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迢迢牵牛星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迢迢牵牛星篇1

  深入性——提高技能,明确诗歌鉴赏的方向及方法;

  延展性——拓展感悟,吸纳他人独到的、精辟的见解。

  2.课堂讨论的实施保障

  ①明确讨论的话题范围,有的放矢;②

  确立讨论小组成员构成,有章可循;③

  安排实施步骤,有序组织;④

  公布讨论结果,有效活动。

  3.课堂讨论的实施过程

  3.1 “缘事而发”。分析《迢迢牵牛星》的特点,从诗歌语言、意象、艺术手法等三个方向确定四个鉴赏重点为叠词的艺术效果、织女人物形象分析、浪漫主义色彩及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3.2 有序组织。前后两桌四个同学为小组,每人选择一个话题,拟写发言提纲,做好交流准备。

  依次发言,谈谈自己对所选话题的理解和认识,其他的组员记录其精彩的、富有启发性的发言内容,可以谈自己的不同见解和意见。

  经过讨论,针对每个话题达成共识,未能解决的疑惑,记录在案。

  收集记录本,选择精彩、精辟的发言稿共赏,并解决具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

  4.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只能概括地统而论之,不能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缺少语言的推敲、揣摩、解读能力。而诗歌的感悟必须进行诗意还原训练,把凝练的诗歌语言还原为具体形象的优美散文,才能实现真正的鉴赏和品味。

  5.讨论中解决的重难点

  5.1 叠词的艺术效果——优美精炼,富有蕴味。

  “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等叠词的使用,细腻的描摹形貌,距离之远、星光之亮、纤美之手、织布之声、清浅之河、相望之态,既是对外在景物的描写,又是对作者内心真挚情感的抒发;精确的描摹事物,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也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5.2 织女形象——悲苦相思,哀怨动人。

  这首诗整体来看是从织女的角度写的。诗歌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皎皎”既是写景也是写人,不仅写出银河的清亮,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清雅之色。诗歌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注重细节刻画。“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勤劳的形象。纤纤素手,从手的形态、颜色两个方面突出其纤细柔长、白嫩娇美;“擢”、“弄”两个动词写出织女织布动作的娴熟优美。诗歌还通过外在行为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札札”摹状出不停的织布声,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不仅描绘出织布的勤劳形象,更着意写出织女因思念牛郎又无从派遣的孤寂苦闷的心情。“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哭泣的形态。虽然整天织布,却劳而无功;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身在此而意在彼,明写织女行为,暗点内心世界,因思念牛郎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5.3 浪漫主义色彩——天上悲情,人间写照。

  本诗运用浪漫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的记载是《诗经?小雅?大东》,《迢迢牵牛星》化用这一内容,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更具体了故事的情节,感情描写更细腻,艺术手法更完美。用浪漫手法借天上的故事来比喻现实生活。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的时期,男子从征战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伴侣,夫妻团聚是他们的向往。

  诗歌的联想十分丰富,写人、写景、写情、写感,几乎是句句明写织女,而又句句不离牛郎。好似随意实则匠心独运,“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迢迢牵牛星篇2

  【关键词】神话流变 诗歌感情变化 “不成章”与“零如雨”的联系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四课《汉魏晋诗三首》中选取了《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一诗,全诗如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运用比喻的手法,以自然星体牵牛星织女星分列银河两岸而暗喻人间夫妻情侣的离别。其中“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一句,在部分教学参考书籍中这样解释:

  相传织女与牛郎相爱、成亲之后,王母娘娘因织女违反天条,将织女与牛郎生生拆散,分居于银河两岸,要织女织布成匹之后,方许二人相见。然而,用心险恶的王母娘娘对织女使用法术,让她怎么也没法织成一匹布,于是,悲哀的织女只好对着织布机日日哭泣。

  按照这样的说法,“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就有了这样的逻辑关系:“不成章”,既是“泣涕零如雨”的原因,又是其结果。“终日不成章”成为问题的关键和矛盾的焦点。因为“终日不成章”的存在,才必然导致“泣涕零如雨”的结果。

