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方案可行性分析范例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方案可行性分析范例篇1

  关键词:凝结水、运行费用、投资回收期

  项目简介

  目前,大厦员工卫生热水系统全年均有市政蒸汽管网制取热水供应,而整个建筑物的采暖及卫生热水供应也均由市政蒸汽提供热源,产生的蒸气凝结水全部排放处理,没有进行回收。冬季平均每天排放的蒸汽凝结水量约在100m3左右,水温约75℃左右。

  出于节能减排的目的,考虑将蒸汽凝结水回收利用,提取凝结水中的热量来制取员工卫生热水,减少蒸汽用量。故考虑对原排放的蒸汽凝结水进行系统改造,增加一套换热系统,冬季代替原卫生热水换热器来制取热水,春、夏、秋三季安装一台水源热泵型空调机组来制取卫生热水,如此 ,全年均可不再使用原换热系统,减少了蒸汽用量。水源热泵机组能效比较高,相比蒸汽制热比较合算,同时制取的冷水可打到大楼的空调系统内使用。

  蒸气凝结水系统改造初投资及运行费用估算

  据前所述,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蒸汽凝结水箱、卫生热水储水箱、凝结水收集水箱、蒸气凝结水循环水泵、卫生热水循环泵、管道循环泵、蒸气凝结水提升泵、板式换热器、水源热泵机组等几部分组成,工程造价如下:

  工程造价:

  蒸汽凝结水箱 8m3:26800元

  卫生热水储水箱8m3:82600元

  凝结水集水箱:5000元

  蒸气凝结水循环水泵:6743元/台×2台=13486元

  卫生热水循环泵:6540元/台×2台=13080元

  板式换热器8:7600元

  水源热泵机组:52800元

  管道循环泵:1420元/台×2台=2820元

  蒸气凝结水提升泵:1200元/台×2台=2400元

  设备及管道系统安装造价:约25万元(不包含自控部分产品报价)

  工程总造价:456586元

  注:所有设备参数详见流程图

  系统流程图如下:

  运行费用估算

  系统在使用时,所有水泵均是间歇运行,由于员工洗澡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和交接班时,其余时间使用率较少,全天集中使用时间按6小时计算,为加热储水箱内的热水和保持水温,蒸气凝结水循环泵和卫生热水循环泵需根据水温启停运行,根据水箱的散热量和洗澡的时长,每天两组水泵运行的时间约为12小时左右,管道泵可设定为按时间运行或全天候运行,此处按全天候运行计算运行费用,凝结水提升泵按每天输送100m3的水量计算,则系统每天的运行费用为:

  冬季:

  (1)、蒸气凝结水循环泵和卫生热水循环泵运行耗电量:

  (2.2kw+0.37kw) ×12h=30kwh/D

  (2)、管道循环泵运行耗电量:

  0.09kw×24h=2.16kwh/D

  (3)、凝结水提升泵运行耗电量:

  0.2kw×24h=4.8kwh/D

  (4)、全天运行耗电量为:

  30kwh/D+2.16kwh/D+4.8kwh/D=36.96kwh/D

  (5)、冬季运行费用总计:

  36.97kwh/D×30D×4=4435.2kwh

  4435.2kwh×0.76元/kwh=3371元

  说明:冬季运行时间按4个月计算,电费按0.76元/kwh计算。

  春、夏、秋三季:

  春、夏、秋三季使用水源热泵机组制取卫生热水, 热泵机组输入电功率为20.2KW,机组出水温度设定为48℃―50℃(出水温度可根据环境温度调整),因环境温度升高,热水储水管散热量减少,故机组启动时间相应减少,三个季节机组平均每天运行时间估算为8小时,则运行费用如下:

  (1)、空调机组、蒸气凝结水循环泵和卫生热水循环泵运行耗电量:

  (20.2kw+2.2kw+0.37kw) ×8h=182kwh/D

  (3)、全天运行耗电量为:

  182kwh/D+2.16kwh/D =184.16kwh/D

  (4)、三季运行费用总计:

