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中小学生守则范例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中小学生守则范例篇1

  2014年8月1日,教育部网站就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内容结构见下页表格。

  此次修订,将原先共70条2000余字的守则与规范合并,精简到9条381字,其中还首次出现了“会自护懂求助”“远离”“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等新内容。据称,此次修订,坚持“贴近时代、突出基本、易记易行”的原则,注重可操作性。

  中小学阶段,对于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品行的培育有重要影响。孩子们从日常的饮食起居、读书玩乐中接触外部世界,他们需要知道的不是空泛抽象的“主义”“思想”之类,而是具体的待人接物、言谈举止、做人规范等。作为孩子们的领路人,我们应该在具体生活、学习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景里,告诉孩子们该怎么做。

  如,将“见义勇为”从守则中删除,看上去就像是把一盘招牌菜从菜单中强行地抹掉,但仔细研读删除“见义勇为”条款不难发现,这不仅不是守则内容建设上的倒退,反而因“理性回归”而彰显出社会进步。见义勇为所体现出的正义心和责任感,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的,在任何时候都值得守望。事实上,将见义勇为删除,并不意味着对这种价值观的否定。过去,我们习惯将见义勇为理解为同质化的道德选择,却忽视了每个人在年龄、身体状况、救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样不仅形成了对社会群体的道德绑架,甚至扭曲了见义勇为的内涵。

  见义勇为,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选择,更是一种关乎技术和能力的问题。对孩子而言,无论是从个体的体力、经验还是从救助技能来说,都不现实。因此,删除守则中的“见义勇为”,既是对孩子的一种人文关怀,也是对孩子的保护。正如专家所言,“安全”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安全”不保,谈何教育?何来成长?这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与其要求孩子该怎么做,不如告诉孩子要这样做。这是《中小学生守则》修订的前提。学生守则并不是公民守则,偏离孩子认知能力、身心特性的说教,未必能够尽如所愿。新版守则的修订方向令人欣慰,但还需继续去成人化,多添一些孩子气。新版《守则》主要有三个亮点:一是贴近时代,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平等、法治、民主、文明、和谐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都有所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三爱、三节、心理健康、文明出游、网络、安全、阅读等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二是突出对学生言行的基本要求。各地各校可依据守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学生管理规定或行为规范。三是简单明了。凝练为三爱(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三讲(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三护(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过,新版守则中仍有一些条目与现代教育理念还有差距。如“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体验劳动创造”,言辞语气与公文、标语或口号的区别并不大。如此“高大上”的表达方式不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很难入脑入心。还有一些倡议性的提法,如“乐于探索”“有责任心”,则显得太过笼统,不具备可操作性。整体看来,新版守则并没有清楚地界定好“规则”与“口号”的概念,一会说“孩子话”,一会说“大人话”。

  二、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四大特征

  细细品味,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有四大特征值得肯定。

  1.更加具体化,可操作性更强

  与旧版相比,新版《守则》更容易操作,以第一条“爱祖国”为例,旧版表述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新版修订为“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明确指引孩子如何“爱祖国”,让学生知道升国旗时应该做什么,唱国歌时应该做什么,告诉孩子应该通过了解国情历史增加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等。

  2.突出社会化,法治意识明确

  新版《守则》第六条明确规定:“讲法治。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以33字取代旧版守则中第二条“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其实在守则的修改中,“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热爱大自然”等可操作性不强的内容都已经被删除,旧版守则中的“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公德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这样的内容也并没有呈现在新版《守则》中。

  在新版《守则》第八条“护健康”中,明确规定“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对此有家长表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现代营业性的网吧越来越少,住户基本都普及了网络,孩子在家就能上网,根本不用去网吧,现在孩子自控能力都比较差,新版《守则》明确规定控制上网时间,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可操作性,平时小孩子上网都有时间限制,但是小孩子每一次都“讨价还价”,现在明确把这个内容写进《守则》中,小孩子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小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他们有时候更倾向于听教师的话,更容易“被规矩”,做一个好学生。

