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篇1

  关键词: 思想品德 中考复习 注意方面

  当前,中考复习已经全面展开,怎样提高复习效率,我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就目前思想品德复习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注意《新课程》的要求

  1.《新课程》注重学生发展,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及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

  难题、偏题不会出现在中考的试卷上,思想品德复习中死记硬背的学生不会取得高分。在新课程体系下,中考体现时代性,复习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国际大事;关注社会的发展,自身发展;关注家乡重大时事,让学生认识家乡。例如,2009年泰州市中考题中,1―5题考查了近一年的国内、国际重大时政,第14题、第18题、第24题分别考查到有关“金融危机”、“两岸关系”和“改革开放三十年”等,第22题命题注重地方特点――有关“京剧大师梅兰芳”和“水兵母亲城”的人文历史。

  2.《新课程》注重充分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

  中考命题会注重坚持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基本的是非善恶观的要求。根据现在初中生的实际合理命题,引导他们尊敬长辈,培养感恩、爱心,增强责任心;引导他们自立自强,树立远大理想;引导他们树立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引导他们关心时事,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引导他们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激发他们献身科学、报效国家的情感;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3.《新课程》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楚知识点及其联系,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综合。在往年的中考中,特别是新课程下的中考,许多题目不是考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而是注重知识的相通性、相关性。仍以泰州市中考为例,“公民受教育”是考试热点之一,它的落脚点是教育,但是,它所蕴涵的知识比较广泛。它涉及七年级教材第三单元的“师生情谊”,第四单元的“学会学习”的三个知识点(学习观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涉及七年级第七单元的“法律保护”,八年级第七单元的“维护受教育权”;涉及九年级第二、第三、第四单元的“全面建设,实现小康”、“科学发展,振兴中华”、“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如果再作进一步的延伸,它涉及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颁发,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有关教育问题。

  4.《新课程》注重探究性研究。

  一方面,中考命题灵活并适度地开放,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试题所提供的文字、图片、表格等所提供的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另一方面,中考增加了研究型学习的试题。以泰州市中考为例,泰州市中考命题有四大块,分别是: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和实践探究题,从后面的两大块中就可以看出对探究性研究考查的力度。

  二、注意《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考查)大纲》的使用

  应该说,每一位初中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每年的《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考查)大纲》(或《中考说明》),以了解对初中毕业生的素质教育的考查内容和力度,以便指导教育教学。九年级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认真研究《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考查)大纲》的“命题指导思想”、“考试范围”。

  “命题指导思想”给九年级老师明确了复习的方向,是中考复习的指导思想;“考试范围”给我们九年级老师心中搭起了大框架,这样我们把握住“命题指导思想”、“考试范围”复习中就不会迷失方向。

  2010年泰州市的《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考查)大纲》“命题指导思想”明确指出:“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问题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的考查。”“注重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知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命题时注意与高中新课改的实际作必要的衔接与呼应。”

  2.了解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了解中考的考试方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是否与历史同场考试。了解试卷结构形式,各个结构分值,以及考查的知识比例。

  2010年泰州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考试方式有所变化:往年思想品德考试与历史考试是同场、开卷;今年是思想品德考试与历史考试分场,思想品德开卷考试,历史闭卷考试。

  3.要认真研究中考《思想品德》考查知识范围的教材知识要点。

  知识范围的教材知识要点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九年级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在二轮复习和三轮复习都要紧紧瞄准考查知识范围的教材知识要点,不能做无用功。

  三、课堂复习注重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思想品德中考开卷考试的特点,课堂复习时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

