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一词多义范例

作者: 爱可网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www.ik35.com

一词多义范例篇1

  在一词多义词汇教学中,利用原型范畴理论的特征和属性将有利于多义词教学中多义词典型义项的学习,可促进对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联系的理解,提升学生隐喻、转喻等认知思维能力,提升词汇教学效率。

  关键词

  原型范畴理论;多义词教学;转喻;隐喻

  语言固有的任意性本质特征给语言中广泛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带来了困难[1],尤其是对一词多义词汇教学形成了一定的难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忽略各义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在单一语境下对多义词进行讲解,这种完全脱离语境的机械式教学方法在讲解多义词的意义时仅从数量上简单罗列。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词汇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探讨一词多义词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认知规律,提高词汇认知能力。

  1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词汇教学

  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活动,范畴化是人们利用有意义的符号系统将杂乱的世界转化为有序信息的过程,也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认知过程。在《范畴篇》一书中,Aristotle系统地讨论了范畴理论,Taylor概括了经典范畴理论的基本要素,维根特斯坦对范畴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原型范畴理论。依据维根特斯坦的理论,原型范畴具有如下特征:1)范畴的定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对范畴属性的认知与人们的文化、心理等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对相同范畴中典型成员的认同是不同的。2)范畴的特征可以划分为重要的与非重要的属性。中心属性具有更大的区别性,而边缘性与临近范畴属性相重叠。3)范畴的界限是模糊不定、无限扩展的。4)同一个范畴内部所有成员地位是不相等的,可以划分为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典型范畴成员具有更多共同的范畴属性,最大限度地区别于其它范畴的原型性成员。而非典型成员与同类其它成员相比具有的共有属性较少,无法代表整个范畴最显著的特征。在同一个范畴内,成员之间享有部分共同属性,即家族相似性。家族相似性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使整个范畴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连续体[2]。在语言中,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往往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一词多义语言现象的出现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当某个词刚出现时,仅能简单地表示某事物的名称[3]。随着人们使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从经济原则出发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意义,形成一词多义。社会中不断地产生新的事物,人们为了创造一些新词,将本着“经济原则”在原有词汇基础上添加新义,以增强其表达能力。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一些词的旧词义消亡,新词义产生很正常,但更多的情况是新旧词义并存,即一词多义。奥斯汀使用的语言学理论出自维特根斯坦的范畴理论。他认为,原型范畴理论能完整地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在词的意义构成范畴中,意义包括中心意义和非中心意义。意义之间的关系能解释多义词的现象。而奥斯汀的基本核心意义正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中心意义。他所提出的语义链和原型理论。如A≈B,B≈C,C≈D。A、B、C、D组成了一个语义意义链。A是中心意义。他认为意义之间构成一个有机体,这个有机体是心理真实的,而这些有机体符合一词多义现象的规律。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构成一个范畴,在词义范畴中,以原型义项为中心,一词多义的各义项通过特定的家族相似性的语义特征相互紧密联系。以climb为例,Taylor详尽阐述了多义词范畴意义延伸或变化的理据性特征。在一词多义词汇教学中,借助于原型范畴理论,教师能够很好地解释一词多义现象,让学生得知一词多义是什么、如何产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多义词是如何从单个义项演变为多个义项以及各个义项之间的关联如何。

  2原型范畴理论对英汉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2.1有利于多义词教学中多义词的典型义项的学习

  原型范畴理论指出原型意义是一个词所有词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意义,其它所有意义均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以“heart”这一单词为例。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对heart提供以下义项:1)heart:hollowmuscularorganthatpumpsbloodthroughthebody。2)inner,centralormostessentialpartofsth。3)centreofsomeone’sthoughtsandmotivations,espoflove。4)themostbelovedsomeone。5)passion。6)thingshapedlikeaheart,esparegularredshapeusedtorepresentaheart。义项1)“心;心脏”是“heart”原型意义。对每个的身体来说心脏是最重要的部分,从而可以引申出义项2)。每个人的心灵也是我们精神和激情的源泉,由此从原型意义引申出义项3)、4)、5)。通常可以用心来形容心型的物体,这就是义项6)。分析heart的6个义项,第一个是原型义项,其它5个均由它发展而来。由此可见,heart各义项变化延伸的内在的理据性是原型范畴理论。以原型意义义项1)为中心,“heart”的6个义项组成的范畴,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系,呈现辐射状向四周进行词义延伸,形成义项2)、3)、4)、5)、6),最终形成较为复杂的语义网络结构。在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注重讲授原型意义,帮助学生加深对词义原型意义的理解,将有助于其它义项的学习。

