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资治通鉴白话版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资治通鉴白话版篇1

  运新宇著 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出版

  这是作者在国防大学指挥员班《领导与管理》选修课程中的一部分课稿。由于是讲课稿,本书有这样一些基本特点:一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二是宏观和微观的统一。三是史和鉴的统一。四是学术性和通俗性的统一。五是吸收成果和独立思考的统一。

  《人权与中国思想——一种跨文化的探索》

  (美)安靖如( Stephen C。Angle)著 黄金荣 黄斌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3月出版

  该书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分别探讨了中国是否具有独具特色的权利思想,以及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中西方进行权利对话是否可能的问题。该书结合宋明以来中国儒家思想与19世纪后中国权利概念和权利话语的发展历程,以大量的思想史材料证明,中国始终存在一种与自身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并且基于自身需要而产生的独特权利话语,但这种特色并不会也不应妨碍中国与西方在权利话语方面进行密切交流和对话。该书认为,跨文化的权利话语对话是一个动态和复杂的过程,只有具有各自独特权利话语的中西方国家都对此持开放态度,权利对话才能成为跨越彼此观念隔阂的桥梁。

  《资源空间学》

  宋健坤著 国防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出版

  资源空间战争的魔爪正在放肆地伸向全球。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非洲,从遥远的太空到深邃的海底,无处不在进行着对资源的争夺。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崭露头角的机会,也可能被其他国家超越。关键在于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充分认识当今时代背景和经济运行规律,把握资源新的价值特征。

  《民生数据的真相:最真实的民生数据使用手册》

  严行方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年4月出版

  人们越重视民生问题,民生数据就越是不堪重负。她就像一位洗头妹,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指指点点,都有人牵线遥控,再怎么清白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本书从我国实际出发,致力于帮助读者厘清与统计数据尤其是民生数据有关的复杂关系,看看究竟问题出在哪儿,或者根本就没有问题、只是你的观察角度不对造成的,从而树立起一种科学、正确的统计观来。

  《晚清背影民国脸:清末民初的那些人和事》

资治通鉴白话版篇2

  关键词:杜牧;咏史诗;题材;手法;创新

  杜牧身处国势衰微、局势动荡的晚唐。素有“小李杜”之称的杜牧,在晚唐诗坛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甥裴延翰编次《樊川文集》二十卷,收诗文四百五十篇。无论是咏史、感怀、抒情、写景,均不乏佳作。其中,以咏史诗数量最多,也最能体现杜牧诗歌的主体风貌。他的咏史诗既有一定数量、质量,也有明确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

  一、杜牧的生平与咏史诗的生成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可以说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很有文化传统。“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篇,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由此可见,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书香门第的家世致使杜牧从小就饱读了诗书,成年后他才华横溢,有远大的抱负,很想建功立业,有一番作为。唐文宗大和二年,他26岁进士及第。他做过十年幕吏,又任过黄、池、睦、湖州刺史等地方官,还任过校书郎、吏部员外郎等京官,官终于中书舍人,然而他却一生官不及将相。所以,杜牧感到怏怏不平。另一方面,杜牧虽然出身名门世家,自从父亲去世后,家道已经衰落,买宅还债,奴婢大多散去。此时的杜牧家生活穷困,饱尝辛酸。所以杜牧对生活疾苦的了解较为深刻,也养成了他耿介刚直的个性。

  在《自撰墓志铭》中,杜牧已自称“某平生好读书”,而于所读书中,又对经、史格外留心,因为“经书括根本,史书阅兴亡”(《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所以,他为文作诗极好征引古事。不仅在《罪言》这样的策论中,引古事以证明得山东的重要与失山东的危害,而且《阿房宫赋》的写作也是有感于“秦人不暇自衰,而后人衰之;后人衰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衰后人也”这一种历史承袭现象。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说明,杜牧的好古并非泥古,而是以“今用”为目的。