  1.注重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努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对教材内容特别是考查知识范围的教材知识要点进行有机整合,把相关和相联的知识进行归类,让学生对教材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使学生系统掌握教材的内容。例如,广东版思想品德教材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七年级上册安排以“成长中的我”为中心的三个内容:“自我调适”、“人际适应”、“学习适应”,八年级上册安排了充满思考、感动的三个内容:道德人格、心理素质、人生志向;七年级下册(除了第一、第二单元关于对生命和挫折的思考内容)、八年级下册是有关法律知识内容;九年级为全一册整合了国情、心理、道德、法律等内容,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认同社会。在学生对教材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综合训练,这样,有益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当前国内、国际重大的时事,分析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这是因为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思想品德考试的方式为开卷,开卷考试的方式必然淡化了对知识的记忆,强调了知识的灵活运用,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从往年的命题试卷来看,辨析题和实践探究题的命题充分体现了贴近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所以,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强化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社会实际的有机结合,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加强作业辅导,指导学生答题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三年紧张的初中生活,显现出他们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学习层次。教师复习时,应加强作业辅导,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指导答题。

  1.教师要指导学生答题时做到内容要有条理,要标有序号;语言表述要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书写要工整、规范。

  2.教师要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材料。中考试题中,有许多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着力于关键的字词句,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

  3.教师要指导学生依据材料联系教材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紧扣题目要求,从教材中找出的观点,运用好手头资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篇2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篇3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改革;贯彻;考虑;激发;增强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74-01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这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晦涩、枯燥,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样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如何才能提高初中政治课教学质量?

  1 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因此,我通过认真分析和考察后,根据我校初三学生实际情况,分别为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1、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2、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让学生理解记忆。3、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活动等,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实效。

  “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我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上课时,我让学生既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并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如九年级《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1、什么是中华文化?2、你知道哪些东西体现中华文化?3、哪些是有形文化,哪些是无形文化?从何看出?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讨论后,用书上的事例加以解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深入讨论:大家知道汉字的造字法吗?知道古代的四大发明吗?什么是客家文化?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归纳,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中华文化的灿烂”的内涵,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珍惜和保护中华灿烂文化应有的责任和态度,从而教活了知识。

  “准”,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的重点、难点,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如在讲九年级《我们共同家园》的教学中,由于这个概念理论性强,理解难度大,因而在上课时我没有直接提出这个问题。而先请大家回忆,2005年8月7日震撼全国的“八。七”矿难事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由于问题提得尖锐,学生此时非常气愤,也非常感兴趣,讨论后回答积极性极高。回答是“人类造成的,是人类不尊重自然规律,乱开滥采……的原因造成透水事故,导致123条人命的消失,以及国家上亿元经济的损失,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精”,即要求教师做到精讲、精炼、精评,在课堂教学中。我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同时,我也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炼。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主要依据大纲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并对各地区有关的资料进行精选,反对照抄照搬和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作重点讲评,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让他们知道如何纠正错误,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三对口:教材与大纲对口;练习与学习实际水平对口;练习与中考题型对口。力求做到:听得懂、记得牢、考得好。

  2 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来考虑学生的发展

  创新教育强调的创新性,正是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的最高表现,创新个性是创新精神的关键因素。而以前的教学方式如教条式教学、育婴式教学、封闭式教学……凡此种种,都是倾向于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使师生之间展开对话,让学生愉快地听、积极地想、大胆地说,鼓励和表扬学生发表见解,启发学生对共同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说出真情实感,然后教师再进行引导,层层设疑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活动和实践操作,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 千方百计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学生下课后聊天,提起“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呵欠连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没有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所在。因此教师应该抓住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所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八年级《竞争合作求双赢。》教学中我提出如下问题:(1)大家合作过打游戏吗?(2)怎样合作才能过关?让学生回忆体验中找到答案:“共同努力、携手合作”。此时,教师的归纳等与课本联系起来,这比抽象的说教讲授更生动形象。

  4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次革命。电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恰当运用能使抽象概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九年级《了解基本国策的发展战略》教学中:为什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问题,学生单从课本上文字回答很难理解透和把握好,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提出如下问题(1)外国人说中国人没有饿死,就是因为有了袁隆平吗?(2)中国的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升天成功靠的是什么?最终大部分同学都能结合课本理解到“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篇4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要能够不看图脑海中有图。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半球图片

  全貌图片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1、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周边的海洋: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要结合图)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亚洲6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第二节

  自然环境

  1、亚洲地势特点——亚洲地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亚洲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2、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比利尔湖);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3、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