  2.2有利于促进对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联系的理解

  原型范畴理论同样可以分析汉语多义词,以汉语“花”为例。《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名词“花”提供的义项: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2)可供观赏的植物;3)形状像花朵的东西;4)烟火的一种;5)花纹;6)比喻事业的精华;7)指或跟有关的;8)棉花;9)痘;10)作战时受的外伤;11)姓氏。“花”的11个义项中,第一个是最基本的原型义项。其它10个义项均由原型义项“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引申而来。“花”的本义是义项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义项2)、3)、4)、5)、6)、7)、8)、9)、10)、11),是具体域到抽象域的隐喻投射。“花”的11个义项组成的范畴是以原型意义义项1)为中心,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系,向四周进行词义延伸,从而形成语义网络结构。在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着重阐述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各个义项之间如何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形象化理解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促使其掌握。

  2.3有利于提升学生隐喻、转喻等认知思维能力

  转喻和隐喻在人们对于词义的认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人们在使用隐喻认知模式时,遵循相似性原则,使用已知的、熟悉的词汇来表示未知的、不熟悉的事物;在使用转喻认知模式时,遵循临近性原则,用同一认知域中较易理解的部分来理解复杂的其它部分或整体。上文“heart”的各个语义拓展是通过隐喻的认知机制而实现。第一个义项是原型义项,将其隐喻为某物最重要的部分,人最重要的情感以及心形的物体。由此可见,义项2)、3)、4)均由原型义项发展而来。文中汉语“花”的各个义项的语义拓展通过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机制而实现。义项1)是“花”的原型意义,义项2)、3)、4)、5)均可用花来表示,属于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用法。义项6)至10)是具体域到抽象域的隐喻投射。由此我们发现,借助于原型范畴理论能有力地阐述英汉多义词的词义延伸与演变。虽然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但语言使用者内在的心理思维是相同的。英汉多义词的范畴以原型意义为中心,通过家族相似性为纽带相联系,向四周进行词义辐射状延伸[5],最终形成复杂的语义网络结构。在词义的延伸与拓展中,隐喻和转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原型范畴理论引入多义词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隐喻、转喻等认知思维能力及推断多义词非典型义项的能力。

  3结语

  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为一词多义现象的阐述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对语言的各个层面提供了详细的阐述,能有效解决一词多义词汇教学中的难点。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认知思维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高效,同时,教师应注重多义词的典型义项的讲解,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进一步细化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联系的阐释,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去寻找各义项之间的家族相似性,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提升一词多义词汇教学效率。

  作者:秦晓菲 单位:常州开放大学文经学院

  4参考文献

  [2]F。Ungerer,H。J。Schmid。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纪静。原型范畴理论应用于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的实证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9)。

一词多义范例篇2

  在古代汉语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意思,这种语言现象就是一词多义。绝大多数实词是一词多义的。

  二、义项辨析

  一词多义是由词的基本义引申而形成的,从理解词的基本义入手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能够辨析清楚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

  基本义指一个字的最早词义,如“向”的最早词义是“朝北的窗户”,“走”的最早词义是“跑”等。一般来说,古汉语字典里面一个字的第一个义项就是它的基本义。词义从基本义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向相关的方面延伸而产生一系列新义,叫做引申义。因此,基本义与引申义、引申义与引申义之间,彼此都有联系。下面以“间”字为例,说一下各义项之间的联系。“间”字有以下一些解释:

  1.缝隙。如“其所求者,瓦之间隙,屋之翳蔚也。”(《吕氏春秋・长利》)2.一定的空间内。如“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说》)3.一定的时间内。如“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4.中间。如“两山之间有川焉。”(《周礼・冬宫・考工记》)5.隔断。如“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6.夹杂。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7.参加。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8.间或。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9.隔阂。如“故君多间。”(《左传・哀公二十七年》)10.离间。如“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11.秘密地,悄悄地。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间”的基本义是“缝隙”,缝隙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它介于两物之间,二是它使两物隔离。介于两物间,所以有“中间”之义,直接发展出“一定的空间”和“一定的时间”的意思。在中间,有空隙,就可以介入,“夹杂”“羼入”“参加”都是介入,只是前二者说物,后者说人,这是一个引申方向。使两物隔离,就有“断”之义,人的关系远了、断了、有空隙了,就是“隔阂”,就是“离间”,跟大家都隔开,就是“秘密地”,隔断几次,就发生断断续续的状态,大房子用墙隔断一次,就隔出一间,所以又发展出计算房屋的量词,这是另一个引申方向。