  杜牧的咏史诗多半是就史论史。从唐敬宗和唐文宗时期开始,大唐的气数就已经一天不如一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于斯之时,阍寺专权,胁君于内,弗能远也;藩镇阻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据命自立,弗能诘也;军旅岁兴,赋敛日急,骨肉纵横于原野,轴空竭于里闾。”(《唐纪》六十)。这就明显地指出,第一,当时朝廷中是宦官专权,朋党之间的相互争斗频繁发生。朝中的官位很紧缺,但是象杜牧这样的一般士人却很难有机会进入政治机构的上层。第二,当时的科场风气败坏,许多出身低微,不善于官场应酬的有才人士,在考场上不甚得意,甚至终生不第;即使考中了,也很难做大官。面对着唐王朝末世的现状和自身暗淡的前途,他们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中仍然关心时政,为朝廷着想,对朝廷还仍存希望,抱有幻想,却往往是个人身世沉沦,空怀抱负。面对晚唐王朝的现状,杜牧忧心如焚,渴望一挽狂澜,济世济民。但是官场上的黑暗,仕途上的坎坷,使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长期的幕僚生活,加上不断的谪迁,让他感慨颇多。但他只是一位无权无势的文人,也只能把满腔的愤慨通过饱蘸情感的诗篇发泄出来。诗人是时代的神经,他们对于现实要比其他人敏感的多。白居易也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其中就突出强调了诗歌创作与现实政治的关系以及诗歌的政治作用。面对现实,杜牧有一种忧郁情怀,他本人又具有绝世的才华,性格豪俊,因此他的抑郁情怀并没有走向沉沦,所有的这一切都影响着他的咏史诗歌。

  二、杜牧的咏史诗的题材类型

  杜牧的咏史诗数量比较多,而且大多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寓有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其咏史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借古喻今,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朝政得失

  诗人常常多愁善感,在登临古迹时,免不了会把今昔进行一番对比,抒发个人的感慨,表达一个文人对事物的看法。杜牧也不例外。如脍炙人口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全诗在史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既引人人胜,又耐人寻味。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题旨自见。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泊秦淮》)。诗中的秦淮河两岸曾经是很有名的繁华地带,这里酒家林立,有钱人在此过着花天酒地、笙歌艳舞的生活。诗人路过此地,泊舟岸边,亲眼见到两岸的灯红酒绿,亲耳听到两岸的淫歌艳舞,触景生情,作诗一首,借古讽今,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上层人物,预示晚唐王朝的末日“计日可待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及诗人的忧愤之情,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以诗论史,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具有史论色彩

  杜牧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思想中有很沉重的忧患意识。面对晚唐王朝的现状,他很想挽救,也很愿意出谋划策去拯救国家。但是苦于无人赏识,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因而他的这类怀古咏史诗就表现出了一种涌动不安的情绪。诗中既有深沉而凝重的历史感,又包含激情,诗人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抒发着自己的政治抱负。

  《题乌江亭》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中的“乌江亭”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然后再图谋发展。可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乌江边。这首诗与李清照的《乌江》截然不同。在此诗中,诗人杜牧提出了自己对历史事件的推想。俗话说得好:“胜败乃兵家常事。”可项羽因兵败而自刎,这只能说明项羽的胸怀不够宽广,缺乏大将风度。诗人先对这点进行了批评,然后进一步提出假设,如果当时项羽回到了江东,重整旗鼓,那么几年之后很可能会卷土重来。诗人其实是在批评项羽不善于把握机会,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会用人。在此杜牧强调了兵家不仅要有远见的卓识,而且还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应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还有《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这一写法尤为后代许多诗人所仿效。对现实政治的关切,在杜牧诗中形成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即使是流连山水、描摹自然之作,也常常融合了他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三、杜牧的咏史诗的创造性贡献