  3.强调以人为本,生命第一彰显

  新版《守则》第七条明确规定:“护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远离,珍惜生命”。以26字取代旧版守则中第四条“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新版内容上很好地诠释了“安全”一词,告诉孩子们过马路要红灯停绿灯行,不溺水不玩火;除此之外,第一次将远离写进了守则的内容中,呼吁学生要“珍惜生命”。

  4.从细节入手,人格养成鲜明

  新版《守则》紧跟时代,增设了常见的青少年问题和社会极为关心的课题。诸如,新版第三条“爱劳动”中增加“积极承担家务,主动清洁校园,参与社会实践,热心志愿服务”;讲诚信将旧版第九条提至新版第五条,且明确规定“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第七条“护安全”要求小学生会自护,懂求救,远离;第八条“护健康”中提到了“保持阳光心态”,开始注意到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九条护家园,提倡“节粮节水节电,践行垃圾分类,爱护花草树木,低碳环保生活,保护生态环境”。总之,新版《守则》使小孩子“够得着”,便于遵守。

  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众说

  1.专家评说

  新旧版《守则》之变化有二,之一删减了部分不合适的旧内容;之二添加了一些与时俱进的新内容。但是有专家认为,这样的修改仍不是很理想,新版《守则》亲和力仍然不够,仍没有真正立足于孩子的发展需要,例如新版《守则》中没有再出现“热爱人民热爱党”等内容,这样的规则对于学生来说,太过抽象、可操作性不强,而“应该告诉孩子们爱身边的人就是热爱祖国”等。

  2.家长评说

  中小学生该不该见义勇为?现如今的中小学生家长在他们接受教育的时候,就一直强调应该要见义勇为。虽然近些年来社会上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有些变化,但是新版《守则》中彻底删减了“见义勇为”这一条文,转述为“会自护懂自救”,引起了许多家长的争议。

  部分家长认为,“见义勇为不能删减,小孩子应该在见义勇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他可以求助于大人,或者采取拨打110等措施”。但是也有家长认为“见义勇为”应该删减。家长认为现在的小孩子正在上小学,而且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万一小孩子在见义勇为时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将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巨大的影响,学校有义务教会孩子们基本的自护技能,更应该和家长配合,告诉孩子们在碰到危险时候应该怎样做。

  3.师生评说

  作为新版《守则》的使用者,师生是最有发言权的。有调查显示,部分教师认为新版《守则》内容上仍有缺失。新版《守则》虽然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发展规律制定,层次分明,能够落到实处并且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但是《守则》中对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明显不够。诸如在爱学习方面,其实学生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囊括科技、体育、艺术、安全等内容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新版《守则》中提出的简单地按时完成作业等要求。

  此外,就诚信而言,有教师认为在《守则》中应该加上“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这一规范。现在的学生多娇生惯养,不能很好地听取别人的建议或意见,不能谦虚地对待一些事情等,这些方面是需要加强的。

  四、新版《守则》实施建议

  1.社会层面

  人具有社会属性。要提高新《守则》的实施效率,必须依靠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学校应该和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等部门合作,成立专门的辅导机构,加强法制教育、道德教育,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献爱心。总之,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校层面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加强整体规划与管理。新《守则》是学校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规范,毋庸置疑,学校理应高度重视新《守则》的实施,自上而下地对整个实施活动进行认真的部署和安排,从学校制度方面给予保障。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品德,应坚持正面教育,坚持表扬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根据各年级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新《守则》内容贯穿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家庭层面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应该通过班会、家访等活动,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熟悉新《守则》,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为学生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

  4.学生层面

中小学生守则范例篇2

  一、《守则》的历史脉络

  随着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以及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身心发展的变化,《守则》的条目和具体内容也进行了适时地调整。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处于拨乱反正,从混乱走向有序的重要时期。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教育从为政治服务专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过渡时期。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学校开始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德育从“”时期的政治教育转向关注青少年思想的转化和社会风气的改良上来。1981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小学生守则》,这个专业性德育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自此,德育开始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具有了规范性和操作性。《小学生守则》共十条。从小学生的政治、学习、身体、卫生、劳动、生活、纪律、师生关系、公德、诚实等十大方面进行了明确的价值要求和行为规定。具体内容有: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2.按时上学,不随便缺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3.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课外活动。4.讲究卫生,服装整洁,不随地吐痰。5.热爱劳动,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6.生活俭朴,爱惜粮食,不挑吃穿,不乱花钱。7.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8.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9.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拾到东西要交公。10.诚实勇敢,不说谎话,有错就改。《小学生守则》都是小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做人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这些规范具体明了,便于小学生理解和实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时期。基础教育中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性培养。教育确立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人才”的培养目标。德育关注的主题主要是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国家教委1991年颁布了《中学生守则》。