  三、一词多义的判断方法

  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的是多义中的哪一个意义呢?一是需要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特别是重点词语的常用义项。二是学会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根据语境对其进行合理引申,猜测词在语句中的含义。下面介绍几种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1.温故知新法。对于一些不理解的词义,学生可联系课文进行相应迁移。先回忆它在哪些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然后思考哪种意思与现在语境最切近,由此推求它现在的含义。如“远与恢素善”一句中的“善”可以联系司马迁的《鸿门宴》一文中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善”是“友善、交好”的意思。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一词多义问题。

  2.互文见义法。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采用互文形式,在对应位置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因此,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从句式结构看,“忠”与“贤”相对,“用”与“以”相对,所以“以”的含义就是“任用、重用”。

一词多义范例篇3

  [提要]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是表达思想的载体。英语词汇中大量存在着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的现象,这些词汇通常也是导致词汇学习复杂化的原因之一。隐喻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进行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对多义词的习得和教学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在多义词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隐喻理论帮助学生理解词汇,提高学生的词汇习得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义词;隐喻;词汇习得和教学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英语学习自然也不例外。熟练掌握词汇是理解语言和表达语言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词汇,才能进行进行组词造句,才能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基本技能训练。然而,如何有效地掌握词汇,提高整体的英语水平,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却一直是令广大师生伤脑筋的问题。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习得一直都是学生难以突破的瓶颈。学生经常抱怨花了大量功夫去记单词,到最后总是容易忘记。即便是不遗忘,在真正的交际中,也不知道如何去使用那些已经习得的词汇,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能掌握一些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只关注记忆单词的数量,大多以机械记忆为主而忽略了词汇本身的特点。任何一门语言都有一些基础词汇可以用来表达多种意义,这些可以表达多种意义的词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多义词。词汇中大量存在的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的现象,使得学生的词汇习得既费时又效果欠佳。因此,要帮助学生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多义词学习方法,教师们就应该深入到这些词汇的内部,发现其语言特征。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词汇教学与语言学和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词汇教学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人们用同一个词来表达多种意义,是因为这些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来自从具体到抽象认知域的隐喻映射。(梁晓波,2002)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帮助学生理清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隐喻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记忆并使用这些词汇。本文将在第一和第二部分分别阐述隐喻和一词多义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则是在前两部分的理论和相关实例的铺垫下,对当前英语多义词的习得和教学作出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隐喻理论的阐述

  隐喻(metaphor)一词最早源于希腊语。meta的含义相当于across,即穿越、跨越的意思。phor相当于carry即携带的意思。所以metaphor就是指用一类事物来表征另一类事物。(胡华芳,2007)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偏离常规的语言使用,是一种修辞手段。随着近代对隐喻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们意识到隐喻在思维和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以欧美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为首的学术界开始重新看待隐喻。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或缺的一种认知能力。1980年,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英国哲学家Johnson(1988)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明确提出了概念隐喻这一理论。他们认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总是以本体经验为基础的。人类在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及其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形成了作为基本概念结构或认知结构的各种意象图式。在人类认知抽象事物时,这种概念结构又按照从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的域的内部结构和一定规律的映射,被用来进行对抽象领域的思维。(赵艳芳,2001)Lakoff运用这种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映射来解释隐喻,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如:时间就是金钱:爱情就是旅途;争论就是战争。在这些隐喻中,就是用金钱表述时间,用旅途表述爱情,用战争表述争论。金钱、旅途和战争都是人们经历的具体事物。时间、爱情和争论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体验的抽象事物。通过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用具体事物来表述抽象事物,这就是概念隐喻(conceptuM metaphor)。隐喻表达就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中的具体化。隐喻的实质就是以事物的相似性为基础,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类事物。(束定芳,2003)这一全新的理论是对传统隐喻观的突破,使人们对隐喻的理解从语言层面上升到了认知高度,为我们阐释和理解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一词多义

