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例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例篇1

  教师是一个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认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认识教师的劳动特点及其应具备的素质,特点和条件;认识他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育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基本观点。因为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他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他跟学生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通过教师来体现,教师是一定社会教育方针、政策去培养人,使学生的身心朝着社会的要求方向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次,教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计划、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而学生则知之在后,知之较少,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对前人的文化成果,加以消化,进行一番取舍、组织、加工、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观点,教师不仅用丰富的知识观点哺育学生,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正确方法,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者。美国的心理学家科克实验证明:“学生的成优劣与指导多寡成正比,指导越具体、细致,成绩越优,缺乏指导,成绩最差,各组的成绩均因指导的增加而上升。”

  第二,教师又是年青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加里宁曾说过:“教育是什么意义?这就是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要在整整十年的学生期间内,从一定方向上影响学生地就是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人。”

  儿童步入学校后,他的知识,智力的开拓和发展,道德观、人生观,个性的形成都与教师的启蒙和塑造密切相关,不仅如此,教师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作用,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是使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保健师,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者,这种建设者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教师寄予莫大的希望。

  此外,“凡是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都会产生‘学生感’,他要学习,要听教师的指挥。”这种属性,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主导作用,这有客观上也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教育起主导作用并不属于教师说的算,教师可以包办、代替,教师可以把学生当成“白纸”、“瓶子”、“罐子”,将前人积累的文化科学成果移植到他脑中去,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动性、积极性的学生,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相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精心培育的结果,所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观点的重要标志。

  可见,无论从教与学的全过程看,或者是从认识的角度上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起主导作用。这就是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显然那种认为教师应该放弃主导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然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其主导作用能否发挥或发挥多大,与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客观的工作条件密切相关。

  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作用,是和教育这一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的。人类要把历代长期积累的社会精神财富,包括文化科学知识、文学、艺术、社会思想、哲学思想等一代地传下去,不能没有教育,没有教师,否则人类文化遗传的传递就在中断,人类社会也就无法延续和发展。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他在人类社会有继承和发展中启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人物跟新一代的中介……他感到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人类由于有了这个环节,才有光辉的未来。

  但是,由于一定社会的教育总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因此,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教师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同样体现了一定阶级的要求。教师在客观上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为当时的统治阶级的需要培养他们所需要的继承人。尽管这样,我们也不能因此从总体上否定教师在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中所起的作用。

  在人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教育在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批的人才,而“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在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所以教师的工作将直接影响着社会四个现代化的成败,影响着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的未来。

  教师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永恒的,这是由教育的永恒所决定的。列宁把教育现象称之为永恒的范畴,因为只要人类社会的存在,就需要教育,教师的职业出就不可缺少,即使阶级消灭,教师职业永存,教师的职业与社会其存亡。

  教师的劳动任务和劳动特点,决定了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能完成任务。

  教师的职业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模和道德准则,它是教育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的作用。教育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有:

  1、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的基本教育准则。如前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是长期复杂的,它不是单凭经济招待会手段、行政命令及立法措 施所能奏效的,教师为认识自己的劳动对象并能掌握和改变他们,所需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是无法估量的,它的工作量往往超过社会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甚至有时还要超越他们自身的负荷,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而所得的劳动报酬却往往和他们的劳动支出不相适应。因此,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充分认识自身工作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才能树立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以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2、对待学生的道德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具体表现。热爱学生与否是对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决不是好教师。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热爱学生,是基于学生是革命的后代,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的未来,正因为如此,教师热爱学生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全面关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对他们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不侮辱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具有不同性格的学生,使他们发展各自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只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严慈相济、情理结合,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提高。

  3、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

  一所学校要强而有力,首先靠的是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学生的塑造也靠教师集体的劳动智慧。教师集体是一个由共同的教育任务组成复杂的整体,要使这一集体能够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有效地进行工作,所有成员力量的协调一致非常必要。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本份工作负责,同时,彼此之间还要对整个“事业”负责。如教师所教的每门学科都是形成学生完美的个性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科教师就不能采取贬低其他学科的方式来提高本学科的威信,每个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教师钻研教材主要依靠个别劳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也往往是面对学生单独进行,这就容易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工作的成绩仅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努力。可是这种个别性劳动的形式更需要教师确立正确的产物道德观点,这样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做到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心理相容,通力协作。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例篇2

