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生态园林范例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生态园林范例篇1

  【关键词】城市园林 植物保护 防治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日益成为今后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绿化美化城市的功能,同时对调节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园林植保工作是保证城市园林植物正常发挥他们特有功能的关键性工作。

  1 园林生态学与生态园林

  生态学是一门较古老的、以多学科为基础的学科, 目前已有很多分支学科, 如植物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以及正在形成的园林生态学等。

  园林生态学的主体和基础是园林植物,它包含植物生态学、生物工程学、园艺学、造园工程学等多种学科, 是以改善和维护园林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园林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学科。

  生态园林是园林生态学的实践, 根据园林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理论, 如竞争和共生的原理及他感和生态位的原理将不同特性、功能、色彩的植物加以科学配置, 进而构成多种类型的生态园林。这是一个能自然群集或人工招引鸟类, 助迁害虫天敌, 吸引蜜蜂、彩蝶以及两栖、爬行等动物, 构成一个具有和谐、有序、充满生机及动感等特征的主体生物社会, 并且具有多环食物链, 能保持生态平衡的园林生态系统。

  2 生态园林与园林植保的策略

  随着时代和技术措施的演变, 从无机矿化物、硫、砷、铅、钙制剂、植物提取物、烟草、鱼藤制剂, 到有机氯化物、磷化物等的喷施, 以及人工捕杀等多种手段, 实行“治早、治了”和“限期消灭”的策略, 在初期都取得了局部暂时的效果, 但到后期常有措手不及或妙药不灵之感, 造成虫害严重危害, 甚至大面积成灾或连年成灾的境况。

  应用有机合成、广谱高效的化学药剂防治害虫, 确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能及时解除有害生物种群猖獗危害的威胁, 对园林绿化建设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其弊端由不明显到明显, 直到部分农药不能再继续应用。原因是复杂的, 较易显明的有两方面,其一是一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很高, 死亡率可达90 %以上, 但不能全部消灭害虫。更严重的是, 与此同时消灭了该种害虫的绝大部分天敌, 或破坏了该种害虫天敌的食物链, 因而造成天敌饥饿、逃迁或停止繁衍。

  于是经防治后残存的极少数害虫, 在缺乏天敌克制的情况下不断增殖。天敌的恢复远较害虫缓慢, 其结果导致害虫的发生量比防治前更大, 以致再度猖獗。这方面已有实例,如用飞机在大面积防治松毛虫的同时杀伤了大量的松干蚧天敌, 其后果是原为“潜在”害虫的松干蚧上升为主要害虫, 毁灭或加速毁灭了大片松林。其二是害虫在药剂的刺激下, 可通过遗传获得抗药性。抗性的形成过程可同样用一种高效杀虫剂为例, 即在药剂防治后, 总有一些个体残存下来, 且将这种抗性遗传给下一代, 其后代再经受这种药剂的刺激, 就会有更多的个体残存下来, 经几代重复后, 具有遗传性的个体发展为一个具有遗传抗性的害虫种群, 从而使原有高效的药剂变为无效。

  很多事实和教训说明, 园林植保的对手, 不能仅仅针对成千上万、不断繁衍的害虫种群, 而面对的是千姿百态, 纷繁复杂的整个园林生态系统。对园林害虫的防治, 单纯依赖或过分强调、偏重某一技术措施, 均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反还会产生负效应,受到惩罚。为此只有采取综合防治, 提倡“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策略, 结合园林生产、养护系统进行。