  (一)杜牧咏史诗的创作意识比前人更明确

  杜牧的咏史诗或以史为谏,或针砭时速,极大地增加了咏史诗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以叹古怀昔的旧形式,反映现实社会的亲问题、新情绪,消除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隔膜,把晚唐社会危机四伏、人心思治的状况以及难以排遣的兴废之感统统包容于诗中,扩大了咏史诗的容量,同时,由于他所写问题与情绪的普遍性,在当时及后世都可引起广泛的同感。

  作家的创作总要受某一种思想指导,咏史诗既然以历史故事或传说为题材,它就与诗人的历史观有密切的关系。杜牧认为乱亡的根本在帝王的荒淫。他的诗常写荒淫丧国,遗恨无穷。如《隋宫春》:“龙舟东下事成空,蔓草萋萋满故宫。亡国亡家为颜色,他们偏狭地看到了文言不利的一面。如果说白话文运动的成功是在于取缔了士大夫阶级所垄断的文言,那它的失败也在于取缔了能够博大精深、联结古今的文言。到如今社会,这种断裂性的危害已经轻易可见。

  (二)侧重工具论

  胡适后来在回忆白话文运动时有过这样的总结:“在一九一六年二三月之际,我对中国文学的问题发生了智慧上的变迁。我终于得出一个概括的观念:原来一整部中国文学史,便是一部中国文学工具变迁史。一个文学或语言上的工具去替代另一个工具。中国文学史也就是一个文学史上的语言工具变迁史。”显然,胡适这种“文学工具论”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文本的思想性。

  和梁启超一样,胡适在本质上是一位政治哲学家,他之所以要选择掀起一场文学领域的革命,是因为他认定文学是对大多数人进行宣传教育的最好的工具,要想很好地宣传他的信仰,就只有进行文学语言的变革。在“一切语言文字的作用在于达意表情;达意达得妙,表情表得好,便是文学”观念下,白话达意表情的功效远远大于文言,所以即使那些即使带来新思想的文言也是不入流、而被时代抛弃的。他的这种态度在白话文取得胜利后的1922年所写《五十年中国之文学》容易可见。在里面他赞扬了严复和林纾翻译外国著作的先锋性。严复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在当时的中国,起了打击封建势力,启发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作用,是“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而林纾用文言融西洋诙谐风趣之风于文,译书百部,“更用力气,更见精彩”,是“介绍西洋近代文学的第一人”。最后笔峰一转,他们因不是白话而写而被贬低。

  当然,五四白话文运动的主导者们的目的,不仅是使白话文上升为合法的正式的书面语,来取代不利于宣传布教的文言文,而且是要否定文言文所包含的封建内容、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不过在当时短促的时间里也只有周氏兄弟等人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启民和承古,还深入到对现代资本主义以物的发展与追逐为核心的文明形态的反思和批评。其实,在这个层面上学衡派比胡适更有眼界和包容性。他们正试图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去进行改良时,使两者更加和谐的相处和发展。所以事实上,文言和白话只不过是一种语言形式,正如成仿吾所谓“容器”而已。新瓶装旧酒,酒还是一样的味道。白话文也可以像文言文一样承载着满脑子的封建之道。数十年来的历史实践表明,将文学语言视为社会变革的首选工具,这种功利化和简单化的思想使中国的文学多次走上了变异的道路。

  总之,胡适、陈独秀等五四新文化派倡导的白话文运动在今天看来还是功大于过,他们的激进的思想行为也是需要我们理解的。不过白话文运动带来的危机的浪沫已经早已浮现,当下的知识分子在这点上也早已发觉,并提出了各种提案。如何转危为安,如何促使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这在当下,已是燃眉之急。(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128

  [2] 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民国72年。145

  [3] 葛懋春,李兴芝。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4] 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

  [5] 李敖。胡适评传。文汇出版社。2003.

