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苏教版八上课堂笔记《七律长征》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苏教版八上课堂笔记《七律长征》篇1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七律·长征》

  一、朗读你的诗歌。

  1、读准字音。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快乐指数★)

  逶(yí)磅(bó)mín 山、读出节奏。请用“”正确划分下列诗句句读。(快乐指数★★)

  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⑵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读出感情。朗读诗歌,你觉得诗歌洋溢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快乐指数★★★

  二、感悟你的诗歌。

  4、抓纲目。(快乐指数★★★)

  《七律·长征》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这两句诗写得极有气势,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 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敢精神,从中我们可看出全诗的诗眼是:

  5、绘图画。(快乐指数★★★)

  《七律·长征》这首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其巧妙地用艺术的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

  6、想诗境。(快乐 指数★★★)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是全文的总纲,从这两句诗里你觉得全诗的基调是。

  ②,两句是写长征的最后路程,这是全诗的高潮。

  三、赏析你的诗歌。

  7、赏结构。(快乐指数★★★)

  诗歌的首联在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8、赏意象。(快乐指数★★★)

  “水”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有着独特的意境,常常抒写的是勇于克服困难的凌云壮志。《七律·长征》中是怎样写水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9、赏语言。(快乐指数★★★)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有人认为,“寒”字烘托泸定桥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有人认为,“寒”字既写出泸定桥 险恶的形势,也生动地反映了英勇的红军,令敌人胆寒的情景。也有人认为,“寒”字反衬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了对死难烈士的哀思。你同意哪一种看法?或者 有你自己的见解?

  10、赏特色。(快乐指数★★★)

  你觉得《七律·长征》在写作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

  四、挑战你的思维。(快乐指数★★★★)11、1935年10月,当时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作者却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样说是不是不 尊重历史事实?作者有何用意?

  五、发挥你的想象。(快乐指数★★★★)

  12、、毛泽东的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无不体现这种精神,“五岭逶

  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他们的眼里,弯 曲绵延的五岭像小河里的鳞波细浪,在他们的脚下,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像滚动的泥丸。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片断,表现红军战士趟细浪、走泥丸时的精神风貌。

  六、展示你的才能。(快乐指数★★★★)

  13、、我们说,改革开放是一个新长征,作为新时代青年你一定有很多想法吧。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你觉的在学习中我们该怎样发扬长征精神?说说你 的理由。

  七、开阔你的视野。(快乐指数★★★★)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题解]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薄海欢腾”声中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1)风雨:指战争形势。

  (2)仓黄:变化翻覆。

  (3)今胜昔:如今胜过以往。

  (4)情:指情感用事而沽名钓誉。

  (5)老:朽。

  (6)沧桑:引申为革命。

  拓展练习

  14、诗歌的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的气势?

  15、诗歌中有几处运用了典故,请就感兴趣的一则查阅相关资料,把相关历史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听,并试着探究其作用。

  16、阅读《七律 长征》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谈谈你的阅读体会。

苏教版八上课堂笔记《七律长征》篇2

  《七律长征》课堂观课报告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诗文虽然不长,但知识丰富,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很多。如何上好诗词这类体裁的课文,始终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研究的问题,王杰老师大胆的尝试,通过这节课也为我们作了示范,一、学生学习

  王老师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起到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的作用,为课文的理解减缓了坡度。

  我们说,在课堂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静心阅读,潜心阅读。王老师给足了时间让学生读。这节课中,“读”贯穿始终,落到了实处。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掌握朗读的技巧,在评价中指导朗读诗的韵律和节奏,在读中进入课文的情境,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二、教师教学

  首先,这堂课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时间安排恰当,环环相扣。让学生对重点的内容学得比较充分,理解比较透彻。学生多种形式读用时充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解决文本问题上,相信王老师是经过充分考虑的。这首诗的年代背景距离学生比较遥远,长征,毛泽东对学生们来说都是很陌生的,因此,背景的树立和了解,对学生来说是理解这首诗的一个关键所在。课堂导入时,教师以一段视频来渲染气氛,将学生带入长征年代,这样的情景创设为学生的进一步深入文本起到了铺设作用。而且,课堂上,王老师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为学生充分了解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和毛泽东这个了不起的人物做了充分的准备。