  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各个气候的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东岸三种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1、周边的海洋:a—日本海、b—太平洋、c—濑户内海

  组成:

  A—北海道、B—本州岛、C—九州岛、D—四国岛

  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

  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相互交界的地方,地壳活动频繁。

  4、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产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有优良港口方便运输,所以形成了以出口加工为主的经济。

  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工业分布的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②港口条件优

  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③产品主要出口

  ④沿海多平原

  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地。

  5、其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为主,具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首都是东京。

  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

  组成:A—中南半岛、B—马来群岛、

  D—太平洋、

  E—印度洋

  海陆位置:东南亚是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

  之间的“十字路口”。

  Hx—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最短的海上通道。

  2、东南亚人口稠密,高温多雨,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也是

  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橡胶、油棕、

  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4、中南半岛的地形: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第三节

  印度

  1、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仅次于中国;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印度地形以高原为主,德干高原,占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恒河平原。

  3、印度主要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特点是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记清两种季风的对比:

  图一

  图二

  风向

  由何地吹来

  性质

  时期

  东北风

  由陆地吹向海洋

  干冷

  旱季(每年10月—次年5月)

  西南风

  由海洋吹向陆地

  暖湿

  雨季(每年6月—9月)

  4、印度的农业: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

  “绿色革命”是为了解决印度的粮食问题。

  5、印度的工业: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其中,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被形象的称为“世界办公室”。

  6、印度的首都:新德里

  第四节

  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一个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

  2、周围的海洋:北A2—北冰洋、东A3—太平洋、西A1—波罗的海(结合地图)

  俄罗斯主要地形区:B1—东欧平原、B2—西西

  伯利亚平原、B3—中西伯利亚高原、B4—东西伯利亚山地。(结合地图)

  主要分界线:C6—乌拉尔山、C2、叶尼塞河、

  C3—勒拿河(结合地图)

  C1—伏尔加河,欧洲第一长河。

  3、俄罗斯主要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奥伊米亚康—北半球的“寒极”

  4、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重工业发达。其中,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5、俄罗斯的铁路:欧洲部分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比较稀疏,但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

  6、城市和港口:莫斯科(首都);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A

  C

  B

  中东

  1、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中东处在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记忆五海的分布)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

  沿岸地区,绝大部分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洲。

  匮乏的水资源:中东气候干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河流稀少。

  欧洲西部

  1、

  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2、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3、欧洲西部的农业——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发展的条件:

  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

  温带海洋性气候

  以平原为主的地形

  多汁牧草

  草场广布

  畜牧业发达

  (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平原为主的地形——中部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欧洲西部旅游业,知道一些国家的特色旅游资源,例如:英国伦敦白金汉宫、荷兰风车、挪威峡湾风光、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意大利罗马古斗兽场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本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本区的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撒哈拉以南的地形以高原为

  主。90%以上是黑人,是黑种人的故乡。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热带沙漠气候

  2、快速发展的经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矿产资源的

  宝库,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

  均居世界首位。

  3、

  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①

  人口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②

  粮食问题:粮食增长的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

  的速度。

  ③

  环境问题: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得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澳大利亚

  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特有动物有袋鼠、考拉、鸭嘴兽、鸸

  鹋等。有很多古老生物的原因:①几千万年前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存在,进化缓慢;②无大型食肉动物;③气候温和,生存条件没有大的改变;④人类开发晚,人口稀疏。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很少。

  澳大利亚地形:西部广阔的低矮高原,中部广阔的平原(大自流盆地)和东部低矮的山地(大分水岭)。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主要的矿产品出口国之一。

  4、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堪培拉(首

  都),悉尼(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美国

  美国共有50个州,其中本土48个州(北温带),

  还有北极圈附近的阿拉斯加州和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国本土西临①—太平洋,东临②—大西

  洋,南临③—墨西哥湾,本土主要位于北温带。

  2、2010年,美国总人口3.1亿,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

  4、

  农业特点:机械化、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商品率高,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5、

  美国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高大的高原和山地(落基山脉)、中部广阔的中央平原、东部低矮的山地