  184.16kwh/D×30D×8=44198kwh

  44198kwh×0.76元/kwh=33590元

  全年运行费用:

  3371元+33590元=36961元

  回收热量经济性计算

  1蒸汽加热卫生热水所需用量计算:

  (A)、冬季卫生热水加热所需热量:

  每小时加热量:Q=CMT=4.2×1.7L/S×(50℃―5℃)=321KW/H

  每天加热量:321KW/H×6H=1926KW

  冬季采暖加热量:1926KW×30D×4=231120KW

  市政蒸汽管网供应的蒸汽参数为:温度:180℃、压力:4kg/cm2、252元/t

  则每吨蒸汽释放的热量为:700kw/t

  则每个冬季需要消耗的蒸汽量为:231120kw÷700kw/t=330吨

  则每个冬季蒸汽购买蒸汽所需费用为:330吨×252元/t=83160元

  (B)、春秋夏三季蒸汽用量:

  每小时加热量:Q=CMT=4.2×1.7L/S×(45℃―15℃)=214KW/H

  每天加热量:214KW/H×6H=1284KW/D

  三个季节采暖加热量:1284KW/D×30D×8=308160kw

  市政蒸汽管网供应的蒸汽参数为:温度:160℃、压力:4kg/cm2、252元/t

  则三个季节需要消耗的蒸汽量为:30816kw÷700kw/t=440吨

  则三个季节购买蒸汽所需费用为:440吨×252元/t=110880元

  (C)、全年购买蒸汽所需费用:83160元+110880元=194040元/年

  即:改用蒸气凝结水回收热量来加热卫生热水年节约运行费用194040元。

  投资回收期计算

  蒸汽凝结水回收改造工程初投资为:456586元,年运行费用为36961元,

  则初投资回收期为:

  456586元÷(194040元/年―36961元/年)=2.9年

  即只需要2年11个月即可收回初投资。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每年可节约费用:

  194040―36961元=157079元

  此系统运行寿命周期按十五年计算,则寿命周期内可节约的费用为:

  (194040元―36961元)×15年=2356185元

  如果将利用后的蒸气凝结水再回收利用,作为空调系统的补水水源或卫生间马桶的冲洗,则可进一步节约用水,每年可节约的水量为:

  330吨+440吨=770吨,每吨水的价格为3元/吨,则每年可节约资金:

  770元×3元/吨=2310元/年

  结论

方案可行性分析范例篇2

  【关键词】 AHP方法; 投资方案; 决策原理

  一、引言

  企业投资方案决策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的成败。现有投资方案决策通常是采用比较各备选方案净现值、期望收益额、期望收益率、收益标准差和收益标准差率等单一量化指标来选择最优投资方案。运用单一的量化指标进行决策虽然方便但没有综合考虑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各种量化、非量化因素,尤其是当运用不同量化指标对备选方案选择得出的结论相悖时企业将陷入无法决策的困境。本文针对这种情况,综合考虑影响投资决策的量化和非量化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案例分析进行最优投资方案选择。

  二、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投资方案决策的原理

  层次分析法(Analytia1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A。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AHP方法能够综合分析量化因素和非量化因素进行决策,因此在经济管理类研究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根据问题的性质和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解决方案分解为目标层、中间层、方案层等,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各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投资方案决策可分为四个步骤。

  (一)目标层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投资方案决策首先要确定投资方案决策的目标。投资方案的决策目标就是选择最优投资方案。投资方案决策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对企业内外各种定性和定量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最优投资方案的选择并不仅仅取决于某一单项指标的优劣,比如净现值的高低。净现值的高低只是企业衡量投资方案的一个方面,最优投资方案应该是最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能够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的方案。

  (二)中间层要素的确定

  决策目标确定为最优投资方案后,最优投资方案的实现将分解成各层次的中间层要素。中间层要素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非量化的。层次分析法在投资方案决策中运用的关键就在于要将决策目标分解为合适的中间层要素,即:投资方案优劣的判断标准。判断投资方案的标准必须符合企业实际,一般情况下期望年收益高、投资风险小、净现值高的投资方案是优秀的投资方案,但对于特定企业而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投资周期的长短、技术优势是否明显,在选择投资方案时也许更加重要。因此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应列出决策目标的影响因素,通过考虑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重要性建立关系矩阵来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关系。

