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对物理的认识范例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对物理的认识范例篇1

  通过分析,近两年高考物理试题有以下特点: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然是考查的主要内容,但知识内容的难度有所降低,知识范围的广度有所拓宽,打破了传统的重、难点知识的划分。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所谓应用题所涉及的知识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新知识,再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所谓信息题所涉及的知识已游离于课本,但最终所考查的仍立足于课本知识,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为此笔者认为今年的高三物理复习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地位不能改变

  虽然说现在高考突出考查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但是,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非常重要的,仍然是物理高考的主要内容。而且,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的考查也必须以知识为载体。只有理解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掌握了物理学的基本技能,才可能谈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的提高。例如对电磁感应现象中的阻碍作用的理解,是否正确、全面、深刻,直接影响解题。因此,夯实“双基”依然是复习备考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应有所变化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人们从生产、生活现象或需要出发,通过抽象、归纳形成理论知识,而后又依据理论知识指导、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和发现,可能都要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这其间包含了许多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和科学精神的体现。高三物理复习的教学过程,不是对物理知识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单纯地追求更大的深度,而应从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入手,尤其是学生的建模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在一个“精”字上做文章。

  “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精讲。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与学生困惑易错的地方详讲、讲透,其他知识略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出现畏惧心理和厌倦心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的大脑动起来。

  2、精练。针对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与学生困惑易错的地方多练。根据高考的能力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练习,不搞撒大网捕小鱼,不搞题海战术,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重点知识要多练,多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对常考的热点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并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选。每一本复习资料都有自己的特点,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学生的,需要一个“选”字。因此老师要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众多的复习资料不要照搬照抄全盘接受,不要做资料的奴隶,而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结合学生的实际,去粗取精,增删修改,取我所需,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4、精评。对试卷和模拟套题考后练后,不要从头到尾逐个讲评,甚至每个题详细讲评。所谓精评就是画龙点睛,对有代表性、典型性、迷惑性的问题着重讲评,讲评并非老师唱独角戏,形式以多样化为好,可以老师评,也可以学生评,还可以师生一起评。通过讲评,达成共识。

  三、考前的心理辅导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这里要特别强调高三备考复习阶段对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实践已经证明并且还将继续证明,心理辅导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高考不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是深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特别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对高考备考复习及高考临场发挥的影响不可小视。一些考生由于不相信自己的实力,首先在心理上打垮了自己,因而发慌心虚、手忙脚乱,平时得心应手的试题也答不上来,最终在人生的紧要关头没能把握好自己。相反,不少平时学习很一般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好,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考试时沉着、冷静,思考问题细心、严谨,实现了超水平发挥,结果成绩优良,如愿以偿地跨进了满意的大学。所以有人说:“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心理素质的竞争。”这是有相当道理的。

  四、侧重“中档题”注意对“运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现在高考命题改革一个令人瞩目的举措是命题思想由“知识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转变。《考试说明》明确指出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事实上,对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具体知识,如果说通过第一轮复习已经逐步建立起物理学的知识系统,那么第二轮复习就应当侧重在提高能力上下工夫。由于不同考生的差异和对知识体系的把握深浅不一,因此拾遗补漏是这一阶段十分重要的工作。考生可以对在前面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试卷中的错误、疏漏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和订正,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和能力缺陷及时补救。应将重点放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巩固上,要在培养独立思考和认真审题的习惯上下工夫,物理学中的审题就是分析题中描写的物理现象,理解其中的物理过程和物理图景,从而建立起相应的物理方程,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第二轮复习阶段中不宜大量做题,尤其不宜脱离自己的知识基础去解那些过难的题。目标应是瞄准中档题,真正吃透题中描写的物理图景,扎扎实实稳步前进。基础知识掌握得好的同学可以分一些精力研究历届高考卷中难度较高的压轴题,以求得更好的成绩。

  试卷分布仍力求保持低、中、高为3:5:2.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搞好3、5上大学没问题。