  但是,无论是从牛郎织女神话流变过程中考证,还是从诗歌本身的感情变化来看,“终日不成章”都不可能是“泣涕零如雨”的原因。

  一、从牛郎织女神话流变过程考证

  牛郎织女神话作为我国民间流传的四大神话之一,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尽管细节上有所不同,但神话的大致情节却是一致的: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放牛娃名叫牛郎,在机缘巧合下与天帝的女儿织女相爱并且结婚,还生下了一对儿女。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因为织女违反天条而大发雷霆,下令要织女重返天庭。逼于无奈的织女只好抛夫弃子回到天庭。牛郎不舍爱妻,带着一双儿女追上天去,结果被王母娘娘引来银河,将夫妻二人分隔在银河两岸,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才能一见。

  牛郎织女的神话在细节上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这里不一一论述,但神话传说在细节上的差异,正好说明这个故事不是在一时一地形成的,而是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也许他们的根源相同,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敷衍,就使故事的细节有了千变万化的区别。牛郎织女的神话,就是一则“世代累积型”的神话。

  我们来探索一下《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期,也就是东汉末年前后,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面貌大致是什么样子的。

  最早出现的跟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小雅·大东》有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句以天上星宿的有名无实,讽刺西周贵族的尸位素餐。虽然这时已经出现神话中的重要因素:银河、织女、牵牛以及织女牵牛“不成报章”和“不以服箱”的怠工情景,但是仔细考察诗句,会发现此时的“牛郎”还只是一头偷懒怠工连箱子都不扛的“牵牛”。可以这样说:在先秦时期,牛郎和织女这两个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只有织女正式出场,而牛郎还没有从“牵牛”演变过来。

  汉魏时期,关于牛郎织女的神话已经不再如先秦一般寥寥数字,而是有了丰富的记载,我们能见到的材料也就更充足。这一时期的文献已经有了大量以织女为吟咏对象的篇章,最具权威的当属司马迁的《史记》。《史记·天官书》记载:“织女,天女孙也”。而至少在《史记》之前,我们没有发现关于“牛郎”的任何记载,有的还是“牵牛”的形象。直到东汉时期,从文人赋中才发现,在汉武帝所凿昆明池两侧,有“左牵牛而右织女”的立像。此时,“牵牛”才终于从牛而演变为人。

  《迢迢牵牛星》在东汉末期出现,是现存第一首吟咏牛郎织女爱情的诗,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东汉时期,还是稍后的魏晋,都称“牵牛”而不是“牛郎”。从诗歌中能够得到这样的信息:在东汉末年,人们对牵牛织女星的想象,已经发展到一对隔着银河而不能相会的男女。

  稍晚于《古诗十九首》的魏晋时期,吟咏双星离别的作品更加繁多,但是,无论是曹丕的“尔独何辜限河梁”还是曹植的“瓠瓜之无匹,咏牵牛之独处”,都仅仅只说出了双星分离的现状,并没有提及他们分离的原因。最早提到牛郎织女分离原因的,是晋代两则笔记小说里的故事:

  牵牛娶织女,借天帝钱下礼,久不还,被驱在营室中。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荆楚岁时记》)

  无论是“借钱不还”还是“嫁后废纫”,阻挠二人相会的都是天帝,王母娘娘并未在此时出现,不成章则不能相会的禁令,自然更加无从说起,可见,就牛郎织女神话本身的发展而言,在东汉末期,“终日不成章”不可能成为“泣涕零如雨”的原因。

  二、从诗歌本身情节推动和感情变化来考证

  《迢迢牵牛星》一诗,以织女为叙述角度,以天上星宿的分离暗喻人间夫妻情侣的离别。诗歌先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开篇,描述了双星相距遥远的分离现状,接下来笔锋一转,写到织女的情状:“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织女伸出纤纤素手,开始吱吱呀呀地织布。但是,一个“弄”字,暴露了她的内心。弄,有游戏、玩弄之意。显然织女工作状态并不认真。正是因为她织布时心神恍惚,所以,才会出现“终日不成章”的必然结果。探究其“弄”机杼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对牛郎的思念。联系到此诗对人间世界的映射,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丈夫在外漂泊游历,孤身在家奉养公婆、抚育幼子的思妇,伸出白净纤细的双手,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但是,抑制不住的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使她心神恍惚,泣涕涟涟。因此,无心织布,甚至一整天也织不好一匹布。相比刘兰芝“三日断五匹”的巧手,这位,不是技不如人,而是心中深沉的思念,阻挠了她织布的速度。如果将此句解释为:织女因为一整天都织不出一匹布而伤心哭泣,那她又跟笨手拙脚的乡间愚妇有什么区别呢?