  3 园林植保的生物防治

  生态园林是园林建设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着无限广阔的前景。无论何种类型的生态园林, 都力求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从而取得长远的宏观效益。园林植保以害虫种群―――天敌种群―――园林植物群落相互制约, 相互调节, 达到自然平衡为目的, 不因防治害虫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3.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自然界不同的、互相依赖的物种结合的表现,它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使其不能造成危害的方法。它是一种自然的生态学现象,尤其是在发现了化学农药会产生抗药性和污染环境及生态平衡失调的缺点后,更显示了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有如下优点:一是无毒性。如以苏芸金杆菌(Bt)为主要成份的微生物杀虫剂―― 灭蛾灵,对鳞翅目害虫有专一的毒杀作用,取代了过去惯用的敌敌畏和氧化乐果等化学农药,它对人、兽、蜂、鸟等无任何毒性,既保护了人类的健康,又保护了害虫的天敌;二是无污染。生物农药不像有些化学药剂那样有刺鼻的气味,应用于城市行道树病虫害防治,不会产生异味,污染空气;三是无药害。生物药剂防治害虫即使超剂量用药也不会象化学农药那样,一旦超过正常剂量,轻则植物生长不良,叶片黄化,重则全部脱落,乃至植物枯死;四是无抗药性。生物农药防治害虫,在其短期内害虫不会产生明显的抗药性,而使用化学药剂多次后,抗药性将会增强,不得不逐年加大剂量,增加了成本,污染严重。

  3.2 以虫治虫

  利用对人类有益的昆虫来消灭有害的昆虫,在防治害虫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有益的昆虫,增加自然界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利用天敌来抑制或消灭害虫。

  3.3 以菌治虫

  利用一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一种物质去抑制别种微生物的生长,甚至杀灭它们,这种物质被称为抗菌素(抗生素),当前以抗菌素防治病虫害的主要种类有春雷霉素、灭瘟素、内疗素、青霉素,如春雷霉素可用来防治腐烂病,内疗素具有一定的内吸性能和刺激生长的作用,且能防治真菌病害。四是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主要是利用雌性昆虫的性外激素,用以引诱雄虫进行交尾,在害虫防治及测报上有很大的价值,目前国内已能人工合成梨小食心虫、棉红铃虫等的性外激素,经过田间试验,诱杀雄蛾的效果都很好。

  3.4 以鸟治虫,据统计,我国有1100多种鸟类,其中吃食昆虫的约占半数,它们绝大多数捕食害虫,益鸟中常见的有啄木鸟、大杜鹃、大山雀、伯劳、画眉、家燕等,这些益鸟主要捕食叶蝉、木虱、蝽象、吉丁虫、天牛、金龟子、蛾类幼虫、叶蜂、象鼻虫等多种园林害虫。保护和招引益鸟防治害虫,简单易行,花工少、成本低、保护生态。

  4 结 语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园林绿化工作日趋规模化、现代化。做好园林植保工作,防止环境污染,减少农药对环境、生物和人类的影响及危害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最艰巨的任务,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研究和努力工作。

  (1)大力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原药用量少的高效剂型农药的新品种,积极开发并提倡生物农药的使用。

  (2)加强管理、合理使用,减少对环境污染的负荷量,积极探讨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途径与新技术。

  (3)开发各种能消除环境中农药污染的技术和产品,将污染产生的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进一步加强农药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及毒理学研究,弄清农药对环境生态危害和人体毒副作用的影响及机制,为农药环境安全管理和科学合理使用,研制新农药品种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喜东。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植保的方向[J]。中国园林,2012.

生态园林范例篇2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园林生态效应园林植物

  0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镇生态形势日益严峻,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建设正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过渡,传统的造园技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根据生态学原理,并应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创建,在生态文明时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镇生态园林,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那么,如何将生态的内涵赋予到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去,以及如何构建绿地生态效应的城镇生态园林成为园林工作者的新挑战。

  1植物生态

  1.1植物生态学与城镇生态园林的内涵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植物生态学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学四个部分。植物生态学则是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之一。其使命是利用植物生态学的原理,揭示植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自然规律,以便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治理和保护环境,使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达到最好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

  1.2城镇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园林植物是城镇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态效应一直受到有关专业人员的重视。园林植物具有维持城镇碳氧平衡、蒸腾吸热、净化空气、监测环境污染和降低城镇噪音等生态效应。

  1.2.1维持城镇碳氧平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在城镇低空范围内从总量上调节和改善城镇的碳氧平衡状况,改善地区的空气质量。