资治通鉴白话版篇3

  间:《辞源》解释为“间谍”1.《汉语大词典》2、《汉语称谓大词典》3亦作“间谍”。《新唐书・梁师都传》载:“诏夏州长史刘、司马刘兰经略之。获生口,纵以为间。”4

  间人:《辞源》解释为“探子,间谍”5.《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指潜入敌方,侦察情况,刺探情报,进行颠覆活动的人”6.《汉语称谓大词典》7、《称谓大辞典》8解释为“间谍”。《新唐书・武士逸传》载:“为刘武周所执,尝遣间人陈破贼计。”9

  间使:《辞源》解释为“负有伺隙行事使命的使者”10.《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密使。暗中派往敌方进行反间或侦察等活动的使者” 11.《汉语称谓大词典》解释为“伺机行事的秘密使者”12.《称谓大辞典》解释为“古代使者的一种,有伺机行事的使命”13.《中国古代间谍史话・历代间谍称谓》解释为“以外交使节的公开合法身份进行情报刺探的间谍”14.《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特进户部尚书上柱国莒国公唐(俭)君墓志铭》载:“于是独孤怀恩谋以众叛,阴遣间使连结武周,仍伺太宗入城,执以降贼。”15

  诡间:《新唐书・王忠嗣传》载:“军中士气盛,日夜思战,忠嗣纵诡间,伺虏隙,时时出奇兵袭敌,所向无不克,故士亦乐为用。”16又《旧唐书・王忠嗣传》载:“军中皆日夜思战,因多纵间谍以伺虏之隙,时以奇兵袭之,故士乐为用,师出必胜。”17由上推断,“诡间”亦为间谍称谓。

  谍:《辞源》解释为“间谍,细作”18.出处用的是《左传・宣公八年》的材料,《经典释文》:“间也,今谓之细作”19.杨伯峻说:“今曰间谍、侦查员。魏、晋以迄唐、宋以后,俱谓之细作。”20《旧唐书・李晟传》载:“贼将姚令言及伪中丞崔宣咸使谍觇我军,为逻骑所得。”21

  谍人:《汉语大词典》解释为“间谍;暗探”22.《汉语称谓大词典》23、《中国古今称谓全书》24作“间谍”。《资治通鉴》载:“姚令言等屡遣谍人觇晟进军之期,皆为逻骑所获。”25

  谍者:《汉语大词典》解释为 “间谍,暗探”26.《汉语称谓大词典》27、《中国古今称谓全书》28作“间谍;侦探”。《唐人称谓》解释为“刺探敌情的人”29.《奉天录》载:“延赏使谍者察其不虞,知其无备,假东川之师,出其不意,掩而取之,枝叶皆伏诛。”30

  觇:《间书・释间》将其作为间谍称谓。31《贞观政要・议征伐》载:“颉利、突利二可汗,以其众二十万,至渭水便桥之北,遣酋帅执失思力入朝为觇。”32《大唐创业起居注》载:“城外觇入驰报,帝曰:‘我知之矣。’”33

  觇人:《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探子”34.《汉语称谓大词典》解释为“古代的侦察人员”35.《新唐书・高丽传》载:“候骑获觇人,帝解其缚,自言不食且三日,命饲之,赐以。”36

  侦者:《汉语大词典》解释为“侦探敌情的人”37.《资治通鉴》载:“贼将崔乾于陕郡西潜锋蓄锐,卧鼓偃旗,而侦者奏云,贼全无备。”38

  觇者:《旧唐书・哥舒翰传》载:“贼将崔乾于陕郡潜锋蓄锐,而觇者奏云‘贼殊无备’,上然之,命悉众速讨之。”39

  人:《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刺探情报的人” 40.《汉语称谓大词典》解释为“侦察刺探情报的人”41.《唐语林》载:“大中初,云南朝贡及西川质子人数渐多,节度使奏请厘革。有人录诏报云南,云南词不逊。”42