迢迢牵牛星篇3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默默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来源:文章屋网

迢迢牵牛星篇4

  1、译文: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2、原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来源:文章屋网 )

迢迢牵牛星篇5

  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因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语文教学教师案例借鉴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语文教学教师案例借鉴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特点。

  2、学习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思想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动人的别离之感。

  2、鉴赏叠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3、联系法:以题为纲,联系课内课外拓展延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资料:

  一、导入:

  同学们明白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吗?关于七夕节有什么传说呢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补充资料: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感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感情传说之一。(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与范喜良、白素贞与许仙)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它又被称为乞巧节,相传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看,我们的祖先多浪漫啊,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就能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感情故事,其实,牛郎织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随着岁月的演变才有了一些情节,而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对这个感情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介绍《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男子从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别,那些有抱负的文人也因混乱的时世不能实现自我的梦想。所以《古诗十九首》主要资料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游子诗)以及离别相思之情(思妇诗),主题主要是感叹生命短促、坎坷和向往感情的忠贞,期望夫妻团聚,怨恨虚度青春。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无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到底这首诗有什么特色,为什么能赢得如此高的评价,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请学生朗诵诗歌,感受诗歌音节之美。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详见课文下注)

  诗歌翻译参考:

  一边是遥远的牛郎,一边是隔着银河的灿烂织女。

  轻巧地摆动着柔美洁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纺织。

  整天都织不出布来,眼泪零落就像下雨。

  清清的银河水浅浅,相隔距离又有多远?

  隔着一条清清的银河,只能含情注视默默不语。

  四、层层深入,鉴赏分析

  (一)基本资料

  明确: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因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

  (二)写作思路

  明确:一二句描述环境,中间四句描述织女,最终四句点明离别的根源和哀怨。诗中充满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

  板书:两星的形状(景)——织女的相思(人)——分离的痛苦(情)

  (三)诗句鉴赏

  1、鉴赏诗歌叠词之美

  这首诗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

  板书:迢迢——距离之美

  皎皎——星光之明亮

  纤纤——手之修美

  札札——织布之声

  盈盈——河水清浅之貌

  脉脉——相视之态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加上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使诗歌更具浓郁的抒情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无论谁,其实一向都需要完美的感情。诗人用织女的意象来表现自我追求完美感情而不得的痛苦,我们因为有完美的感情,所以读了之后会深深的理解并同情。叠字是我们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它有着重重叠叠,曲曲折折,平平仄仄的美丽,一波三折而又回肠荡气,唐诗宋词元曲哪一页都有它的美丽。谁能背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篇几句?

  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七组叠字写尽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

  哪位同学能模仿这句话给《迢迢牵牛星》的叠字作结。

  答:《迢迢牵牛星》六组叠字写尽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

  2、鉴赏诗歌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艺术效果

  同学们觉得此诗表达了相思之苦,全文哪里写相思了?我没有看到“相思”二字啊!

  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能够看出,这两句诗不仅仅写出了织女织布时动作的娴熟,织女的姿态之美,更写出了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擢”举起,“弄”是摆弄。因为思念而不能认真工作,以工作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从“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也能够看出,她因为思念,一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而“泣涕零如雨”更是直接写出了她相思的神态,后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说,他们两人一水之隔,却不能互诉衷肠,表达了那种相思之情。“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件”也是!诗中揭示了现实与梦想的矛盾,河汉“清”且“浅”,人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见,更让人觉得悲怜。“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也能够看出,“迢迢”,遥远的样貌。牛郎织女相隔天涯,那里正是以织女的口吻表达对牛郎的思念。“迢迢、皎皎”就是从环境上渲染了星空广阔、相爱之人远隔天涯的悲凉气氛,让人联想起男女相思之情。

  这首诗,没有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写相思!这就到达了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效果。(板书:环境渲染,情感刻画,动作描摹——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

  那么,诗中写得这种思念仅仅是天上才有得吗?