  1.一词多义现象

  多义词即多义聚合的词,指的是包含几个相互有联系意义的词。有的词包含的义项较多,如get一词在《牛津英语辞典》中的义项高达150多个:有的词义项相对而言较少一些,如cut一词在《新英汉词典》中有32个义项。不管义项划分是多是少,这些义项之间总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一个多义词有多种意义,由中心意义通过词义的夸大、缩小、类比、转义等方式引申出不少次要意义。(姜雪,2005)如heart一词共有6个义项:

  (1) the organ in your chest which pumps blood-through your body。

  (2)emotions or love, especially literary the part ofyour body that feels strong emotions and feelings。

  (3)the central or the middle of something。

  (4)spirit,courage or passion

  (5)a shape used to representa heart

  (6)the part of your chest near your heart

  在这6个义项中,义项(1)是heart的中心义项,其余都是次要意义。次要意义并不是孤立、凭空产生的,而是与中心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围绕中心意义演变和发展过来的。

  2.一词多义产生的原因

  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是人们认识世界能力不断增强的结果。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是单义的。它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或行为的名称。它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又不断获得新的意义,便形成了一词多义。(段满福,2004)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事物、思想和观念不断产生。人们无法总是用新的词汇去表达这些新事物。任何语言都不可能完全是一个词汇只代表一种事物或现象,否则这种语言的词汇就多得惊人。所以人们往往会从已有的词汇中借用描述具有相似性事物的词汇来表达一种新的事物。比如mouse原义指老鼠,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用来代指电脑用的鼠标。Vires原义是生物学中的病菌,现在用来代指电脑程序所中的病毒。每种语言都在造新词、向其他语言借词或向原有的词义添加义项来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词义变化的过程就是产生一词多义的过程。因为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些词义逐渐退化消亡,新的词义逐渐产生。然后,词义并不是单纯地增加,更多的情况是新出现的词义和原来的词义共同存在。(曾丽琼,张智华,2008)只是有些词义是中心含义,有些是边缘含义。

  三、隐喻理论指导下的多义词的习得和教学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过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是利用对已有事物的认知来处理、对待、思考和表达新的概念。因此,隐喻是人们思维的一种必要方式。人类的思维是隐喻的,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也是隐喻的,自然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的词汇必然与隐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李金秀,2006)

  英语中大多数词都是多义词,因此多义词的掌握对提高整体英语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多义词都有一个基本含义作为核心,其他词义由此基本含义延伸开来。所以讲解多义词,就应该追本溯源,借助隐喻理论,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习得效果。利用隐喻讲解多义词,在词义之间建立意象联系,词汇学习才不至于枯燥无味,反而会更生动形象。

  1.理解词语的隐喻意义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新事物不断出现。人们使用已有的词语来命名新事物,这是不但词义的范畴扩大了,而且原形意义、范畴等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王文斌,2007)比如foot一词,最初是指人身体的一部分“脚”。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来喻指桌子或椅子的脚步或底部或其他事物的底部。如:at the foot of the table,at the foot of a page,at the footof a mountain,etc。又如“bud”一词,原义是植物的芽或蓓蕾。现在也经常用来代指那些未成熟的东西或人。如果教师能这样讲解,学生就不用纯机械地、孤立地记忆一个词的多项意义,而是从一词的基本含义出发根据认知模式进行推导。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词的基本含义和隐喻含义,学生因此也能学会用词语更生动地描绘事物,从而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2.词义的扩展

  一个词的词义是可以无限发展和扩张的,我们可以看一下英语中的head一词,其词义的发展方式可以在隐喻认知的作用下利用以下一个树形图来解释:

  从图中可以看出,head的基本意义是身体的头部。借助隐喻演变出其他许多词义,如从1演变出2:(东西的)头,顶端。又从2引申出3首长,头目,首脑。由此可以看出,其他各个义项都是从head的基本意义出发借助隐喻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在一词多义的教学中,就应该注意从一个词的中心意义出发,然后逐渐扩展,单词的意义才会像参天大树一样枝繁叶茂。