  老师的教学语言也优美简练,饱含激情,可谓是一首现代的长征组诗。整堂课上非常富有激情,在引领学生领悟情感是非常成功的。

  三、课程性质 在课堂中,王老师适时地补充历史事件,突破难点“寒”和“暖”。这首诗描写的长征距孩子生活的时代较远,加之以诗词的形式表现,对于小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困难。理解第三联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所蕴含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在理解“暖”字时,老师通过补充《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再进一步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了红军不费一枪一炮,不伤一兵一卒巧渡金沙江后的那种喜悦和自豪。在理解“寒”字时,老师先通过让学生回想《飞夺泸定桥》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对这个“寒”字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生理解“寒”字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然后用对“寒”的理解渐趋深入,最后在学生充分感悟、大胆表达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了反复品读,此时,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抢渡大渡河时的惊险悲壮、惊心动魄,对“寒”字的理解水到渠成。文本通过如此解读,“暖”“寒”这两个字变得丰满而厚重,教学的难点也成功突破。

  对于诗中“逶迤”、“磅礴”的处理,王老师放在图片中用学生已有知识去描述,再将已有的词汇总结在一起,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相信学生也一定学会了应用。

  四、课堂文化

  从课前、课中到课的结尾,教师一直坚持适时、恰当地穿插课外知识,丰富学生课外的知识量,开拓学生的视野。真正做到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别是结尾,让学生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升华了主题,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面对学生和生活上的困难,进一步理解了“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落到了实处。

  课堂上老师很好地利用学习诗歌的方法,释题意、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等,效果不错。

  当然,没有一节完美的课,我个人认为:在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的时候有所欠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写了什么,还要让他们明白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写,像押韵和对账的写法,诗中比喻夸张的手法,应该把问题引向深入。可以带领学生体验一下如果毛泽东没有用这样的写法,而是实事求是地描写遇到的困难,两者带给我们的体验有什么不同,我想学生就会对这样写的好处有深刻的印象,为他以后的写作会带来帮助。

  感谢王老师的精彩一课!

苏教版八上课堂笔记《七律长征》篇3

  《七律长征》课堂笔记(2009.9.2)

  1偶。

  2、“只等闲”与“远征难”举重若轻,“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展示出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

  3、腾细浪,走泥丸:运用缩小夸张手法,以小写大,反衬出红军革命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五岭的形状。“腾”“走”是以动写静手法。

  4、云崖暖:暖 既写出金沙江上波涛汹涌,热气腾腾的实景,又写出战斗热烈沸腾的景象和战士们胜利、喜悦的心情。“云”写出悬崖高耸入云,生动逼真。

  5、铁锁寒:寒 既写出大渡河险恶的自然环境,又写出战斗的残酷激烈,有写出红军的英勇令敌人胆寒。

  6、更喜:承上启下,升华了主题。既写出胜利的喜悦,也蕴含着必胜的信心。越是艰苦,越显英雄本色。

  7、三军:当时只有红一方面军踏过雪山,这样说是表达了对红军其部队的希望和长征必胜的信心。

  8、五幅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苏教版八上课堂笔记《七律长征》篇4

  五上课堂笔记(参考)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文笔记: 第一单元:

  1、《窃读记》讲了作者因无钱买书,而躲在书店偷偷看书的事。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第十自然段第2句话“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中“吃饭长大的”是指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的”是指精神心灵的成长。这句话的理解是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才是一个健康成长的人。

  2、《走遍天下书为侣》与这篇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原因是书如友,书似家,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多少遍。第七自然段作者读书的方法是一遍又一遍的读。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古诗三首笔记 泊船瓜州: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秋思笔记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想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时,又打开一封好的信查看。

  长相思笔记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都点起灯,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梦之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风雪之声的。

  大本笔记 诗中的绿字好在哪?可以换成那些字? 答:绿字可以用换成满,过,入等字。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拂面。

  《梅花魂》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大本笔记

  秉性是什么意思?文中梅花的秉性是指梅花的精神? 答:秉性是本性的意思。文中梅花的秉性是指梅花的精神。

  《桂花雨》课文四、六自然段中的“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可以泡茶,可以做糕饼。永远香在人们心中,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约束,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桂花雨》写了作者回忆童年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句子理解: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答: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用鼻子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小桥流水人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这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生活的特点。留恋和热爱。《推敲的来历》

  琢字炼句,唐代诗人贾岛琢字炼句的故事。

  第三单元第九课《鲸》

  课文一共七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1、体形(大)

  2、进化过程(漫长)

  3、种类(多)

  4、生活习性

  二、1、第一段(不少人„„那就是鲸。)这句话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第一段(我国„„还显得宽敞。)这句话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第四段(有一种„„吃光。)这句话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第五段(鲸的鼻孔„„喷泉一样。)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第七段(长须鲸„„一百年。)这句话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第十课《松鼠》