  一、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中职教师应树立扎根职教、发展职教、献身职教,为国家努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并同时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职业理想。按劳分配是需要的,把职业作为谋生手段我们并不反对,但有的教师过分地将自己的工作与经济利益挂钩就不合适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个需要理想的职业,如果没有点理想情怀,又怎能推动学校的发展,更谈不上自身的发展。

  二、职业责任——爱岗敬业

  1.情感——爱教、爱校、爱生

  对自己从事的中职教师职业,要有一种情感上的接纳,对从事教师职业活动的场所(也就是中职学校)要有一种剪不断的“情结”。能把自己的情感世界与职业教育的兴衰、中职学校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职教之忧而忧,为职教之乐而乐,做到爱教、爱校。中职教师要以校为家,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或兄弟姐妹,这种情感是爱岗敬业最根本的动力源泉。这种情感是内在的,也是持久的,不会因中职教师职业待遇的高低或条件的优劣而轻易波动。中职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敬重自己的事业,恪尽职守。

  2.理念——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师爱岗敬业不仅仅表现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体现在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生活习惯上,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教育性上,体现在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上。中职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即我们常说的要成材,先成人。

  3.态度——认真负责

  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态度是教师爱岗敬业的直接体现。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不是物,容不得半点疏忽。教育的影响触及心灵,容不得丝毫大意。教育过程中的任何轻率、差错和随意性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的职业态度除“认真负责”四字,别无选择。中职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教师这个集体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

  三、师爱

  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而且要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洒向每个学生。师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2)情感。情感是师爱的前提。从早到晚教师与学生同活动,上课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不时地沟通交流,教师为学生能按自己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而感到喜悦。只有向学生投入情感,才能真正地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爱。

  (3)理性。教师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做到理性对待学生的成绩和错误,这才是师爱的正确方向。

  (4)奉献。爱就意味着奉献,教师的爱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报酬、不求回报的充满奉献的爱。

  (5)公正。教师的公正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教师公正与否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息息相关。教师的公正可以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师的义务

  1.教师的法律义务

  《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体质等方面发展。教师要注意教育方法,不能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学生,更不能打骂和体罚学生。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例篇3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关爱学生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广大的学生,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核心环节,也是最基本的环节之一。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简单化、片面化。所谓爱学生,就是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真心去爱,这也是目前广大教师亟须做到的。

  1.慈母般的爱。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习惯。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母亲一样的胸怀,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要用平等、宽容、和蔼、欣赏的眼光与看待,戒急戒躁。

  东方时空栏目曾经播出过这样一个案例:学生李XX自幼父母离异,没有人管他,他就像一个浪子一样,在班级里不学习,爱打架,还三天两头不上课。学生觉得他无药可救了,不少老师对他的教育也丧失了信心。可是新换的班主任王老师却不这么认为,她把李XX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对待:李XX没有衣服穿,就自己掏钱给李XX买来新的;李XX中午饿肚子,王老师就把自己的午饭给孩子吃;李XX没有钱交学费,王老师就替他交上……孩子最终感动了,亲切地叫了王老师一声“妈妈”,从此开始认真学习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无法预知李XX的将来,但是他已经开始改变了原来不正常的生活,变得富有朝气,开始积极努力向上。王老师之所以成功地转变了李XX,是因为王老师给了李XX以母亲的关怀。

  2.严父般的爱。一个家庭既有母爱,又有父爱,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孩子才有完整的性格。教育学生也不例外,光有慈母般的爱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有严父般的爱。父爱严厉,它能够使人坚强,使人勇敢。

  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女同学叫王XX,父母离异与母亲一起生活。她刚到班级时,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做事总喜欢自己一个人去做,非常的胆小,参加什么活动也不积极。每当这些时候,我总会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她,并且说“老师相信你”;有时她退缩时,我就用坚强的语气说“你再试试”;当她想彻底放弃时,我会严厉地说“再来一次”。就这样,慢慢的我发现了,这个孩子愿意参加活动了,人也活泼了,在校运动会上还取得了好几个第一名,做什么事都有自信了。