  (阿巴拉契亚山)。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

  6、

  农业主要灌溉水源有: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东北部五大湖(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7、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目前,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

  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是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主要城市:首都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休斯敦等。

  D

  巴西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2、

  巴西的世界之最:最大的平原—A—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B—

  巴西高原;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C—亚马孙河。

  拥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世界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众多的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巴西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而石油、煤炭

  能源缺乏。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木材;调节全球气候。

  雨林受破坏的原因:农民不断垦荒寻求土地、修路、砍伐优良木材、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

  带来的后果:引起了深刻的环境问题。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5、巴西利亚—巴西的首都。

  第十章

  极地地区

  名称

  范围

  中心

  代表动物

  特殊名称

  南极地区

  南纬66.5S(南极圈)以南的区域

  陆地(南极洲)

  企鹅

  “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

  北极地区

  北纬66.5N(北极圈)以北的区域

  海洋(北冰洋)

  北极熊

  2、我国建立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2009在南极最高点建立了我国首个位于南极大陆内陆地区的科考站。

  南极拥有的世界之最:①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篇5

  一、研究学生

  重视对学生的研究,进行因材施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参差不齐。有的同学对知识的理解不够精细、准确,解答有若干个模糊选择项影响的选择题时,往往难以一锤定音;有的同学对此知识与彼知识的纵横联系缺乏了解,解答阅读分析题时,往往不会纵横考虑,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在课本的各册、各单元上,学生也存在各自的具体问题。因此,必须要认真研究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复习过程中,学生的练习题、作业、试卷增多了,我们应该尽量多地对其进行批改,从中获取具体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反馈,查缺补漏,对症下药。

  二、研究中考命题

  依据研究中考命题依据,目的在于掌握中考语文复习的纲要。这样,复习就能明确目标,抓住关键,提高效益。我从1996年全国30份中考语文试题中,探究中考命题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称《大纲》中的“两把尺度”)。

  《大纲》中“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是检测初中阶段教学质量的“两把尺度”,这是命题者必须遵循的。如《大纲》的“教学内容”中说:“学写一般的应用文。”

  2.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短文

  《大纲》的“教学内容”中说:“说话注意对象和场合,用语文明、得体。”说话为什么注意对象和场合?怎样注意呢?知识短文《语言的实际运用:得体》中讲得具体、明白。由此可见,语文知识短文是《大纲》中的“两把尺度”的具体化表现。所以,语文知识短文成为中考命题者的依据。如依据上述知识短文,贵州省1996年中专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中就出了这样一道题:

  你去省城探亲,向一位老人问路,说法最恰当的是()

  A。你大声说:“喂,老者,北京路怎么走?”

  B。你迎上前问:“老爷爷,请问北京路怎么走?”C。你高声说:“喂,站住,老头,北京路怎么走?”

  D。你凑近突然问:“你能告诉我北京路怎么走吗?”

  3.课后的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及读写训练题。

  语文课本中的单元教学要求、课文学习重点是《大纲》“两把尺度”的具体化,而课后的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及读写训练题是单元教学要求、课文学习重点的具体体现。因此,课后的语文基础知识练习及读写训练题也成为命题的依据。如初语五册《〈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一:

  朗读全文二至三遍。读排比句要注意节奏鲜明,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试划分下边句子的节奏(用“/”表示)。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道练习题具体体现了本单元教学要求之一:“朗读,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语气明显。”依照这类练习题,宁夏回族自治区1996年高中、中专招生语文试题中出了这样一道题:

  对朗读节奏、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风烟/望/五津

  B。将军/身披坚/执锐八百里/分/麾下炙

  C。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故人/西辞/黄鹤/楼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惜秦皇/汉武

  三、研究语文复习资料的使用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篇6

  教材分析

  1. 教 材特点

  教材选用最新版的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主要复习以下内容:

  《中国历史》分了四册,其中七年级上册和下册为中国古代史,主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隋唐以及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及与世界的交往等情况。

  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是我国的近代时期的历史,讲述了中国近代时期外国的侵略及民族抗争、革命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分析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国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主要经过,中国格局的变化。