对物理的认识范例篇2

  安全是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安全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如何搞好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工作处于受控和在控状态,在人的行为和物的种类日趋复杂多变的今天,单靠监督与被监督的传统管理模式,不可能达到目的。为此,一个伴随企业文化产生和发展的企业安全文化应运而生,它从“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基点出发,强调安全;它从蓄积浓郁的安全文化底蕴、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出发,强调安全。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实现企业宗旨、履行企业使命而进行的长期管理活动和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全员性的安全价值观或安全理念、员工职业行为中所体现的安全性特征、以及构成和影响社会、自然、企业环境、生产秩序的企业安全氛围等的总和。

  物业管理市场经过不到10年的时间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内房产所走向市场成为独立经济运行单位,外资物业管理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形势下,更多的物业公司已经意识到物业市场的争夺已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由于物业公司隶属于大服务行业有其自身独特的服务特点,使得几乎所有的物业公司都希望借企业文化的宣扬加强自身品牌建设,使自身具备更强劲的市场竞争能力。安全管理始终贯穿企业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安全文化是企业品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业服务属于一种全方位的、由人力资源提供的、持续性的、长期服务,在管理运行方式上来说强调标准化、程序化、系列化、契约化的运行模式,而由于物业服务与社会系统服务和机构相关方的密切联系,使其还具有高度社会化和法制化的特点。社会化、社会协作要有安全的理念、安全的协作;物业企业负责电梯、水泵等的养管维护涉及的工艺、方法、制度更有安全的内容和安全保障;物业管理是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其中有安全的知识,保证生产和服务的安全指标。物业管理的内容和特点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必须重视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渗透于物业企业管理的各方面,企业管理本身就包含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保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财产安全,促进生产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决定着安全生产管理的形式、内容和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健康与安全的认识不断深化,其重要度在人们的心目中不断提高,渴求得到更高的健康与安全保障。所以,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在进一步增强与提高,没有一个健全与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就不可能有一个健全与良好的企业文化

  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树立安全文化目标。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价值取向,通过建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机制,健全安全文化制度,调动员工参与安全文化的积极性,形成与时俱进的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人人讲安全、家家保平安。

  2、塑造安全精神。塑造企业安全精神,主要通过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自觉地执行安全法规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塑造企业安全形象、追求安全目标、培养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等一系列手段,使员工在企业生产的全过程“遵章守纪,文明生产”。

  3、树立企业安全形象。一是树立一流的安全管理形象,二是树立一流的环境形象,三是树立一流的队伍形象。

  4、加强安全培训

  (1)提高职工文化素质。职工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就企业来讲,这种文化素质主要是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以及情感、认知、道德、良心、意志、安全观念、安全态度等。

  (2)安全技术教育与应用。实施“科技兴安”战略,不断加强职工的安全技术教育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通过外出委培、办班培训、现场教学、拜师学艺等多种方式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同时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3)事故防范与抢救。防范事故一要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二要保证安全投入,三要对职工进行培训并取得资质认证,四要具备生产条件,五要保障设备、环境安全,六要有安全防范措施。事故发生后,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及时进行抢救。员工要熟练掌握有关抢救的常识、应对突发事故的方法和程序。要建立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指挥中心,畅通报警和信息传递渠道,明确责任分工,定期实施应急计划演习等。要不断加强职工的防险、避灾知识教育。

对物理的认识范例篇3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效益;容量

  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原本沉闷的课堂教学增加了不少色彩。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可以使一些在课堂中无法实现过程和现象生动地显示出来,大大增强学生的理解与感受,同时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时间。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技术,下面笔者就根据这几年的应用体会谈谈自己对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的认识。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逾越的优点

  (一)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更直观、更生动

  由于物理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抽象的物理模型或复杂的物理过程等,仅依靠教师口述,学生无法想象它的形成过程或特点,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某些物理模型或过程具体化、形象化,这样一来既便于学生理解,也便于他们记忆与运用。另外,在讲解运动类知识的时候,通过多媒体课件可将短暂的物理过程重复回放或慢节奏展示。