  文章写了松鼠的外形、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和生活习性。

  二、从第二自然段“有人触动„„别的树上去”、“敏捷”等词句中可以看出松鼠的聪明、警觉、动作敏捷,具有丰富的情感。

  三、(松鼠是一种„„很讨人喜欢)这是中心句。

  四、1、第三段(松鼠„„蛰伏不动。)这句话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第三段(它们是十分„„树上去。)这句话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第三段(它们的爪子是那样„„上去了。)这句话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第三段(松鼠„„还要尖些。)这句话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第十一课《新型玻璃》

  一、种类 特点 用途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防盗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不易破碎 高层建筑物采用安全 变色玻璃 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 调节室内的光线,“自动窗帘” 吸热玻璃 吸热,把冷空气挡在室外 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减弱噪音的强度

  二、1、第五段(噪音„„处理。)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第五段(临街„„分贝了。)这句话用了假设、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第一段(这种玻璃„„采用。)这句话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第四段(在炎热的夏天„„温暖。)这句话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十二课《假如没有灰尘》

  一、灰尘的特点:

  1、使阳光散射

  2、使天空有了色彩变化

  3、具有吸湿性能

  二、灰尘的作用:

  1、是光线变得柔和

  2、不加选择地散射七彩阳光

  3、使分散的水汽依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形成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笔记 13课 《钓鱼的启示》: 课后题:

  3、答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说明道德实践很难,实践道德,放掉手里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大本: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是因为“我”第一次好不容易钓到这么大的鱼,是我从来没见到过的。而父亲坚持要“我”这样做的原因是要“我”遵守捕捞鲈鱼的规定,希望我在这样严格的教育下,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我”心情的变化过程是:得意——急切、委屈——乞求——依依不舍

  4、品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练习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只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中的“鱼”用上引号是因为这不是真正的鱼,而是吸引人的东西,它可能是金钱、权利、荣誉,也可能是暂时带来的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3)已经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我”回到故乡,和父亲一起回忆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发生的事,“我”会对父亲说:“谢谢您对我的严格教育,是我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4课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识,可以帮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历经磨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又多了一条。15课《落花生》

  段一写了种花生、收花生。段二写了母亲提议过节。段三到段十五写了吃花生、议花生。大本:

  课文围绕花生主要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5、抄写课文第十段,完成练习。

  (2)这段话中,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下,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而是矮矮地长在地上。从中我感受到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不计较名利的精神。16课 《珍珠鸟》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不论是人与鸟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美好境界的基础。回顾,拓展四 日积月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大本:

  7、默读短文,完成练习

  (3)我想把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摘录下来

  简而言之,你应该成为生活道路上的强者,让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变得更好、更漂亮、更有意义。

  (4)我还想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答:我认为我们应该当一个乐观向上,耐受挫折的人,不论做什事,都抱着快乐的态度。

  第五单元整理 导读。

  有趣的谐音的歇后语。(要求背诵)

  〈〈赞汉字〉〉,〈〈仓颉造字〉〉〈〈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部分背诵。

  3.〈〈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甲骨文的发现〉〉要求复述。4.〈〈汉字的演变〉〉(以下内容请注意顺序)甲骨文:图画性强,出现于三千多年前; 金文:字形圆转,大小均匀;

  小篆(篆书):整齐,均匀,粗细一致,较圆,像符号; 隶书:字形较扁; 楷书:方正,横平竖直; 草书:隶书的草化; 行书:楷书的快写。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笔记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语文课堂作业本P41 1.“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答:因为这段外貌描写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父亲的样子,又体现出了父亲执著的信念,以及他救儿子时克服的巨大困难。

  2.“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文中三次出现类似的话,因为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体现了崇高的父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为什么要具体列举这么多的时间呢?)

  答:这样可以写出父亲救儿子那样艰辛,但决心仍不改变。语文课堂作业本P42 课文结尾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我觉得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为了救儿子,无论怎样的困难,他都决不放弃,实现了对儿子的承诺;儿子也了不起,是因为①。在长达38小时的漆黑废墟下,能鼓励同学坚持信念。②。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同学,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18.慈母情深

  1.第四自然段:写出了作者家境贫寒。

  2.第十六自然段:倒装排比,强调了我亲眼目睹母亲的疲惫和辛劳。3.第二十九自然段:排比,写出了母亲养家糊口的忙碌和辛劳。4.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语文课堂作业本P44 母亲看了巴迪的诗后会怎么想?请你设想一下母亲当时的想法,并把它写下来。