  八年级下册主要是中国现代史,介绍了中国是如何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地方,又有哪些挫折和失误,最后又是如何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介绍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等等。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国家的重新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经济、文化与社会牛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等基础知识。

  2、让学生在掌握以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综合、归纳、分析、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历史课的复习,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发展大趋势,知道科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树立科学发展观。

  四、主要措施:

  1、对优生要求除了掌握教学大纲上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在思想认识、能力培养上达到自我运用的水平,学会运用辨证唯物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上课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后多交流,通过培尖的形式加以沟通;作业布置加大难度,多布置分析性的作业;以面批为主。

  2、对差生要求完成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操,上课认真督促、作业以面批为主;课后多补差;经常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了解思想动态,鼓励学生上进。

  3、备课:深入钻研现行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与要求,作好学期教学总体安排,根据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本章、本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知识体系,明确每个单元与每节课的任务,找出重、难点,注意掌握各课的内在联系,准确掌握历史课本中史实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结合教材,注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教案要能体现出教学的主要手段,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过程中。每节课要有简明、系统、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的板书设计。

  3、结合教材,结合实际使用得体的教学方法。做到讲练结合,点面结合,图文结合,重点突出,师生互动。语言力争准确、简单、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4、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及回答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收集、整理、阅读历史资料,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自由阅读卡”,上好活动课,组织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

  五、研究的主要课题(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提出重点研究的课题,并说明研究的课题解决什么问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含观摩课、公开课、经验介绍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篇7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习中国地理相对比较容易。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应重点在教法上以面向中游学生的“双基”和应用能力为主,同时兼顾两头,让优秀生更突出,让落后生有进步。争取通本学期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地理,会学地理”,并且会应用地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四、教学目标 认识领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认识领域

  能力目标:

  1.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4.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德育目标: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增强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3.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

  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4.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5.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同学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提高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能力再上新台阶。5、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7、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分析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地理教学计划详情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

  (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个班学习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二、本册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七章中国的农业第八章中国的工业第九章中国的交通第十章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属于中国地理总论,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之后逐章讲述的。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着重指出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选择每个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最后一章中国在世界上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以后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第四册的教材这学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在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A、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B、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C、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D、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E、注重实践教学,组织模拟旅游比赛,选择旅游路线,并介绍沿途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风土人情等。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 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是经1年半学习,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任教年级约120名学生,有三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个别学生有时不能形成班级焦点,必须进行较多的组织教学。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四、教学目标: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是本学期的复习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转入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

  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一地理难点,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插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二重点章节有:

  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五、 教学措施与计划

  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让90%以上的同学取得较好的成绩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二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3月22日――5月21日)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学习手册》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阶段:(5月22日――6月13日)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用知识点。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 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

  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那么学生们参加中考应该说,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强化训练,冲刺中考。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 [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四

  经过一个愉快寒假的休整,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为了保证在新学期里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先做好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是在学生经历一个学年的地理方面知识的学习进入了初二阶段,学生在初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在课堂上能进行有序的教学,但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由于平时投入少,未能及时做好复习,课堂内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不太强,所以本学期要按照班级实际情况,并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果。

  二、教材分析

  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写简单地图和图表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懂得协同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

  本学期是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的地理差异,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了解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的位置、自然特征及经济的发展状况。

  四、提高措施

  1、在一年级现有的基础知识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实际,在课后的反思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取长补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在相应地理材料、图片中独立获取地理知识。在平时月考之前,把学习的基础知识要掌握好,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加以指导,使他们更快进步。

  2、做好不同学生的提高工作。本学期要对中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地理能力,如读图和用图的能力。对于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给予改进,在课堂上要注意他们的听课状态检验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人数较多,所以更要加强听课效率,适当完成基本任务。就是掌握本节基础知识和在图上读懂必要的内容,就是从简单的知识学起,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还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中国地理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根据我们国情、乡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保观的教育。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五、继续渗透

  1、通过本学期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进一步学会运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3、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中国的人口、民族特点及分布。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 、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湖的概况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