  (二)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可以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画图,如果采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让课堂教学更为充实。利用多媒体的图表功能还可以将关联的知识点合并展示,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理顺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从更深层次理解知识并灵活运用。

  (三)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可以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多媒体的生动展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认真思考做好了铺垫,如果再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必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由此可见,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非常有利于物理教学的,可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对于教学只是“辅助”的作用,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手段,不要刻意地追求,否则就会有适得其反的后果。

  二、计算机在教学中应用也存在一些弊端

  (一)课件展示完全代替板书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功能,教师可以把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形成“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但有些教师太依赖多媒体的展示,以至于一节课下来没有一个板书,学生当时听得明白,课后却一片空白。因此课堂教学中板书的使用,以及教师手把手的解题示范,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件演示完全代替实验

  物理是实验科学,学生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探索一些实验规律,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动手能力及研究科学的一般方法。尽管多媒体模拟可以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细腻的过程展现,但它缺少实验的真实感,学生只有身临其境地感知实验过程才能感受更深,理解更透,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要避免用课件演代替实验的现象。

  (三)追求花哨,忽略实效

  多媒体能够运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段来演示物理过程,较黑板更形象、更鲜活、更直观。有些教师常常在课堂上大量运用多媒体,以迎合学生的好奇心,实际上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也容易对图像产生依赖而养成思维的惰性。所以,多媒体课件要做的既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吸引到课堂上来,达到化解教学难点的目的。

  (四)追求容量忽略效益

  由于计算机具有大容量的特点,许多需在课堂上讲的话、写的字,都可事先设计在电脑中。因而一堂课下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比传统方式教学内容多两到三倍容量。但我认为,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应保持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容量,加大的应是多媒体信息,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而不要变成高科技下的满堂灌教学模式。

  计算机仅仅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只有科学地、合理地将多媒体手段与教学规律及其他教学因素揉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为了更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我们还应从以下几方面优化课堂结构

  (一)“形式”服务于“内容”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该始终意识到该课件是要讲述某一部分教学内容,它的一切形式都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因此,多媒体课件在设计风格上要讲究科学性和实用性,不能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加强教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内部的逻辑规定性和科学的严密性,多媒体教学课件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和方法,一个教师的教学课件做得质量再好、水平再高,如果不在教学上下工夫,那么课件也难以对教学起真正的支持和协助作用。因此,教师应对整个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进行综合研究设计。

  (三)认清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和手段。教师应该时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适时运用课件启发、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不断前进,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确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及实验条件的限制,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在运用时应遵循适时、适用、适度的原则,不能滥用,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学科教学。希望我们教育工作者能继续努力,将计算机辅助手段用得更为恰当,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对物理的认识范例篇4

  1 对导入新课的影响

  良好的开端乃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导语必然会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能不听,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课若一开始就没有上好,学生就会感到意兴索然,下面的课就难以进行。

  下面我们分析某位老师上的“光的传播”一节课的教学片断。

  教师设计:演示实验前:“同学们,你知道光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吗?下面老师做一个实验,大家一起来看看,就知道了。”

  开始上课时老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光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吗?”学生立刻回答:“沿直线传播。”教师一愣,马上笑笑,自嘲地说:“看来大家都已经清楚了,那我就不用讲了吧。”学生一起笑起来。

  这个环节让听课的教师也忍俊不禁。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确是已经有所了解,回答得也没错,可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却因此不能顺利进行。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也时有发生,这样自嘲后,老师接着说:“还是看看老师的这个实验现象吧!”再按自己原来的程序进行。只所以出现这种尴尬局面,是因为这位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光的传播”的前认识。经调查研究表明,对光的直线传播的认识:大约30%的学生认为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有近半数的学生知道或观察过光线发生偏折的现象,认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不沿直线传播。根据学生对光的传播的前认识,教师备课时就能预测到学生的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这样做:教师说:“不错嘛,这么多同学都知道。那么,李丽同学,你来说说看,你在哪里了解到这些知识的?用什么办法来证实你的观点呢?”这样可以让学生讲出他自己的一些学习经历,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再引导学生用实验来验证结论。