  我们有的老师为什么没有能教育好像李XX、王XX一样的孩子呢?究其原因我们是没有给予他们真正的“爱”。我们有些老师也给孩子交学费,但是却让孩子感受到了施舍的味道;我们关心孩子,却要求孩子一下子转变过来,再也不犯错误;我们常常等不及孩子改过的机会,而又加重了孩子的压力;我们要求孩子坚强,却又常常损伤了孩子的自信心……这些就是我们常犯的错误。

  我们教育孩子,就要和蔼宽容,爱是不可以施舍的;我们教育孩子,要给孩子以时间,万不可着急;我们教育孩子,就要对孩子“严厉”,不能放纵孩子,――我觉得这就是母爱、父爱。只要我们对孩子施以母爱,哺以温情,孩子的思想是会慢慢改变的。试想有哪个孩子不爱母亲呢?只要我们对孩子施以父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孩子是可以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的。试想有哪个孩子不爱父亲呢?

  这两种爱是相辅相成的,切不可割裂开来。只要我们真正地本着这两种爱心出发,辅以时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露出灿烂的笑脸,我们的老师也可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们的思想境界一定会得以提升。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关爱他人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这是教师的特殊性,同时,教师又是社会成员之一,这就决定了师德修养要具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教师不光要爱学生,还要爱他人。

  我们学校有一位老教师,与同事关系融洽,在家孝敬老人,村里四邻都说她是个好人,在社会上口碑极好。我发现学生们都愿意与她交往;而那些与人交恶的老师,学生也不怎么愿意和这些老师交往。当我问起“你们为什么愿意和她交往呀?”学生回答“她是个好人”。

  多么直白的话语,我想一个教师不仅学生要感受到他人格的魅丽,更重要的是他能为人师表。爱他人,就是要求教师对社会上的人要有一种爱心,要诚以待人,与人为善,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人格力量,也就能够起到表率,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灵魂去感染别人,去影响别人,是师德修养的目标之一。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爱事业

  爱事业是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爱一行,干一行”,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为之去奋斗。教育事业是比较清贫的事业,同时教育事业又是比较特殊的事业,因为它不是去制造商品,而是去培养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培养不出好学生的。一个不爱事业的教师不可能是一个好教师。

  首先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树立为教育事业终身服务的理念。多看一些名人传记,不放松自己世界观的改造,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去看待教育事业,坚定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其次我们要用新的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坚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业务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是师德修养的最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爱社会

  教师是培养人的职业,对社会的责任重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爱社会是师德修养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教师只有关心社会、关爱社会,积极地倡导社会的主流方向,才能培养出关心社会、爱护社会的“好学生”,才能使我们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融入到社会的发展方向上去。

  爱社会,要求我们教师要敢于和社会的阴暗面作斗争,不去沾染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信奉与教师身份不相符的歪理邪说,不搞迷信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升华,才能使我们教师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爱国家

  爱国家是每个国人道德准则中的最高标准,教师作为国家的公民必须爱国家。所以,爱国家也是师德修养中的最高准则。“国家兴亡,匹夫有则”,教师的职业就是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有用人才,教师只有爱国家才能为祖国培养有用的人才,才能使祖国下一代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使国家的事业欣欣向荣。

  爱国家,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不违背国家的法律;爱国家,要求我们教师要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爱国家,要求我们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爱国家,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维护祖国的尊严;爱国家,要求我们教师必需全心全意地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热爱国家,是师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爱学生、爱他人、爱事业、爱社会、爱国家构成了师德修养的全过程,这“五爱”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爱学生是核心,爱他人是扩展,爱事业是追求,爱社会是奉献,爱国家是升华。“五爱”相互促进,相互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要我们在每个方面都下工夫,做到“五爱”并举,用“爱”,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我们的身心就会得到锻炼,我们的思想就会得到升华。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包括哪些相关文章: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内容

  2.小学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修养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备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例篇4

  现代教师职业道德职业倦怠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以发展自身素质为前提,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学生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给教师道德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导致部分教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道德困惑和迷茫,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些道德缺失的现象。

  一、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1.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永恒内容――爱生与奉献