  六、自我提高

  本学期继续加强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及时圈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听取其他老师的教学过程,并从中吸取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剩余时间学习有关的教学书刊《地理教学参考》、《地理辞点》等,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活跃、充实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师德

  1、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为人师表。

  2、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3、在个人修养方面,衣着简单,得体,言谈举止文明,对学生不用侮辱性语言以防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八、教学亮点

  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品行端正,要有一个好的道德基础。其次是针对本学科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图用图习惯,这也是我参加教研探讨并用相关地图来获取相应的地理信息。还有,通过电视媒体获取最新地理信息的习惯等等。

  总之,开学初制定了教学教学工作计划,那么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就要按照它去做。在应用的过程中适合的留下来,不适合的进行调整,以利于教育教学工作。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五

  八年级下学期面临着会考,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计划如下:

  一、面临的情况和任务

  (一)、基本学情分析

  由于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今年的八年级八个班341名学生,自七年级以来一直坚持系统的、正规的地理教学,没有因为是小科而受冷落。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了深入的认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具有了用人地关系的观点看待地理问题的“地里头脑”。从过来情况看,学生比较稳定,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师生关系都比较好,为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具体到每个班,都有2、3名后进生(不单是地理学科,各科成绩都不理想)。通过家长座谈会和与学生本人私下里沟通了解,这些学生厌学情绪太严重,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上,一摸书本就头痛,他们学习成绩差主要是态度问题,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有的受社会上一些青年影响,认为不如早打工早赚钱好。

  (二)、教学用时与教学内容

  这几年地理会考时间是在五月下旬。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依旧。所以,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只有15周的时间。地理教学内容除了八年级地理下册和《天津地理》,还要复习七年级地理上下册和八年级地理上册。

  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教学进度,才能充分准备地理会考。由于在上学期就做了充分准备,渗透拓展了部分下册的知识内容,因此本学期地理教学进度加快,是切实可行的。在期中考试到来时(第十周)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用一周半完成《天津地理》教学,用三周时间依据课标要求进行有重点的复习。

  (三)、提出的目标任务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读图能力、运用资料能力和联系实际能力;对于课标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必须要求学生背下来;对于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不要求背诵但必须理解。结合过来几年的地理会考成绩,提出本年度的地理会考目标:合格率达到98%;良好率达到85%;必须达到一个确保,即确保“有望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达到良好。

  二、把握教学和复习重点

  (一)八年级地理下册:

  1.我国地理四大分区的依据及各自特征,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首都北京、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教学;

  3.西双版纳支柱产业――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4.结合珠江三角洲说明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西部大开发――新疆

  注:长江沿江地带在上学期学习长江和我国工业时已经做了渗透;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上学期学习黄河时已经做了渗透。

  (二)天津地理:

  1.评价天津的地理位置;

  2.天津的海陆变迁――三道贝壳堤;

  3.海河水系的特点、问题和解决措施;

  4.天津的农业生产和物产;

  5.天津的城市发展与布局和滨海新区建设;

  6.天津的历史、文化与民俗

  (三)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重点:

  1.地球形状、大小、半球的划分和自转、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五带的划分;

  2.经纬度划分和经纬度定位;

  3.地图三要素的运用。能在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理事物;

  4.牢牢掌握等高线地形图,会识别山谷、山脊、山顶、陡崖、鞍部、盆地,等高线稀密与坡度的关系,绘制地形剖面图;

  5.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范围轮廓;

  6.板块学说对山系、裂谷、火山、地震的解释;

  7.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常用天气符号;

  8.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9.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阅读气候直方图;

  10.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地区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1.三大人种、三大宗教的特征与分布;

  1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与分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

  13.国际合作――联合国。

  注: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基础知识,本册是复习中重点的重点。

  (四)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重点:

  1.在图中描述大洲、地区、国家的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四邻位置、半球位置等)并进行评价;

  2.结合非洲说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文化等)的影响;

  3.结合热点地区――伊朗、利比亚、埃及、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等复习西亚北非;

  4.两极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和科考价值。

  注: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复习目标: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五)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重点:

