上对sa8000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企业实施sa8000标准是否会引起长期利润减少,最典型的研究是2002年美国depaul大学的curtis c。 verschoor教授和elizabeth murphy副教授进行的一项专门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的研究。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最佳企业公民”的整体财务状况要远远优于标准普尔500强的其他企业,前者的平均得分要比后者的平均得分高出10个百分点。

  实施sa8000标准对企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所起作用的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人会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衡量企业是否合适的一把尺子,以及决定自己是否留任的标准。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在发现自己的价值观与所供职的公司发生冲突时,他们会另谋高就。

  2、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范围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定义方面和对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对象范围的界定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结果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企业应该向谁承担社会责任以及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实际中就有可能泛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使社会责任承担超出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造成企业负担过重,持续发展困难的局面。

  四、企业社会责任的国内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大体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最早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名的著作是1990年袁家方主编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从纳税、自然资源、能源、环保、消费者等几个方面分析企业社会责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代表人物之一是杨瑞龙,他主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另一代表人物是刘俊海,从法学的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

  2000年以来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卢代富的《企业社会择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谭深等的《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与中国》;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编的《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陈宏辉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理论与实证》等。

  此外,2000年以来另一个研究热点是围绕sa8000标准展开的。学界对sa8000标准的认识,从企业社会自然成本效益研究起始,逐渐深入到企业道德层面、法律层面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丰富的领域,特别是沿海地区,对sa8000标准的研究一直处于前沿地位。我国对sa8000标准的研究主要是致力于sa8000标准本土化,首先,提出本土化过程中的立法支持,完善与sa8000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并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劳动法律关系调整的范畴,使公司的社会责任运作走上一条法制化的道路;其次,如何提高sa8000标准在我国的实际可操作性,认识到应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定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和考评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仅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于2005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第一个《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志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引导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行业自律确立可持续发展模式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运动中,不仅企业和政府要有所作为,也应重视研究以行业协会、工会、消费者协会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这些可以说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中缺乏的方面。

  在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考评指标体系的建设方面,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利于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量化考评。我国学界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探索工作,李立清、李燕凌著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一书中,结合sa8000标准设计了相关的考评指标、考评权重和分值对应,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为建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考评指标体系起一定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5.

  [2] 徐二明、郑平:国际化经营中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模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3)。

  [3] 李艳花、凌文轩:世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实践概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范例篇4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术界和企业界开始讨论企业社会责任以来,不同学科的不同研究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研究者们的角度各不相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框架(McWilliams and Siegel et al。,2006)。本文就研究者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演化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演化(Pinkston and Carroll, 1996)。比如,Carroll(1979)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商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的、法律的、道德的以及当前社会对企业的各种期望” 。25年之后,Whetten(2002)等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社会所期望的企业的行为,该行为主要表现为社会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或道德要求”。在这个定义中,企业社会责任从比较大范围的社会层面缩小到了利益相关者层面。由于社会的期望转换到了企业层面的利益相关者,经理们可以将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资源分配在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上面。Maigan和Ferrell(2004)在归纳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认为文献主要是从社会职责,利益相关者职责,伦理驱动和管理过程四个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讨论。

  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职责观

  第一个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职责观的是Bowen(1953),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商人们根据人们期望的社会的目标或社会的价值而提出他们的政策,做出他们的决策的行为”。Bowen的观点对今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Davis(1960)提出的责任铁律,认为商人的社会责任应该与商人所具备的权力相匹配,如果商人的社会责任与权力的匹配对等,那么商人对社会责任的规避则会削弱企业的社会权力。Carroll(1979)强调,社会职责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一,经济职责,即生产力和经济可行性;其二,法律和伦理职责,即要遵从法律和社会规则与价值观;其三,慈善职责,即对社会的回报。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职责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学者注意到,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职责观过于宽泛,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特别的,Clarkson(1995)认为,社会作为一个分析层面,过于广泛,过于模糊,相对于公司来说,分析起来更加抽象。因此,Clarkson以及同一时期的其他学者提出,企业并不应该对整个社会负责,而应该对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企业的活动或者被企业的活动所影响的对象负责。正是在这一时期,利益相关者理论(Freeman, 1984)被引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并影响了后续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例如,Henriques和Sadorsky(1999)提出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即组织(包括雇员,顾客,股东,供应商等),社区(包括当地居民及一些相关团体),规则(比如规则系统)和媒体利益相关者。Maignan和Rslston以及McWilliams和Siegel等人的研究都建立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驱动观

  无论是社会职责观,还是利益相关者职责观,都暗示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我利益动机,从事企业社会责任使得商业在构成要素上获得合法性。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一种社会职责或利益相关者职责的观点难以对商业行为是否属于社会责任的范畴给予规范的标准(Jones, 1995)。通过慈善捐助或者实行雇员友好政策,企业可能符合了社会规范,但这些政策也可能是公司权力的家长式表现(Swanson, 1995)。基于这些批评,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驱动观,提出了对特定的企业行为独立于社会或利益相关者职责的是正确或错误的判断(Swanson, 1995)。比如,基于伦理的判断,公司可以制定系统化的政策,以促进与商业伙伴平等、自由和公平的合作机会(Maignan and Ferrell, 2004)。