  不,是人间离情的写照。“一曲天上悲歌,一绪人间离愁”(板书:天上悲歌,人间写照)

  五、拓展迁移:

  (一)

  宋朝的苏门四学子之一,秦观也写了一首“鹊桥仙”来描述牛郎织女的生活: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诗也是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那里写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意思就是说忠贞的感情又何必在乎是否日夜的厮守呢?虽然他们只能在七夕相会,但只要他们忠贞不二、心心相印就足够了,同学们怎样认为呢?

  语文教学教师案例借鉴二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资料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并能熟读成诵后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理解诗歌资料,感受诗歌画面美。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意美。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懂得古情今懂,古为今用。

  确立重点和难点的依据:理解诗歌,感受到音韵美和画面美,这是第一层次的学习,真正能让诗歌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到达诗歌文化的传承,这才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背景

  1.出示图片,重温牛郎织女民间故事。

  星空广阔而神秘,关于星空也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奶奶和外婆都讲过的这个神话故事。(学生简述)

  今日我们将以诗歌的形式重温这动人的传说,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

  2.了解来源《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都是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

  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下头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读后点拨字音。

  2.学生自读,读通顺,读准确,读出节奏;指名读,同学互评。

  3.师生配合读。(教师读上句,注重强调出叠词和节奏,让学生在接读时,自然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三、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借助注释和结合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理解诗意。

  2.交流诗歌大意。

  课件出示:牵牛星在遥远的银河对岸,织女星明亮而皎洁。织女摆动着纤细雪白的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帛,哭得泪如雨下。银河既清且浅,他俩相距也没有多远,仅有银河相隔,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3.再读诗歌,要求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美感。

  四、理解诗歌,评析感悟

  1.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织女对勤劳善良的牛郎的相思之苦。)

  2.全文没有一个“思”字,诗歌借助哪些诗句传递了这份相思的哀怨与痛苦呢?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是遥远的地方,这与诗中的哪句诗矛盾?“河汉清且浅,先去复几许。”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有王母娘娘这样强大的势力阻隔,它们很难相见,相望而不能相见更能让人感觉遥远,心生思念。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是织布最好的神仙,所以,取名“织女”,为什么会“不成章“呢?一个“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伸出素手,但无心织布,只是抚弄着机杼。这动态的描述,写出人物内心悲苦。“零如雨“,思念的泪水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这夸张和比喻的修辞,直接写出了织女的相思之苦。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河水盈盈,泪水也盈盈,只是深情的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近在咫尺,若隔天涯。这句诗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相思之苦。

  3.诗中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出这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吧!

  4.小结: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感情杯具,而实则是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荡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妻久别是他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他们的心声,夫妻团聚成了他们的向往。

  五、诗文迁移,领会技巧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织女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节描述,这样生动细腻的描述,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纤纤”“素手”一一外貌描述。

  “擢““弄”“一一动作描述。

  “泣涕““脉脉”一一神态描述。

  运用描述方法把人物形象写传神,这在我们平时作文中也能够用。

  六、诗词拓展,品味语言。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漫不仅仅在资料,还有他的语言形式上。

  1.找叠词,谈感受

  诗歌中用了很多的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让我们把他们找出来,读一读,你有怎样的感受?