  答:它会想这是孩子写的第一首诗,他一定期待赞美和表扬。虽然这首诗很糟糕,但我要给他写作的信心。

  2.父亲看了巴迪的诗后怎么想?请你设想一下父亲当时的想法,并把它写下来。答:这是孩子写的第一首诗,虽然它还需要鼓励,但是这首诗真得很糟糕。如果再鼓励他,对他的成长不利,我要严肃一些。

  3、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答:我体会到了这是一个严厉、要求很高、尽职尽责的父亲。

  20.学会看病

  1、第27自然段:口授一张路线图是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也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的种种应对的办法。

  2、作者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回顾拓展六(园地六)

  1、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注释: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要注重诚信。

  2、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 宽

  注释: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和爱心,而不指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3、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

  注释:恶,是厌恶;亲,是自己的父母;慢,是怠慢;人,是全天下所有人的父母。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注释:不淡泊名利无法明确志向,不心静气宁无法实现远大理想。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笔记 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布局,第三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建筑,第四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收藏。课后题:

  第二大题(1)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惨重的损失。

  (2)这样写可谓独具匠心,课文大量篇幅描绘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

  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后,先掠走、搬运、破坏,再销毁,最后放火。

  从“闯进”、“统统”、“凡是”、“实在”、“任意”、“连烧三天”,体会到:英法联军贪婪、野蛮、残忍。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

  本文可以分成5大段,分别是:第一自然段为一段“接受任务”,第二自然段为一段“痛击敌人”,第三自然段为一段“引上绝路”,第四、五自然段为一段“顶峰歼敌”,第六、七、八自然段为一段“英勇跳崖”。

  第三自然段从“斩钉截铁”中,感受到班长马宝玉态度之坚定,包含了五位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爱,表现出他们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突出为了保护群众和联队主力,早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坚决果断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自然段从“像雹子一样”中,说明石头砸下来十分迅猛、有力、密集,说明了五位壮士在没有子弹的情况下,毅然决定用石头当武器,英勇地同敌人血战到底,表现出战士们对敌人的深深的仇恨。

  五位壮士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

  “攀登”、“射击”、“紧跟”、“坠落”、“拧”、“抢前一步”、“夺”、“插”、“举”、“喊”、“砸”、“砸”、“滚落”,感受到五壮士面对强敌临危不惧、英勇杀敌的无畏精神。

  第23课《难忘的一课》:

  中心: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本文可以分成四段,第一自然段为一段,写了介绍了历史背景及我的工作情况。二到九分成一段,写了老师认真地教学生学习。十到十二分成一段,写了老师和“我”的交谈。十三到十六自然段为一段,写了老师带“我”去看历代伟人像,我被感动了。

  文中有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二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因为老师、孩子和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是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一起。因此谁也没有感到意外。第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而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第24课《最后一分钟》:

  香港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时间:1999年12月20日

  课文第二段抓特写,如“旗帜”、“旗杆”、“香港的土地和天空”、“微微颤抖的嘴唇”、“眼眶”。第三段写了屈辱历史。“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感受到对香港回归的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深祝福。第七单元园地:习作:

  重点: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3、叙议结合,以感为主。范文第四自然段“这篇课文使我想起前些年香港的拍卖会„„从拍卖市场上买回了这三件国宝”是叙,“这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东西„„这都是侵略者的罪恶”是议。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笔记

  第25课《七律 长征》: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是首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是颔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这就是颈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就是尾联。

  2.全诗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话来写的。(1)诗中写道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2)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表达了诗人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第26课《开国大典》:

  新中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

  第5段~第14段是写典礼的,其中分成5个部分。第5段~第7段写宣布新中国成立;第8段~第9段写升旗仪式;第10段独立为一段,写了毛主席全读公告:第11段~第13段写阅兵式:第14段独立为一段,写群众游行。

  第5段表达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热爱;

  第7段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第8段写代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推翻了反动派统治;

  第13段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群众对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第14段写毛主席对群众欢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主席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表现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

  第15段中的“光明”写不仅只灯笼火把照亮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北京城,使全中国摆脱了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4.(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表达了人们参加的急切、喜悦的心情。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说明群众的心都是一致的,对革命领袖充满了崇敬与爱戴之情。

  5.第7段话主要写主席的宣告传遍了整个中国,使中国人民欢欣鼓舞起来。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3段表达毛主席很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是真的,表现了毛主席内心的无比悲痛。“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这句话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99330.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员工试用期劳动合同
下一篇:交通协管员工作职责1000字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