  1.我国的位置、面积范围,牢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我国的人口基本特征和人口分布,人口政策;

  3.我国的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

  4.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5.长江、黄河的概况

  6.自然资源的类型,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主要特征,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7.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会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8.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影响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9.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以四大工业基地为重),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认识高新技术产业;

  注: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内容与下册内容联系紧密,上册的很多内容可以渗透、延展到下册,上册内容学生掌握得巩固,下册加快进度就顺利得多。

  三、指导思想与措施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地理会考导向为抓手,注重地理这门学科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心系祖国放眼世界的情怀,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发展观。决不能为应付会考把地理课上成灌输填鸭,变得苍白和僵化。

  1.注重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注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地理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对前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加大课堂密度。

  3.要注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充分利用课余或自习时间,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

  4.坚持每周的地理教研活动,多分析,多交流,相互查漏补缺,共同提高。

  5.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密切师生关系,深入了解,增进感情,广泛争取支持。

  6.地理复习课不能上成对所学过教材的重复课。复习形式要多样,如以做习题的形式,以问题讨论的形式,以师生共同归纳、分类、比较的形式,以地理小组开展活动的形式(利用板报、墙报、办地理报宣传地理知识)。

  强调:地理会考命题是基于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的地理教学必须以新理念为指导,围绕地理课程标准展开。要深入学习、研读蓝皮的《地理课程标准》和黄皮的《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只有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越深入越巩固,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高,考出满意的会考成绩。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第五章第一节刚开学,进度适当放慢些

  2完成第五章教学

  3第六章第一节

  4第六章第二节

  5第六章第三节

  6第六章第四节、第七章第一节

  7第七章第二节、第八章第一节

  8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

  9第八章第二节、第九章

  10复习期中考试暂定

  11地方课程《天津地理》

  12地方课程《天津地理》、会考前复习

  13会考前复习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篇8

  一、农村高中新生汉语语法知识缺失的原因

  我认为,造成农村高中新生汉语语法知识缺失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淡化了汉语语法知识教学的要求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P17“教学建议”提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P20“评价建议”提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二)教材中语法知识内容简略、单一,且不在显著位置编排,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容易被忽略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7-9年级《语文》涉及的汉语语法知识较少,只是在课本附录中出现,其布局是:

  七年级下册:P270-P271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

  八年级上册:P266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

  八年级下册:P248-P249附录《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

  九年级上册:P264附录《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

  (三)各地中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命题导向的反作用

  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有“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的要求,各地中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也相应提出“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试题中对汉语知识的考查也只能是隐性的,如辨析病句等。

  (四)农村地区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考试命题是指挥棒。师生在教学中的功利性显而易见,汉语语法知识的教学在初中阶段随意性大。

  二、农村高中新生汉语语法知识缺失的补救办法

  (一)时间安排:高一上学期。

  (二)教学目标:通过一个学期的复习和补充,让学生系统掌握语法知识、学会运用语法知识,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

  (三)补救办法

  1.印发资料,开设专题讲座,系统复习语法知识。

  2.用历年高考真题考查方式引领复习语法知识。

  (1)词类应用。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本考点侧重考实词,虚词考查相对较少,虚词有时与实词结合来考。以客观题为主,也有主观题。题型有“依次填入最恰当的一组词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等。

  (2)短语的结构。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本考点的考查方式有:判断辨析型、填充辨析型、替换辨析型的选择题,填充式的主观题。替换辨析型的选择题中,替换或比较的对象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俗语、谚语、歇后语。

  (3)句子成分的划分。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本考点的考查方式有:辨析并修改语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

  3.随文而教,系统复习语法知识。

  (1)利用现代文阅读教学,随文而教,强化词类、短语、句子等语法知识。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引领探究关键语句的含义,对复习语法知识就很有效。这些关键语句是:作者为什么一再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来”“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中“也”字如何理解?“惨象……流言……灭亡”“真的猛士……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庸人”、“中国人”、“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苟活者”分别指什么人?第6部分首句“时间……太平”中“太平”如何理解?文中的“伟绩”“武功”等词是什么意思?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105019.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下一篇:女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