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十年来家乡“衣食住行”的变化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十年来家乡“衣食住行”的变化篇1

  200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比2012年增长70.73%,年

  均增长11.33%;年末住房面积人均36.4平方米,比2000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长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楼房面积26.6平方米,增长40.71%,年

  均增长7.13%,占住房总面积的73.12%。钢筋混凝土面积20.5平方米,增长

  49.64%,年均增长8.44%;砖木结构面积15.9平方米,增长5.33%,年均增长

  1.10%。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

  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在“行”的方面,从“自行车王国”进入“汽车社会”,是我镇居民生活水

  平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近两年来,我镇的私家车数量急剧上升,道路的狭窄成了极待解决的问题。镇政府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对我镇东都路、珠光大街、阳

  湖大街等进行了改造,使我们的城镇更加美丽,同时也大大加快了我镇的发展。

  近几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使农村交通、通讯环境得到极

  大改善,城乡路网四通八达,为农民使用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铺平了道路”。中小型车几乎每家都有,手机,座机家家户户都有2台以上,网络普及。2000

  年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240元,比2012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0.61%,交通、通讯成为近几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其中,家乡变

  化调查报告的格式范文中表示,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长43.8%,年均增

  长7.52%;通讯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长3.2倍,年均增长33.23%。2000年底

  每百户农户拥有摩托车42辆,移动电话75部,电话61部。

  这些仅仅是我们这个城镇发展变化的几个方面。随着我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好,我更

  加喜爱我的家乡。为了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我会付出我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更要献出自己的一份汗水和力量。

十年来家乡“衣食住行”的变化篇2

  ———关于“改革开放30周年来衣食住行的变化”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XXX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人们喜欢用“沧海桑田般的巨变”来形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多间的种种变迁,许许多多新的事物正在蓬勃兴起。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乡居民生活基本上处在温饱不足状态,农村还有2。5亿贫困人口。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1979年至1991年是摆脱贫困、解决温饱、迈向总体小康阶段。1992年至2000年为实现总体小康阶段。2001年至2007年是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实迈进阶段。

  3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133。6元增长到2007年4140。4元,实际年均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增长到13785。8元,实际年均增长7。2%。

  我的家在河南周口,那里人民生活朴素,笑容和蔼,这个小小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和文化都迅速发展,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变化,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这是我们亲身体会到的。

  听姥姥讲,他们过去天天为吃穿发愁:可是姥姥的手巧,把高粱面和白面做成金银卷,红薯面轧成饸饹,就是洋槐花和苜蓿草都能做成菜饼子吃。想想老人真得是太不容易了!现在到超市里我们可以买到馒头、面条和各种菜的半成品,那时候一切要从原材料开始做,把高粱米、玉米磨成面。妈妈放学后也和农村孩子们一样去地里拾柴禾,做一顿饭弄得满屋里都是烟,再爱干净的姑娘、媳妇也没有办法。后来搬到城里后是烧煤球,满屋子烟不说还特别慢,捅开炉子没有20分钟火根本就上不来,你再着急也没有用。春节来临了,家人也更愁了,只有一斤肉、半斤白糖、半斤花生、一斤带鱼,平时借别人的钱呀、米呀的也该还了。那时候家家户户入冬的时候都要买上三百五百斤的大白菜,一家人一个冬天就是白菜、箩卜、咸菜和土豆子。过年了,一家人终于可以吃上顿饺子了。

  现在,妈妈也会家人的饭菜“愁”,不是愁没的吃,而是愁花色品种太多,好东西都吃腻了。每天问我们:“想吃什么?”“不知道。你自己看着办吧。”这就让我犯了愁:“昨天吃的虾仁和烧茄子,今天再吃什么呢?做一次米粉蒸肉?”“你最好这一周不要和我谈肉好吗?我都吃怕了。”儿子这么一说,我只好上网查最新菜谱了。

  数据:

  改革开放30周年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二00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截止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二、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三、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乐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四是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开放是什么?开放就是自主、自发地接受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则,并以此克服自身传统的特殊规则的缺陷,使其更好地推进国民福利的增加和国家的富强。而真正的对外开放,不仅要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学习西方文明,进行制度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的重要性有时要远大于改革。中国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通过相互学习,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后,我们已义无返顾地回归到世界主流文明中,以一个主权国家的承诺和信用锁定中国改革发展的道路。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也就是说,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正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一样。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就指出,在新社会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这就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总是把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当作未来和谐社会的根本条件。就是说,只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才

  谈得上构建和谐社会。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由于共同富裕是与社会的和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社会各阶层之间走上和谐是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展开的必然结果,也是这一本质特征的客观要求,更是这一本质特征的题中应有之义。

  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人民在党宏观政策的指引下,人们开始为四化建设努力工作、劳动,不管是工人、农民、老师、学生、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个城市出力、出汗,为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而不懈努力着。党的政策好,方针好,家乡才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中国的飞速发展,就像是腾飞的巨龙。社会的繁荣昌盛,也让我们期待着新的明天,让我们为中国喝彩!