  1.2.2蒸腾吸热降低城镇气温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消耗城镇中的辐射热,以及通过植物枝叶形成浓荫来阻挡太阳的直接辐射和来之路面和墙面等的放射热,产生降温增湿效应,对缓解城镇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1.2.3净化城镇空气经济的高速发展致使SO2、HF和Cl2等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不同园林植物对SO2的吸收、净化能力的大小与其形态、叶量、叶面积、气孔开度等有密切关系,即使生物量相同吸收硫的量也不同。HF是常见的危害植物生长的污染物,各种植物对HF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一般而言,敏感植物的容氟量低,抗性植物的容氟量高。Cl2它是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之一,对植物的危害往往比SO2、HF等更为严重。Cl2对植物叶片组织有很强的杀伤力。不同的植物对Cl2的敏感性相差很大,一般来说,常绿的比阔叶树抗性弱或敏感。

  大量研究证明,植物可以起到滞尘作用。不同的园林植物,由于各自叶面粗糙性、树冠结构、枝叶密度和叶面倾角的差异,导致它们滞留粉尘能力的差异。一方面植物可以通过滞尘作用,减少附着于尘埃而悬浮于空气中的细菌数量。另一方面园林植物的分泌物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植物分泌的气体挥发物中有大量的杀菌或抑菌物质占气体挥发物总量的30%~50%。

  1.2.4监测环境污染和降低城镇噪音植物群落周边环境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植物群落,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植物群落中的各种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程度不同,人们可以据此来了解空气的污染程度。同样种植园林植物对降低噪音具有重要作用。理论上讲40m宽的林带可使噪音减少10dB~15dB,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减少噪音8dB~10dB。

  2城镇生态园林植物的选择

  提高城镇园林植物生态功能,一方面应尽可能地扩大城镇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绿化空间,合理利用园林植物的配植结构,提高现有绿地上的绿量。由于城镇用地紧张,采用复层结构能够提高单位绿化面积上的绿量,从而使得园林植物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功能3我国城镇生态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镇的标准与评估要求,目前城镇生态园林规划与建设中由于规划的指导性不足和研究力度不够而存在的一些问题。专家从不同的层面探讨了我国城镇生态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得出以下几点:①整体上宏观失控是城镇生态园林建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②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与绿地面积不足的矛盾日益扩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常规情况下,30%~50%的绿化覆盖率才对生态平衡具有临界中高度的意义。③城镇生态绿地分布不均且总体水平不高。④在城镇总体规划中按传统的模式常常仅有绿地系统的规划,缺乏由生态学、经济学、美学等理论和原理指导的城镇生态园林系统的整体规划,往往忽略了城镇生态园林系统中各系统间的生态关系。⑤建设资金不足制约了城镇绿化总体水平的提高。⑥对城镇生态园林系统中各系统的认识限于传统园林范围之内。仅仅停留在功能及美学意义上的景观布置,同时也忽略了各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生态位以及种间的关系。⑦对于单位绿地、居住区绿地等的绿化,一般只提绿地率指标,不同程度或完全忽视绿地斑块的相互生态关系及面与点线形成的生态关系,也缺乏对其跟踪调查与监督。⑧对道路、滨河等线状绿地往往强调绿地率及功能性的遮荫及美感。忽略线状绿地在城镇生态系统殊的生态地位。⑨树种选择时以建设方及规划方的个人喜好为主,缺乏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考虑,对各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组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缺乏系统研究。⑩内容过于贫乏简单,生活和旅游污染也是城镇生态园林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4完善城镇生态园林建设的对策

  针对我国城镇生态园林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对策以期对我国的城镇生态园林建设发挥作用。①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城镇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镇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镇物种多样性以发挥城镇生态园林的生态效益。②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生态园林绿化技术力求使人工设施与园林绿地融为一体。一方面要保持绿色环境的自然特点,满足人类对自然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应考虑借助人工设施的建设,完善园林空间的功能属性。因而,现代城镇园林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所做的方案实施后是否真正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③城镇生态园林建设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生态学原理进行城镇生态园林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速度、生命周期等因素,以及绿地的性质、土壤环境等综合的条件,优化城镇园林植物配置,使城镇园林植物群落保持可持续发展。新晨:

  [1]曹洪法。我国大气污染及其对植物的影响。生态学报。1990.10(1):7~12.