  爱生•奉献是师德之魂,是师德建设永恒的主题,为人师者必须具有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一种甘愿付出的情怀。爱是在理解的尊重之上建立起来的情理相融的情感,其中包含着教师所坚持的教育原则、坚定的教育信念、追求的教育目标。教师通过辛勤劳动,把自己的知识、能力奉献给学生,用心血教育下一代,不图回报,是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的。教师热爱学生不是溺爱,也不是迁就学生的错误,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爱相济;教师不仅要在生活中关心每名学生,还要关心每名学生的全面成长,做到不偏爱,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2.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内容――以人为本

  教育是否能“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全面发展”是衡量教育是否现代化或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尺。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现代化是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人的社会化发展到社会化中日益融进人潜能开发、自身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育对他们进行智慧启发和心灵陶冶所带来的内心充实、和谐、光明和快乐,从而实现个体身心素质的全面的、生动的、活泼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真正内涵,也是当今教师职业道德所要体现的新内涵。

  3.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内容――尊严与快乐

  人们传统思想中对教师这个职业神圣性的理解和对于教师期望值很高,强调教师的奉献而忽视了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师德建设是一种人性关怀,是要让人活得有尊严。因此,师德建设要真正获得实效,就必须适应教师的现实需要,体现人文的关怀――首要就是要唤醒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快乐。教育是要让人有尊严地、幸福地生活,要培养人健全的人格,一个享受不到职业尊严和快乐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尊严,无法激发学生生命的激情,无法丰富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回应教师的这种内心渴求。

  二、教师职业倦怠对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烦、乏味,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心理倾向。它不仅威胁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对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也是巨大的。职业倦怠成为破坏教师职业道德的隐患,严重地阻碍着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

  1.情绪衰竭

  教师在与学生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一种情感资源被耗尽,疲惫不堪、精力丧失的体验。由于长期处于压力中,教师会经常觉得空虚、郁闷、愤怒、烦躁、失眠、紧张、疲惫不堪等症状,并且觉得工作没有意义,枯燥无味,前途渺茫,没有希望,情绪波动很大,产生压抑感,严重者会产生自卑、绝望心理,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2.态度冷漠

  教师用消极的、冷漠的、疏远的甚至不人道的态度对待学生,甚至视学生为无生命的物体。表现为教师对待学生漠不关心,常用讽刺、挖苦、讥笑的语言对待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虐待,更有甚者用打耳光、拧耳朵或者踢等方式体罚学生,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3.个人成就感降低

  教师在工作中成功感和能力感降低,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由于对于教学工作的倦怠,教师对工作敷衍了事,往往会将兴趣转移到自己所爱好的事情上去,比如搞第二职业、做生意、交朋友、玩牌等,从中获得满足感,对工作缺乏进取心,丧失职业自豪感。

  三、克服职业倦怠,提高现代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各种压力,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状态。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有教师本身的原因外,还有社会的、学校的、工作任务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因此,解决职业倦怠问题,要标本兼治,从而提高现代教师职业道德。

  1.改善外部环境

  (1)获得社会支持,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支持系统可使个体减轻压力,缓和职业倦怠的产生。获得社会支持,首要的是对教师职业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因为公共信任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士气、工作热情和满意度,进而降低教师职业倦怠感。同时,对教师持有合理的期望也是获得社会支持的主要方面。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应客观合理,以减轻教师的压力。因此,政府不仅要制定政策与法律来保障教师的各种权利,而且还要抓落实,使全社会都形成一种尊重教师的气氛。社会在对于教师提出各种要求的同时也要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

  (2)优化工作氛围,为教师创造良好工作条件

  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将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学校应建立公平合理的具有激励机制的教育评价体系,使教师在竞争上岗、晋升职务、评审职称、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能够获得公正的对待,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形式主义工作,使教师从各种检查中解脱出来,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或者让教师走出校门交流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学校要实行民主管理,树立为教师和教学服务的意识,积极为教师创建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

  2.加强心理调适

  (1)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生理机能与人的内心情绪休戚相关。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身心得到放松,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当身体强健时,身体中的各个系统组织运转顺畅,人的精神承受能力必定增强。