十年来家乡“衣食住行”的变化篇3

  十年来家乡“衣食住行”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势头。因此,利用寒假时间,我回到我的老家衡水市深县大盘石村进行实践调研,主要包括我村“衣食住行”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式、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调查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形成调查报告。

  一 “食”

  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添饱肚子”到现在的“食不厌精”。食品消费向讲营养、讲风味、讲方便等方面转变。市场、商店、饭店里各种各样的食品数不胜数,水果、蔬菜、海鲜已经不再有季节性,随时随地你都可以挑选到自己喜欢的食品。糕点、牛奶及奶制品的消费占全部食品消费的比重直线上升。平均每人每年在外就餐的花费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逢年过节全市各个大小饭店全部爆满。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269元,比2012年增长28.3%,年均增长5.12%。从家乡变化调查报告的格式范文来看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24.32%,比2012年下降1.8个百分点,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如:2000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比2012年增加149元,增长87.59%;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比2012年增加14元,增长77.77%;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元,比2012年增加26元,增长36.84%。

  二、“衣”

  在“衣”的方面,从五六十年代的一片“蓝海洋”“绿海洋”,到如今的色彩缤纷,衣着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着装上的花费往往反映出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消费水平勾勒出一条上升的曲线。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三大件”发生了几次变化,从最初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汽车、住房、装修”,消费也经历了“百元——千元——万元再到十万元”的发展。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2012年增长70.42%,年均增长11.21%。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2012年增长118.54%,年均增长16.93%;购买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出40元,与2012年的32元相比,增长了25.11%。

  三、“住”

  在“住”的方面,原来大片的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高楼大厦。10年前,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算宽敞,而如今,住房达到二三百平方米的居民为数不少。而且室内的装修、家具和家居用品也与早年不可同日语。而且随着旧城区改造力度的加大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将会有更多的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200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比2012年增长70.73%,年均增长11.33%;年末住房面积人均36.4平方米,比2000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长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楼房面积26.6平方米,增长40.71%,年均增长7.13%,占住房总面积的73.12%。钢筋混凝土面积20.5平方米,增长49.64%,年均增长8.44%;砖木结构面积15.9平方米,增长5.33%,年均增长1.10%。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四、“行”

  在“行”的方面,从“自行车王国”进入“汽车社会”,是我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近两年来,我镇的私家车数量急剧上升,道路的狭窄成了极待解决的问题。镇政府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对我镇东都路、珠光大街、阳湖大街等进行了改造,使我们的城镇更加美丽,同时也大大加快了我镇的发展。近几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使农村交通、通讯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乡路网四通八达,为农民使用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铺平了道路”。中小型车几乎每家都有,手机,座机家家户户都有2台以上,网络普及。2000年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240元,比2012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0.61%,交通、通讯成为近几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其中,家乡变化调查报告的格式范文中表示,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长43.8%,年均增长7.52%;通讯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长3.2倍,年均增长33.23%。2000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摩托车42辆,移动电话75部,电话61部。

  这些仅仅是我们这个城镇发展变化的几个方面。随着我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好,我更加喜爱我的家乡。为了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我会付出我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更要献出自己的一份汗水和力量。

十年来家乡“衣食住行”的变化篇4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

  《衣食住行的变化》

  A案

  【教学资源开发】

  《衣食住行的变化》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从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认识科学,从最基础的人造物与自然物、人造世界与人工世界区分,到了解衣食住行等各种物品的演化过程,再到阅读“轮子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本课探讨的是人类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从古至今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人们的创造发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才使得生活更加美好、便利、舒适。

  【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虽然衣食住行是自己身边每天发生的事,但他们的关注程度很低。因此本课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了解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各种器具和用品,意识到我们被一个技术的世界所包围。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通过看图或相关视频,列举出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不同。通过讨论和交流,说出古代人与现代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科学探究:通过调查和碾米活动,体验科技产品和工具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科学态度: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难点:学生对于远古时代的生活比较陌生,对发展进程难以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衣食住行的图片卡一套,研钵、迷你擀面杖、大米、电动粉碎机。

  教师演示材料:古代人生活和现代人生活的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比较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1、出示:古代人生活的图片和视频

  2、看了古代人生活的场景,谁来推测一下古代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1)小组交流 2)汇报 3)小结

  3、出示:体现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特点的一些实物:如书信、手机、无线电发射器、钢笔和毛笔等图片。

  4、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使用不同的工具完成同样的任务,体会和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1)分组讨论、比较活动 2)汇报交流 3)小结 评析: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进行一一对比,在对比的时候,关注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舒适、方便、快捷这些方面的感受。

  二、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衣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一)提供衣食住行的图片卡一套,让学生按照衣食住行分类,并且按照时间排序。

  1)分组分类、排序活动。2)汇报交流。3)小结

  (二)比较古代和今天衣着服饰方面的不同的,并且在逐渐进步。

  2、出示不同年代衣着服饰的图片。

  问题:这里是老师搜集的从古至今衣着服饰方面的一些物品图片,观察图片,说说这些衣服之间有什么不同?