  (三)确定多个备选方案完成层次结构模型

  将企业多个备选投资方案和层次结构模型的决策目标、中间层要素进行连接,通过计算权重、单个矩阵、整体矩阵的一致性判断来确定层次结构模型的合理性,最终根据计算结果选择最优投资方案。

  (四)进行层次单排序及总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出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特征向量,并通过归一化处理,同时要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如果不能通过一致性检验则需对判断矩阵重新计算;计算同一层次对最高层次(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此过程从最高层依次到最低层进行,同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不能通过一致性检验则需要重新开始。

  三、层次分析法在投资方案决策案例中的应用

  笔者通过案例来探讨层次分析法在投资决策中的具体应用。假设A企业要进行投资决策,现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三种备选方案投资收益基本情况见表1.

  三种备选方案的投资周期不同,C1方案为5年,C2方案为4年,C3方案为6年(假设均为一次投入,分年收益)。A企业的再投资年收益率为10%。从A企业现有的科学技术来看,C1方案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其他两个方案均为新的领域,但C3方案是环保产业,国家政策比较支持。

  从A企业案例可以看出三种备选方案的决策信息中既有量化信息也有非量化信息。传统的投资方案决策方法通常运用净现值、投资年收益、收益标准差等单一的量化指标判断最优投资方案。这些传统决策方法在决策时考虑的因素比较单一,而且在本例中,传统决策方法出现了多项指标优势交叉而无法进行判断的现象。因此笔者选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投资方案的决策,以综合考虑投资方案中的量化因素和非量化因素。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A企业案例资料,综合现有数据选择六个中间层要素,画出A企业投资方案的层次模型结构图,如图1所示。

  (二)构造判断对比矩阵A—B

  A企业管理当局选定10位专家组成专家系统,运用德尔菲法对六个中间层要素的重要性进行比较,使用九级指标法将中间层要素两两比较后进行打分,得出决策目标层A对中间层要素B的判断对比矩阵,即:A—B对比矩阵,见表2.

  其他对比矩阵的权向量计算过程同对比矩阵A—B的权向量计算过程限于篇幅不再详述。

  (五)一致性检验及备选方案的选择

  计算各对比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利用随机一致性指标进行检验,计算出CR的值(表9)。从表9可以看出,各中间层要素的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即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均通过。

  计算层次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CR=

  0.0774

  从表10可以看出备选方案C3的方案总权重最大,A企业应选择备选方案C3作为最优投资方案。

  四、结论

  通过A企业的案例分析,笔者认为层次分析法能够较好地结合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综合考虑影响企业投资方案决策的各方面因素,使企业投资方案决策更具科学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投资方案决策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配,可避免在影响因素过多的情况下决策者顾此失彼,将主观意识过多地带入企业的经营决策。当各种决策方案出现多项指标优势交叉时,层次分析法更能做出科学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邓永胜,董毅明。基于AHP的云南省物联网发展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21-26.

方案可行性分析范例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能性分析;经济论证;可靠性分析;造价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3-0090-02

  科学合理地做好城市规划方案,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是一门范围较广的学科。这不仅可以从规划的编制程序体系等方面入手,也可从改善规划者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入手。在当前的形势下,尤其要注重规划的经济性和效益性问题。本人根据十多年来的规划实践提出“三可”即可能性、可靠性、可行性分析的思路框架。

  一、城市规划的可能性分析研究

  “三可”分析首先在于可能性分析,这是规划方案分析的初步阶段。在城市具体的规划对象(城市或地区)中,规划布局方案具有多种的可能性可以供规划者考虑和选择。这些规划布局方案构成了一个待决策空间,是城市或地区未来发展的所面临的多种方向与各种可能性的集合。规划方案的可能性分析就是指规划者对规划方案的各种可能性集合的排列和组合,以及初步筛选、判断的思维过程。通过可能性分析这一过程,并不要求能够准确地指出某一最佳方案,但是最佳方案往往被包括在规划者确定的可能性空间之中。