  [2]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2)。中国园林。1998.14(2)。51~54.

  [3]李建龙。城市生态绿化工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28.

  [4]蔺银鼎,武小钢。园林生态学科发展的现状分析。中国林业教育。2006.

  2.35~37.

生态园林范例篇3

  关键词:生态园林、概念、发展、现状、问题、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Q14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园林概念性分析

  生态园园林的本质还是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上我们辅以生态原理为基本建设原则。所以的生态原理建设原则就是要是的将此种园林绿地系统内的各种生物加以科学的调配和有目的性的打造植物群落,使得其中的灌木、草本等一些列的生物能够在科学的配置下和谐生存。同时,还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为园内生物提供适宜的阳光、空气、土地等生存条件,组建现代化的植物群落。这是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必然阶段,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新时期的生态园林是在传统园林的发展经验和技术上,应用以现代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所具备三大特点:第一,层次多;第二,结构多;第三、功能多。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现代生态园林所具备的特点和功能,是的人类、动物、植物之间相互能够和谐的存在,真正打造出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观的城市建设项目。从而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共赢。这是我国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所谓的生态园林建设是新时期中国环保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阶段,我们要建设生态园林一定要把握好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所建设的生态园林必须要同时具有生态性、观赏性、艺术性三个特点。这点不难理解,生态园林身为城市形象的门户所在,自然要起到基本的形象作用和美化环境的作用;第二,是要积极发展现代生态理念,科学的通过生态作用为城市提供相应的环境改善需求。众所周知,植物本身所进行的光合、蒸腾等一些列作用本身就像是城市的吸尘器。科学的利用好现代生态理念,这个效果会事半功倍;第三,在建设生态园林时一定要把握科学立体配置原则,在时间、空间、营养等方面进行立体配置,积极打造现代化的人工植物群落,建设良性生态循环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设城市化的进行脚步不断加快,这为我们带来了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列的负面影响。现阶段,生态园林建设事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今后如何发展,继续将生态园林建设事业推向另一个巅峰是我们今后所要面临的基本课题。

  二、生态园林发展历程分析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提出了生态园林这个基本概念。生态园林概念不是凭空而出的,当时西方发达国家正处于工业化迅猛发展的历史阶段。过分的工业化发展导致了自然资源被忽略式的破坏。同时,人口的急剧增加也导致了人类和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日益加深,此时西方国家的生活环境变得非常恶劣。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一些社会的有识之士站出来,开创了生态园林的基本理念。

  著名的“国际庭园博览会”在一九八二年的时候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郊外正式召开,当时人工打造的园林植物生态部落吸引了绝大部分人的眼球。自此,生态园林的发展理念经过漫长的沉寂后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无独有偶,日本在生态园林建设上也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在一九九六年的时候,日本京都生物生境研究会宣布对已建成的京都著名梅小路公园中的生态园进行系统跟踪研究。这为日本生态园林的发展笼络到大量当时的大学教学、研究员、热心市民等社会精英。这些人才经过不断的努力研究,在生态系统规划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他们通过研究,基本掌握的植物群落的规划组成、详细的纳入了与植物群落相关的生物组合研究。这对于生态园林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力。

  我国生态园林的发展比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腾飞,也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无论是欧洲的生态公园,还是日本的自然生态观察园,其基本理念都是创造多样性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提高人们的自然志向,使人们在观察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当前我国生态园林发展中的问题所在

  (1)生态效益重视不够

  由于片面的追求景观视觉效果,在我国各地的植物景观设计中,都存在大量引进外来植物品种种植的现象。由于外来植物的介入,城市生态环境被人为的加以改变,生态群落遭受一定的影响。