  (四)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过程观

  一些研究者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组成组织的过程了进行分析。例如,Ackerman(1975)提出有三种主要活动代表了企业社会责任,一是监测和评估环境条件,二是服务于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三是制定计划和政策以增强公司正面形象。类似的,Wartick和Cochran(1985)以及随后的Wood(1991)提出,问题管理和环境评估构成了管理过程的两个部分,这有利于实现公司的社会责任立场。

  三、小结

  根据以上对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一个单一视角的概念,虽然文献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并未形成统一的框架,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讨论。正如Carroll(1991)所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与组织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匹配”,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指明了方向,企业可以根据利益相关者群体界定相应的社会责任范围。相应的,Clarkson(1995)也指出,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够为社会责任的分析提供一种理论框架,在该框架下,企业社会责任可以确定为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也为研究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McWilliams A, Siegel D S, Wright P M。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rategic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6,43(001):1-18.

  [2]Carroll A B。 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79:497-505.

  [3]Freema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Boston, MA: Pitman)[J]。 STEVE WADDELL, 1984.

  [4]Maignan I, Ferrell O 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arketing: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4,32(01):3-19.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范例篇5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效益;理论流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社会责任日益成为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效益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企业界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西方学者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对该领域进行研究,目前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我国学者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从20世纪中期才开始在该领域进行相关研究,由于起步较晚,至今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在应用方面也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仍有不少企业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对企业效益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承担社会责任就要投入,而这种投入表面上看是没有回报的。其实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但不会对企业效益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从长期看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

  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关系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社会责任是否会提高(降低)企业效益;二是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对公司效益的影响大小;三是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关系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在对国内外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的概念最早是由oliver sheldon(1924)提出的。从此,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就风靡了西方国家。此后,诸多中西方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博文于1953年在其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中给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或采取某些行动”。戴维斯认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回避将导致社会所赋予权力的逐步丧失”,因此他认为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考虑或回应超出狭窄的经济、技术和立法要求之外的议题,实现企业追求的传统经济目标和社会利益”。弗雷德里克强调,社会责任意味着商人应该监督经济体制的运行以满足社会的期望,促进社会的进步。他强调生产的经济意义在于,生产和分配应以提高总体社会经济福利为目标,公众期望社会的经济、人力资源能通过企业被运用于广泛的社会目的,而不是单纯为了个人和企业狭隘的有限利益。麦克奎尔(1963)明确地将csr概念延伸出经济和法律范围之外,他认为,“社会责任的观点假定企业不仅有经济和法律责任,同时有超越这些义务的社会责任”。卡罗尔于1979年提出了一个至今仍被广为引用的概念,即“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特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的、法律上的、伦理上的和自行裁量的期望”。s。p。robbins(199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1998)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针对社会(既包括股东也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乎道德的行为。”a。b。carroll(1999)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企业提出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期望。”

  综合诸多中西方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1)为了满足某些人员某些方面的期望;(2)超出了经济和法律范围。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可以界定为: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为了达成有利的长远目标,自愿承担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提出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等各方面期望的责任。或企业的行为、思想与他们对企业的预期、期望相一致。

  二、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关系的主要理论流派

  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可以提高公司利润吗?这是很多学者和管理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近几十年来,对公司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研究有很多,也得出了很多不同的结论。有些学者认为,利润最大化就是公司的社会责任,而有些学者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和利润是相互联系的,共同发展的。很多学者认为前一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公司的社会责任不仅仅包括经济责任,还包括其他很多内容。而后一种观点也得不到实践的证明。社会调查显示,公司社会责任和利润不一定总是一致的、协调发展的。他们之间有时候是协调的,有时候却是相背离的,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笔者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的关系将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归纳,把它们分为两个主要的理论流派: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的正相关关系理论流派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负相关关系理论流派。

  (一)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的正向相关理论。正向相关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的长期效益。

  1、理论研究方面。在初期,对于大多数的实践管理者来说,组织效益是企业的核心目标(posner and schmidt,1984),也有理论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增加自己的利润。(friedman,197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发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很多理论研究者也认为企业的动机是复杂的,公司目标、策略和结构都与公司社会责任有关。社会责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影响不同的组织特性,也被不同的组织特性所影响。(tuleja,1985;kraft and hage,1989)zahra and latour(1987)曾经通过由410名大学生和研究生收集来的信息来检验公司社会责任和组织效益的关系。在因素分析中,涉及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八个尺度(政府监管企业的义务、公众舆论、企业和社会的物质贪婪、乐观的经济前景和企业的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重要性、生态政策的需要、道德/伦理标准的需要和宗教意识)和组织效益的三个组成部分。他的研究结果支持了特定的公司社会责任实践会影响组织效益的假设,表明了公司社会责任是一个多元的结构,它与组织效益有关系。