  (2)确立合理的专业期望

  教师职业具有确实有崇高而重要的社会意义,但其本身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学生身上的优缺点来自方方面面的因素,教师没有必要将学生的教育全部归为自己的责任。确立了这种合理的专业观念和专业期望,教师才不会被一时的挫折和逆境所扰,摆脱对本职工作的厌倦情绪。

  (3)学会情绪疏导

  人所能承受的心理压力有一定的极限,当心理压力超过这些极限时,总会出现一些精神上的困扰,而且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威胁。这就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法,打开自己的“情绪控制阀门”,进行适当的情绪宣泄。3.提高自身素养

  (1)强化遵纪守法意识

  马克思说:遵纪守法都是做人的起码准则。同样,遵纪守法也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要求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因此,教师要讲法律,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定要合法、规范、严谨,要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做到知法、守法和不违法。

  (2)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繁重的、高智能、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科研能力,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教师还要有敏锐的时代意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和理论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3)培养创造性能力

  马克思在论及职业选择时,曾写过一段令人难忘的名言:“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样的职业,让“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才能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成为充满人类智慧和人性光辉的职业。因此,教师不仅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特点科学地工作,更要借助技巧,艺术地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机智巧妙地、迂回隐蔽地实现教育的预期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学策。新时期师德修养。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陈水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教育社,2003.

教师的职业道德范例篇5

  事实说明,历史上无论哪个时代,教师职业道德是处在当时社会道德的较高水准上,作为人类道德继承和发展的主要桥梁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如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所言:“做教育的人,一般总是先进分子。”说教育是“先进分子”,具体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毫无疑问,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教师必须坚持较高的标准,达到较高的水平,否则就不配为人师。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面对的新形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有利条件,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带来了积极的、消极的或正面的、负面的双重效应。

  1.市场经济对价值的追求,对教师人生价值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出现了以“坑、蒙、拐、骗、假”的手段去追求价值的违法乱纪不道德的行为,造成商品拜物教、拜金主义思潮的蔓延。高职教师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潮流之外,有的人还在市场经济这种负面影响下,染上了弄虚作假,追求名利的坏思想,坏作风,出现了人格的扭曲。

  2.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社会上有的人把等价交换原则不适当地运用到人际交往甚至党政工作中,助长了权钱交易腐败之风的蔓延。教育领域虽不是重灾区,但在一些高职教师中也出现了按酬付劳,“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的单纯雇用思想。有的人在工作中斤斤计较个人利益,有了一些本领就摆资格、索高价,亵渎了教师这个神圣职责。

  3.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诱使一些人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重利轻义”乃至“见利忘义”,置国家人民利益于不顾。在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教师也出现了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下降;有的热衷于经商炒股票,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增加“灰色收入”;有的千方百计跳出相对清贫的高职院校,挤进利益丰厚的本科院校或其他国家行政部门,如此等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而且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

  4.市场经济的竞争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广大高职院校教师的自主、自强、自立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了一定的增强,使学校教学工作充满了生机。但是,有的高职院校过分强调个人本位,纪律松懈,自由散漫,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影响。由于竞争难免带有盲目性,出现种种市场利益的选择机会,即有利可图,从而使有的人把谋取盈利作为自己追求的唯一目标,高职院校教师中有的人也存在这种现象。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们研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不但要研究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揭示其同以往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的联系及本质区别,探讨其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还应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探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以帮助高职院校教师从基本内容方面把握其职业道德的本质问题,更自觉地内化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高职院校教师在教育劳动实践中,自觉遵守教师的道德规范,必然转化为其内在的道德品质,由于高职教育实践的丰富性,教师人格的个体化,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笔者认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忠诚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伟大的集体事业,社会主义教育是这一集体事业中的基础性建设事业,是为未来社会培养接班人,这就决定了教育劳动的价值实现具有滞后性。由于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教师要站在社会的、全局的、人民的长远利益为社会集体事业,为青少年的未来,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眼前利益的大小,立足全局放眼未来,奉献自己的劳动以至一生。