  9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基础教育开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德育的理论和实践开始了新的探索,从灌输性德育向民主性德育、封闭性德育向开放性德育转变。德育内容上,强调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道德养成教育,也开始关注国情、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加之,当时我国青少年心身发育提前,中小学教育需要紧密衔接的特点,因此,2004年教育部将《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合并修订为《中小学生守则》,仍是10条。具体内容是: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合并后的《中小学生守则》仍然保留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内容;《守则》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守则》除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外,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分别增加了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如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珍爱生命、注意安全、互助合作、关心他人、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等;同时调整了部分内容,如将“遵守公共秩序”调整为“遵守社会公德”,将“遵守国家法律”改为“遵守法律法规”,将“诚实谦虚”改为“诚实守信”等。

  近年来,教育部启动修订工作,将《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合而为一,正在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

  二、《守则》的奠基作用

  《守则》自以来,对中小学生的生命成长起到了奠基性作用。主要表现为:

  1.国家连续颁布和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及配套文件,使我国中小学德育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道路,是教育系统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促进中小学生生命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守则》集中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懂道理,明是非,提高道德选择与行为评价的能力。

  3.《守则》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由于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守则》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出了细致、具体、可操作的规范性要求,对于其德性品质的培养,文明礼貌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守则》贴近中小学生的生活,对于提高学校德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具有显著的效果。

  三、《守则》的改进思路

  随着时代变化,《守则》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有:

  1.《守则》中一些关键性条目要求的力度不够大。如果能将第一条中的“热爱”改为“忠于”和“拥护”,利于国家意志抵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触动学生的灵魂,成为激昂其生命成长的动力。

  2.尚缺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相关内容。21世纪的中国正处在一种民族复兴的状态中,而民族复兴一定要有文化复兴作为精神支柱。正如汤一介先生所说:“民族崛起从文化复兴开始。”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其核心德目-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中华文化中的家国情怀、精忠报国思想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魂和民族气节。这个任务在当今世界冲突不断的格局中已经显得十分急迫。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历史上遭受侵略、蹂躏的惨痛教训,尤其需要以民族忧患的意识来对待这件事情。

  3.有些条目的要求比较概念化。可将概念化的内容,用更加具体好记的方式表述,提高其时效性。

  4.《守则》背后的理念不够清晰,缺乏体现时代主题的清晰的理念引领,如生命为本的理念、幸福教育的理念等,未来的《守则》修订,可以提出更加突出这些理念,提出更加贴近人性,关怀生命的规范和要求。

  5.缺乏自我保护的条目要求,不利于孩子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未来可以提出更加具体、清晰的安全和自我保护的规范要求。

中小学生守则范例篇3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别自1981年、1991年、1994年以来,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2004年,《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2014年8月1日,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小学生守则范例篇4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除了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外,更应该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而国旗和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我在升旗仪式时,能做到不讲话,在唱国歌时,我会做到高唱国歌。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同样还应该知道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所以我会积极查阅中国的古典名著,了解祖国各地的风土民情。

  个人永远不能独立存在,终将会成为集体中的一员。现在的我们就是班级这个大集体中的一份子。我认为在班级中并不一定要担任某些重要的责任才可以,只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为别人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就行了。我身为班级的电教员在每节课上课前,都会询问下节课的任课老师是否需要使用投影仪。当老师需要使用时,我会将投影仪打开,调试好,然后等待老师前来上课。

  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而作业是反映学习程度的方法。所以在本学期我做到没有一次作业迟交或漏交。我们的学习应该有科学的方法,在本学期我学会了如何记录《备忘录》,这个方法可以避免我忘做忘做作业现象的发生。

  电脑与互联网这两个新新产物的诞生,大大增加我们对外界世界的了解,它们也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事物总是有两方面性的,电脑在给我们带来帮助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我认为关键在于我能否做到文明上网。