  (2)合理性有待完善

  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公共绿地多是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大面积草坪和小灌木拼成图案的绿化方式,并在一段时期内草坪加上色块图案渐渐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时尚。但是从生态学来看,此种绿化模式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乔、灌、草复合群落,而且养护费用较高。

  (3)原有植物破坏严重

  在绿地建设或改造中,往往片面的强调图形的美观和象征意义,从而忽视了其园林植物生态功能的现象,很多大树在移植过程中被截干去枝,甚至死亡,这对原生的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破坏。

  (4)植物资源利用率较低

  我国园林植物资源丰富,但在园林中可利用的植物资源十分有限。国外园林中观赏植物种类近千种,而我国园林植物种类相对贫乏。这些与我国资源丰富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四、生态园林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我们首先分析下生态原因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众所周知,传统园林也具备基本的城市环境改善作用。但是,传统园林没有引以生态的园林,忽略了植物客观发展的生态环境。这也使得园林的生态效益事倍功半。生态园林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困境,通过科学合理的对园林内部植物进行系统配置,大大增强了植物群落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据相关统计显示,生态园林相较于传统园林,起所起到的防尘、降噪等基本的功用是传统园林无法比拟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在吸收空气中有毒气体的能力也比之传统园林大幅度提升。在雾霾泛滥的今天,生态园林所带来的生态效益无疑是巨大的。

  其次生态园林的景观效益在生态园林设计当中,引入了现代设计理念,更好的对植物群落与自然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和谐统一。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无论是植物群论还是山坡、建筑、水体等一系列生物将达到完善的和谐设计统一。这将大大增强了生态园林的观赏性和观赏价值。

  还有就是生态园林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园林建立的植物群落是经过科学的配置和慎重的规划建设而成的。这样的园林植物具备的自我修复和调节的必要功能。这将减少传统园林所带来的复杂养护管理工作。恰当的组合植物群落使得各种植物各取所需,不但促进了植物生长,更能在一定程度之上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生态园林建设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要说的就是生态园林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更是不可或缺。生态园林以其独有的社会魅力吸引了游客,更通过自身所带来的自然魅力为人们上了与自然同行的宝贵一课。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的提出对生态园林发展是一次政治及思想上的飞跃,生态园林通过丰富的植物为主要材料、模拟再现自然植物群落、提倡自然景观的创造,将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大大提高,不断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1] 刘凯英。对发展城市生态园林的认识与思考[J],山西林业,2009(6):30~31.

  [2] 邵森等。生态园林发展问题的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2005(1):82~83.

生态园林范例篇4

  生态园林是在传统园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按照生态学原理,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多结构、科学合理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园林构建的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是主流植物,不同植物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充分利用的阳光、空气、土地等资源,构建和谐有序的群落。植物造景是在充分了解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配合周围自然环境,通过精心选材、合理配置、精心设计实现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完美统一。生态园林要求园林设计开始就充分利用绿色植物,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利用率,在美化环境,构建和谐环境的同时,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并且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2植物景观在生态园林中的重要作用

  植物景观在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植物配置能够美化改善生态环境,营建赏心悦目的形态美、层次美,一方面为城市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同时美化了城市环境。此外,生态园林可以有效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调节小气候,在夏季降低气温,冬季升高气温,降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等等。此外生态园林可以抵御自然灾害,具有防火、防震、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净化环境。生态园林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场所,让人们亲近自然,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3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是一项系统化、综合化的工作,要求按照一定原则进行配置,概括来说,植被配置应该遵循“艺术性原则”、“景观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艺术性原则要求植物景观和谐统一、调和、均衡,不同植被之间形成相互错落的层次,同时保证柔和、平静的和谐美感。生态性原则要求植被配置合理,能够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物种之间相互补充,功能健全,并且保证生物多样性,对于外界侵扰能够有效抵抗。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是生态园里设计中植被配置的核心和基础,要考虑生态园林所处地区的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等。