  可能性分析具有广域性和目的性的特点:广域性;目的性;相对性。

  二、城市规划的可靠性分析研究

  1.在规划方案可能性分析的基础上紧接着就是进行可靠性分析。可靠性是指规划方案在规定条件和预定时期内,能成功地完成既定目标的可能性大小。规划方案的可靠性按其性质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工作可靠性两种。固有可靠性是指规划方案在完成状态下(以图纸或文字等形式)所具备的达到规划者既定规划目标的能力大小。这与规划者的素质,规划者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城市各系统的发展规模、程序确定是否合理科学经济等有关。而工作可靠性则指在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由于规划实施者、管理者对规划方案的理解上的差异而产生的规划实施与规划方案之间的偏离。对于规划者而言,在规划前期阶段无疑是规划方案的固有可靠性更加更应该引起重视。

  2.规划方案的可靠性分析是在可能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可靠性分析结果(若干规划方案)进行再分析、评估的过程。目的是筛选出距离最优方案最近的一个“小集合”和“小区域”,使规划者对规划对象未来发展演变的趋势的认识更趋集中和清晰。从而,使规划者在规划初期阶段所处的模糊和离散状态至此已基本结束。可靠性分析与可能性分析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从可靠性的含义就得到证明(可靠性是指规划方案在规定条件和预定时期内完成既定目标的可能性大小);其二表现在它是在可能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它必须依赖和利用可能性分析的成果;其三可靠性分析的理论基础之一即是事物具有的可能性空间与人们的控制动机的结合。世界万物都存在着各自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空间”,这种可能性空间是事物发展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所决定的。而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创造条件,使事物沿着可能性空间中某种确定的方向发展,这就形成了控制。控制的前提是事物存在的可能性空间,如果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无所谓控制了。可靠性的分析的另一主要目的即是对可能性分析的结果依照人们的控制意愿进行评价判断,从而使规划者对最佳方案的指向和认识更为接近和更加集中。

  3.对规划方案的可靠性分析而言,本人认为有如下的特征值得指出:(1)造价是否经济等。通过经济论证,规划者就可以剔除在经济上的明显不合理的方案,使遗留下来的经济性。是指在城市规划方案的可靠性分析阶段,将更多地考虑经济问题。一般而言,规划方案的可能性分析阶段主要注重城市布局的各元素的多种方式的组合所带来的不同的城市布局形态。规划者对城市发展在形态上有较多的偏好,相对较少考虑规划方案的经济问题。而可靠性分析这一阶段,规划者就必须对可能性空间中的侯选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规划方案的用地经济分析。包括各类用地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土地的利用率是否恰当,城市建设备选方案在经济上而言没有太大纰漏。(2)规范性。规划作为一门学科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同时国家对城市规划也有一套法令、条例和标准。因此,规划者在可靠性分析阶段应自觉地运用规划学科的理论和规范标准对可选择方案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的工作,这样就可有效地提高对规划方案优劣程度的认识水平。(3)现实性。规划方案虽然是对城市或区域未来发展的预测行为,但是城市是在现实状态基础上向未来状态延续发展的,因此就有必要强调规划方案的现实性。由于城市的发展在一定阶段将呈跳跃与突变的情形,因此对规划方案的经济性、规范性与现实性的分析也是在一定范围内而言,而并非唯一和不变的准则。(4)安全性。它是指在规划方案的可靠性分析阶段应该重视城市的安全(消防)问题。现代城市的高度人工性与人口以及人工建筑物的高密度聚集决定了城市是一个脆弱的系统,其防灾能力的提高对城市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联系到不少城市甚至新建的标准较高的特区城市在防洪防灾上所出现的困境,尤其令人觉得在城市防灾与安全问题方面必须引起重视。