  2、指导学生按照衣服的功能,款式,穿着是否方便等方面进行比较。

  小结:我们的衣着服饰由繁到简,功能越来越强大。

  (三)比较不同年代饮食的不同

  1、出示不同年代饮食用具及食物的图片。

  问题:这里是老师搜集的从古至今衣着饮食方面的一些物品图片,观察图片,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指导学生按照炊具的材质,种类,燃料种类,食物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

  小结:我们的饮食由生到熟,越来越讲求营养。

  (四)比较不同年代住房的不同

  1、出示不同年代住房的图片。

  问题:这里是老师搜集的从古至今住房方面的一些物品图片,观察图片,说说这些房屋之间有什么不同?

  2、指导学生按照建筑材料,功能,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

  小结:我们的衣建筑有低到高,越来越节省空间。

  (五)比较不同年代交通工具的不同

  1、出示不同年交通工具的图片。

  问题:这里是老师搜集的从古至今交通工具方面的一些物品图片,观察图片,说说这些交通工具有什么不同?

  2、指导学生按照交通工具的速度,舒适性等方面进行比较。

  小结:我们的交通工具由慢到快,可以上天入地。

  4、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巴黎时装秀》等视频了解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情况。1)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2)小结

  评析: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了解的未必十分透彻,对于衣食住行的发展变化就更加陌生。因此应该提供更多的资料,尤其是具体形象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另外,由于学生对于物品特点以及如何对教师提供的物品进行比较都缺乏认识,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领着他们一步一步的进行分析,比较。

  三、用不同的工具碾碎大米,了解米粉可以做成哪些食品。

  1、不同工具碾米活动 1)擀面杖碾米 2)研钵碾米

  3)电动粉碎机碾米

  评析:用不同工具将大米碾成米粉,既有工具的科技含量不同,也让学生体会使用不同工具的感觉,学生活动中,体会现代科技工具的优越性。

  2、观看磨豆腐、舂米或榨油的视频。

  评析:了解原始农业的一些技艺,以及现代机械化生产带来的高效和方便。

  3、让学生介绍当地的米粉食品。

  四、调查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科技发明。

  1、设计相关的调查表,让学生回家向家长调查:什么是对自己生活影响最大的重要发明并说明理由。

  2、列出几种科技产品,如手机、冰箱、洗衣机、煤气灶、电磁炉等,让学生回家和家长商量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

  3、让学生回家和家长商量,家里最需要更换的一件家用电器或用品是什么,说明理由。

  评析: 一年级的学生一般发现不了科技产品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因为他们是最新科技产品的“原住民”,他们享受着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和舒适,但不知道生活本来不是这样子的。而他们家里的长辈,尤其是祖辈在短短几十年间,各种科技发明不断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让孩子们回家问问长辈,生活中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一方面让儿童学会一种接触了解世界,获取知识的途径;另一方面,调用家庭资源,由家里的长辈来解说对自己家里生活改变最大、最重要的科技发明,最具说服力。每个孩子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信息、分享信息,也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教学片断赏析1】

  师:第一组想要邀请第二组同学去看一场电影,现在有写信和用手机两种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方式呢?

  生:用手机,打电话告诉他一声就行了,不用写信。师:为什么呢? 生:写信慢

  师:我们来一次比赛怎么样?A给B写信。C给D打电话。生:好。

  师:我们看看谁的效果更好,更快。拭目以待。……(比赛)

  生:打电话快,还说得清楚。

  生:写信要写清楚,得好长时间,再送去,看完又得好长时间。评析

  通过比较,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对比的时候,小学生关注了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舒适、方便、快捷这些方面的感受。

  【教学片断赏析2】

  师:大米我们都认识,大米碾成粉,你们也吃过吧? 生:我吃过米线。师:大米碾成米粉,都会用到什么工具呢? 生:粉碎机 生:榨汁机

  师:你知道以前人们是用什么工具吗? 生:……

  师:(出示擀面杖、研钵)这样的工具碾米粉,你见过吗?体验过吗? 生:没有。

  师: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吧。分组体验擀面杖、研钵碾米粉。

  师:下面老师用粉碎机碾米粉,你们看看,这台机器和你们刚才体验的工具有什么不同。生:好

  师演示,生观察。师:有什么不同?

  生:粉碎机碾的快,老师一会儿碾的就比我们这么多人碾的多。生:粉碎机碾的好,都成粉了,我们碾的还有大块呢。评析:

  用不同工具将大米碾成米粉,既有工具的科技含量不同,也让学生体会使用不同工具的感觉,学生活动中,体会现代科技工具的优越性。

  【教学板书】

  衣食住行的变化

  创造发明 美好 科学技术 使生活 便利

  舒适

  【教学后记】

  《衣食住行的变化》一课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从古至今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人们的创造发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才使得生活更加美好、便利、舒适。

  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对古代人和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方面的图片、卡片、实物等,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排序、分析、体验等活动,发现创造发明和科学技术使生活发生了改变。

  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以训练,科学素养得以发展。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87694.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祖国在我心中的手抄报
下一篇:开展拓展训练方案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