  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定位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上,其次是技术型的,再次是高层次的。教学重点应当是专业加技能的教育,做到基础理论教学要突出实用性,以应用为目的;专业教育突出针对性,紧贴行业和岗位;高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增加了因材施教的难度;实践教学的设施、场所、基地建设差距大,难以满足实训实践教学之需;同时,高职院校教师的物质待遇相对较差,而教学、管理还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具有“双师型”的能力,这在客观上增加了高职院校教师的精神压力和工作责任感。高职院校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能够促使教师超越个人的利益,忠诚并献身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强烈的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着力打造品牌专业,突出学生动口动手能力,培养社会急需的优秀人才。否则,忠诚高职教育事业就是一句空话。

  2.锤炼正直诚实的思想品质

  正直诚实是教师为人处世的基本品质。正直诚实表现了一个人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处理个人与社会,事业的关系。教师是以宣传科学、传播真理,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师德是以诚为首的,坦诚为人是做教师的基础。孔子言:“人无信不立。”古人言:“诚五行之本,百行之源。”教师是教人做人之人,做学问的人,唯有诚实,才能心正,心正才能人正,人正教人才能出正人。堂堂正正做人,表里如一,是教师的第一人品,是为师的第一资格证。因此教师为人处世必须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公正无私,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伸张正义,忠实坦诚、正人正己。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承担教师职责。

  应当承认,由于普通高校的扩招,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基础是参差不齐的,但他们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尊心的,要把他们培养成才,更需要教师的辛勤劳动,更需要教师了解高职学生的优缺点和特长,了解高职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只有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在先进与落后之间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学习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关心,这样会伤害一部分同学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应为人处世公道正派,热情,认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在日常生活中举止文明,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以善教去育人之魂,以真才实学去传授真理,用正直诚实的道德楷模置身于学生,影响学生,教师自己正直诚实的品质还关系到高职学生能否成为正直有为的社会有用之才。

  3.坚持自尊自强的人生信念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道德人格应是高尚的,良好的,事实上,教师的道德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无可比拟的。正如鲁迅在回忆藤野先生的文章中所说:“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最伟大的……”老师高尚的人格,可以说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写道:“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老师蔡云芝先生,她爱我们……连她握笔的姿态都急于模仿。”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教师的世界观,道德品质,以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痕迹,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道德面貌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惩制度所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高职院校教师应普遍具有自我意识,时刻关注自己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

  当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有一部分人不但学习基础差,而且道德品质也存在某些方面的缺失,这更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以完善的人格、崇高的人生信念、良好的品德去影响和引导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用之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严以律己,自尊、自强。自尊即要维护教师的声誉,保持良好的道德形象,自觉地按照教师道德要求自己、规范自己,不做任何有损教师形象的事;自强则是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我道德完善,高标准、严要求,永不自满不松懈,永向理想的道德攀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完善的道德人格是高职教师为人师的基础。

  4.养成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艰苦朴素,就是要求人民节俭无奢,养成与广大劳动群众同甘共苦的良好品格。我国历史上就有“成由节俭败由奢”的古训,这是因为任何事业的成就,人生的业绩,都需要情志专一,艰苦奋斗。教育工作虽不涉风雨,但是一种极艰苦的呕心沥血的劳动,只有乐于奉献,艰苦奋斗才能承担这一社会重大责任,终生不渝地献身这一事业。

  目前,高职院校的财政投入远远赶不上办学发展的需要,教师物质待遇与重点大学,甚至普通高校的待遇尚存在差距,这更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清贫的,有些重大的、大量的超额劳动是无法计算的,如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长年累月不分节假日地家访和帮助后进学生,带领学生外出勤工俭学,参与社会实践等等,这一系列的大量工作,主要靠高职院校教师超越个人利益,以自己的道德责任去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在待遇、地位并不如意的情况下,仍要忠于职守,辛勤耕耘,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高尚品质。“安贫守志”是我们高职院校教师敬业守则不可缺少的崇高品质。

  5.提高开拓创新的自身素质

  高职院校只有以创新教育为基本手段和培养方向,才能办出特色,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技术进步。否则,就会削弱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特殊作用,甚至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高职院校要和全国重点大学比理论学习的教育质量是怎么也比不过的,但是高职院校如果办出职教特色,可能那些重点大学在生产线干不了的事,处理不了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干得很好,受到欢迎。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101996.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最新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下一篇:个人工作简历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