  (叠词的加入使诗歌准确而生动,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2.诗词拓展,品味叠词。

  你还读过哪些使用叠词的诗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一《诗经》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一《诗经》青青的是他的衣领,日日萦绕在我心里。

  七、课堂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1.课堂练习

  填空。

  诗中写出了织女因感情思念而受到折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板书:

  两星的现状

  迢迢牵牛星织女的相思离别之思

迢迢牵牛星篇6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具体地说,是指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一句中的“左手”与“右手”是互补的,意为刘兰芝两只手中一手拿刀尺一手拿绫罗,并非其左手只能“持刀尺”,所以我们不能说刘兰芝就一定是个左撇子。

  《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多处运用互文的手法。例如“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中“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成互文,意为从十三岁起就学会了各种技艺。“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中“朝”与“晚”成互文,意为一天之中就做成了绣夹裙和单罗衫;“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中“东西”与“左右”成互文,意为四面八方都种植了松柏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枝枝”和“叶叶”成互文,意为枝枝叶叶交错在一起,覆盖了整个坟墓。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因此,运用互文修辞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如“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一句,就简练生动地描述了刘兰芝熟练的剪裁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美好形象。

  互文的常见形式有以下几种,现结合教材中的例句分别加以说明。

  1. 本句互文:指同一个句子中有些词语相互映衬呼应,合而见义。例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前一句中“主人”与“客”互补,意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一起上船。“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

  2. 对句互文:指上下句互相隐含词语,两相映衬,文义呼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中“将军”与“壮士”互补,意为将军和壮士征战十年身经百战后归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迢迢”“皎皎”互补见义,两句综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

  3.隔句互文:就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他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例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4. 排比互文: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其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四个词语互相补充,意为到东、南、西、北等市场上去买了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5. 重章互文:指把完整的意思拆开,分别放到各章中去。理解时要把各章内容互相参照,相互补充。这种用法在《诗经》中较为多见,如“坎坎伐檀兮……坎坎伐辐兮……坎坎伐轮兮……”(《诗经•魏风•伐檀》),其中“伐檀”“伐辐”“伐轮”互补,意为砍伐用来造车的木料。

  互文修辞手法并不属于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使用的地方较多。因此,了解互文修辞手法的形式和作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中学教材古诗文用了“互文”的例子还有:

  ①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②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④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迢迢牵牛星篇7

  我坐在葡萄架下,抬头仰望着浩瀚的天宇,聆听着那深邃的夜空中传来鹊语的呢喃。牛郎织女,这对千年等一回的恋人,今晚将上演一场生死之恋、七夕之恋,生命之恋……

  仰望天空,不知道那两颗让人惊心动魄的牛郎星、织女星距离到底有多远,不知道它们是否真的能相聚在一起。深闺的织女,骄傲的牛郎,被一条宽大的银河横穿南北,将他们分隔开来。但是,隔不断的却是牛郎织女日思夜想的心、绵延不断的情。今晚,纵然一千种星光妩媚,也不及两颗相缠的爱情之星的绚丽。

  也许,离心很近的地方,距离却很远;在很近的距离上,离心却很远。牛郎织女在很远的路上,遥遥相望,相视一笑。站立在两颗星星的面前,我不敢说话,上帝似乎意犹未尽。邂逅天籁的音符,踏着流星的遗韵,让我的灵魂在夜风中追星而去……

  七夕之夜,星光闪烁得像一支支彩笔,在天宇上写尽了牛郎织女的风流。划破夜空的曼妙,遥望幽深的长河,有多少浪花托起遐想。此时,我愿啃破时光的重茧,任那自由的风,沿着辽远的天际,撒播一颗颗诗情的种子,将思绪放逐很远、很远……

  我静静地敲打着文字,心语在指尖上流淌,一行行智慧的方块字抒怀着平平仄仄,诗情的话语把思念拉长。诗意羽化成喜鹊的翅膀,舞蹈在曼妙的清辉上,星光追逐着银河,延伸着月的光芒。穿越往事,回首着一个个浪漫缠绵的往事。今夜,好想为你点燃一支红烛,守望着这份澄明的心境。总感觉我们离得太远、太远,就像海天间一片模糊的帆影,不知驶向何处才能停航。

  路,在星光下浮动,心,在曲线上徘徊。于是,我们才萌生出七夕之夜,两地守望的约定。然而,世界缩小了,小到只要轻点指尖,你与我就能在屏幕前相遇。相遇的时刻,语言也许显得太贫乏,共同语言那怕只有一句:“好想你”,也足可以让我们编织成相思的网。fanwen。chazidian。com