  三、城市规划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从规划分析程序而言,可行性分析是在可能性和可靠性分析之后进行的,其利用了前二者的分析成果,是比前二者更进一步和更高层次的分析过程。可行性分析是对规划方案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否切实可行和有无成功把握的研究、判断和决策过程。

  1.可行性分析可以分为4个阶段。(1)机会分析阶段。主要从实现规划方案的背景、基础和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实现规划方案投资的来源和数量,主要方法是依靠概率的经验估计;(2)初步可行性分析阶段。主要是针对规划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研究,重点在于对规划方案进行初步选择并确定其范围;(3)详细可行性分析阶段。主要工作是针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深入的技术经济论证,以确定最佳方案;(4)评估报告。根据以上三阶段的分析研究,提出正式评估报告,对若干具体的规划方案作出可行或不可行的决策意见。

  2.从可行性分析的机制而言,可行性分析的突出特征即是围绕规划方案的“需要”、“可能”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需要是城市内外部环境、资源和信息系统共同提出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可能是对各规划方案的功能、费用等主要因素的考虑;效果是通过对各个规划方案的总体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而后表示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

  3.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有如下几点值得指出:1、整体性特征是指规划方案可行性分析的目的是寻求整体上最佳的方案,而并非仅仅在某一方面的最佳。因为“系统的状态取决于最弱部分的制约”。对于城市这样由众多元素组成的大系统而言,单个或少数几个元素的最佳并不能导致整体最佳,却往往导致亢进和白白地虚耗;相反几个元素的低水平则往往会对城市整个状态起极大的消极的作用。这就是著名的“水桶效应”。它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意味着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2)效益性。规划方案效益分析的关键是要能够区分待评价规划方案的效用值及投入值。效用值与投入值是两个抽象的概念,它们准确反映各自需要一组数据、指标来达到。可行性分析重视对规划方案效益性的研究,表明了人们对规划方案优劣的认识判断在思维层次上的深化。(3)综合性。是指规划方案可行性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城市规划者本身,而且有其他学科的参与。集思广益、百家争鸣,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致力于寻求一个理想的城市布局方案应当是十分合理和自然的。

  四、如何利用“三可”分析法更科学地对规划方案进行分析

  1.尽管可能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是规划者在规划阶段所进行的分析过程,然而其准确与有效程度却与规划者在规划前期对城市运行状态的认识与把握是否透彻密切相关。因为城市运行状态是城市在某一时期内各物质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城市功能与结构的特征。规划者只有在把握现实城市运行状态的基础上,才可能作出符合实际的规划布局方案,进而使下一阶段进行的可能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更加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实际意义。

  2.认识城市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认识城市活动能力、城市组织效应、城市容量和城市活动强度这几方面入手。城市活动能力是指提供给城市的使城市各项活动得以运行的各种元素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特征总和;城市组织效应指城市在运行过程中因各系统各部分组合关系的不同而对城市运动产生不同的反映的结果;城市容量是指城市内外条件对城市人口和活动量的限制;城市活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城市各项活动在规模、范围以及密度等方面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城市活动强度必须与城市容量、城市活动能力相适应。规划者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研究,将能较好地认识和把握现代城市运行状态,更好地指导规划布局方案的分析和研究。

  3.根据上述分析,得出可能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三者之间的区域和范围关系。可能性分析的范围最广,它所接触和处理的规划方案在数量上是最多的;可靠性分析则次之;分析范围相对最集中的为可行性分析。可能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三者依次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这一过程的推进,规划者对被规划对象的认识、对被划方案的优劣程度的认识也逐步得以深化。

方案可行性分析范例篇4

  >> 我国发行地方债券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问题对策 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问题对策 我国发行通胀指数化债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置业顾问培训的必要性及方案研究 发行生态的迫切性与可行性分析 对监狱产品实行政府采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创建农民电子档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高校进行散打教学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研究 我国建立教育银行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创业教育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失业保险促创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浅析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申办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必要性及可行性的分析与研究 我国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 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对策研究 高中体育选项课实施的必要性及实施管理方案研究 世界发行史分析及对我国发行的启示 商业银行基层机构ATM集中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由于截距项系数不显著,在函数式里省略了截距项。

  参考文献:

  [1]樊丽明,石绍宾。中国公共品自愿供给实证分析—— 以中国福利筹资为例[J]。当代财经,2003(10):26-28.