  伺:《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指刺探的人”43.《汉语称谓大词典》解释为“侦察对方情报的人”44.《资治通鉴》载:“韦皋复与东蛮和义王苴那时书,使伺导达云南。”45胡三省注:“伺,刺探之人也。”

  细作:《辞源》解释为“间谍,密探”46.《唐人称谓》解释为“细作,谓暗探,间谍”47.李德裕《论镇州奏事官高迪陈意见二事状》:“切要王宰、石雄、义忠常密遣细作探侦48,知诸处抽兵来,即不要战。知抽兵却兵虚处,即入兵攻讨。”49白居易《请罢兵第二状》:“臣伏闻回鹘、吐蕃,皆有细作,中国之事,小大尽知。”50

  游侦:《汉语称谓大词典》解释为“间谍”51.白居易《再言承璀疏》:“回鹘、吐蕃常有游侦,闻讨承宗,历三时无功。则兵之强弱,费之多少,彼一知之。乘虚入寇。渠能救首尾哉!”52

  耳目:《辞源》解释为“刺探消息的人”53.《汉语称谓大词典》解释为“喻称刺探消息的人”54.《称谓大辞典》解释为“称替人刺探侦察消息的人”55.《旧唐书・崔仁师附传》载:“时桓彦范、敬晖等既知国政,惧武三思谗间,引为耳目,使伺其动静。”56

  乡导:《称谓录》把“乡导”列入“奸细”57,亦可知其为间谍称谓。《隋书・周罗传》载:“陈裨将羊翔归降于我,使为乡导。”58

  “察事厅子”也称“察事听儿”、“察事”,是唐代李辅国所建立的间谍机构的成员的名称。《旧唐书・李辅国传》载:“常在银台门受事,置察事厅子数十人,官吏有小过,无不伺知,即加推讯。”59《新唐书・李辅国传》载:“常止银台门决事。置察事听儿数十人,吏虽有秋豪过,无不得,得辄推讯。”60《资治通鉴》载: “置察事数十人,潜令于人间听察细事,即行推按。”61《旧唐书・李岘传》载:“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潜令官军于人间听察是非,谓之察事。”62

  察子:《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探子;官府的密探”63.《广陵妖乱志》载:(吕用之)“召募府县先负罪停废胥吏、阴狡兔猾者,得百许人,厚其官佣,以备指使。各有十余丁,纵横闾巷间,谓之‘察子’。至于士庶之家,呵妻怒子,密言隐语,莫不知之。”64此对宋代间谍人员的称谓产生影响,《能改斋漫录・事始》载:“探事察子,近世官司以探事者,谓之‘察子’。按,唐高骈在淮南,用吕用之为巡察使。用之募险狯者百余人,纵横闾巷间,谓之察子,此其始也。”65

  寻事人:《资治通鉴》载“陈敬多遣人历县镇事,谓之寻事人,所至多所求取。”66

  步探子:《资治通鉴》载:“尔速遣步探子将数十人分道追走者,自以尔意谕之曰:‘仆射幸不出寨,皆不知,汝曹速归,来旦牙参,勿忧也。’”67胡三省注:“步探子,遣之间步以刺探敌人,因名之。”

  1《辞源》合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P1764.

  2《汉语大词典》卷12,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P73.

  3《汉语称谓大词典》,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P407.

  4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87《梁师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P3731.

  5《辞源》合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P1764.

  6《汉语大词典》卷12,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P75.

  7《汉语称谓大词典》,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P407.

  8《称谓大辞典》,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1年,P389.

  9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206《武士逸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P5837.

  10《辞源》合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1764页

  11《汉语大词典》卷12,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年,P80.

  12《汉语称谓大词典》,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P407.

  13《称谓大辞典》,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1年,P389.

  14 褚良才著:《中国古代间谍史话》,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P461-462.

  15 周绍良等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显庆006《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特进户部尚书上柱国莒国公唐(俭)君墓志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P89.