  4通山县城区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

  4.1通山县城区基本情况

  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4°14′~114°58′,北纬29°51′。最高点是太阳山主峰老鸦尖,海拔1656.7m。全年平均日照数1845h,平均日照率42%。全年平均气温16.3℃,1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20℃;7月最热,极端最高气温40.5℃。全年无霜期在226~248d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500mm,通山县森林覆盖率达67.8%,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生态屏障。

  4.2通山县城区绿化植物的类群

  通过对通山县城区进行实地考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通山县城区生态园林植被进行了归纳整理,将该区域态园林植物分为10类。按照“植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的理论,还应该做好城区古树名木的调查、登记和保护工作,通山县超过100岁的树木有1300多株,古树名木不仅作为观赏植物存在,而且具有历史意义,要做好就地保护工作,加强繁育研究工作和信息记录管理工作。

  4.3观花、观叶、观果相结合,体现植被的季节性变化

  对于观花、观叶、观果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很多花木叶色漂亮,有些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展现极为特殊的形状,不同植物之间相互配合可以获得极好的观赏效果,比如绿色的柳树和草坪相互结合会呈现和谐统一美。各种植被相互结合在一起延长植物景观观赏期,形成春花灿烂、夏季绚丽、秋季唯美、冬季疏朗的景色,让人们漫步其中,如同漫步在美丽的山水画中。

  4.4加大本土植被开发,加强植物培育力度,保护植被多样性

  本土植物指的是通山县的乡土植物,具有适应性强、资源丰富的特点,乡土植被能够很好的适应城市植被,并且成本低廉。本土植被的开发不会造成生物侵入。通山县本土观赏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具有较好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300多种,其中,蕨类植物26多种,裸子植物30种,被子植物260多种[4]。加大本土景观绿化植物的开发使用力度,既可以降低绿化成本、提高移植移栽成活率,同时可以彰显地方特色,增强市民的认知认同感,增强市民人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保护植被多样性,改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景观,保证景观色彩的多样性,加强园林植物多样性保护,做到以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合理选择植被,在有限的园林空间内配置最多的植被种类,遵循“本土植被优先,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的原则,保证生态园林生态系统正常运行。

  4.5注重植被层次变化,注重不同园林要素之间的配合

  注重植被层次变化,使得植物色彩层次更为丰富,搭配不同叶色、花色的植被,从植物色度方面来讲,选择色彩对比度较大的种类搭配,增加色彩深度,从植物高度来讲,园林植物可以分为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其中植物造景中各类型比例要合理,一般情况下,乔木常绿和落叶比例为:1∶1.2,灌木常绿和落叶比例1∶1,藤本植物常绿和落叶比例为1∶1.34.草本花草和木本花木各有优点,两者之间可以相互配合,保证两者之间形成层次美,确保生态园林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景色。

  5结语

生态园林范例篇5

  生物信息系统在城市园林建设前建立,对本土植物资源要加强保护,发展园林的生态多样性要以植物的生态习性为基础进行合理的绿化配置,上述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①建立城市园林生物信息系统。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a,从本地物种资源的调查入手,建立本地物种资源档案,对本地物种资源进行分类、分析、评估;b。对本地树种、外来树种、野生树种进行调查,建立城市园林系统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工作的基础就是建立建立城市园林生物信息系统。

  ②加强本地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对野生植物开发利用。适应本地环境长期留存的本地植物反映了本地植被的历史,也是植物就地保护的内容之一。在城市园林生态系统建设中,对本地植物资源应该充分利用,这样不仅能够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而且在生态学上对本地植物资源进行了保护。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培育优良品种。一些城市地处中亚热带,植物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应该将这种资源优势应用到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中,加大力度对野生物种的驯化,充分利用物种优势。

  ③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配置。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生态过程多样性。虽然城市的气候条件与当地的气候有些不同,但是仍然具有地域特色。在对城市园林生态系统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当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和结构特点,遵循‘生态位”原则,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组成接近自然的群落结构。所以对本土植物的分布规律、种群结构、种间关系等规律进行探索,不仅可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而且可以为城市园林建设服务,使城市园林生态展现独具特色的景观效果。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88917.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论文
下一篇:班务计划和教学计划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