  [2]张亚维。行为—— 一个理论框架及中国实证分析[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仲玲。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D]。吉林大学,2006.

  [4]张晓红。我国公益金管理的财政视角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07(10): 47-48.

  [5]王薛红。业发展与中国政府政策选择[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6]汤继强。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基于政府的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2008.

  [7]范琦。中国福利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体系的影响[J] 。经济体制改革,2008(04):124.

  [8]范琦。福利收入的经济分析:财政学视角[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9]鲍学全。 福利发行与管理[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10]王五一。 经济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1]赵亚娅,冷牧。论发行教育的可行性及其对策建议[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6):78-79.

  [12]Donald。 Charitable Lottery Structure and Fund Raising: Theory and Evidence[J]。Experimental Economics, 2004(7):217-234.

方案可行性分析范例篇5

  Abstract: The cost income analysis regards as the rationalism the important analysis tool, but, the cost income analysis always causes the rational by no means theoretically result。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es own cost to the cost income the analysis, and takes cost income analysis's own cost the policy or a plan cost part, has discussed in the certain circumstances the cost income analysis result and rational conflict by chance。

  关键词:成本收益分析理性理性冲突

  key word: Cost income analysis Rationality The rationality conflicts

  经济学“理性”范式,按其内在逻辑来说等价于“极大化原则”,强调行为主体的行为动机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1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主体要按照最大化原则进行计算和选择即是对成本与收益所做的比较分析。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理性的范畴中成本收益分析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分析工具。当有限的资源面对一系列给定的成本与收益时,人们会选择其中差距最大的”。2但对成本收益分析是否会引发非理性的结果则鲜有思考。

  一、成本收益分析本身的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用于政策方案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分析,选出最优方案。但是在备选方案竞优的过程中成本收益分析本身的成本并未进入研究者或决策者的视野。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下还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中,成本收益分析的自身成本从未被正式地考虑进政策或备选方案的成本里面加以考量。成本收益分析本身的成本又是政策方案成本收益分析中不可避免的,主要指对备选方案的成本收益分析过程中发生的又不属于方案本身成本的那部分成本,它包括信息收集的成本、分析的成本、组织人员和专家的成本及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等等。

  我们认为只有把成本收益分析自身的成本放入备选方案或政策的成本之中才能得出合理的、正确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所以成本收益分析本身的成本不应分离于政策方案的成本,它应该属于政策方案的成本的一部分。成本收益分析的收益可以认定为一种信息或知识,它可以减少我们对备选方案或政策的成本和收益的无知。毫无疑问的是成本收益分析在减少我们无知的同时也增加了分析对象的成本。这一点往往被人忽略,也很少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但是这种成本在分析成本收益分析作为通往理性结果的分析工具与所追求的理性结果即收益的极大化的冲突中是非常重要的,不得不于考虑的。对于理性的追求受到各种“理性人”假设的限制,我们可以把这种假设分为完全理性假设和有限理性假设两种,通过把成本收益分析本身的成本的作为考察的对象,分别在完全理性假设和有限理性假设的条件下成本收益分析过程中理性发生的异化,探讨成本收益分析和理性的追求和偏好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成本收益分析在完全理性条件下的理性冲突

  建立在完全理性假设的基础上的方法论认为行为人的选择或决策意味着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在完全理性的条件下,决策者掌握完全的信息、具有完全的精确计算和选择能力,能穷尽所有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方案,对所有的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计算,找出最优方案。在此过程之中,成本收益分析是通往最优方案的工具,完全理性的实现依赖于成本收益的分析结果。