  七夕情人节,似乎不是一个节日,而是一种欲望,一种情感的煎熬。七夕节也是一座桥,一座跨越心灵间的桥梁,是相思与无奈的交融。牛郎织女在星河里演绎着许多浪漫。我们在午夜里只有等待,期待心的冰河传来阵阵的互解,期待着有朝一日,也如牛郎织女一样于七夕之夜相逢。

  且看,天边喜鹊架起一道长虹,让心绪从这里飞向远方。陌生的云路是否通往当年曾经的许诺?是谁,在心湖里打捞飞星的碎片?是谁,在夜空中撒发落英的芬芳?是谁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是谁说“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又是谁说“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心与心的契合,灵与魂的交融,用一串串晶莹的红豆,播种着相思的年华。

  今夜,仰望长空。我想借一片鹊羽,寄向星河的远岸。醉解兰舟,摇曳于星海,看琼楼玉宇,携桂香而居。然而,我只能倚杆独饮。期盼你清醒下坠,看星海碎影,流年回转。此时,夜莺已睡了,大地已睡了。我在这里以洒落的星光为被,枕一场七夕流星入梦。

  思念把夜拉长。我们彼此酣梦中多了一朵飘忽的云,回忆中多了一道异彩的星光。想你的时候,只想与你同饮共醉。或许,如太白——举杯邀明月,像东坡——把酒问青天。这七夕的星光,闪闪烁烁,叹银河隔断有情人,落得世人皆醒,唯我独醉。

  想你的时候,只想吻你千载不变的容颜,和那万古不息的心;只想为你沉醉,守望你生生不息的灵魂;只想化作多情的眸子,让奔涌的激情燃烧你俊俏的脸庞。

  想你的时候,就想深入你的灵魂,与你在风中翩跹,在雾里烟浓。期盼你能踏歌而来,伴着清幽遥远的笛;淌徉在银河之间;吟尽那千山的明月,唱遍那万水柔情;和着那苍穹里悠荡的轻曲,回味人生的沧海桑田。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梦里有一片绚灿,集成海洋,惬意的手依旧紧握。枕一河诗韵入梦,舒展的诗情划过星河的涟漪,涌动着诗意人生。也许,是一次偶然,一波温柔浸润的灵性,将爱的诗意放纵。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三千群山,你为什么分隔了彼此。相爱,而不能相聚?幽深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今夜,我要乘着徐徐的晚风,为你舞蹈一曲《霓裳羽衣》,即使是漫长的暗夜,也要为你舞动脉脉风姿,舞尽悠悠月华……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循着星河的方向,演绎一曲远情的交响!让你聆听,指尖轻盈,洒落的一路芬芳。今夜,喜鹊暗渡迢迢银河。夜终语不成章,眼眸星烁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篇8

  乞巧节是不是七夕节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起初的乞巧节并不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的,民间称“七姐”。因而七夕节首先是女子的节日,而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对象,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当然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得一如意郎君。

  据《东京岁时录》载:“七夕家家锦彩,结为乞巧棚。”其盛况可见一斑。“乞巧”活动,其实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

  汉代就已有乞巧习俗;南北朝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到唐代这一习俗尤盛,以丢针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晒与日光下,然后丢枚小针浮于水面,看水底的针影形状以卜验投针女子智愚巧拙。

  到了明清,七夕节又演变为“七娘会”,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约一起,用通草、彩纸、米面等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宫室器玩,于七夕晚上陈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游人评赏,然后一起比赛穿针、祭拜织女。

  乞巧节习俗喜蛛应巧

  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时。

  投针验巧

  明《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的朋友或邻里们约好联合举办。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默念自己的心事。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七姐诞

  广州旧时过七巧节非常热闹。姑娘们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妇女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兰夜斗巧

  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乞巧节诗词唐。 杜牧 《七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 刘禹锡《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明。 唐寅 《绮疏遗恨》

  乞巧楼前乞巧时, 金针玉指弄春丝;

  牛郎织女年年会, 可惜容颜永别离。

  唐。 林杰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古诗十九首》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唐)权德舆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100847.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最新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下一篇:对法律援助工作的建议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