  16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133《王忠嗣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P4553.

  17 刘等撰:《旧唐书》卷103《王忠嗣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P3199.

  18《辞源》合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P1581.

  19 陆德明撰:《经典释文》卷16《春秋左氏音义第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P245.

  20 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之《宣公八年》,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P696.

  21 刘等撰:《旧唐书》卷133《李晟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P3667.

  22《汉语大词典》卷11,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P331.

  23《汉语称谓大词典》,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P198.

  24《中国古今称谓全书》,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P696.

  25 司马光等编:《资治通鉴》卷231德宗兴元元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P7434.

  26《汉语大词典》卷11,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P332.

  27《汉语称谓大词典》,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P198.

  28《中国古今称谓全书》,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P696.

  29 牛志平、姚兆女编著:《唐人称谓》,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年,P109.

  30 赵元一著:《奉天录》卷2,长沙:商务印书馆,1937年,P14.

  31 朱逢甲著:《间书》,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P28.

  32 吴兢撰:《贞观政要》卷9《议征伐》,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P471.

  33 温大雅撰:《大唐创业起居注》卷1,五月丙子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P8.

  34《汉语大词典》卷10,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P336.

  35《汉语称谓大词典》,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P78.

  36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220《高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P6193.

  37《汉语大词典》卷1,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P1539.

  38 司马光等编:《资治通鉴》卷218肃宗至德元载,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P6967.

  39 刘等撰:《旧唐书》卷104《哥舒翰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P3214.

  40《汉语大词典》卷11,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P104.

  41《汉语称谓大词典》,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P1092-1093.

  42 王谠撰:《唐语林》卷2《政事下》第152条,中华书局,1987年,P97.

  43《汉语大词典》卷11,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P104.

  44《汉语称谓大词典》,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P1093.

  45 司马光等编:《资治通鉴》卷232德宗贞元三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P7485.

  46《辞源》合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 P1311.

  47 牛志平、姚兆女编著:《唐人称谓》,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年,P109.

  48《全唐文》所载“探侦”中间有“知”字,疑是衍文,今从《李文饶文集》。

  49 李德裕撰:《李文饶文集》卷17《密状・论镇州奏事官高迪密陈意见二事状》,四部丛刊本;董诰等编:《全唐文》卷702《李德裕・论镇州奏事官高迪陈意见二事状》,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P7211-7212.

  50 白居易著:《白居易集》卷59《奏状二・请罢兵第二状》,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P1252;董诰等编:《全唐文》卷667《白居易・请罢兵第二状》,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P6787.

  51《汉语称谓大词典》,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P1159.

  52 白居易著:《白居易集》外集卷下《文・再言承璀疏》,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P1550;董诰等编:《全唐文》卷666《白居易・再言承璀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P6777.

  53《辞源》合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 P1372.

  54《汉语称谓大词典》,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P227.

  55《称谓大辞典》,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1年,P214.

  56 刘等撰:《旧唐书》卷74《崔仁师附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P2622.

  57 梁章钜撰:《称谓录》卷30《奸细》,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P468-469.列为“奸细”称谓的还有奸细、细作、间谍、谍、谍贼、游侦、邦谍、。

  58 魏征等撰:《隋书》卷65《周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P1524.

  59 刘等撰:《旧唐书》卷184《李辅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P4760.

  60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208《李辅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P5880.

  61 司马光等编:《资治通鉴》卷221肃宗乾元二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P7073.

  62 刘等撰:《旧唐书》卷112《李岘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P3344.

  63《汉语大词典》卷3,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P1595.

  64 罗隐撰:《广陵妖乱志》,见《罗隐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P249.《新唐书・高骈传》(P6397)、《资治通鉴》(P8265)、《太平广记・妖妄三》(P2305)亦载有其事。

  65 吴曾撰:《能改斋漫录》卷2《事始・探事察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P21.