  正如我们所知的的完全理性的决策者掌握完全的信息,对尽可能多甚至所有的备选方案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进而选出最优方案。所以可以推出备选方案的数量越多,收集到的信息越充分越趋向于完全理性。但是结合我们上文提到的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属于方案的的沉没成本或增量成本的分析。每一被选方案的成本都应包含对它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但是一般来说成本收益分析本身的成本占政策方案成本的比重比较小,不会产生太大影响。那么,它对最优方案是不是也没有影响呢?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目的是选出最优方案,它的成本自然包括对它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但这是否反映了最优方案的最终成本了呢?显然没有,因为对最有方案只有在它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与其他备选方案的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的比较中才能得出,尽管其它被选方案被淘汰,但它们同样消耗了成本,它们同样是决定最终方案的必要成本。由此,我们可以说最终方案的成本等于方案的自身成本加上对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另外还要再加上对其它被选方案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

  那么在完全理性的假设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出:

  备选方案的成本=方案的固有成本+方案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①

  最优方案的成本=最优方案的固有成本+最优方案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其它落选方案的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

  进一步得出:

  最优方案的成本=方案的固有成本+所有方案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之和②

  如理性的决策者为解决一个问题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方案并对它们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得出如下信息,如表1所示。

  根据此表,一般来说,我们就可以的根据成本收益差即CB的大小的比较得出最优方案。但是,这时成本收益分析的自身成本并未考虑在内,所以这是不完全的成本分析结果。据①式,我们可知方案A的成本为B+D,所以真实的成本收益差为C(B+D)。当然由于成本收益分析本身的成本D相对于备选方案的成本B和收益C来说非常小对单个备选方案的影响非常有限。但当我们假设方案An的成本收益差CnBn最大时,我们按常规会得出An就是我们要选的最优方案,但此时它的成本就不再局限于我们在表中分析的单个方案的真实成本了,它转变为另外一种最终成本,据②式,我们可以得出它的最终成本B= Bn+ D1+ D2+ D3+ D4+ D5+ D6+…… + Dn③,这样它的成本收益差就变为了CnB=Cn(Bn+ D1+ D2+ D3+ D4+ D5+ D6+…… + Dn)④,此时,原来相对于方案固有成本来说很小的可以忽略的成本收益分析的自身成本已经不能忽略了,而且根据“完全理性"假设的逻辑推论:占有的信息越多越充分,制定的备选方案越多就越趋向于理性,就越能获得最优方案和最佳决策效果,但我们发现随着备选方案的数量n越来越大,据③式可知,最优方案成本的不断上升,但其收益是相对固定的。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必有一临界值m (n≥m≥1)使得最优方案的最终成本等于其收益。当超过这一临界值m时,最优方案的成本就超过了其收益,最优方案也就不存在了,这样理性的分析方法却导致了与理性背离的结果。

  同样,当n小于临界值时,尽管最优方案依然存在,但其自身的成本收益率也大打折扣,是否还能称得上最优不免令人怀疑。甚至会出现另一种冲突即最终方案的成本收益差小于任一其它备选方案的成本收益差,从而导致最优方案的失败。

  三、结论

  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自然地倾向于在多种备选方案的竞优过程中发生作用,而备选方案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决策者的理性水平和能力,但是在对备选方案的选择竞优的过程中存在固有的缺陷和不足,这种缺陷隐藏了竞优胜出方案的最终成本。我们认为政策方案的真实成本不仅仅包括自身的固有成本,还包括对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而存在多种备选方案的情况下,最优方案或满意方案的最终成本还应包括自身固有成本和所有备选方案的成本收益分析的成本之和。由此,结合备选方案竞优过程中理性的异化,如最优方案的失败、满意方案的弱化或消失等,我们发现成本收益分析作为重要的理性分析工具除了自身的局限性之外,在理性的逻辑分析过程中会发生异化,在一定的条件和假设之下会出现理性的冲突。成本收益分析并不能总是导向理性的结果,特别是存在多种备选方案的情况下,所以,成本收益分析的增进理性的作用更突出的表现在单一或有限数目方案的比较分析中发挥提供信息和知识的功用。

  参考文献:

  【1】 邱松伟,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治理

  【2】 刘春湘,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和NGO治理

  注释: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87355.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听听
下一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内容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