  3.如何确定词义

  在实际的词汇学习中只认识到多义词的多个义项是不够的,关键还要掌握如何确定哪一个义项是说话者要表达的确切含义。要确定一个词的词义,有很多因素制约。这里笔者将重点探讨语境的作用。

  单词的使用离不开语境,语境对理解词义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语境就无法确定说话者所表达的确切含义。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语境是一个词所在的那句话、那段话或那篇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下文,狭义语境又叫做语言语境。广义的语境就是人类学家Malinowski所说的文化语境,包括人类共享的普遍知识、价值取向和民族、社区特有的文化价值观。(郑娟,2004)

  多义词fight在不同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推断出不同的词义。比如:“She has the right tomake that choice。 No matter it is fight or not,she is thefight person to bear related duty。 ”“He is fight in hishead。 Don"t worry about him。 ”“He is a right man。 Henever cheats his wife。”在这三个句子当中,根据我们对right一词多个义项的学习和不同语境的使用情况,我们知道在第一个句子中,第一个right是名词,表示权利。第二个是形容词,表示正确的。第三个是形容词,表示恰当的。第二个句子中的right表示清醒的。第三个right表示正直的。

  同样人类的知识结构、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对隐喻的理解。(邓素芬,2008)同样是“龙”做喻体,英语文化中的“龙”和汉语文化的“龙”表达的意思却有差别。由此可见,语境对隐喻的判断和理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利用隐喻理论指导多义词教学时,一定不能忽视语境的作用。

  四、结论

一词多义范例篇4

  1. I saw a fly flying into the room a moment ago。

  刚才我看见一只苍蝇飞进了房间。

  2. The Young Pioneers will plant trees near the power plant。

  少先队员们将在那家电厂附近栽树。

  3. Do you know the story was written by the man living on the second story?

  你知道这个故事是住在二楼的那位男士写的吗?

  4. The woman couldn’t leave the baby by himself。 So she didn’t leave the room for a moment。

  那个妇女不能把婴儿独自留下,所以她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房间。

  5. As soon as I ran into the work shop, I ran the machine quickly。

  我一跑进车间就很快地开动了机器。

  6. Don’t lie to me。 Jim doesn’t lie in bed。

  别对我撒谎,吉姆没有躺在床上。

  7. The nearest bank is near the bank of this river。

  最近的一家银行在这条河的岸边。

  8. Can you eat a can of meat in half an hour?

  你能在半小时内吃一罐肉吗?

  9. May I come to see you in May,Tom?

  汤姆,我可以在五月来看你吗?

  10. The workers in this country often go to the country。

  这个国家的工人经常去乡下。

  11. I saw my uncle saw a tall tree just now。

  我刚才看见我叔叔锯了一棵大树。

  12. It’s right to keep right in the street。

  在街上靠右行是对的。

  13、I left my book on the left desk。

  我把书留在左边的课桌上。

  14. I couldn’t see th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clearly and I couldn’t see what you had said,either。

  我看不清黑板上面的句子,也不明白你所说的话。

  15. There is no room in this room。

  这个房间内没有空地儿了。

  16. The bright boy is studying English in a bright room。

  这个聪明的男孩正在一个明亮的房间里学英语。

  17. Do you know why China is famous for china in the world ?

  你知道中国为什么以瓷器闻名于世吗?

  18. I learned that he had learned a lot from his teacher。

  我得知他从他老师那儿学到了许多。

  19. We were sweeping the floor on the fifth floor at eight last night。

  昨天晚上八点我们在打扫第五层的地板。

一词多义范例篇5

  【关键词】翻译理论 一词多义 英文翻译

  一词多义是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中的一种语言现象,即一个词汇拥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义项。通常情况下,一个词汇的形式和意义往往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一对多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社会语言的经济性原则――通过赋予同一形式的词汇更多的义项,从而减轻人们的记忆负担。对原文本的整体性认识有助于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工具,同时对于寻找平行文本,查阅相关的背景知识、设定翻译目标、工作进度、及质量控制来说都大有裨益。这就要求译者对所译内容有着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以下内容便主要探讨一词多义的形成与语义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词多义的翻译策略。