  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我认为该做到的事还有很多。但我认为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不会给给别人添麻烦。

  作为一名中学生,毫无疑问遵守《中学生守则》是必要的,可以看出国家,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对我们的期望与重视。然而这些守则看起来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小事情,但要是切实的每天遵守,却并非易事。例如:积极参加劳动,爱惜劳动成果。很少同学做到此条。游戏诶而同学不仅做不到,还对父母的劳动成果不尊重,乱花钱,东西吃不完随手就丢了。或许某些同学认为自已家庭富裕,不必节俭,只是我说,有钱人不代表可以浪费,这样只会显得自己的道德有问题,想一想,现在各地还有因为咩吃的而饿死的人,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哇!

  《中学生守则》是我们素质的模范,我们应该严格遵守,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高智商且高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中小学生守则心得体会500字(二)

  最近,学校开展了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结合这次活动,我认真阅读了这次学校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现我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做不好的地方。

  有一次,我到老家去玩,发现那儿有黄色的稻谷,有红色的花,还有绿色的叶。我刚要去摘,又想: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我一玩就没有了,还是不摘了。这点遵守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4条“爱护花草树木和庄稼”。

  还有一次,妈妈给我讲一道奥数题,妈妈让我先看一下题目,我看完后,妈妈正准备讲解,我却大叫:“太难了,我才不学!”这点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听从父母的教导”。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学习,姿势也很重要。我每天学习时,腰弯弯的,手指也越过了界。这点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3条“坐、立、行、读书、学字姿势正确”。

中小学生守则范例篇5

  关键词 中小学生守则 思想政治教育 中小学生

  作者简介:万云云,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小学生守则》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培养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形成良好学习风尚,教育部曾分别于1955年、1963年颁发《小学生守则》及《中学生守则》。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又于1979年重新试行颁发,经过补充修改之后,于1981年9月1日正式颁布执行。此后,为使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校形成良好校风、学风、教风,教育部分别于1991年、1994年颁发《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为顺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教育部于2004年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调整补充,时至今日,2004版《中小学生守则》已经沿用了10年时间。

  显然,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的社会又发生了深刻变化,基础教育改革也不断取得成效。光明日报评论指出,“过去,提起《中小学生守则》,不少人的感觉是有点儿虚――复杂、烦琐,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围,《守则》成了记不清、背不牢、用不好的‘行为规范’。这一情况早就引起各界注意。”

  二、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定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情况,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有步骤地教育和引导给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中小学生守则》集中体现了对于中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为中小学生,在确定具体教育内容时,应依据具体的原则。

  (一)高度概括,方便记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中小学生守则》作为一个守则性质的东西,本身就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严肃性,而它所要求的对象却是生动活泼、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若要让这个守则在取得实效,那就需要守则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遵循高度概括、方便记忆和可操作性强的原则。

  高度概括就是要求守则中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是现实生活当中诸多现象的浓缩,而且这些现象必须紧紧围绕着中小学生,以他们的生活为中心。方便记忆要求守则的内容不能过多,并且具有一定逻辑性,让学生看过一目了然,朗朗上口,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可以总结成三个词,即三爱、三讲、三护,扩展成九条,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这就较好地做到了高度概括和便于记忆。从具体内容规定来说,由于中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理解的水平有限,逻辑思维发展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守则中的每项内容应该是具体可操作的。

  (二)以人为本,从中小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角和中心始终在于学生。《中小学生守则》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必须以中小学生为本,从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旧版的守则中总是以不准如何这样的命令式口吻居多,其在教育理念上还是把中小学生当做教学管理的对象,这既违背了教育真实的目的,又违背了孩子的天性。新版守则改变了句式表达上的不足,并且使用了中小学生听得懂做得到的语言,真正做到了从他们的立场出发。比如旧版守则中有见义勇为这一项规定,而中小学生本身自我保护的能力有待加强,当心智尚未成熟的他们遇到突发情况时,难以做到基本准确的判断,见义勇为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危险。鉴于此,新版守则不再提倡见义勇为,中小学生更应学会自我保护和见义智为。