资治通鉴白话版篇4

  资料与方法

  2003年6月~2008年2月收治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5~52岁,40岁以下16例。既往有类似发作史3例,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例,均无家族史。发病时间:夜间14例,晨起3例,白天1例。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例,酗酒2例,剧烈运动、劳累3例,月经前期1例,无明显诱因4例。

  临床表现:突发对称性四肢无力或瘫痪17例,呼吸困难1例。其中四肢无力或瘫痪17例中,伴头晕、心慌3例,伴低热3例,伴肢体麻木、疼痛1例,伴排尿困难、多汗1例,本组均有肌力下降,无感觉障碍。其中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张力降低16例。

  辅助检查:血钾3.0~3.5mmol/L 4例,2.5~3.0mmol/L 13例,<2.5mmol/L 1例。本组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2例,Q-T间期延长1例,出现U波10例,部分导联ST-T改变6例,心电图正常3例。

  治疗:病情较轻者口服补钾,采用氯化钾片5~15g/日,分次口服;重者口服与静脉补钾同时进行,采用10%氯化钾注射液20~30ml加入生理盐水1000ml缓慢静滴。伴呼吸困难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期间每日复查血钾,注意观察神经肌肉及腱反射表现。心电图监测及尿量情况。

  结 果

  本组均痊愈。肌力恢复时间1~5(平均2.4)天,血钾恢复正常时间2~8(平均3.6)天。

  讨 论

  钾离子浓度在肌膜的两侧只有维持正常比例时,肌膜才能维持正常的静止电位,才能为ACh的去极化产生正常反应。而在患者中,肌细胞内膜经常处于轻度去极化状态,而且很不稳定,电位稍有变化即产生钠离子在膜上的通路受阻,从而不能传播。在疾病发作期间病肌对一切电刺激均无反应,处于瘫痪状态。以周期性发作肌无力合并低血钾症为特点,常因进食较大量碳水化合物或剧烈运动所诱发。

  本组发病特点:①青壮年男性多见,多在夜间发作;②部分患者既往有类似发作史或患有甲亢;③诱因:部分患者有明显诱因,如劳累、酗酒、感染、月经前期;④症状特点:无力常始于下肢,双侧对称,逐渐波及上肢。瘫痪以肢体为主,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患肢可有疼痛和感觉异常,但客观感觉无障碍,深、浅感觉均正常。部分患者合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腱反射减弱,心电图异常,心动过速,Q-T间期延长,出现U波,室性早搏,T波降低,甲亢患者TT3、TT4升高。

  我们在诊断过程中,需与以下疾病鉴别:癔症性瘫痪无腱反射或肌肉电反应性的改变。Guillain-Barre综合症和多发性肌炎的起病不如低钾性麻痹急,病程至少数周而不可能在数小时或1~2天恢复,前者可有末梢型感觉障碍,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肌红蛋白尿症也可表现为发作性的急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在几天内恢复,但伴明显的全身症状和肌肉疼痛,尿呈特殊的棕褐色。急性钡中毒可引起四肢瘫痪、眼睑下垂、发音及吞咽困难,在我国四川常见。糖尿病应予胰岛素治疗,长期服用利尿剂或肾上腺激素等均可引起低钾血症而出现肢体瘫痪询问病史可资鉴别。

  对于突发四肢对称性瘫痪患者,需急查血钾及心电图检查,部分甲亢患者以低钾周期性瘫痪为首发表现,因此TT3、TT4、TSH检查很有必要。在确诊为低钾周期性瘫痪后,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补钾,防止血钾急骤下降至呼吸麻痹及严重的心律失常致猝死。已出现呼吸困难或咳嗽,说话困难者应立即考虑使用呼吸机或行气管切开,挽救患者生命。病情好转后,患者应避免劳累、饱餐、酗酒等诱因,预防复发。

  参考文献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9141.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保育员工作总结精选
下一篇:建筑施工合同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