  2 对概念教学的影响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他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征集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学的关键所在。如果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掌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物理学科的学习质量。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中,在正式学习物理概念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一些概念的前认识和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前认识和经验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是缺乏引导的,有些生活经验虽然比较正确,但往往带有一定的表面性和片面性,有时还会根据表面现象形成某些错误概念,这些错误的前认识对学生正确地理解物理概念往往起着严重的干扰作用。例如:在物理惯性问题的认识上,学生总认为运动得快的物体惯性大,运动慢的物体惯性小;在运动和力的关系上,学生常常会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受力才能运动,不受力的物体根本不可能运动;对于摩擦力,则认为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上浮的物体比下沉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等等。

  经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于惯性概念的理解是经验性的,与物理学中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别。比如,76%的学生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有近44%的学生认为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或者认为物体有力的作用时没有惯性(36%);或者体积越大,惯性越大(36%)。

  学生所理解的“力”与物理学中的“力”有一定的差别。从他们所举的例子看,一些学生提到风力、电力、阻力等,说明学生所理解的“力”,不完全是物理上的力。从学生对概念的描述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将“力”与“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联系起来,很多学生往往把力看作一个过程、一种变化、一个物理量,更多的学生用生活化的“劲”或“力气”来定义。

  此外,他们还将力的概念与惯性、能量等概念相混淆。认为质量大的物体施加的力大;速度大的物体施加力大;主动的物体施加力大。学生能够将力和变化联系起来,用力的效果来说明是否受到了力。但是,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针对这种前认识造成的思维障碍,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注意联系日常生活的实际,努力提高课堂中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可见性,透过现象去揭示事物的“理”,积极带领学生设计一些更形象生动的课外物理实验,并教会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在具有充分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更具体、更深刻理解物理概念。

  3 对规律教学的影响

  物理规律反映物理现象及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人们通过观察、实验来考察现象,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思维加工甚至创造性构想,使用科学概念进行表征的结果。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科知识的核心,是物理知识结构的骨架, 物理规律的教学是物理知识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如果没有物理规律,人们就无法认识物理事物的本质及内部联系,就无法去改造物理世界。事实上,正是通过物理规律的学习,人们才逐渐深入、广泛地认识物理世界的。

对物理的认识范例篇5

  高效的物理课堂也绝不是只图眼前热闹的跟风之举,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课堂,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物理教学和当前的形势,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一、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高效率的课堂是指课堂效益达到了最大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高效优质的物理课堂教学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课堂”还给学生,变成“学堂”;(2)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3)学生能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4)学生能真正做到行动、心动(思维在动)、神动(思想在动);(5)学生能厚积知识、破疑解难、优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学习;(6)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7)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8)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适中;(9)学生实现了“三跳”,即跳出课本,不再只关注课本知识;跳出课堂,关注自然、社会、生活;跳出教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已有结论。

  所以,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朴实、简易的课堂;是做到了“放手学生认真自学;给予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相互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引导解决”的课堂。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质疑问难、讨论合作、自我展示、问题解决、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前备课要充分

  教学有目标、有系统,内容清楚明确,这是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极高的清晰度,物理课堂教学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高的收效,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更能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接受所学物理知识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同时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能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

  另外,还要明确每节物理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能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教师要考虑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在哪,重点在哪里?该如何突破?如何去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讲与练,让更多的学生能主动走上讲台,进行学习展示,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以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三、课堂气氛要活跃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和兴奋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物理课,是一节成功的好课。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这是最佳学习途径。

  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以往那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努力做好角色的转换。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四、激励机制要适当

  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课堂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对差生的关爱。因此为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我们教学是要体现分层教学,课堂上要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有一个展示的机会,并且教师要抓机会及时表扬,借此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五、教学形式要多样

  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课件、图片、巩固练习等等。只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物理堂,才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老师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思考的情境,多留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多一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103588.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电大
下一篇:美文记叙文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