  (三)针对性强,符合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的是特定教育对象的社会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面对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针对他们的思想矛盾、心理冲突和情感困惑的实际,只有这样守则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效果突出,满足中小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内在需要。

  三、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解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分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四大方面。面对中小学生这一特定教育对象,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有效性。

  (一)以实际行动为基础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新阶段,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但爱国主义情感本身高度综合和抽象,培养一个人恰当理性的爱国情感需要循序渐进,经历一个升华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各种情感正随着个体成长而日趋丰富,但需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到深刻、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 以往的守则中规定中小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虽然规定本身内容正确,但中小学生很难深刻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三个热爱流于形式。在重新审视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和情感实际的基础上,新版守则只保留最根本的爱祖国,并且对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出了明确细致的规定,比如在行为上要求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在认知上要求了解国情历史。这些具体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中小学生做到这些也并不困难。从认识和尊敬国旗国徽这样的国家象征到了解自己祖国的国情历史,就可以为培养深厚的理性的爱国情感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善于学习和积极劳动为主的人生观教育

  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以及掌握适当学习方法是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学习阶段最需要的。新版守则中关于爱学习的规定是勤思好学,乐于探究,勇于发表见解和养成阅读习惯等。这就引导中小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兴趣体验,并将思考摆在了本应重视的位置。学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当属思考,只有通过自身思考消化吸收的知识和经验才是真正牢固和有用的。尤其勇于发表见解这一条相对以往学习观有实质性的进步,这是让中小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形成独立思想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切合时宜的人才,在未来的中国社会中,一个个会学习有思想的人应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在以往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中,我们似乎总是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忽略了学生劳动观念和能力的培养,新版守则中规定中小学生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积极承担家务、清洁校园,参与社会服务,体验劳动创造等,劳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从小抓起,让学生手和脑共同发展,懂得劳动创造价值,才能顺利成才,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

  (三)以文明礼貌和诚实守信为主的道德观教育

  中小学生成长所经历的年龄阶段是其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观教育内容必须是相对浅层次和具体的。旧版守则中规定学生遵守社会公德,但从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他们很难领悟其中要义,也不清楚具体生活中应该怎么行动。关于道德观教育,新版守则强调了讲文明和讲诚信两点,并各自做了具体行为规范。

  在讲文明中规定中小学生要尊敬父母师长,平等友善待人,言行礼貌得体,在公共场合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产。做一个文明的人就要求个人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一定的约束规范,从中小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首先对身边的重要他人如父母师长尊敬,其次在自己熟悉的公共生活场景中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恰当约束,这样讲文明就在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来了。

  讲诚信要求中小学生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并且具体要求在学习和考试中不抄袭不作弊,生活中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这样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就不是一句空洞的道德要求,而是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们时的具体行为表现。

  (四)以遵纪守法为主的法治观教育

  依法治国、遵循善法是每个现代社会的人们共同的期盼,从小培养中小学生遵纪守法的法治观念可以保证他们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而纪律是建立在道德和法律基础上的一种行为规范。

  讲法治要求中小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并要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与他们密切相关的纪律就是学校纪律和课堂纪律,在长期学校生活中逐渐养成的规则意识会为培养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奠定基础。在相关的课堂学习中,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和法律常识,就能够有效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从而保障其健康顺利成长。

  (五)保护安全的生命观教育和节约环保的生活观教育

  现实的生活中危险无处不在,因此生命安全教育一直是对中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方面。因为心智尚未成熟的他们危机意识不够强烈,遇到危险时也缺乏相应的处理能力。护安全要求中小学生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自救等,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最为紧要,遵守交通规则是保护自身安全所需学习的基本课。在遇到紧急安全事件时,需要掌握基础的自救逃生技能,这些都是保护个人生命安全的必备法宝。

  中小学生虽然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以学习生活为主,但除此以外的日常生活教育也不可或缺,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会影响长大成人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质量。护家园要求节粮节水节电,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等,节约环保的生活观念不仅为现代社会所提倡,更是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爱护。这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能使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培养健康的生活观念。

  (六)以维护身心健康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心理的各个方面。个人的心理状态始终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道德、法纪各个内容的教育。近些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特点会使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取得更显著的效果。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102009.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次贷危机论文
下一篇: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