  在回顾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isaiah yeshayahu marom通过设定几个具体的假设条件,总结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收益之间的一个统一理论,即从满意的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的财务回报和用于社会产出的成本是可以平衡的,而且获得的总收益会超过成本。由于他的研究包括了与公司社会责任有关的收益和成本这两个相互矛盾的东西,所以可以用来解释所有公司社会责任和公司财务收益可能产生的关系。catherine j。m。paul donald s。siegel也认为与增加投入成本一样,公司社会责任活动会影响生产效率、技术创新和规模经济。这些影响依赖于企业的特性,例如企业采取社会责任活动的动机、税法、位置场所和创新活动等。moses l。pava joshua。krausz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收益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微妙的。他的研究结果表明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企业一般都提高了自己的财务绩效,如果不比其他的公司好,至少也是可以相提并论、旗鼓相当的。

  2、实证研究方面。大量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着确定的正相关关系。jeff frooman(1997)分析了与不负社会责任和存在非法行为的企业相关的实证文献,他的分析结果表明股市对那些不负社会责任和违法的企业持否定态度,证明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财务绩效的正向关系。greig a。mill通过对英国部分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投资与收益关系的实证研究,指出长期的社会责任投资对企业收益是有作用的,他们之间有着正向积极的联系。lee e1 preston和douglas p1obannon(1997)比较了1982~1992年美国大企业的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也发现二者的积极关系。w1 gary simp son和theodor kohers (2002)对美国国有银行1993~1994 年的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以企业社会再投资行为排序作为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用总资产利润和贷款损失率评价财务绩效,也发现二者间存在积极关系。

  (二)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的负向相关及无关理论。负向相关及无关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之间是无关的或是负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不但不会提高企业的效益,甚至有可能会损害企业的效益。

  并不是所有的学者都像前面提到的学者一样,认为企业除了创造利润外,还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相反,他们认为利润最大化和企业社会责任是相背离的。企业社会责任不能提高企业的利润,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乃至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成本,增加企业的负担,从而损害企业利益。例如,弗里德曼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批判中就暗示着这一思想。他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增加成本,从而会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带来损失,比如股东的红利可能会减少、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可能会降低、商品的价格可能会上涨,等等。在弗里德曼和哈耶克的理论中,他们指出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带来的一系列损害,并且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的,相反,它还会降低企业的效益。从而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之间是存在着负向相关关系的。

  kenneth e。aupperle i and deane van pham t的研究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公司社会责任变量和财务测量方法,公司效益(不管是市场收益还是账户收益)和公司社会责任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公司社会责任行为不能为公司带来收益。s1 pasari2bu hadi(2003)对印度尼西亚的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无关; robertw1 ingram 和kat herine b1 frazier(1980)的研究也发现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他们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付出相应成本,这一成本就使得企业在与不承担或较少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状况。

  三、对我国研究的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比较,我们发现,承认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的文献还是占大多数的。大部分的学者和管理者都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当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笔者认为,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不仅应追求企业的短期利润,更应关注企业长期获得利润的能力。而从长远角度来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追求企业收益之间是不矛盾的。例如,杜邦公司之所以能从一个总资产为36,000美元的火药小作坊,成长为年销售收入超过240亿美元的跨国巨头,这与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有着很大直接关系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和众多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在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企业完全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理解效益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及衡量标准,企业社会责任是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的,不会损害企业的效益。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竞争力,它与其他的企业竞争力优势一样重要。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投资,不会减少企业的效益,相反,它会对企业的效益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的长期利益。如果企业要追求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承担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及慈善等方面的责任。

  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关系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要大量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虽然国内部分学者已经做了一定的研究,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由于社会环境背景、经济发展阶段、企业管理要求等各方面的不同,我们必须在吸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展开深入研究,以建立起符合我国特殊国情要求的、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体系和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oliver sheldon。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m]。sir isaac pitmanand sons ltd,1924.24.

  [2]bowen,h。r。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m]。new york:harpor & row,1953.

  [3]davis,k。can business afford to ignor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i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3)[j]。1960.

  [4]frederick,w。c。the growing concern over business responsibility i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j]。1960.

  [5]mcguire,j。w。business and society[m]。new york,mcgraw-hill,1963.

  [6]carroll,a。b。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i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4)[j]。1979.

  [7]carroll,a。b。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volution of a definitional construct in business and society[j]。1999,sept。

  [8]friedman m。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j]。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1970.13.

  [9]shaker a。zahra michael x latou 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a multivariate approach[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6,1987.

  [10]isaiah yeshayahu marom。toward a unified theory of the cspcfp link[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7.

  [11]catherine j。m。paul donald s。 siegel。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j prod anal,2006.26.

  [12]moses l。pava joshua krausz。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the paradox of social cost[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5.

  [13]frooman1j1.socially irresponsible and illegal behavior and shareholder wealth:a meta-analysis of event studies[j]。business & society,1997.36.

  [14]greig a。mill。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a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over time and a possible link with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3.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87271.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社情民情提案范文范本
下一篇: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班组鉴定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