  一、一词多义的形成与语义联系

  1.一词多义的形成方式。一个词汇在刚刚诞生时,其所指往往只是一种事物。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认知活动的不断丰富,这些词汇也相应的由单义向多义发展,这就产生了一词多义现象。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现象有以下三种形成方式:第一,辐射型:有些多义词是以一个基本义项,即原型义项为核心,由该核心呈辐射状向四周发散出其他义项。在这些义项中,它们彼此是相互独立的,然而却可以在每个义项身上找到与原型义项所共有的属性。第二,连锁型:此种模式的一词多义现象,其每一个义项都是由前一个义项单向衍生出来的,即该词的每一个义项都是环环相扣的。第三,交叉型:该形成方式就是将辐射型与连锁型两种形成模式交叉在一起,即一词的义项发展过程中,既有辐射状的发散,又有链条状的衍生,两种模式在义项的发展过程中交叉进行。

  2.义项之间的语义联系。多义词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其原型义项与衍生义项同属于相同的词形和词音。分析多义词的诸多义项可以发现,各义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中的一个义项必然与其他的一个义项或者多个义项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第一,语义相近,观察多义词的众多义项会发现,很多多义词的义项在语义上是相近的。即它们所表达的语义是相同的,或者相近的。例如:happy,其作为形容词有4个义项:①幸福的,愉快的,高兴的;②感到满意的,认为是好的;③乐意的,没有困难的;④幸运的,运气好的。这四个义项所表达的都是美好的感受,在语义上是相近的。在英h翻译中,碰到词类多义词,处理起来则较为容易。因为其义项的语义变化不大,在基本的褒贬之分方面,这些义项是站在同一边的,所以即使所选义项不够贴切,但是译文所表达含义的总体走向是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的。第二,语义相反,还有一些多义词的义项在语义上是相反的。在英汉翻译中,碰到这类多义词,处理起来是最为棘手的。在筛选词义时,人们往往根据惯性思维首先选用该词的原型义项,或者是该词中更为正面的含义,这是由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人们潜意识里更愿意接受美好、积极且正面的事物。同一词汇的不同义项也可能是相互对立的,其语义是相反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认真分析上下文语境,仔细领悟字典所提供的每一词条的含义,逐个代入语境,直到找到最恰当的义项。

  二、对应的翻译策略

  1.全面了解所译内容。在着手翻译之前,首先要对全文进行通读。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译者自身背景知识的欠缺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匮乏,这一系列的因素给翻译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障碍。需要将文本中令人感到困惑的地方标注出来,以便查找相关资料,逐一解决。将文中的缩略语及专有名词整理出来,利用辞典、网络工具将其对应的中文全称查找出来,汇总后择优选择,制作出术语表,方便日后在翻译中直接对照使用。这份术语表对于保持译文语言前后一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根据语境推敲词义。很多文本中有很多看起来简单,实际翻译起来却需要花费一番功夫对其词义进行推敲的词汇。有时候不得不借助辞典,并通过反复阅读上下文进行揣摩。将这些“假朋友”词汇用记号笔标注出来,提醒自己在接下来的翻译中注意选择符合语境的恰当词义。将译文中出现的这些词汇一一挑出,这些案例将作为在下文中即将探讨的英语一词多义现象汉译策略研究的案例。

  3.借助辅助工具查证词义。在正式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以电脑、网络搜索软件、辞典软件、柯林斯高阶辞典为主要辅助工具,按照之前计划的时间进度对文本进行翻译,总的来说,翻译流程主要包括分派任务、独立翻译、自行审稿、交稿、最后由导师进行统稿及最终审校。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范围也在逐步提高和扩大,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便有了抽象概念的产生。而人类不可能为每一个新事物或者新概念重新另造一个新的单词,在这种情况下,隐喻的作用便显现了出来。人们通过观察和感知,从而寻找出新事物与旧事物、客观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利用它们之间的家族相似性,用已知的概念来代替表达新事物。并不是所有通过隐喻手段发展出来的义项都能在辞典中找到确切的解释,如果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一味地逐个套用辞典中的释义,那么译文必然会显得生硬且不合时宜。在这种情况下,译者需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利用存在于其认知中的意象图式,根据语境的特殊性和存在于事物之间的家族相似性,创造出新的概念。

爱可网分享地址:http://www.ik35.com/wm/102126.html

猜您感兴趣

相关文章

上一篇:综合布线实训
下一篇:劳动合同协议书模板


Copyright © 2023-2024 www.ik3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爱可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8254号

返回顶部重选